功率电子技术教学对电类专业的必要性及教学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14.45 KB
- 文档页数:3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和学习模式探究现代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推进,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使得传统的教育教学和学习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为教育网络化、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职教新干线”是目前教育教学进行网上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强有力的工具,拥有了这个工具,教师的教学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也更加的多样化。
在“职教新干线”这个平台上真正实现了师生资源共享,它意味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们开始实践一种新的工作方式、新的交流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
《电力电子技术》是当今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门学科,它是电气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这个现代化进程发展突飞猛进的年代,电类专业从业者对电力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对员工这方面知识的要求较高,即使是一线的员工,也必须具备基本的电力电子技术知识;但是,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跨学科技术课程,他需要电子和电气多方面的知识基础,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十分吃力,针对这门课程的改革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
在“职教新干线”这个新的互联网教学平台下,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将产生新的变革。
如何使“职教新干线”这个新的互联网教学平台对电力电子技术的教育教学和学习模式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如何利用它使教与学的效率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在这一平台上有效地整合网络教育资源使之与教学相融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这也是我将要探索的问题。
1新形势下课程的解构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在45min课堂里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职教新干线空间相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学习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解构重建课程,实现课程资源整合。
铁道类职业院校电力电子技术所涉及的专业主要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十二五”期间,以高速铁路网络、区际干线快速铁路网络、重载铁路货运网络、西部铁路网络等为重点的大规模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展开。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课程性质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学生通过全过程的研究,不仅可以掌握必要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还可以独立进行电工电子线路的操作、维护及简单调试,并进行小型应用系统的开发。
这样的研究可以让学生成为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中级技术人才,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该课程前导课是物理,后续课程分别为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PLC编程与应用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术、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运行维护技术、自动生产线组装与调试技术、电工考级技能训练。
它是集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二、职业活动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方向: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设备销售。
2.岗位描述: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与运行、维修与管理;从事各行业生产设备的生产线(自动线)安装维修与操作及管理;从事机电产品零部件设计、加工工艺编制、机电产品营销及企业管理。
3.工作条件:工作地点一般为室内(车间);配备安装、调试、维修工具、仪表等;配备安全防护用具;符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
4.学员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初中毕业,身体要求健康,年满18周岁。
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动手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自学能力较强。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研究,学生能够熟悉电工电子的操作规程,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电工电子仪表,识读基本的电气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并能正确识别和选用电工电子元件。
学生还能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能识读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原理图,初步学会按照图纸要求安装照明电路并排除简单故障。
此外,学生还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类型、工作过程及使用方法,掌握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等知识与技能,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解决机电系统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掌握机电控制系统设计、制造、调试、维护、改造的工程应用技能,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电类专业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分析作者:张倩昀来源:《山西农经》 2017年第18期电类专业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分析西安航空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结合各专业特点,在于培养适应工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培养出优质的应用型高等院校毕业生变得刻不容缓。
根据电类和非电类电工电子理论特点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1 教学内容和设计与电工电子课程相关的各专业对课程的要求不尽相同。
各个专业对课程所采用教学大纲不同。
电工电子课程是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非常多,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线路CAD、航空电子等相关专业课程等[1]。
而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所占的学时和课时要少于电类专业学生,他们主要学习的是电工电子学基础理论知识。
实验教学用于辅助理论教学,根据专业对学生电工电子技术理论知识掌握的深浅不同,电类与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内容也应当有所调整。
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对非电类专业学生需要开设如安全用电,常用测试仪器仪表的操作训练、元器件辨别、基本电路故障排除、基本焊接技术、组装万用表等电子器件的基础实践环节;其次由课程理论设计实验内容,在完成验证性的实验后可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最后根据各专业特点,合理设计实践性强、实用性大的实习内容,辅以实物,形成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中升华理论的良性循环。
电类专业学生应在此基础上,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提升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的综合性,适当融入专业知识,鼓励学生及早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及各类电子设计竞赛,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提高自身理论和实践水平。
2 教学方法和手段非电类专业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时,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吃力,部分学生甚至会放弃这类课程。
同样的,电工电子课程的知识较为抽象及枯燥,不易理解掌握,电类学生也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2]。
因此,实验教师应尽可能安排实物演示,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通过对实物的拆装,吸引学生兴趣后及时将相关知识进行传授,带动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矿山机电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65编制人:审定人:一、课程定位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必修课。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在电工和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学校电类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电工及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使之在技能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论。
目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教学,在指导思想上要体现能力本位,在内容上体现浅、用、新的原则,在体系上,注意把握模块课程的特点,在方法上符合学员认知发展规律,在手段上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程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把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机电和电气专业学员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员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电工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项目模块和课程内容。
按照具体实践过程安排学习项目,使学员掌握电工技能的基本操作要领,让学员在掌握电工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员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员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员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要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员能力培养。
功率电子学 功率电子学(电力电子学)是横跨电子、电力和控制三个领域的一门新型工程技术学科,它主要研究各种电力半导体器件及其电路和装置,以实现对电能的变换和控制。
功率电子技术是联系弱电和强电的桥梁。
因此它是工业自动化、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等电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特别是功率电子技术是弱电控制强电的媒体,是机电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重要接口,它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采用微电子技术创造了条件,成为发挥计算机作用的保证和基础。
具体的内容: 1、晶闸管 2、可控整流电路 3、晶闸管的触发电路 4、交流调压和直流变换5、逆变和变频功率电子学Power Electronics课程代号:0311学时:36开课单位: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学分:2一、课程目的和地位本课程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点专业的学位课,是《电机与电器》硕士点专业的限定选修课。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与应用,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把握电力电子学的最新发展动向,提高学生在电力电子系统与电力传动系统中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主要章节、学时分配第一章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工作原理、特性与应用6学时第二章变换器PWM控制技术4学时第三章谐振软开关技术6学时第四章开关功率变换器的动态建模与分析8学时第五章PWM开关调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4学时第六章电力电子系统(装置)的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概念4学时第七章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有关问题4学时三、课程的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课堂讲授与自学结合,以讲授基本原理和难点为主,增加自学内容,辅以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
四、考核方式笔试开卷考试。
五、先修课程晶体管电路、电力电子技术。
六、主要参考书[1]蔡宣三、龚绍文编著高功率电子学科学出版社1993[2]赵良柄编著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3]王志良主编电力电子新器件及其应用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目录第1章高等运算放大器原理11.1 运算放大器特性11.1.1 电压跟随器41.1.2 同相放大器61.1.3 反相放大器101.2 通用的分析技巧141.2.1 差分放大器151.2.2 仪器放大器191.3 复合放大器211.3.1 功率输出级221.3.2 功率反馈231.4 浮动电源放大器261.4.1 浮动电源281.4.2 放大器301.4.3 容差331.4.4 复合放大器361.5 小结381.6 习题391.7 浮动电源放大器实验43第2章功率电子电路布局462.1 机械和温度细节462.2 部件布局522.3 内部连线572.3.1 导线规格572.3.2 走线612.4 其他考虑672.5 小结692.6 习题70第3章功率参数计算713.1 常见波形713.1.1 直流713.1.2 正弦波723.1.3 矩形波743.1.4 三角波753.2 平均值773.2.1 矩形波783.2.2 正弦波793.2.3 三角波833.3 均方根值863.3.1 直流值873.3.2 矩形波883.3.3 三角波893.3.4 正弦波933.4 功率983.4.1 直流电压和电流1013.4.2 正弦波1023.4.3 矩形波1093.5 小结1123.6 习题112第4章线性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115 4.1 OPA548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115 4.2 功率计算1204.2.1 直流信号到负载1214.2.2 正弦信号到负载1244.3 散热器1284.4 OPA548的保护1324.5 音频功率参数1344.6 低功耗音频放大器IC1384.7 大功耗音频放大器IC1444.8 小结1484.9 习题1494.10 功率运算放大器实验152第5章分立的线性功率放大器155 5.1 增强型MOSFET1555.1.1 N沟道1555.1.2 P沟道1595.2 A类共漏放大器1605.2.1 偏置1615.2.2 交流工作1615.3 B类推挽式放大器1635.3.1 推进式放大器1635.3.2 回挽式放大器1675.3.3 推挽式放大器1675.4 运算放大器驱动的B类放大器169 5.4.1 同相放大器1695.4.2 浮动电源放大器1715.4.3 版图布局考虑1725.4.4 反相放大器1725.4.5 运算放大器的选择1765.5 线性放大器中的并联MOSFET177 5.6 放大器的保护1815.6.1 限流1815.6.2 热切断1855.7 驱动电抗性负载1865.8 小结1885.9 习题1905.10 B类放大器实验192第6章电源开关1966.1 开关特性1966.1.1 二极管1966.1.2 晶体管1986.2 并联MOSFET开关2036.3 低端开关2046.3.1 双极型结型晶体管2046.3.2 集电极开路的反相器2086.3.3 MOSFET低端开关2096.4 高端开关2146.4.1 N沟道高端开关2146.4.2 P沟道高端开关2156.4.3 PNP高端开关2196.5 MOSFET开关驱动器2206.5.1 低端MOSFET驱动器2226.5.2 高端和低端MOSFET驱动器2226.6 H电桥2246.7 小结2286.8 习题2296.9 晶体管开关实验232第7章开关电源2357.1 补偿稳压器2357.1.1 基础知识2357.1.2 LM2595简单转换开关补偿稳压器IC243 7.2 升压式稳压器2487.2.1 基础知识2487.2.2 LM2585简单转换开关回扫稳压器IC254 7.3 线路电压回扫转换器2587.3.1 回扫转换器2587.3.2 线路电压输入2657.4 小结2697.5 习题2707.6 补偿稳压器实验2737.7 升压式稳压器实验275第8章晶闸管2778.1 晶闸管器件的特性2778.1.1 硅控整流器2788.1.2 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2828.1.3 低端开关和高端开关2838.2 吸收2858.2.1 电流上升的临界速度2858.2.2 电压上升的临界速度2878.3 触发器2918.3.1 肖特基二极管2928.3.2 双端交流开关2928.3.3 光耦合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触发器2948.4 比例功率电路2978.4.1 时间比例2978.4.2 相角导通3028.5 小结3128.6 习题3148.7 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实验316第9章电源转换和电动机驱动的应用3219.1 直流到直流的转换器3219.1.1 补偿转换器3219.1.2 升压式转换器3249.1.3 回扫转换器3269.2 交流到直流的转换器3289.2.1 单相3289.2.2 三相3359.3 直流到交流的转换器3449.3.1 输入变换器3469.3.2 次级线圈3489.3.3 微控制器3499.3.4 H电桥和驱动器3519.3.5 输出滤波器3529.3.6 负反馈3549.4 永久磁铁电动机驱动器3569.4.1 常见问题3569.4.2 直流电刷电动机3609.4.3 直流无电刷电动机3639.5 小结3679.6 习题368附录A 各章部分问题的答案372附录B 实验部分和特殊设备379课程代码:185.512学时与学分:32/2先修课程:无课程教学目标:从基本知识入手,结合典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对功率电子学有系统了解。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机电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工及电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机电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而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工电子技术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电子、电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以典型电路为载体设计教学单元,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电工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为参考,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能解决电工电子电路的实际问题,具备对简单电路的分析及故障排除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1.了解电工电子电路中常用物理量和基本定律,能查询常用电工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参数。
2.了解简单电工电路和典型电子线路分析和计算方法,能说出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电子仪表的操作规范,能按工艺规范安装照明电路及典型电子产品。
4.了解常见电路的简单故障的判断与排除方法,能处理紧急触电事故及电气火灾。
5.具有安全用电、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具备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教学反思前言作为一门电气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作为课程教材,在课程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反思,以及一些对教学改进的建议。
课程教学结构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电力电子控制和电力电子系统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这些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相互依存,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课程教学结构,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但是,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这本教材的教学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在电力电子器件部分,学生需要了解半导体器件和功率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以及相关的参数和特点;而在电力电子电路部分,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类型的电力电子电路,以及其在不同应用中的原理和特点。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部分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很好地被展示出来,具体来说,在学习完半导体器件和功率器件之后,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及其应用,但是这部分在书中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展示出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该学习什么内容,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方法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发现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一方面,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将抽象、复杂的内容通过生动的语言、简单的例子讲解清楚,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有教研经验,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然而,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教师讲课枯燥,语言沉闷,不够生动活泼,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教师讲解的内容较为抽象,不够贴合实际场景,缺少具体的例子和实验操作,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议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探索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实例展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贴近实际场景;同时,教师需要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互动,在课堂中引入互动环节,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交流,提高课堂效果。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二、课程的性质和定位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技术、机电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技术课。
根据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型号、分类、符号和工作特性,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和保护电路。
熟悉可控整流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简单计算,学会可控整流电路的安装接线、通电调试和故障处理的技能;了解有源逆变的条件和无源逆变的用途;熟悉PWM技术在各种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应用;熟悉交流变频电路的种类、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学会交流调压电路的安装接线和通电调试技能。
了解开关电源、UPS、中频电源等典型电力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场合。
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新器件、新电路和新用途,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它以《电气安装与实施》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交直流调速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1. 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2. 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型号、符号、性能特点和用途的有关知识。
3. 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和保护方法。
4. 掌握可控整流电路电气原理、工作波形和性能特点的分析方法,可控整流电路的简单计算方法。
5. 掌握有源逆变的电路和使用条件,无源逆变电路的分类、特点和应用的有关知识。
6. 掌握SPWM技术的有关知识。
7. 掌握交流调压电路的应用知识。
8. 掌握典型电力电子设备的电路和技术参数。
9. 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培养目标《电力电子技术》是高职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旨在培养从事电机电器、电力牵引及电气控制设备的运行、维护、技术改造、安装调试等第一线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根据3年制高职强电类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知识结构目标●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选择感应加热设备模块,要掌握电力电子技术中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保护电路、单相并联谐振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选择晶闸管直流电动机系统模块,要掌握高压、大功率直流传动系统中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和半控整流电路及有源逆变电路的应用。
●选择交流传动系统模块,要掌握交流传动系统中三相逆变电路的应用。
●选择电解电镀直流电源模块,要掌握大电流直流电源用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能分析大电流典型应用电路——电镀直流电源以及元件故障分析。
●选择交流调压电路模块,掌握双向晶闸管以及由其构成的交流调压电路的分析方法。
2、学生专业能力目标●熟练地运用晶闸管整流、逆变等技术,并能对先进的晶闸管调压设备及变频调速技术进行调试,维护和检修;●掌握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调试方法和常见故障分析;●掌握直流传动装置的常见故障分析;●掌握交流传动装置的常见故障分析;●掌握电镀直流电源调试及产品故障分析;●掌握以软起动器为例的交流调压电路的调试方法;●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生专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的主动性。
一、与相关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电子技术》使学生掌握技术员类人才必须具备的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基本应用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为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电机与拖动》使学生初步具有选择、使用、维护常用电机的能力;具有对电力拖动装置进行选择和简单计算技能;具有学好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