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挂篮设计教学提纲

挂篮设计教学提纲

挂篮设计教学提纲
挂篮设计教学提纲

挂篮设计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

连续梁悬臂浇筑挂篮设计与计算Continuous beam cantilever pouring Cradl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2016 届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20120219

学生姓名邓海孟

指导教师葛俊颖

完成日期 2016年 6 月 14 日

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摘要

悬臂浇筑施工方法是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而挂篮是悬臂施工中的主要设备,由承重系统、锚固系统、走形系统、模板系统、悬吊系统、张拉操作工作平台系统等组成。本题以跨度36m+2×64m+36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背景,研究设计了施工时所用的挂篮。

此处设计的挂篮结构是一个菱形挂篮,采用容许应力法进行设计。用Midas软件建立整体模型对主桁杆件、侧模外导梁、内导梁、顶横梁、底模纵梁以及前后底横梁的应力和挠度进行了计算,同时结合手算根据钢结构设计原理对挂篮细部进行计算包括压杆稳定、抗倾覆系数、螺栓连接、节点板连接等的计算,还有用Midas 建立外导梁和内导梁走形时的受力模型,对其刚度和强度进行计算。经过反复的设计检算,使挂篮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均达到规范的要求。设计方案完成后,用Tekla structure(Xsteel)软件将设计方案的模型建立出来,并用其生成结构各构件和零件的图纸,对于细部的构件可以采用AutoCAD辅助绘图,最终得到详细的施工图。

关键词:悬臂浇筑法;挂篮;Midas;Tekla structures

Abstract

The cantilever construction method is a common method of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and the hanging basket is the main equipment in cantilever construction, composed of bearing system, anchorage system, running system, template system, suspension system,zhang la operation platform system. Subject to the 36m+2

64m+36m 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as the background, research and design of the hanging basket for construction.

The hanging basket structure designed here is a diamond shaped hanging basket, which is designed by the allowable stress method. Midas software is used to build a model of main truss bar, side die hanging beam, the inner guide beam, a top beam, a bottom die stringers, and before and after the bottom beam should force and deflection are calcula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bination of hand calc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steel structure of hanging basket detail calculation include pressure bar stability and anti overturning calculation of the coefficient, bolt connection, gusset plate connections. After repeated design, the strength, rigid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hanging basket structure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pecificatio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design scheme, using Tekla structure (Xsteel) software design model, and generate the components of structure and component drawings, details of the component can be used for AutoCAD mapping, finally draw detailed construction drawings.

Key words: cantilever casting method ; hanging basket;Midas ; Tekla tructures

目录

目录 (8)

第1章绪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悬臂施工法的施工工艺 (1)

1.4挂篮结构 (2)

1.4.1挂篮分类 (2)

1.4.2挂篮承重结构形式分析 (3)

1.4.4 安装挂篮 (3)

1.4.5校正与安装模板 (4)

1.5菱形挂篮 (4)

1.5.1 菱形挂篮的结构及构造 (4)

1.5.2 菱形挂篮受力分析 (6)

1.6主要研究内容 (7)

第2章挂篮设计计算说明 (8)

2.1 工程概况 (8)

2.2 挂篮设计思路 (11)

2.3 计算依据 (12)

2.4 计算参数 (12)

第3章模板计算 (14)

3.1 底模板计算 (14)

3.1.1面板计算 (14)

3.1.2横肋计算 (15)

3.2 外侧模板计算 (15)

3.3 内侧模板计算 (17)

第4章主结构计算 (19)

4.1 荷载分析 (19)

4.1.1底篮普通纵梁处荷载分析 (19)

4.1.2 底篮加强纵梁处荷载分析 (20)

4.1.3 侧模纵梁荷载分析 (21)

4.1.4 内模托梁荷载分析 (21)

4.2 结构计算模型 (22)

4.2.1 建立模型 (22)

4.2.2 荷载施加 (23)

4.2.3各个部分结构计算结果 (24)

4.2.4计算结果分析 (33)

第5章其他构件计算 (35)

5.1 加工要求 (35)

5.2 主桁架连接计算 (35)

5.3 中销座计算 (37)

5.4 滑道和滑道连接板上的抗剪螺栓计算 (38)

5.5 挂篮走形计算 (38)

5.5.1 挂篮主桁以及下导梁的纵向移动 (38)

5.5.2 外导梁和内导梁在走形时受力计算 (38)

5.5.3 挂篮下横梁、底模以及侧模系统在下导梁上滑移 (40)

5.5.4 滑移到设计位置 (40)

5.5.5 锚固 (40)

第6章结论 (41)

6.1设计总结 (41)

6.2挂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 (41)

参考文献 (43)

致谢 (44)

附录A (45)

附录B (56)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方面对于桥梁建造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近年来随着桥梁结构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所在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不同的桥梁所采用的施工工艺也不尽相同,在施工中投入的临时结构设备也存在着种类和形式上的变化和发展。其中本次设计的连续梁桥的挂篮是临时结构当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桥梁施工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悬臂施工具有很大的优势:不需要大量的施工机械和临时设备;不影响桥下通航通车;施工受季节、河道水位影响小。悬臂施工的主要施工工具为挂篮,因此挂篮设计的合理与否将关系到整个桥梁的施工质量。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挂篮悬臂施工在我国的桥梁施工当中运用广泛,悬臂浇筑法施工从60年代由前西德首先使用以来,先后由各国借鉴运用,发展至今,已成为修建大中跨径桥梁的一种有效施工手段。有一项数据:日本预应力混凝土工业协会《关于预应力混凝土长大桥梁的调查研究报告》指出,1972年后建造的跨径大于100m以上的桥梁近200座,其中悬臂法施工的桥梁占87%以上,而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占80%左右。这充分表明了悬臂施工方法在当代以及今后桥梁施工当中将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挂篮作为悬臂灌筑施工的主要设备现已有很多类型,有些国家如日本、法国等已有定型的系列化产品,这为施工过程带来很大的便利。我国自从80年代开始使用这种技术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其他在悬臂施工方面发展较快的国家相比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总结并比较各种类型挂篮的优劣,努力发展我国的悬臂施工工艺,对今后的应用及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3悬臂施工法的施工工艺

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又称为迪维达克施工法,施工前需要首先将梁体进行施工设计分段,然后按照设计节段长度在桥墩两侧以挂篮为机具进行对称悬臂施工,0号段在墩顶位置,其上可提供挂篮的安装和材料的堆放地,因此长度按两个挂篮的纵向安装长度而定,一般5~10m。0号段是悬臂浇筑施工的中心段,同时也是体系转换的控制段,受力最为复杂,预应力孔道也最多,需要精心施工。0号段对称往外

为两侧利用挂篮分段对称悬臂施工部分,根据挂篮的承载能力和预应力筋的布置要求,一般每2~5m分成一个节段。桥跨中间和边缘需要设置合龙段分别为中跨合龙段和边跨合龙段,边跨合龙段均在支架上现浇完成,中跨合龙段仍用悬臂施工完成,中跨合龙段是悬臂施工的关键部位,应该尽量的短,一般1.5~2.0m为宜,有多个中跨合龙段的时候还需要选择最优合龙顺序以使结构体系转换后的内力最为合理。

挂篮悬臂施工时需要首先在已经建好的的桥墩顶部现浇0号段,张拉预应力筋以后在其上安装两个悬臂端挂篮,如果墩顶位置不够,可以将两侧挂篮的承重梁先连在一起;安装完毕后即可用挂篮浇筑对称的1号和1’号段,这两个节段通过张拉预应力筋和0号段连接成一个整体;之后两个挂篮可以解体,各自前移,进行下一个节段的浇筑施工,浇筑一段,前进一段,直至悬臂完成,接下来就可以根据设计工序在支架上进行边跨合龙或悬臂进行中跨合龙,最终转化成为连续梁体系。

1.4挂篮结构

挂篮是悬臂施工中的关键设备。其主要功能是支承模板,承受新浇筑的混凝土的重量。这就要求挂篮不仅要有足够的强度保证,还要有足够的刚度以及稳定性。挂篮具有结构简单、自重轻、前移和装拆方便、坚固稳定、受力后变形小、便于调整标高和具有较强的可重复利用性等特点,挂篮下部有充足的空间,可提供较大的施工作业平台,有利于钢筋模板施工操作。

1.4.1挂篮分类

目前,挂篮的形式有很多。挂篮可以按照多种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

(1)按挂篮使用材料分类:由军用梁、贝雷梁、万能杆件等制式杆件组拼的挂篮和由型钢加工制成的挂篮两种;

(2)按受力原理分类:垂直吊杆式(包括三角形挂篮和菱形挂篮)、斜拉式(包括三角斜拉式和预应力斜拉式)、刚性模板式三种;

(3)按抗倾覆平衡方式分类:压重式、锚固式和半压重半锚固式三种;

(4)按移动方式分类:滚动式、滑动式和组合式三种。

1.4.2挂篮承重结构形式分析

(1)平行桁架式挂篮。平行桁架式挂篮上部结构为一等高度钢桁梁。其受力特点为:底模平台及侧模桁架所承重均有前后吊杆垂直传至钢桁梁节点和箱梁底板,桁架梁顶用锚固或压重或二者结合的方法解决倾覆稳定的问题,桁架本身会受弯。

(2)菱形挂篮。菱形挂篮可以认为是从平行桁架式挂篮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的,其上部结构为菱形,前部伸出两伸臂小梁,作为挂篮底模平台和侧模前移的滑道,其菱形结构后端锚固于箱梁顶板上,无平衡压重,且结构简单,故自重轻,近年来在桥梁施工中广泛采用。

(3)三角形挂篮。与菱形挂篮结构相似,受力较菱形挂篮有利,但施工空间较小,会给施工带来不便。三角形挂篮在桥梁施工中也较为常见。

(4)弓弦式挂篮。弓弦式桁架挂篮主桁外形似弓形,桁高随弯矩大小变化,可以在安装时施加预应力以消除非弹性变形。可消除平衡重,故重量一般较轻。

(5)滑动斜拉式挂篮。滑动斜拉式挂篮上部采用斜拉体系代替梁式结构的受力,由此引起的水平分力,通过上下限位装置(或称水平制动装置)承受,主梁的纵向倾覆稳定性由后端锚固压力维持。其底模平台后端仍吊挂或锚固于箱梁底板之上。

(6)预应力斜拉式挂篮。预应力斜拉式利用梁体内腹板的预应力筋拉住模板,从而使得挂篮结构简单,重量变轻。

(7)牵索式挂篮。斜拉桥施工中,利用斜拉主索牵挂挂篮,其承重结构悬挂于已成梁段的下面,通过牵索系统将挂篮的垂直荷载直接传到斜拉桥的主塔上。

设计者设计好了挂篮样图后,就要进行挂篮制作阶段。在制作时要严格按照图纸要求,对挂篮结构、材料、大小、质量等任何细节都不得随意改变,除非出现特殊问题,可以与相关设计人员或负责人沟通,经同意后方可进行相应变动,如果不按照设计进行制作,轻者会影响施工效果,重者会因为质量问题而造成人员的伤亡与财务损失,所以必须要明白其重要性,并且在制作完成后,相关人员要通过多次的审核与实验,保证挂篮各部件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如果出现问题必须第一时间解决,确保没有问题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安装。

1.4.4 安装挂篮

最后,依据水平中线的测量结果来铺设轨道,并将安装后的挂篮移动到0# 块处固定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首次使用挂篮时要进行试压,可采用如水箱加载、千斤顶高强钢筋加力等方法。

1.4.5校正与安装模板

模板分为外模板与内模板,对于模板的校正与安装,首先将底模、侧模与内模合理安装,底模是放在挂篮底部的纵梁段与横梁段上方的,侧模则由外框架搭建而成,并且形成一个整体,而内模则与框架是分散的,不构成一个整体,因为在每一段梁段上两者的高度都是不一致的,需要进行不断修改,最后通过各部分的组装,完成整个模板的安装工作。模板的校正过程:首先,要依据箱梁搭的截面情况来确定下一步砼浇筑的浇筑次数,是一次还是分次。一次浇筑法,要求箱板底部要有留一个窗口,使砼(混凝土)由窗口流入箱内,分布至底模上。当箱梁比较高的时候,砼到达底模比较困难,应采用减速漏斗,以改变砼的方向,使其向下运动。而分次浇筑法,先进行底模、侧模、侧板、底板的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的安装,并通过前一次砼浇筑完成后,再进行内模、项板的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的安装。然后,每经过一次浇筑底模就要相应的提高一次,如果对于提高要求不多的时候,可以用支垫底模法来对底模加高,经过几次提高之后,由于提高差距变大,则可以使用提升挂篮的方法来增高底模,这样底模不断增高调整的过程就是模板的校正过程。

1.5菱形挂篮

1.5.1 菱形挂篮的结构及构造

菱形挂篮主要由承重系统、走行系统、模板系统、悬吊系统、锚固系统和张拉操作平台组成。

1.5.1.1承重系统

挂篮的承重系统由菱形主桁架组成。主桁架竖放于箱梁腹板位置,主桁的片数由主梁截面特性确定,一般为两片。主桁各杆件一般采用双槽钢截面,各杆间的连接一般为栓接或销接。两片主桁间用槽钢或角钢组成的横联连接。主桁架承受施工设备和新浇筑节段混凝土的全部重量,并通过支点和锚固装置将合作传到已施工完成的梁身上。在主桁前端节点处放置一根横梁,横梁一般采用双工字钢截面,若悬吊系统采用吊带,两工字钢间距由吊带宽度确定。在横梁上设置吊点,用于悬吊底模横梁、侧模导梁及内模导梁。

1.5.1.2走行系统

挂篮走行系统分为桁架走行系统、底模、外模走行系统及内模走行系统。

桁架走行系统是在两片桁架下已浇箱梁顶面铺设用钢板组焊的轨道,轨道顶面放置前后支座,支座与主桁节点栓接,前支座支撑在轨道顶面,下垫聚四氟乙烯滑板,可沿轨道滑行,主桁前移时后支座通过反扣装置沿轨道顶板下缘滑行,不需加平衡重。底模和外模与挂篮主桁同步行走,走行时,底模模板仍然支撑在底模纵梁上,底后横梁和外模模板系统悬挂于侧模走行梁上,随侧模走行梁一起向前行走。内模待前段箱梁底板和腹板的钢筋绑扎完成后,沿内导梁滑移到位。浇筑混凝土前,主桁架后端用精轧螺纹钢锚固于已浇梁段箱梁顶面。

1.5.1.3模板系统

模板系统由外侧模、内模和底模等几部分组成。

外侧模由模板及其加劲肋组成。模板通常采用钢板,加劲肋一般采用小型号的槽钢或角钢。外侧模横向由侧模桁架支撑,侧模桁架竖向支撑于侧模导梁上。挂篮行走时,外侧模与侧模桁架一同沿导梁行走。

内模模板一般采用组合钢模板,不设加劲肋,横向由内模框架支撑。内模框架通常采用双槽钢截面,顶板倒角处设带销孔的钢板,以适应由腹板厚度变化引起的顶板宽度变化。横向内模框架通过纵向连接梁连接成整体,再通过滑轮连接到内模导梁上,挂篮行走时,模板及内模框架沿导梁随其一起向前行走。

底模由底模模板、模板加劲肋、底模桁架(或纵梁)、底横梁组成。底模模板一般采用钢板,当腹板倾斜时,由于梁高沿桥向变化,底模宽度会沿桥向变化,模板宽度沿桥向也发生变化,这时可在底模模板中间一定范围内加一块木模板。模板加劲肋采用较小型号的槽钢或角钢。底模模板及其加劲肋纵向由底模桁架(或纵梁)支撑,底模桁架(或纵梁)支撑于前后底横梁上。底模桁架一般由型钢焊接而成,底模纵梁一般采用型钢,底模横梁一般采用双槽钢截面或双工字钢截面。

1.5.1.4悬吊系统

悬吊系统是由螺旋千斤顶、扁担梁、吊杆或吊带组成的,用于悬吊模板系统。悬吊段很重时采用吊带,否则可以采用吊杆。吊带或吊杆一般通过扁担梁固定于前上横梁上。由于桥梁的梁高一般是沿着纵桥向变化,为了使挂篮能很好的适应梁高变化,需借助螺旋千斤顶及扁担梁来调整底模模板的标高。

1.5.1.5锚固系统

对双向以及三向预应力梁,可借助梁腹板的双向预应力钢筋将滑道锚固在梁的顶板上,用以平衡挂篮空载走行时的倾覆力矩;对无竖向预应力筋的梁,可通过施工中的预埋钢筋或预留孔洞来解决。

1.5.1.6张拉操作平台

张拉操作平台悬挂于主桁上,通过钢丝绳悬吊在菱形桁架的前端小悬臂梁上,一般用角钢和钢筋组成,平台平面铺以木板供作业人员站立行走,可用手动葫芦调整其高度。用来提供立模、扎筋、灌注混凝土、张拉预应力束及移动挂篮的工作面。

1.5.2 菱形挂篮受力分析

从总体看,挂篮荷载约一半通过前吊带(或吊杆)传至主桁架节点,菱形桁架各杆以内部结构刚接,外部铰接来计算杆力,其前下节点支于箱梁顶板前侧,后下节点则通过竖向预应力筋锚于梁上。

菱形挂篮具体传力方式如下:

(1)底板荷载

底板荷载由底模加劲肋传给底模桁架(或底模纵梁),通过底模桁架(或底模纵梁)由于直接与前后底横梁连接,荷载会传到前后底横梁。前底横梁通过其吊带(或吊杆)将荷载传到前上横梁,再由前上横梁传给主桁。后底横梁通过其吊带(或吊杆)将荷载传给已浇梁段的底板。

(2)腹板竖向荷载

腹板竖向荷载由其模板加劲肋传给底模桁架(或底模纵梁),通过底模桁架(或底模纵梁)传给前后底横梁。前底横梁通过其吊带(或吊杆)可以将荷载传到前上横梁,再由前上横梁传到主桁。后底横梁通过其吊带(或吊杆)将荷载传给已浇梁段的底板。

(3)腹板水平荷载

腹板水平荷载主要是由于腹板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流动状态的混凝土会对竖向模板产生水平向的压力,通过水平方向设置对拉筋且将对拉筋锚固于内外模板上来平衡水平向荷载。

(4)翼板荷载

翼板荷载由侧模加劲肋传给侧模桁架,通过侧模桁架将其传给侧模导梁,再由侧模导梁通过前后吊杆将荷载分别传到前上横梁和已浇梁段翼板,传到前上横梁的荷载最终传给主桁。

(5)顶板荷载

顶板荷载由内模加劲肋传给内模框架,内模框架由内模纵向连接梁支撑,将所受荷载传给内模导梁,内模导梁再通过前后吊杆将荷载分别传到前上横梁和已浇梁段顶板,传到前上横梁的荷载最终传给主桁。

1.6主要研究内容

本本文以36m+2×64m+36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设计出了其采用悬臂浇筑法进行施工所需的挂篮临时结构。按照有关的设计资料,选择合适的挂篮形式并完成挂篮的设计计算,编写设计说明书,并绘制部分图纸。

本次挂篮结构的设计方法为承载力容许应力法。挂篮结构设计过程以“根据桥梁施工图及相关规范初步拟定结构布置形式及结构尺寸—荷载计算—简单手算或软件建模分析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修改结构形式及尺寸—再次检算”的过程最终得到最理想的设计方案。这就使得所设计的挂篮结构既具有可靠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又具有良好的经济适用性。

在上述临时-结构设计过程中,除模板系统和连接部分进行了手算外,其他都用Midas软件进行了整体建模分析计算这一新的手段,克服了手算时简化计算模型而带来的种种误差,使得所设计的结构无论是内力,还是变形方面都更加符合实际,且建模计算的方便性与直观性更是手算所无法比拟的。

图纸生成方面,借助新的软件tekla structures先建立整体的三维模型,再通过软件自带的图纸生成功能,调整图纸格式,生成所需要的零件图、构件图和整体布置图。

第2章挂篮设计计算说明

2.1工程概况

箭杆河大桥是新建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铁路玉屏至昆明段上的一座大桥。设计荷载采用ZK活载。主桥桥跨布置36m+2×64m+36m,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主梁采用单箱单室箱形截面,三向预应力体系,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箱梁顶板宽12.0m,底板宽6.7m,悬浇1~7#段,节段长度有四种,依次是:3.0m、3.25m、3.5m 和4.25m,边跨及中跨合拢段长度均为2m。

本桥施工挂篮采用菱形挂篮,由主桁承重系统、悬吊系统、锚固系统、走形系统、张拉操作平台系统及模板系统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2-1 挂篮整体效果图

图2-2 挂篮立面图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广告设计 英文名称:Advertising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课程性质: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0 实验(实践)学时:12 学分:2 适用对象:工业设计 先修课程:色彩静物、设计素描、字体与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遵循大庆石油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广告设计课程是为培养从事广告设计与实施的应用性人才而设。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视觉传递艺术,以形象作为诉求的主导因素,用视觉阐述观点。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广告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介于社会学、美学与市场营销学边缘的综合性科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广告设计》是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主要课程,它以图文为主要内容传递信息,通过此课程可以广泛了解观众的视觉心理欣赏习惯,视觉表述的艺术形式,深入地研究媒体艺术和传播行为,解决视觉美学与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并根据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了解广告的运作过程。即从市场调研、企划、创意、媒介流程和国际及本土化广告公司的发展趋势等角度研究如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广告人的问题。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广告设计是以“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图形创意”、“广告学”等专业基础课为基础。 本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学习“企业形象设计”、“招贴设计”等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熟练掌握“字体与标志设计”、“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中相关知识。

《图形创意》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8021113)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图形创意是平面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研究如何运用创意思维能力和图形造型能力来表达特定的图形创意。要求学生掌握图形创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用途以及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图形作为各项设计活动中基本元素之一,体现着设计的本质属性和表现技能,并在各项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图形设计的有关概念、设计方法、表现形式、课程操作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不同的思维训练,达到独立完成构思独特新颖、具有强烈视觉效果和内涵的创意图形设计。本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内容和结构上力求将文化性、艺术性和专业性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当代艺术发展以及图形设计应用的深入思考,并使学生牢固掌握图形创意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 二、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60 课程总学分:4 三、课时分配 四、适用专业及年级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13级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教学目的: 随着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图形创意已经普及到平面、三维等设计的各个领域,图形创意已经成为当今设计领域不可替代的一种表达方式。只有掌握图形语言的心理特征和图形的创意思维,才能为以后设计中的图形创意打好基础。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当代艺术发展以及图形设计应用,并能从创作实践中,熟练掌握图形创意的表现方法和组织方法,启发创意灵感,做出更加优秀的图形创意的设计作品。 课程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图形创意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图形创意的设计规律;理解图形视觉原理在图形设计中的作用;运用图形视觉过程中的规律性和不同的联想形式,开展图形创意设计。 1.通过项目导入与典型案例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熟悉图形创意的基本概念以及开阔思维的视野,掌握国际设计最新的动态,加深学生对社会和市场的了解。 2.通过快题训练的形式使学生充分把握图形创意的各种思维表现、表现手法的基本知识点。 3.通过实例操作使学生熟练图形创意的设计程序。 (二)能力目标 正确掌握对图形的感觉、选择和理解;具备对图形的概括、加工能力;具备独特的创意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创意图形创作设计;掌握图形传播的相关理论,为图形创意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1.通过对思维、手绘、创意表达等技巧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进行创意表达的实际操作与创意的组织能力。 2.使学生充分掌握创意表达的技巧,加强学生创意思维的广度、速度与深度。 3.提高学生在后续课程如广告设计、海报创意、角色设计、场景绘制等设计课程的实际应用与表达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认真观察事物、

《图形创意与字体设计》教学大纲

《图形创意与字体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图形创意与字体设计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实验/上机学时】 【考核方式】【开课单位】 【授课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以理论课为主。“创意”是社会人的一种创造性行为,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禀赋。设计就是创造行为的体现,为了开发和挖掘这种能力,创意基础课程重点讲授创新的基本模式;创新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想象与联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熟悉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以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素质目标: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意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使商美专业的学生能够从理性的思维开始对待每一门专业学习,按照一定的创造思维模式去开发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潜能。 知识目标:了解创意的意义与本质,创意之于设计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与图形的创意性表现方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 第一章: 图形概述(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对图形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认识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3、图形的分类 元素特征图形

具象图形 抽象图形 4、图形的发展趋势 突出创意,强化图形语言的趋向 多学科,多专业的融合趋向 与高科技同步发展的趋向 图形的传播和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向 重点: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难点: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图形基本元素视觉训练(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对点,线,面较深刻的理解,并通过点,线,面的视觉训练,理解点,线,面作为图形基本元素的特征.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第一节生活中的点,线,面 感受生活中的点,线,面 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点,线,面 第二节点,线,面的视觉训练 (1)点的概念和特点 (2)线的概念和特点 (3)面的概念和特征 重点:点,线,面基本元素 难点:点,线,面的视觉训练 第三章:单形元素的视觉想象(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单形元素和字意的想象的训练,以培养对单形元素和字意的创意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单形元素和字意的想象

《图形创意》教学大纲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图形创意 Graphics creative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72学时【实验/上机学时】36学时 【考核方式】项目考【开课单位】 【授课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以理论课为主。“创意”是社会人的一种创造性行为,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禀赋。设计就是创造行为的体现,为了开发和挖掘这种能力,创意基础课程重点讲授创新的基本模式;创新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想象与联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熟悉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以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素质目标: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意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使商美专业的学生能够从理性的思维开始对待每一门专业学习,按照一定的创造思维模式去开发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潜能。 知识目标:了解创意的意义与本质,创意之于设计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与图形的创意性表现方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 第一章:课程概述(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对图形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概念,认识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什么是图形创意 2、学习图形创意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图形概述(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对图形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认识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3、图形的分类 元素特征图形 具象图形 抽象图形 4、图形的发展趋势 突出创意,强化图形语言的趋向 多学科,多专业的融合趋向 与高科技同步发展的趋向 图形的传播和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向 重点: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难点: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章:图形创意思维(16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对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有新的认识,并且能掌握好不同的思维方式设计图形创意。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第一节图形创意思维方式 掌握直觉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等几种思维方式的创意方法。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艺术作品中不同表现手法。 第二节联想、想象、通感和移情在图形中的作用 (1)联想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2)想象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3)通感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4)移情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重点:图形的创意的几种思维方式的理解

《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创意设计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1202050408213 学分:3分 总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四年制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图案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图形设计以其独有的思维特征,思维模式和思维定位及丰富的表现技巧被广泛地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领域.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商业摄影等等.本课程是将素描,色彩等课程中获得的基本技能通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和图形组织,设计创造出具有独特的,富于视觉冲击力,美感的创意图形.是启发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新的图形的一个重要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在有效传播信息的基础上提高图形的独创性,形式美感和审美趣味的能力.开发学生对于充满想像力,富有情趣和形式美感的图形样式的探讨,使他们的设计与创造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1,全面介绍图形设计的概念,图形语言的特征,图形设计的发展状况和应用价值2,重点讲授创意图形的思维特征,思维模式和创意图形的组织方式 3,介绍图形设计的表现手法,并结合思维模式和组织方式进行系统训练 教学内容: 第一章图形设计概述 教学内容: 1,图形的起源,概念和含义 2,图形的语言特征和传播特征 3,创意的含义及意义 4,创意图形的应用 教学重点:1,图形的语言特征和传播特征 2,创意的含义和意义 教学难点:对创意的含义及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要求:结合充分的图形设计作品及其应用范例进行启迪教学 第二章创意图形的思维 1,创意图形的思维特征 2,创意图形的思维模式 教学重点: 创意图形的思维特征和思维模式 教学难点:1,学生对思维模式的具体应用能力 2,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开阔度以及独创性培养 教学要求:以切合学生思维特征的练习拓展思维的活跃度和开阔度 第三章创意图形的组织形式 1,同构图形

pop广告设计教学大纲

《pop广告设计》(广告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广告学专业本科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数: 42 学分数:2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大纲执笔人:申献双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广告学专业本科必修课。 教学目标:通过系统学习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使学生了解pop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类型、创作观念,表现手法和发展趋势,掌握pop广告设计的创意与手绘表现的一般规律,具备pop广告策划与手绘pop广告设计的能力,并能够创造出有新意,符合市场需求的pop广告设计作品。 二、课程内容提要 第一章Pop广告设计概述(7学时) 1课程内容 1)pop广告的定义 pop广告是许多广告形式中的一种,它是英又pointof purchase advertising的缩写,意为“购买点广告”,简称pop广告。 2)pop广告的广义与狭义概念 广义的pop广告的概念,指凡是在商业空间、购买场所、零售商店的周围、内部以及在商品陈设的地方所设置的广告物,都属于pop广告。如:商店的牌匾、店面的装满和橱窗,店外悬挂的充气广告、条幅,商店内部的装饰、陈设、招贴广告、服务指示,店内发放的广告刊物,进行的广告表演,以及广播、录像电子广告牌广告等。狭义的pop广告概念,仅指在购买场所和零售店内部设置的展销专柜以及在商品周围悬挂、摆放与陈设的可以促进商品销售的广告媒体。 3)pop广告设计的发展历史

pop广告起源于美国的超级市场和自助商店里的店头广告。1939年,美国pop 广告协会正式成立后,自此pop广告获得正式的地位。 30年代以后,pop广告在超级市场、连锁店等自助式商店频繁出观,于是逐渐为商界所重视。60年代以后,超级市场这种自助式销售方式由美国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所以pop广告也随之走向世界各地。 4) pop广告的功能 1、新产品告知的功能 2、起消费者潜在购买意识的功能 3、代售货员的功能 4、造销售气氛的功能 5、提升企业形象的功能 5)pop广告的发展趋势 1、系列pop广告 2、技术的吸收与综合 3、绘式pop广告 2重点、难点 ⑴教学重点: pop广告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⑵教学难点: pop广告的概念和分类形式。 3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pop广告的基本概念、理解pop广告的几种分类的形式,并能够掌握其功能。 第二章pop广告的类型(6学时) 1课程内容 1)什么是店头POP? 置于店头的POP广告,如看板、海报、店招、立场招牌、海报、大木偶站式广告牌、实物大样本、高空气球、橱窗展示、广告伞、指示性标志等。 2)柜台展示POP广告 柜台展示POP是放在柜台上的小型POP广告。由于广告体与所展示商品的关系不同,柜台展示POP又可分为展示卡和展示架两种。

图形创意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1、了解图形的概念; 2、理解现代图形创意和图形创意思维; 3、学习重点:应放在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和图形创意的基础训练。 4、图形创意的组织方法和图形创意的应用为该课程的难点,要掌握前后知识的连贯性,活学活用方可解决。 教学计划:共8周,每周16课时 第一周:第一章,图形的概念:图形释义,图形的起源与发展,图形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图形语言特征。第二章,现代图形创意:现代图形创意的范畴,现代图形创意的观念,现代图形创意的理念和现代图形创意的文化。 第二周:第三章,图形创意思维:图形创意思维的对象,图形创意思维的主体和图形创意的思维实质和特征。第四章,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反向思维。 第三周:第四章从后思维,形象思维。第五章,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联想系列创意,想象组合系列创意,类比系列创意和同构系列创意。 第四周:第五章想象系列,类比系列,同构系列 第五周:第六章,图形创意的基础训练:从特定符号的联想,数字的联想,汉字的联想。 第六周:第六章特定形空间的联想,自我形象的再设计和语言文字与视觉形象的转换进行训练。 第七周:第七章,图形创意的组织方法:图形的形态特征,图形的组织方法和图形的系列化设计介绍。 第八周:第八章,图形创意的应用:主题设计,基础设计与图形设计和专业设计课与图形创意。 课程介绍 《图形创意》是一门艺术设计专业主干基础课程,他承担着将学生已具备的造型能力、创造性思维方式引向专业所需的方向与方法的重任,减少进入专业设计课程以后的学习障碍。《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八章:第一章,图形的概念:介绍图形释义,图形的起源与发展,图形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图形语言特征。第二章,现代图形创意:介绍现代图形创意的范畴,现代图形创意的观念,

《广告创意与策划》教学大纲设计

泰豪游戏分院 《广告创意与策划》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广告创意与策划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编写人:姚冲;审定人:;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是广告专业的一门专业性、应用性强的重要基础技术课程。广告策划涵盖广告环境分析、产品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竞争对手研究、广告目标确定、广告定位、广告创意、广告战略、媒体选择、广告发布时机确定、广告费用预算、广告效果调查及评估等。广告创意又在课程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在广告运作的框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广告作品直接打动消费者的核心,是为促进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实现广告目标,经过创造性思维而获得的独特的“好的主意”或“好的点子”。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是广告设计的基础,是使广告活动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捷径。目前美广、装广、影视广告专业均开设本课程,具体课程的细分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有所调整。总体是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写作、电脑操作等能力突出的复合型高等职业人才。《广告策划与创意》锻炼学生公关、宣传的能力,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1、(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提升创意能力;策划是广 告的生命,提升策划能力;注重课内课外作业训练,并强调以赛带练,在实战中提升创作水平;广泛阅读:书籍、杂志、网站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着重在市场营销框架中强调广告策划与创意,重广告策划书的撰写能力和广告作品的创意能力的提升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有:美术基础、图像处理 后续课程有:场景设计、角色设计、数字绘画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总32学时 1.教材: 2.参考书目: 《广告创意训练教程》张勇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广告学》(第四版)何修猛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现代广告策划》潘哲初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广告学教程》张金海姚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当代广告学》,[美]威廉·阿伦斯,华夏出版社,1999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美]大卫·奥格威,中国友谊出版社 《奥美的观点》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0年 《定位》,[美]里斯·特劳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公共关系的战略与战术》,[美]丹尼斯·威尔科克斯等,解放出版社

《图形创意与设计初步》教学大纲

《图形创意与设计初步》 教 学 大 纲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9.9 课程编码学时学分课程类别适用专业 72 专业基础课广告装潢与设计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本课程属专业必修课,是职业技能课,图形创意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图形创意》课程是探讨如何运用图形造型能力和图形设计能力表达艺术思维,并完成新颖、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刻内涵的图形。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阐述了图形创意作为视觉传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点,从而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图形创意的创作要素及创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概念及传递信息的意义,了解图形创意在视觉传达该计领域所具备的重要性。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相关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图形造型的形式美和构图本身的形式美法则,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思维的跳跃感与严谨性,做到同一个想法通过不同的载体、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图形调整准确地传达图形所表达的信息。。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图案设计等。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与特色 (一)教学要求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图形创意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 2.对事物的观察力与记忆力,以及对物体进行系统、连贯思维的能力。 3.了解和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深入细致地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收敛思维等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展开多条设计思路,寻找多种构思方案。 技能培养目标 1.具备对图形的准确刻画、概括加工、提炼升华以及元素替换的能力; 2.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岗位群所需要的设计制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特色 ●该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要求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要求突出重点,难点,将图形创意的概念、定义、特征和规律加以系统地讲授,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该门课程的理论部分知识。同时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其特殊性在于是其它各设计门类的基础,因此又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大量图例加以

《Flash动画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Flash动画创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以实践为主,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Flash动画操作水平,能够熟练运用Flash 软件制作电子贺卡、网络广告、音乐MV、网站动画和在线小游戏。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为:各绘图工具和面板的应用、文字动画的制作、各种动画效果的制作、元件的应用、角色和场景的设计、骨骼动画、常用脚本的应用等。 2.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通过上机实践熟练掌握绘图工具的应用,掌握鼠标绘制的基本技巧,并能综合运用于各种图形的绘制。掌握各种动画方式的综合运用。熟练运用脚本做出交互动画,培养学生导演编排故事的能力。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图形图像技术》 后续课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网页设计》等 二、大纲执行说明 1.总学时64学时,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 2.如无特殊情况,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时间、内容、课时要求及有关规定执行,如遇特殊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Flash动画创意设计》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Flash动画设计的原理和角色动作特征,能灵活运用鼠标绘制对象,灵活运用各种动画方式,学会在Flash中导入图片、声音、视频等并可以编辑。熟悉常用脚本设计交互动画,掌握元件的区别和应用原理。通过这一环节要求学生:

1.熟悉FLASH动画设计的各种工具和面板的使用和设置。 2.掌握鼠标绘制图形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掌握几种经典动画方式的制作并能灵活运用。 4.掌握滤镜和混合模式的应用。 5.掌握元件和实例的特点和区别,能熟练运用元件和实例。 6.掌握常用脚本的应用制作交互动画,控制影片。 7.熟悉角色侧面行走和正面行走动画制作的原理。 8.通过综合应用练习学会制作电子贺卡、网络广告、网站动画、动画短片等。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视频教学法,在机房进行实训。 三、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学时数分配表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Flash入门 教学内容 1.了解Flash的产生发展、应用领域和软件新版本新增功能,FLASH动画设计的流程。 2.认识工作环境:菜单栏、工具面板、时间轴、舞台、属性、面板。 3.各种绘制工具的认识和设置:选取工具,基本绘图工具,任意变形工具、墨水瓶、颜

书籍设计教学大纲

《书籍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书籍设计 英文名称:Book Binding Design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平面艺术设计 开课学期: 学时:48 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的性质:书籍装帧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必修专业课,着重讲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书籍装帧设计能力。 2、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书籍设计》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程序及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掌握运用专业技能和对书稿的理解, 设计出与书籍内容相应的阅读环境, 实现良好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为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的成型设计,设计者必须从属于书籍原著的内容体裁来进行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进行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能力,从而达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水平。学生要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熟悉书籍装帧设计的工艺制作过程、装帧材料的种类、质地、性能,并在对书籍装帧设计有了总体把握后进行整体效果的设计。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讲授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书籍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它们在书籍中的结构特性和表现特征。教学必须启发学生的创意思路,引导学生构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实际,组织学生看资料,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形象和直观教学;强化基本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书籍版式、结构、材料的设计及选用原则,能独立进行书籍设计。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书籍设计概述 一、书籍设计的历史进程 书籍设计的起源; 中国书籍装帧的形式和演变过程; 西方书籍装帧设计; 二、书籍设计的现状与前瞻 三、书籍设计的专业定位 四、书籍设计的原则 五、书籍设计的意义与社会功能 第二章书籍的视觉形象设计 一、书籍的外观构成要素 函套; 护封; 书签; 堵头布; 环衬; 切口; 扉页; 目录及章节页; 封底; 二、书籍设计视觉要素 文字; 图形; 色彩; 肌理; 版面; 三、书籍设计色彩的特点与应用 书籍设计色彩应用的原理; 色彩的心理暗示;

广告设计教学大纲

《广告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课程性质: 电脑图形设计专业主干课程。 2、课程设置目的: 广告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介于社会学、美学与市场营销学边缘的综合性科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广告设计课程是为培养从事广告设计与实施的应用性人才而设,对电脑图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技能。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包括文字、色彩、版式、图形等在的内其他相关设计课程的知识。是设计基础的综合检验课程。由于广告分类的不同,其相关设计课程内容的应用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4、教学目标: 使学生具备广告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程序和方法,把握不同广告媒体的特点与局限,了解广告传播方式以及制作与实施,能够运用视觉传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广告平面设计与绘制。 5、课时分配: 本课程通过7个单元的学习,广告设计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周学时为4学时,共计15周。在第三学期学习。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强调广告策划的创意与视觉导向功能。 2、要加强学生的全面修养,吸收如经济学、社会学、市场学、传播学、心理学、语言学、统计学、美学等与广告设计课程关系密切的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 3、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学生注重广告对消费者的引导,又要求学生要根据广告分类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来传达广告内容。 4、把握时代精神,从中外优秀广告案例和本土民族文化中汲取设计营养,发挥最大的创造能力来学习和尝试广告设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课堂讲授、名作欣赏、社会考查、作业点评、示范指导等方法组织教学。

最新《图形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74 1 课程名称:图形创意设计(Graphic Creative Design) 2 3 4 5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6 7 本课程作为设计类学科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整个设计学科中尤为重要。它为学生在8 将来的专业设计中更具理论基础,更具审美能力创造力打下基础。 9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创造图形和处理图形的能力。使他10 1服装教研室

们掌握现代图形设计观念,创意策略,表达方式和造型规律,熟悉各类图形的特点并能11 灵活应用。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授与大量配套练习有意识引导学生12 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平面设计各领域,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打好基础。 13 14 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5 16 17 18 19 2服装教研室

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 20 第一章概论 21 1.学习目的 22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定义及图形传播的起源及变革,明确图形在现代23 视觉传达中的优势,树立科学的现代图形设计观念。 24 2.基本内容要求 25 (1)掌握图形的概念。 26 (2)掌握图形与人类的传播(文字、印刷、影像)。 27 (3)图形思维活动。 28 重点:本门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29 难点:图形创意设计与人类的的关系。 30 第二章图形的基本要素 31 1.学习目的 32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是由设计生成的一种以信息传播为目的的视觉形33 象,是一种视觉语言。 34 2.基本内容要求 35 (1)形象 36 (2)意义 37 3服装教研室

《平面广告创意设计》教学大纲-2014

《平面广告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平面广告创意设计 总学时:36 课时(36课时理论教学)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型:专业课 先修课程:Photoshop平面设计 CorelDRAW设计 适合专业:数字媒体制作专业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广告设计能力、提高鉴赏水平的为教学目标,力图构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平面广告设计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不断地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加深对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更好地将设计基础知识与广告设计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艺术修养,逐步掌握平面广告设计的各个步骤、方法,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平面广告作品的创意与设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教学达到以下目的: (1)构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的课程内容体系 按照数字媒体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的重点定位到整个应用设计上来,着眼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强,能进行广告方案设计的人才。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数字媒体学科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基于点、面学习为主的知识接受型升华到与社会需求、技术发展、学科综合等相结合并做到举一反三和创新的能力素质培养型,在强化产品设计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在科学的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合理的实施方式指导下,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进一步完善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 寻求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以鼓励学生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维、让学生愿意并主动学习与思考。力争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在问题的提取、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交流和沟通5个方面进行综合能力培养。

《文字与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

《文字与版式》课程教学大纲 Writing and format design 课程学时:70学时,学分:4 一、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原则 通过本课程教学,明确版式设计原理在设计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二、学习方法指导 1、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对优秀版式设计作品剖析和模仿,引导学生建立版式设计的整体概念。 2、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确定专题性课题设计及组织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熟练掌握设计原则。 三、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三要素的构成关系,通过课题设计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 难点是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关系;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之间整体与局部的构成关系。 四、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念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概念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构成元素进行整体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导入 第二节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 1、传统中国书籍的版面术语名称 2、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设计特征 第二章版式设计原则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整体概念理解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整体设计的意识 第一节整体性原则 1、主次分明 2、分类编排 3、设计元素处理 第一节简洁性原则 第三章版式设计原理 [知识点提示] 设计原理 [重、难点提示] 黑、白、灰与点、线、面的整体布局关系,协调性与空间 第一节分类 1、同类合并原则

《图形创意》 课程教学大纲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四年制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24 实验/实践学时: 0/24 专业基础课/必 修课 一、课程作用与目的 《图形创意》课程是四年制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目的在于通过写生、变形、提炼与再创作、培养学生认识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摆脱习惯的思维方式,从新的角度去观察、认识、理解、表达事物。本课程在整个设计学科中相当重要,它为学生在将来的设计工作中更具形式美的意识与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创意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图形创意》课程是通过相关的学习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图形造型的形式美和构图本身的形式美法则,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思维的跳跃感与严谨性。做到同一个想法通过不同的载体、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图形调整,准确地传达图形所表达的信息。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对图形设计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由浅入深的设计练习,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 2. 从现实的生活中寻求新的创意。 3 要求把握事物变化的全过程,做由此及彼、由表入里、由浅及深、推陈出新的创意设计。 4. 创意要从生活出发,关注生活、捕捉生活,提炼生活,表现生活,这是对学生的第一要求。

5. 大量的练习作业,用手、用眼、用脑,三位一体。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根据学院征定教材要求选择优秀教材。 参考教材: 《图形创意设计与应用》席涛,毛溪著,人民美术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普 通高等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补充教材:自编讲义,课程PPT 2.主要参考书: [1] 《图形创意》(第一版),林家阳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2 [2] 《现代图形设计》,赵希岗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北欧图形设计[瑞典]》,帕特里克·桑德韦斯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4] 《图形创意》,杨为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5] 《图形创意》,卢少夫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主要内容:图形创意课程的基本内容、图形创意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图形创意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重点:图形创意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难点:理解图形创意课程的意义。 教学要求:了解图形创意课程的基本内容、目的和意义。

版式设计教学大纲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原则 通过本课程教学,明确版式设计原理在设计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二、学习方法指导 1、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对优秀版式设计作品剖析和模仿,引导学生建立版式设计的整体概念。 2、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确定专题性课题设计及组织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熟练掌握设计原则。 三、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三要素的构成关系,通过课题设计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 难点是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关系;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之间整体与局部的构成关系。 四、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念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概念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构成元素进行整体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导入 第二节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 1、传统中国书籍的版面术语名称 2、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设计特征

第二章版式设计原则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整体概念理解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整体设计的意识 第一节整体性原则 1、主次分明 2、分类编排 3、设计元素处理 第一节简洁性原则 第三章版式设计原理 [知识点提示] 设计原理 [重、难点提示] 黑、白、灰与点、线、面的整体布局关系,协调性与空间第一节分类 1、同类合并原则 2、确定中心内容 3、邻近原则 第二节分区 1、黑、白、灰关系 2、面的构成 3、空白空间 第三节分栏 1、网格构成 2、版式设计中的线 3、重复原则 阶段性小结与讲评 第四章文字的编排设计 [知识点提示] 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编排 [重、难点提示] 标题、副标题与正文在编排中的关系、文字易读性 第一节字体 1、宋体 2、黑体 3、文艺复兴字体 4、巴洛克字体

图形创意教学大纲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64学时(讲授/理论12学时,实践52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先修课程:结构素描、色彩、平面、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案 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 课程地位、性质: 图形创意是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专业的重要限选课。课程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寻求审美的现代感和图形传播的现代模式。为我国设计教育的必修课。 课程任务: 图形创意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关注的是如何创意,运出视觉语言形式进行信息传达,研究、探索正确、有新意的传播方式,探索用多角度、发散的思维方式进行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表达的可能性。有意识地促进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观念,实现学习者由考试前应付考试的较为被动的描摹事物的状态为主动利用灵活的构思创造独特创意表达的转变。对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是图形创意课程的内核。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图形创意》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之专业基础必修课。一方面使学生开拓思维想象力,培养设计观念、创造多元的构形设计方法,使学生有意识观察客观世界,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发现创意元素,在学习和创造中构建广泛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图形语言重要性的认知;使他们懂得用何种手段让图形更具内涵,以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寻求审美的现代性,确保向专业设计的自然过渡。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具开拓和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市场与国际需求。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图形的概念 教学目的和要求: 综合说明图形的基本概念、作用,使学生对图形的特征有全局性的认知教学重点和难点: 图形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其语言的特征。 教学内容: 1、图形释义 2、图形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现代图形创意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推介现代图形创意的观念、理念和文化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现代图形创意的观念、理念和文化内容 教学内容: 1、现代图形创意的范畴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81291 课程英文名称:Layout 适用专业:装潢艺术设计(本科)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及学分:64学时,4学分 先修课程:《造型基础I》、《造型基础II》、《文字设计I》、《标志设计》 一、基本目的 版式设计是装潢设计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以版面的视觉功能设计为前提,以版面设计的形式美法则训练为基本内容。主要学习版式设计的理论和表现手法,注重版式的创造性研究。我们的任务就是使学生理解版式设计在本专业中的重要性,充分掌握版式设计的设计程序和技巧,并加强学生对设计作品整体的控制和把握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就是要让学生熟悉和了解版式设计的手段和方法,在遵循形式美法则的前提下独立完成自身的设计和制作任务,充分运用各种版式形式,理解版式设计对设计作品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1.版式设计的概念 2.版式设计的意义 3.版式设计的形式原则 ⑴分割与集合; ⑵对比与调和; ⑶对称与平衡; ⑷律动与生命; ⑸变化与统一; ⑹主从与秩序; ⑺整体与局部 4.版式设计中对于文字的处理 5.版式构成的造型要素 ⑴点;⑵线;⑶面 6.版式设计中对图形的处理 ⑴方形图形;⑵出血图形;⑶褪底;⑷特殊图式 7.版式设计的几种形式 ⑴全版式;⑵定位式;⑶重复式;⑷重叠式;⑸聚集式;⑹分散式;⑺引导式;⑻自由式四、各章内容的重点、难度、深度和广度 1.认识版式设计的意义,重视版式对设计作品的重要性,理清形式与创意的关系。 2.版式设计的形式原则,特别是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3.版式设计中对于文字的处理,这是往往会被忽视的,要对文字的强烈的有视觉敏感。五、实验项目及实验要求 无 六、学时分配建议 七、指定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版面构成》王汀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2.《平面广告版式创意技巧》曾希圣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3.《平面视觉传达设计》吴国欣编湖南美术出版社 八、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创意占60%,制作占40% 大纲执笔人:郭玉川 大纲审订人:宁钢郭玉川 编写日期:2005.7

(完整版)影视广告制作教学大纲

《影视广告创作》课程培养计划 影视广告是市场上非常奏效而且覆盖面较广的广告传播方法之一。影视广告制作上具有即时传达远距离信息的媒体特性——传播上的高精度化,影视广告能使观众自由的发挥对某种商品形象的想象,也能具体而准确地传达吸引顾客的意图。传播的信息容易成为人的共识并得到强化、环境暗示、接受频率高。并且,这种形式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容易接受,所以可以说影视广告是覆盖面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体。所以学校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开设了《影视广告创作》这一门课,邀请广美的资深老师亲自授课,使同学们在充实的课程学习里面快速掌握影视广告的创作。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影视广告创作》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影视广告是广告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综合广告策划与创意、后期效果制作等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能从创意文案筹备、剧作、分镜头、后期制作等环节各个击破,实现制作,并且区分在不同的运用领域的不同技术与艺术指导思想的不同运用。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教学活动的完成,以便学生基本掌握影视广告以及电视片头及栏目数字制作,能从创意文案筹备、剧作、分镜头、后期制作等环节实现制作,并且区分在不同的运用领域的不同技术与艺术指导思想的不同运用。培养想从事影视广告、后期合成、频道栏目包装的创意策划、创意实现的应用型人才。本课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根据理论教学与实践制作结合来巩固知识。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影视广告的创意 1、文案创意 2、广告策略表现 3、影视广告的梗概式文案 4、影视广告剧本式文案 本章教学是要求学生了解影视媒体的特殊语言,并能进行有效的影视广告创意文案撰写、分镜头的设计。 (二)影视广告的故事版制作 1、故事版的格式 2、画纲:草图式的脚本,导演脚本 通过对影视广告故事版的了解和掌握,学习影视广告前期的表现方式,并通过故事版来指导后期的拍摄和制作。 (三)影视广告的拍摄制作 1、影视广告的拍摄技巧 2、蒙太奇与CF剪辑 3、景别的分类:大景全,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对摄像机的镜头运动、蒙太奇理论、后期数字技术等实践性环节的理论讲授与拍摄和后期在数字平台上的实践操作基本掌握影视广告的拍摄制作实现。 (四)灯光 1、布光:照明光——主.副.轮廓造型光——背景.眼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