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教学大纲-课程中心
- 格式:pdf
- 大小:247.25 KB
- 文档页数:16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一)课程地位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历史文化为渊源、以科技为支撑,通过艺术或思想的表现性价值来增加产品美感、提高附加值,并受版权保护的产业。
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释义、性质、类型的讲述,学生能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文化创意产业的机制与模式、经营与管理等知识。
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基本知识的引介和普及,充实和完善学生在文化传播,艺术经济和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自身专业的社会属性和价值。
(二)课程目标1.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宗旨是从宏观上把握对象,将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历史背景、思想源流、产业构成、重点论域和未来趋势做出扫描、分析与透视,让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和掌握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知识,为相关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学科准备;2.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诚实守信品质。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小组大作业等。
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评价文化创意产业案例; 通过学习,了解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脉络,掌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第一章文化产业概念探析第一节理论一意识形态文化工业第二节作为社会经济实践操作的应用文化产业第三节全球领先文化创意产业案例第四节幸福设计第二章当代创意产业的崛起第一节创意产业理念的强力推出第二节创意产业的基本特点第三节文化创意实践的全球蜂起第四节创意中国的文化产业实践第五节文化创意人力资本与创意阶层的崛起第三章当代内容产业的历史性出场第一节内容产业:应时而出,应需而出第二节内容产业与数字内容产业第三节世界各国在内容产业上的竞争第四节我国数字化内容产业的发展第五节数字化内容产业的未来发展第四章版权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分类第一节作为版权产业的美国文化产业及其分类第二节我国目前制定的文化产业分类第三节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与文化产业分类标准的建立第五章当代世界的文化发展第一节国家战略中的文化的跃升第二节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第三节文化产业的对位性机制:市场条件下的文化艺术保护第四节全球领先文化创意产业案例第六章当代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当代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环境与现实条件第一节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第二节当代市场条件下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第三节创新型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与文化艺术创意第四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第七章三大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第一节三次产业的分类第二节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趋势第三节产业结构的下游化和需求结构的上游化第四节全球领先文化创意产业案例第八章经营城市:大竞争时代的文化博弈第一节文化新概念:城市竞争力第二节创意都市:原创力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第三节网络都市:数字化时代内容产业的高端展开第四节华彩都市: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城市形象再塑第五节舒适都市:体验经济时代的生存格调第六节产业基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五、课程学时安排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推荐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一)推荐教材:《文化创意产业概论》,金元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第一版(二)主要参考书:《文化创意产业概论》,吴存东、吴琼,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第一版。
完整版)文化创意学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限修课。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文化传播、宣传策划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所需的文化创意能力。
课程任务是系统梳理文化产业策划与创意的理论及方法,分析创意的思维特点、文化产业策划的特征、原则和程序,并对文化市场战略、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市场流通渠道等进行理论阐述。
同时,课程还会根据不同文化产业形态的特点进行创意与策划,并注重将理论问题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能力与策划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一)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产业策划与创意的理论及方法、文化产业创意的内涵、创意的思维特点、文化产业策划的特征、原则和程序、文化市场战略的创意与策划、文化产品的创意与策划、文化品牌的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流通渠道的创意与策划等方面。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其中,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产业策划与创意的理论及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策划能力。
同时,实践操作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一)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等。
其中,小组作业和实践操作占比较大的比重,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评分标准本课程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实践操作和期末考试成绩。
其中,课堂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积极性和表达能力;小组作业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践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将课程内容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能力;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评分标准严格、公正,以学生成绩为主要依据。
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内涵和原则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文化产业策划中的问题。
文化产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文化产业概论二、课程总学时48学时三、课程水平四年制本科一年级的学生适用四、撰写人尹明明五、审核人六、课程介绍一直以来文化只是作为意识形态,本课程主要讲授文化也可以作为资源开发,可以拿来赚钱。
对文化进行开发离不开文化体制改革、资本运作、文化市场开发、创意及科学管理等。
七、课程模式课堂讲解、邀请校外专家举行讲座、撰写报告、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等。
八、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避免满堂灌。
教学中要以问题为出发点,采用问题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发现式教学等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热情。
课堂上教师主要针对重点、难点和新知识点进行讲解,留给学生自学、思考的余地。
九、每周课程方案第一周(3学时)讲授:文化产业概论内容、讨论题目、教学参考书、网站视频:千百万元的文化大生意讨论:你理解的文化产业是什么?第二周课前阅读: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分类、文化产业功能、收集横店影视城与临沂国际影视城材料。
必读书目:1、李思屈等编,《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20页;2、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P1—8页;3、蔡尚伟等著,《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P1—26页、P103—123页;4、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P51—78页、P94—104页;5、石杰等著,《文化创意产业》,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P15—18页;第二周(3学时)讲授: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分类、文化产业功能讨论:1中国电影的市场化与文化精神——“中国大片”为何败给“小制作”?2、横店影视城与临沂国际影视城第三周课前阅读: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收集王羲之书圣文化节开发材料必读书目:1、李思屈等编,《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61—65页;2、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P23—48页;3、蔡尚伟等著,《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P77—102页;第三周(3学时)讲授:我国文化产业产生原因、阶段、未来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今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讨论:王羲之书圣文化节开发现状第四周课前阅读: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特征、收集出生地文化资源必读书目:1、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P60—69页;2、蔡尚伟等著,《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P123—131页;第四周(3学时)讲授: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特征、文化资源开发讨论:如何看待名著翻拍现象?第五周课前阅读: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收集临沂名人资源开发状况材料必读书目:1、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P60—69页;2、蔡尚伟等著,《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P123—131页;第五周(3学时)讲授: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文化资源转换成产业优势讨论:临沂名人资源开发现状、文化资源优势如何转换成产业优势第六周课前阅读:文化市场、文化产品、文化消费必读书目:1、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P70—93页;2、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P264—278页;第六周(3学时)讲授:文化市场、文化产品、文化消费讨论:文化企业如何根据消费者文化需求层次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新特点新变化?如何扩大文化市场需求?第七周课前阅读:文化市场营销战略、收集《云南映象》和《蒙山沂水》材料1、李思屈等编,《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22—134页;2、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P70—93页;3、蔡尚伟等著,《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P148—152页;4、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P264—278页;第七周(3学时)讲授:文化市场营销战略视频:《哈利波特》的魔与道讨论:《哈利波特》的营销策略、《云南映象》和《蒙山沂水》的营销策略第八周课前阅读:文化品牌、收集百家讲坛材料必读书目:1、李思屈等编,《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95—118页;2、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P134—163页;3、蔡尚伟等著,《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P152—154页;第八周(3学时)讲授:文化品牌讨论:某一文化品牌为例说明如何塑造文化品牌?第九周课前阅读:品牌维护、文化产业链、文化产业集群、收集三联书店卖书号材料必读书目:1、李思屈等编,《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63—179页;2、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P125—133页;3、蔡尚伟等著,《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P154—155页;第九周(3学时)讲授:品牌维护、文化资本运营、文化产业链、文化产业集群讨论:分析某文化企业品牌塑造过程、三联书店品牌维护第十周课前阅读: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必读书目:1、李思屈等编,《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58—163页;2、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P164—175页;3、石杰等著,《文化创意产业》,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P31—60页;第十周(3学时)讲授:文化创意、创意产业、内容产业讨论:“千与千寻”和“熊猫功夫”的创意第十一周课前阅读: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必读书目:1、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P176—184页;2、石杰等著,《文化创意产业》,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P1—10页;第十一周(3学时)讲授: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讨论:中国文化企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第十二周课前阅读:文化软实力、文化安全必读书目:1、李思屈等编,《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69—82页;2、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P135—158页;第十二周(3学时)讲授:文化软实力、文化安全讨论:如何加强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第十三周课前阅读:美国、英国文化产业概况必读书目:1、李思屈等编,《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39—60页;2、蔡尚伟等著,《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P35—69页;第十三周(3学时)讲授:美国、英国、法文化产业概况讨论:比较美国和日本动漫特点第十四周课前阅读:日本、韩国文化产业概况必读书目:1、李思屈等编,《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39—60页;2、蔡尚伟等著,《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P35—69页;第十四周(3学时)讲授:日本、韩国文化产业概况讨论:哈韩、哈日现象第十五周课前阅读:我国文化产业九大类发展概况必读书目:1、李思屈等编,《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86—256页;2、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P216—372页;第十五周(3学时)讲授:我国九大类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讨论:如何缩小我国文化动漫产业和发达国家的距离?第十六周(3学时)文化产业概论课程总结、梳理。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文化产业概论课是以文化产业基本理论为主线,展开对文化与文化产业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注重学习和研究世界各国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所创造的理论成果和积累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探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化创新和创意的基本规律、文化产业的基本商业模式等,了解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化产业管理的兴趣,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文化产业理论的基本概念、文化产业运动的一般规律和一般特征。
也就是说,是把具体领域的文化产业带有共性的东西抽象出来进行研究,并且从中找到文化产业运动和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关系。
针对这门学科的特点,注意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学活动:(1)文化产业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现象,也不同于一般的经济产业,它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文化学、政策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领域,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安排和研究方法的学习等方面都要注意打开学生的视野,广泛吸- 1 -收和运用多学科的知识。
(2)文化产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文化产业概论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不能脱离文化产业实践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剖析文化产业的典型案例,对文化产业的基本理论概念和运作规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3)文化产业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一方面是还不成熟,另一方面又大有可为。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热点问题,尝试用正在学习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课程目标文化产业概论课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基础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文化产业的基本理论素养。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1)了解中外文化产业理论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文化产业的研究方法,掌握文化产业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内容,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当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文化产业创意与开发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其实是《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和《文化产品设计与开发》两门课的综合。
它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理论知识以后,还要通过实践练习和分析,掌握不同文化领域中具体案例的创意思路和技巧,掌握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书的写作方法。
然后系统介绍产品设计开发的原理、设计开发方法、设计开发原则、产品创新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法则、创造性解决问题(TRIC)的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领域的现状,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经验与方法,学习和掌握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原理、技巧和方法,运用现代信息传播和产品营销手段,提升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水平,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延伸文化产业链,实现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掌握文化产品设计的理论、设计方法、设计原则,重点是掌握产品设计开发的创新思维、创造法则、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学会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流程,学会并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手段设计开发新产品。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首先要求系统地梳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理论和方法,从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特征、原则和一般程序,然后先从纵的方面,对文化产业生产、经营管理、消费等环节的创意与策划进行理论和方法的阐释,继而从横向方面,对纸质传媒文化产业、出版产业、广播影视文化产业、书画、表演和艺术品收藏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动漫文化产业、广告文化产业等不同的文化产业形态的创意与策划的特点、原则和方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接下来系统介绍产品设计开发的原理、设计开发方法、设计开发原则、产品创新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法则、创造性解决问题(TRIC)的理论和方法。
(四)教学时数1、时数:3课时/周,总计:54课时2、进度:文化产业创意与开发》课程教学进度表1、国外成功经验借鉴2、国内动漫文化产业的不足和后劲考核要求:识记:动漫了解:动漫文化产业创意的特点和策划的原则掌握:动漫文化产业创意技巧和策划方法培养:学生未来从事动漫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的实践能力;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创作一个5分钟的动漫片。
《文化挖掘与创意产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19170353课程名称:文化挖掘与创意产业英文名称:Cultural Discovery and Creative Industries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 本科在校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创意思维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突出强调,要“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文化”是文创产品设计的源泉,是文创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根本特征。
“创意产业”则包含“创新经济”、“创意工业”、“创造设计”等。
现代的创意产业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的现代材料、更为复杂的现代工艺等都为文创产品的实现提供了便利。
本课程强调学生在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借助创意产业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从而设计出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文创产品。
通过对新媒介条件下全息投影、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的融合研究,探索高科技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对人与产品的互动的作用,增强消费者的体验程度。
鼓励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多重表达,感恩人生中的国家与小家的相互关系。
在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中,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磨练自己的专业技能,并结合新时代发展的特点,寻找、开发文创产品新的表现方式,力求通过设计让文创产品更加受欢迎,让附加在产品上的文化得以更有效的传播,也最大限度的提高文创产品的附加值。
始终围绕“文化”主题,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依托企业现有项目为平台,构建以目标用户为中心的创新设计环境,研究文化资源传承发展与再创造的新途径。
英文简介The "Opinions on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Staff inthe New Era" issu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Council emphasized the need to "promote teachers to become disseminators of advanced ideas and culture, staunch supporters of the party's governance, and guides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Culture" is the sourc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and the fundamental feature that distinguishes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from other products. "Creative industry" includes "innovative economy", "creative industry", "creative design" and so on. Modern creative industries provide richer forms of expression for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Various modern materials and more complex modern craftsmanship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is course emphasizes that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creative industries to recreat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R&D and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so as to desig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at have both cultural heritage and me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holographic projection, VR virtual reality, AR augmented reality and other technologies under new media conditions, it explores the role of high technology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nd enhances the level of consumer experience. Encourage students to lov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stand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xperience the multiple expression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be grateful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ntry and the family in life.In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one should constantly enrich one’s cultural literacy, hone one’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comb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to find and develop new ways of express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nd strive to mak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better through design. Popularity allows the culture attached to the product to be spread more effectively and maximizes the added valu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lways centering on the theme of "culture", using the Internet and new media, relying on the company's existing projects as a platform, building an innovative design environment centered on target users, and researching new ways of inheriting, developing and recreating cultural resourc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文化挖掘与创意产业》课程通过对新媒介条件下全息投影、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的融合研究,探索高科技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对人与产品的互动的作用,增强消费者的体验程度。
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4125)识记:创意:人的一种创造性的、并对个体活动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思维活动。
策划:一种为达到一定目标而进行谋划、决策的程序。
文化产业创意:从市场和产业的角度,针对文化恒产和文化服务的思维创新和观念创新活动,他是文化产业的先导,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
文化产业策划:对于文化产业运作过程的整体计划,是为提出、实施与评定文化产业策略而进行的预先研讨和规划。
文化产业策划的程序:确定策划目标;市场信息调查、策划方案的制定和选择;实施策划方案;效果评价与信息反馈。
领会:文化产业策划的特征:策划主题的群体化;策划手段的现代化;策划过程的程序化;策划分析的定量化。
文化产业策划的原则:客观可行原则;系统性原则;随机性原则;价值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文化产业创意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收敛思维。
第二章文化产业市场策略的创意与策划识记:文化消费:文化市场细分的原则:可衡量性;可时限性;可盈利性;可区分性领会:文化消费的需求特征:文化市场定位的方法:确定目标市场;找准切入点;整合优势资源;把握营销势头;各种市场策略的特点:第三章文化产品的创意与策划识记:文化产品:亦称文化商品,是指通过人民的劳动创造出来、用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产品。
影响文化产品价格的因素:成本、生命周期、市场定位、供求关系、盈利模式、文化产品。
领会:文化产品的特点:双重属性;创意性;特殊性。
文化产品的各种策划方法:包装、组合、价格。
文化产品的价格策略:取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
第四章文化品牌的创意与策划识记:文化品牌的定义:领会:文化品牌的功能:进行产品识别;维护消费者与生产者权益;促进企业盈利;拉动消费需求;催生价值延伸。
文化品牌的价值:品牌知名度、品牌拥有者、品牌使用者、社会。
不同时期文化品牌的特点:1,孕育期(认知度从无到有,营销成本高、利润低,竞争程度较低。
)2,幼稚期(未能形成鲜明的品牌特征,形态内容上还不太令消费者满意,开发成本过高而且价格昂贵。
《文化创意产业导论》教学大纲1.课程的基本描述2.教学定位2.1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以产业经济学的视野建构,把产业经济学的一般性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在阐述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与市场、产品与价值链、结构与新业态、布局与规划、产业集聚与投融资、竞争力与国际贸易等。
本课力求深入浅出,以丰富的典型案例为依托,以清晰的条理阐述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体系,在厘清文化创意产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着重讲述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与集群、结构与新业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随着全球经济的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在当前全球经济的低迷时期,文化产业在拉动内需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关注。
在我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用显著,同时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和渗透力,对于推动产业升级、拉动内需意义重大。
本课的独特价值在于跨越学科的樊篱,全方位介绍了该学科。
适合提高编导专业同学艺术鉴赏、视频创意制作策划等方面的视野开拓和潜力挖掘。
把开放性的理念引进课程。
2.3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新媒体授课等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讲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路径、模式,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生态和产业管理等前沿理论;探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和创新生态构建等相关热点问题。
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总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其二,文化产业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三,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汇流,以创新为内涵的新经济辐射带动传统行业升级。
当代社会错综复杂,受到一连串相互矛盾的政策、实践和技巧的支配。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在文化产业实践过程中,如何把一个点子或一种文化资源提炼为一个创意,设计成一个文化产品,整合为一个产品系列或者产业链,集合为一个产业集群,这是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本课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项目与文化产业项目;第二部分是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三部分是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另外,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结合一些文化产业项目经典案例,由学生分组参与项目策划和管理实操演练。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致力于使学生:1.掌握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的特点和方法,掌握文化产业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体系;2.具备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和咨询的基本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读书报告和文化产业项目案例评析。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3.分阶段完成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包括确定选题、调研报告、策划大纲和策划方案),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四、教学进度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参考教材张立波:《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2.重点阅读书目[美]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王勇、张斌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韩]金、[美]莫博涅:《蓝海战略》,吉宓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陈少峰、张立波:《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张立波:《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3.扩展阅读随课程进展和专题研究需要,自主选择专业论文或书籍六、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 D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2.成绩综合评分体系:七、学术诚信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讲稿第一篇: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讲稿第一章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第一节文化产业创意的含义创意的起源λ一、什么是“创意”?λ从乌鸦喝水到亚历山大解绳的故事λ创意是人的一种创造性的、并对个体活动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思维活动。
λ创意的特点:λ(1)抽象性:超常规λ(2)广泛性:体现在人类生产、生活的每个细节λ(3)组合性:元素的任意组合λ创意的内涵:λ创意和创新的区别:创意是思想和理论的创新;创新是观念或技术物质层面的创造更新。
创意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创意的实际应用。
λ创意与策划的区别:策划是在创意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手段最终解决完成某一问题的过程。
λ两者关系:创意是策划的先导与核心;策划是创意的延续和升华。
λ二、创意与文化创意λ创意是连接文化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桥梁,创意本身就含有浓重的文化意蕴。
λ文化创意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活动的创新为指向的创意行为。
既包括文化事业也包括文化产业及其他产业中提升文化附加值的创意活动。
λ三、文化产业创意λ文化产业创意包括文化项目的开发、文化活动的构想、文化产品的设计,也包括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的创新,以及文化生产活动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
λ文化产业创意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也是文化产业中的核心部分。
(产业链的上游)λ文化产业创意的特点:λ1、创意为王。
λ2、文化产业创意是文化产业的高端。
λ3、文化产业创意具有与科技、资本、经济相融合的特征。
λ4、文化产业创意具有知识产权化、品牌化的特征。
λ5、文化产业创意源于市场和消费的推动。
λ1.你会怎样打扮自己:λ A.谈不上打扮,也不在乎牌子,过得去就好λ B.只认牌子货,严格按照时尚杂志的搭配指南来进行λ C.不管是名牌店还是小店,总能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衣饰λ 2.别人向你提起一幅广告海报时,你会:λA.只记得广告语,不记得画面了λ B.只记得广告代言人λ C.对广告画面印象深刻λ 3.老板要看一份从网上下载的资料,你会:λ A.直接按网页格式打印λ B.存成纯文本格式之后打印λ C.下载文字,经过排版、选字体字号之后再打印λ 4.第一次来拜访的客人能不能一下子就找到你的办公桌?λ A.不能,因为我的桌子和别人的没什么区别λ B.不确定λ C.能,因为我的位置被改造成了自己的小天地,比如堆满卡通玩偶、贴满画λ5.你觉得自己属于以下哪一类人:λA.有耐性,缺乏想象力λ B.耐性和想象力都算中等λ C.有灵感,缺乏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