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力学04工程岩体分类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8
3岩体基本质量的分级因素3.1分级因素及其确定方法3.1.1岩体基本质量应由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因素确定。
3.1.2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应采用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两种方法确定。
3.2.1岩石坚硬程度,应按表3.2.1进行定性划分。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表3.2.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三)3.2.2岩石坚硬程度定性划分时,其风化程度应按表3.2.2确定。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表3.2.23.3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3.3.1 岩体完整程度,应按表3.3.1进行定性划分。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表3.3.1注:平均间距指主要结构面(1~2组)间距的平均值。
3.3.2 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应根据结构面特征,按表3.3.2 确定。
结构面结合程度的划分表3.3.23.4定量指标的确定和划分3.4.1岩石坚硬程度的定量指标,应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 C)。
R C应采用实用测值。
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采用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的算值,并按下式换算:RC=22.82I(3.4.1)3.4.2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 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可按表3.4.2表确定。
R C与定性划分的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表3.4.23.4.3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应采用岩体完整性指数(K v)。
K v应采用实测值。
当无条件取得实测值时,也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Jv ),按表3.4.3确定对应的Kv值。
J v与K v对照表表3.4.33.4.4岩体完整性指数(K v)与定性划分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可按表3.4.4确定。
K v与定性划分的岩体完整程度的对应关系表3.4.43.4.5 定量指标K v、J v的测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四)4岩体基本质量分级4.1基本质量级别的确定4.1.1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应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两者相结合,按表4.1.1确定。
一、绪论1、工程岩体力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根本目的:评价和研究岩体的稳定性。
任务:研究工程活动引起的岩体重分布应力以及在这种应力场作用下工程岩体的变形和稳定性。
2、工程力学的研究内容:(1)岩块、岩体的地质特征;(2)岩石的物理、水理及热学特性;(3)岩块的力学性质;(4)结构面的力学性质;(5)岩体的力学性质;(6)岩体的天然应力分布规律;(7)岩体工程问题:地基、边坡、洞室岩体;(8)岩体性质改善与加固。
3、岩体力学的研究方法:(1)工程地质方法:研究岩块、岩体的地质与结构特征,为岩体力学研究提供地质资料和地质模型。
分为:a、岩矿鉴定:了解岩石的岩性、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及成因环境。
b、地层、构造:了解岩体的地质成因、空间分布及各种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分析岩体构造变形及应力状态。
c、赋水特性:了解岩体中水分的形成、赋存与运移规律。
(2)物理实验方法:提供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岩体的变形和稳定性;岩石力学的变形与强度的机制。
分为:室内岩石物理力学试验;原位岩体力学试验、监测;天然应力测量;工程岩体物理模型试验。
(3)数学力学分析方法:建立岩体力学模型,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预测岩体在不同力场作用下的变形与稳定性。
分为:a、力学模型:本构关系、强度准则刚体力学;弹性力学;弹塑性力学;断裂力学;损伤力学;流变力学等b、分析方法:块体极限平衡法;数值模拟法等系统论;信息论;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灰色系统等二、岩块和岩体的地质特征1、岩石:由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组成。
2、岩块: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矿组合和较强的连接强度、不含显著结构面的岩石块体,是构成岩体的最小单元。
3、结构面: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地质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地质界面。
包括:物质分异面和不连续面。
软弱结构面:在结构面中,那些规模较大、强度低、易变形的结构面称为软弱结构面。
4、岩体: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由岩石块体和结构面网络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结构,并赋存于一定的天然应力状态和地下水等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
岩体的组成及工程地质特征一、岩体的概念岩体: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岩石组合,且在形成现实岩体的过程中经受了构造变动、风化作用、卸荷作用等各种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破坏及改造。
工程岩体的分类为:地基岩体、边坡岩体、地下工程围岩。
二、岩体的结构岩体是由岩块或土构成的,岩体的性质取决于岩石或土和结构面的性质。
岩体的结构面结构面的特征是影响结构面强度及其他性能的重要因素。
结构面的产状由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
岩体的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的几种类型(1)不利情况 (2)最不利情况(3)有利情况(岩层走向与边坡垂直) (4)有利情况(岩层倾向与边坡相反)(2)断裂构造①裂隙发育程度分级及对工程的影响①裂隙的分类③断层的组成及类型三、岩体结构特征1.岩体结构类型四、岩体的力学特性(一)岩体的变形特征岩体的变形通常包括结构面变形和结构体变形两个部分。
设计人员所关心的主要是岩体的变形特性。
岩体变形参数是由变形模量或弹性模量来反映的。
不同岩体具有不同的流变特性。
一般有蠕变和松弛两种表现形式。
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岩石和岩体均具有流变性。
特别是软弱岩石、软弱夹层、碎裂及散体结构岩体,其变形的时间效应明显,蠕变特征显著。
(二)岩体的强度性质由于岩体是由结构面和各种形状岩石块体组成的,所以,其强度同时受二者性质的控制。
如当岩体中结构面不发育,呈完整结构时,岩石的强度可视为岩体强度。
如果岩体沿某一结构面产生整体滑动时,则岩体强度完全受结构面强度控制。
四、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结构面的工程地质性质对岩体影响较大的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是结构面的产状、延续性和抗剪强度。
延伸长度为5-10m的平直结构面,对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就有很大的影响,对边坡的稳定影响一般不大。
结构面的规模是结构面影响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质。
结构面的规模分为I-V级:①级指大断层或区域性断层,控制工程建设地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
Ⅱ、Ⅱ级结构面往往是对工程岩体力学和对岩体破坏方式有控制意义的边界条件,它们的组合往往构成可能滑移岩体的边界面,直接威胁工程安全稳定性。
(四)其他强度实验与测试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实验是研究岩石强度的两种最容易的实验主意。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主意研究岩石的强度,比如单轴拉伸实验、劈裂实验、斜面剪切实验、直剪实验等。
1.岩石抗拉强度的测试岩石能够抵御拉应力的最大能力叫抗拉强度。
与单轴抗压强度相对应的是单轴抗拉强度,即岩石在单向拉应力作用下的极限强度。
单轴抗拉强度必须通过单轴抗拉实验获得。
然而,因为岩石为脆性材料,不能直接在实验机上举行拉伸,所以,实验时普通用粘结剂在试件端部分离粘结一个与试件直径相等的金属垫块(见图19-27)后再举行拉伸。
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为(19-44)——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d式中:σt——试件被拉断时的荷载;PmaxA--试件的截面面积。
上述实验中试件的制作十分复杂,所以人们往往通过间接主意获得岩石的抗拉强度。
劈裂实验(或称巴西实验)是最常用的实验,这是一种沿着圆饼状试件径向加载,使之劈裂,以求得抗拉强度的主意。
因其容易易行,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
加载方式如图19-28所示,在压力作用下,试件将沿着加载方向发生劈裂,岩石的抗拉强度可通过下式计算(19-45)式中:D、l一分离为试件的直径和厚度;——劈裂时的最大荷载。
Pmax劈裂实验获得的抗拉强度并不是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这是因为在劈裂实验时,试件内部的应力状态并单向应力状态。
破碎面上的应力状态属于拉一压应力(见图19-29),因为岩石的抗拉强度远小于它的抗压强度,所以,在被压坏之前,试件首先被拉坏。
即试件的破坏是在压应力作用下的拉裂破坏。
2.剪切实验这种类型的实验是为了决定岩石的剪切强度。
岩石的剪切强度是指岩石在一定的应力条件下(主要指压应力)所能抵御的最大剪应力。
目前常用的主要包括斜面剪切实验、直剪实验等。
因为斜面座的角度调节范围有限,所以这种实验有很大的局限性。
直剪实验是决定岩石剪切强度的最容易主意,但也有显然的缺点,主要是破坏面上的应力不匀称,岩石的破坏机理不十分清晰。
1.岩体力学的定义:岩体力学主要是研究岩石和岩体力学性能的一门学科。
是探讨岩石和岩体在其周围物理环境(力场、温度场、地下水等)发生变化后,作出响应的一门力学分支。
2.岩石的定义:岩石是矿物或岩屑地质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物体。
3.岩体的定义:在岩体力学中,通常将在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称为岩体。
4.结构面的定义:所谓结构面,是指具有极低的或没有抗体强度的不连续面5.岩石的力学特征:1.不连续性.2.各向异性.3.不均匀性.4.赋存地质因子的特性.6.学派:1.地质力学的岩石力学派。
2.工程岩石力学派。
第二章1.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1.岩石的密度指标。
2.岩石的孔隙性。
3.岩石的水理性质。
4.岩石的抗风化指标。
5.岩石的其他特性。
2.岩石的强度特性:所谓强度,是指材料在荷载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的单位面积上的力。
通常研究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无侧限压缩强度)、抗拉强度、剪切强度、三轴压缩强度等。
在单向压缩荷载作用下试件的破坏形态:1.圆锥形破坏。
2.柱状劈裂破坏。
3.四种强度特性:1.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2.岩石的抗拉强度。
3.岩石的抗剪强度。
4.岩石在三向压缩应力作用下的强度。
4.岩石三向压缩强度的影响因素:1.侧向压力的影响。
2.试件尺寸与加载速率的影响。
3.加载路径对岩石三向压缩强度的影响。
4.孔隙压力对岩石三向压缩强度的影响。
5.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略)6.岩石的流变性包含着三部分的内容:岩石的蠕变、岩石的应力松弛、岩石的长期强度。
7.所谓的蠕变是指岩石在恒定的外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的特性,也称作徐变。
8.典型蠕变曲线(略)。
9.影响岩石蠕变的主要因素:1.应力水平对蠕变的影响。
(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中等应力水平(60%-90%)峰值)2.温度、湿度对蠕变的影响。
10.岩石介质力学模型:1.基本力学介质模型:弹性介质模型、塑性介质模型、粘性介质模型。
2.常用的岩石介质模型:弹塑性介质模型、粘弹性介质模型:马克斯韦尔模型、凯尔文模型。
岩体力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何谓岩体力学?它的研究任务和对象是什么?2.岩体力学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3.何谓岩块?岩体?试比较岩块、岩体与土的异同点。
4.岩石的矿物组成是怎样影响岩块的力学性质的?5.何谓岩块结构?它是怎样影响岩块的力学性质的?6.岩体力学研究岩块有何实际意义?7.何谓结构面?从地质成因上和力学成因上结构面可划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8.剪性结构面有何特征?为什么岩体中以剪性结构面数量最多?9.何谓岩体结构?各类岩体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0.结构面特征包括哪些方面?各自用什么指标来表示?定义如何?它们怎样影响岩体的性质?11.何谓岩体分类?主要有哪几种分类方法?分类指标是什么?12.RMR值和Q值根据哪些指标确定?如何求取?第三章13.何谓岩石的吸水性、软化性、抗冻性、渗透性?各自用什么指标表示?如何定义?第四章14.岩块在单向压力条件下的变形过程有什么特征?15.常用于岩块变形与强度性质的指标有哪些?定义如何?各自的测定方法式什么?影响各种力学指标的因素有哪些?三大类岩的各种指标如何?16.何谓三轴压缩强度、强度包络线?围压对岩块变形、破坏及强度的影响如何?17.试推导出几种岩块强度(强度参数)间的关系式。
18.何谓蠕变、蠕变模型?研究它有何实际意义?常见的几种模型的本构关系如何?19.何谓强度判据?常见的几种判据的表达式与应用条件如何?如何判别岩石中一点是否破坏?第五章20.分别总结结构面的法向变形与剪切变形的主要特征?21.结构面的法向刚度与剪切刚度的定义如何?各自如何确定?22.总结四种类型结构面的剪切强度特征(表达式及强度曲线特征)第六章23.原位岩体的力学试验与岩块力学试验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24.岩体的变形性质与岩块相比有什么区别?25.常见确定岩体变形参数的原位试验有哪几种?平板荷载试验和声波法试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6.岩体的动弹性模量与静弹性模量相比如何?为什么?27.在垂直层面的法向应力作用下,层状岩体的变形参数怎样确定?28.原位岩体剪切试验的原理是什么?通过它可以求得哪些参数?29.工程岩体常见的破坏形式有哪几种?对应的强度叫什么强度?各自有何区别?第七章30.何谓天然应力、重分布应力及天然应力比值系数?研究天然应力的意义何在?31.岩体中铅直天然应力与自重应力及天然主应力是否为同一概念?关系如何?32.岩体中的天然应力有哪些基本特征?影响因素有哪些?33.常见的实测天然应力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基本原理如何?第八章34.何谓地下洞室?地下洞室的岩体力学问题有哪些?35.以水平圆形无压洞室为例,说明弹性围岩应力的分布规律。
课程论文工程岩体分类方法及其意义的探讨岩体分类是岩石力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将工程岩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类别,以便在工程建设中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岩体的力学性质和工程行为。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岩体分类方法,并讨论岩体分类的重要意义。
一、常用的岩体分类方法1.地质分类法:地质分类法是根据岩石的成因和时代背景对岩体进行分类。
根据地质分类法,岩体可以被分为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等不同类型。
这种分类法主要从岩石的成因和地质历史角度出发,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岩体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但缺乏直接针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划分。
2.岩石物理分类法:岩石物理分类法是根据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对岩体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法主要是基于实测数据,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岩体的物理性质。
然而,岩石物理性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孔隙度、水含量等,因此与岩体的力学性质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直接关系。
3.工程地质分类法:工程地质分类法是根据岩体的构造、断裂、溶蚀等特征对岩体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法主要从工程建设角度出发,旨在研究岩体的工程性质和行为,可以较为直接地指导实际工程设计。
工程地质分类法包括稳定性分类、块体分析分类等,能够对岩体的稳定性和断裂特性进行全面的评估。
二、岩体分类的意义1.工程设计和施工:岩体分类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岩体在力学性质和工程行为上存在差异,对应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法也不同。
岩体分类能够帮助工程师准确评估岩体的稳定性、孔隙度、强度等参数,从而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施工方法,降低工程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2.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岩体分类对于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类型的岩体具有不同的破坏机制和变形特征,对应的地质灾害类型也不同。
通过对岩体进行分类,可以预测和评估岩体的稳定性,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岩石力学研究:岩体分类是岩石力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岩石力学研究是探索岩体力学性质和行为规律的过程。
第五章⼯程岩体分类第五章⼯程岩体分类第⼀节分类的⽬的与原则为了便于异地试验成果、施⼯经验及研究成果的交流,合理地进⾏岩体⼯程的设计、施⼯,保证⼯程的安全和稳定,需要进⾏岩体分类。
岩体复杂、理论不完善、靠经验。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来评价岩体的⼯程性质,根据⼯程类型及使⽤⽬的对岩体进⾏分类,这也是岩体⼒学中最基本的研究课题。
⼀、分类的⽬的(1)进⾏岩体质量评价,为岩⽯⼯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和编制定额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和参数。
(2)便于施⼯⽅法的总结,交流,推⼴。
(3)为便于⾏业内技术改⾰和管理。
⼆、分类原则(1)有明确的岩体⼯程背景和适⽤对象。
(2)尽量采⽤定量参数或综合指标,以便于⼯程技术计算和制订定额时采⽤。
(3)分类的级数应合适,⼀般分五级为宜。
(4)分类⽅法与步骤应简单明了、分类参数容易获取、分类中的数字便于记忆和应⽤。
(5)根据适⽤对象,选择考虑因素。
选择有明确物理意义、对岩体质量和危岩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的分类因素。
趋势:“综合特征值”分类法。
即,多因素综合考虑,以及定量与定性、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进⾏分类。
三、分类的控制因素⼯程岩体分类⽅法虽然多达⼏⼗种,但通常在分类中起主导和控制作⽤的有如下⼏⽅⾯因素:(1)岩⽯材料的质量(强度指标)岩⽯强度是岩体固有的承载能⼒天然属性.是评价⼯程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表⽰岩⽯强度的参数,通常由室内岩块试验获得,包括岩⽯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杭剪强度等。
岩⽯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简单、参数直观、便于记忆、使⽤⽅便、符合⼯程岩体分类原则,因此⼏乎所有的⼯程岩体分类都⽤岩⽯的单轴抗压强度作为分类指标。
(2)岩体的完整性,结构⾯产状、密度、声波等。
通过对岩体性质的学习可知,岩体的完整性取决于岩体内结构⾯的空间分布状态、分布密度、开度、充填状态及其充填物质的特性等因素。
它直接影响岩体⼯程质量的优劣和⼯程围岩的整体稳定性,所以岩体完牲性的定量指标是表征岩体⼯程性质的重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