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O高催乳素血症诊疗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40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发表时间:2009-07-28发表者:贾金英 (郑州大学一附院中医科)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妇科门诊贾金英一什么是高泌乳素(PRL)血症?非孕期、非哺乳期出现血清泌乳素水平持续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理状态,称为高泌乳素血症。
泌乳素在人体主要由垂体细胞分泌,怀孕以后人绒毛和蜕膜也能合成,其生理功能主要是维护和促进人体生殖功能,并参与调节代谢和刺激免疫功能。
二血PRL多少算高?血PRL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生理情况下有昼夜周期性,正常妇女血PRL最高值是在睡眠和凌晨,清晨开始下降,醒时最低,进餐时最高。
一般规定上午8~10时空腹抽血检查。
由于每个实验室应用试剂及单位不同,正常范围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在化验的结果后面都会附有正常参考值范围。
常见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5~25ng∕ml或200~800IU∕L之间,你就诊时你的大夫会告知你的泌乳素是否异常。
三诊断至少两次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正常即可诊断为高泌乳素血症,但由于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很多,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不同,预后也有异,所以临床对高泌乳素血症病因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应详细询问病史(如:月经史、末次妊娠及产后哺乳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是否有头痛或视力异常等),有利于对本病病因进行初步判断。
四高泌乳素血症常见的临床表现1 异常溢乳:多数在体检挤压乳房时才发现,也有乳汁自溢者。
虽然异常泌乳是高PRL血症的标志,但临床发现约30%的异常溢乳者不伴PRL升高,而高PRL血症患者也非都伴发溢乳。
此外,溢乳量的多少并不一定和血清PRL高低一致。
2 月经异常: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延长或缩短)、月经量少或闭经,但有资料显示,在溢乳症妇女中,约1∕3月经仍正常。
3 生育障碍(不孕、孕史不良或习惯性流产):如果血清泌乳素持续升高可引起黄体功能不足不规则排卵或完全无排卵从而导致不孕。
,而高PRL血症常常合并的血雌、孕激素不足又容易引起胚胎发育不良和习惯性流产。
高泌乳素血症绝经相关激素补充诊疗规范指南妇科门诊修订版目录高泌乳素血症诊疗规范绝经相关激素补充诊疗规范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PR1水平持续增高的状态称为高PR1血症。
正常育龄期妇女血清PR1水平一般低于30ng∕m1(即1.36nmo1∕1)[1]o规范化地采集血标本和稳定准确的实验室测定对判断高PR1血症至关重要。
有报道,25~34岁妇女中高PR1血症的年发病率为23.9/10万[1],高于男性。
继发性闭经及闭经泌乳患者中高PR1血症各占10%~25%及70%~80%°高PR1血症中异常泌乳约占90%。
月经正常的妇女中5%~10%可有泌乳,月经正常伴泌乳的妇女中27%有高PR1血症。
-诊断1临床表现:月经紊乱及不孕、异常泌乳、肿瘤压迫症状:1其他垂体激素分泌减低、2神经压迫症状:如头痛、双撷侧视野缺损、肥胖、嗜睡、食欲异常和颅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动眼神经麻痹等.其他:雌激素水平低导致骨量丢失加速、低骨量或骨质疏松。
低雌激素状态引起生殖器官萎缩、性欲减低、性生活困难2辅助检查:若血PR1<100ng/m1(即4.55nmo1/1),应先排除诸多生理性或药理性因素、甲状腺及肝肾病变等引起的高PR1血症。
通常血PR1水平高低与PR1瘤体积大小相平行。
若血PR1水平持续高于IOOng/m1,有临床症状者应行鞍区MRI平扫加增强检查明确有无占位性病变。
如有垂体大腺瘤的典型表现,而采用双位免疫放射法测定PR1仅<100ng/m1(即4.55nmo1∕1)应怀疑垂体大而无功能瘤压迫垂体柄所致,应将血样稀释100倍后再测定以排除测定系统的误差⑴;如血PR1水平在31~100ng∕m1(即1.41-4.55nmo1∕1)伴有症状,各种检查均未找到原因,可归为“特发性高PR1血症工3鉴别诊断(1)PoCS: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症状以月经稀发最多见。
非肥胖PCOS患者血1H水平升高,肥胖患者常有糖脂代谢异常、血雌二醇相当于中卵泡期水平。
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与处理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孟作龙【作者简介】孟作龙,主任医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白银市糖尿病治疗中心主任。
甘肃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白银市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白银市卫生行业首席专家,白银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糖尿病防治西部之星胡杨奖获得者。
出版医学专着3部,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获地厅级科技进步奖5项。
一、基本概念溢乳症:是指男子或非哺乳妇女出现的真性乳汁分泌,不包括假性溢乳。
其病因十分复杂,在男性和女性,最常见的溢乳原因是垂体分泌催乳素的肿瘤(PRL瘤)。
溢乳-闭经综合症:女性溢乳患者中不少伴有闭经、不孕等,称为溢乳-闭经综合症。
溢乳-闭经综合症与高催乳素血症密切相关,三种表现可具有不一致性。
高催乳素血症:是指血清PRL基础值高于正常的生化特征,PRL正常参考值:女<25ng/ml,男0 ~ 20ng/ml。
高PRL血症见于:垂体催乳素瘤,肢端肥大症,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
恶性肿瘤(如支气管肺癌、卵巢癌、绒毛膜上皮癌)可异位分泌催乳素。
某些药物如冬眠灵、利血平、口服避孕药、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可致催乳素水平升高。
新生儿期,妊娠期,流产后,吸吮乳头可致催乳素生理性升高。
溢乳的生理分期:分为乳腺发育、乳汁生成、乳汁分泌的维持和乳汁排出4期。
每期都需要多种激素的参与和协调作用。
二、催乳素(Prolactin PRL)简介1.生化特征PRL为含3个二硫键的单肽蛋白质类激素,人PRL由Pro-PRL(大分子PRL)而来,由198 AA残基构成。
其生物活性主要由小分子PRL决定,Pro-PRL占放免测定总活性的8%~20%。
PRL的分泌量为400ng/d,半衰期为50min左右,肝脏和肾脏分别清除75%、25%。
GH与PRL在结构上相似,都是含有二硫键(GH含二个、PRL含三个)的单肽蛋白质类激素。
人类二者的结构之间大约有50%同系现象,功能上分化,但兼有重叠的生理效应。
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引言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是指血液中催乳素(Prolactin)水平过高的一种疾病。
催乳素是由垂体前叶细胞产生的一种激素,它在哺乳动物体内发挥着调节乳腺生长和分泌乳汁的重要作用。
当催乳素的分泌过程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
本文将就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进行详细讨论。
诊断临床表现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与催乳素的作用有关,主要包括以下症状:1.乳房分泌乳汁(乳汁分泌不伴孕产妇)2.闭经或月经不规律3.女性体毛增多4.性欲下降5.头痛、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对于疑似高泌乳素血症的患者,可进行以下实验室检查:1.催乳素水平测定:一般情况下,成年乳汁分泌患者的催乳素水平应高于正常参考范围(男性:5-20 ng/mL;非孕期女性:5-25 ng/mL)。
单次检测的催乳素水平超过正常参考范围可支持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2.促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和睾酮水平测定: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
影像学检查在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具有重要作用。
建议以下情况下进行影像学检查:1.催乳素水平在300 ng/mL以上,或尽管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但伴有症状的患者2.催乳素水平超过1000 ng/mL的患者3.催乳素水平超过700 ng/mL,并伴有视力损害的患者治疗药物治疗对于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1.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卡维利班等,通过激活多巴胺受体,减少催乳素的分泌,并恢复垂体调节的平衡。
2.雌激素类药物:如雌二醇、醋酸炔雌酮等,通过抑制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的效应。
3.雄激素类药物:如睾酮等,可以抑制催乳素的分泌。
外科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常见的外科治疗方法有以下两种:1.透明质酸地塞米松治疗:该方法通过注射透明质酸和地塞米松溶液,可以暂时阻断垂体与垂体门静脉窦之间的血液循环,达到降低催乳素水平的效果。
高催乳素血症诊疗规范高催乳素(PR1)血症是指血清PR1水平异常升高(25ug∕1),是临床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占不孕妇女的15%~20%,常导致无排卵、闭经、不孕、溢乳和性腺功能减退。
一、催乳素的化学结构PR1为单链多肽,由19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2OOODa o由腺垂体后侧翼的泌乳细胞分泌。
PR1与生长激素(GH)同源(均属生长泌乳素族),结构类似,都有泌乳作用,但在人类,只有PR1与泌乳有特异的关系。
在妊娠和产褥期也只有泌乳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
垂体分泌PR1的泌乳细胞与分泌生长激素的细胞可通过染色明显分开。
虽然泌乳细胞占垂体细胞的40%~50%,但PR1的含量却仅为GH的1%,因此,人类PR1的提纯相当困难。
PR1的基因定位在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受转录因子Pit-I的调节。
在血中以游离方式存在,半衰期20min,被肝和肾代谢清除。
PR1与其他糖蛋白激素FsH.1H一样,也是由很多不同生物活性和免疫活性的分子组成。
用生物和免疫方法同时测定PR1的结果有差异,起初发现它们的分子大小不同,进一步化学研究表明,它们的结构也不同,包括糖基化、磷酸化程度和电荷的变化。
非糖化单聚体的PR1是有活性的激素,也是循环中主要的PR1分子,占分泌激素的80%,它们的生物活性和与受体的亲和力均最高;而大分子的PR1是糖基化的二聚体,生物活性很小;多聚体(大大分子)的PR1可能是糖化的PR1分子彼此结合或与免疫球蛋白的结合,它们的生物活性很低,可能与受体的亲和力低。
糖基化降低了PR1的生物活性,但并未相应地降低它的免疫活性。
因此,任何时候PR1的生物活性(溢乳作用)和免疫活性(免疫分析)都是结构不同的一组PR1分子综合作用的体现,免疫分析的结果并不总能反映PR1的生物活性。
故而,部分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可没有闭经、溢乳,而相反部分闭经、溢乳患者却PR1正常。
PR1的受体广泛分布在机体的多种器官组织内,受体基因定位于5P13-14。
ENDO高催乳素血症诊疗指南一、诊断标准:1. 催乳素水平升高:妇女催乳素水平超过正常值,正常妇女催乳素水平在前期为10-20ng/ml,妊娠或哺乳期为100-1000ng/ml。
2.临床表现:乳房溢乳、月经失调、不孕等症状。
3.排除其他原因:排除其他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原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肾疾病等。
二、治疗原则:1.针对病因治疗:根据患者病因,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需要治疗甲亢并随访催乳素水平。
2.选择合适药物治疗:对于无明确病因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可以选择碳酸钙受体拮抗剂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
碳酸钙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催乳素分泌,常用的药物有卡莫司琼和溴隐亭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抑制催乳素合成和分泌,常用的药物有溴隐亭和喹硫平等。
具体用药应根据患者年龄、妊娠计划和严重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3.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进行及时调整,如催乳素水平仍然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
三、治疗方案选择:1.手术治疗:对于碳酸钙受体拮抗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垂体瘤摘除术和放疗等。
2.心理支持:对于长期患病的患者,应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并及时介入相关心理治疗。
四、随访及预后评估:1.随访频率:治疗开始后应定期复查催乳素水平,观察病情的变化。
初始治疗后,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催乳素水平,待催乳素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后,可以逐渐减少复查频率,但至少每年复查一次。
2.预后评估:大部分ENDO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经治疗后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生殖功能,但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需要继续进行治疗。
ENDO高催乳素血症是一种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疾病,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也需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
通过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南,可以提高ENDO高催乳素血症的诊疗水平,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孕症的发生率。
最新:女性高催乳素血症诊治共识(完整版)1971年,Friesen 成功分离并纯化了人垂体催乳素(prolactin,PRL),建立了人血清PRL浓度测定方法,应用于基础和临床研究,从而揭示了人垂体PRL生理以及高PRL血症及垂体PRL腺瘤导致卵巢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1]。
1974年,第1篇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治疗高PRL血症的报道发表[1]。
随后,鞍区MRI检查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月经失调的诊治面貌,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生殖内分泌领域的重要进展。
2009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内分泌科及放射治疗科等领域的专家编写并发表了第1版《高催乳素血症诊疗共识》[2]。
由于女性高PRL血症首先累及卵巢功能,是妇科生殖内分泌临床的常见病,女性高PRL血症患者的诊断治疗有其特点,为此,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对2009年共识进行更新,形成了此《女性高催乳素血症诊治共识》,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垂体PRL 的生理垂体PRL由198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3 000,氨基酸序列中16%与生长激素(GH)一致。
血清PRL由垂体前叶PRL分泌细胞合成及分泌,其中少部分兼有GH活性。
正常生理情况下,PRL细胞占腺垂体细胞总数的15%~25%,妊娠期PRL 细胞增多(占70%)使垂体体积增大近1 倍。
子宫内膜也生成PRL。
羊水PRL来源于蜕膜,虽其免疫、化学特性与垂体PRL相同,但调控机制完全不同,不属本共识的范畴。
垂体PRL分泌有脉冲波动,频率约90 min1 次。
月经周期中期血PRL水平可有高峰,黄体期保持较高水平。
妊娠期血PRL 水平升高约10 倍,可高于200 ng/ml(即9.1 nmol/L;另,1 ng/ml=21.2 mU/L)。
自然临产时血PRL水平下降,于分娩前2 h左右达低谷,产后2 h内又升至高峰。
不哺乳者,产后3~4周恢复正常;哺乳者,因乳头吸吮刺激促使PRL分泌,血PRL水平在产后6~12个月恢复正常,延长哺乳时间则高PRL状态相应延长。
一、催乳素血症, 高催乳素血症的诊断建议1:建议通过单次的血清催乳素测定来诊断高催乳素血症,采血过程应避免过多的血管刺激,不建议作动态的催乳素分泌测定(1|⊕⊕⊕⊕)。
依据:血清催乳素测定技术已很成熟,女性催乳素水平高于男性,但一般均<25μg/L[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84/500,1μg /L=21.2mIU/L]。
采用TRH、左旋多巴、诺米芬辛或多潘立酮进行的催乳素动态监测,对诊断的意义并不优于单次催乳素测定。
催乳素>500μg/L提示存在巨大催乳素瘤。
>250μg/L提示患有催乳素瘤,但有些药物,如利培酮或甲氧氯普胺也可以使非催乳素瘤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到>200μg/L。
轻微的催乳素水平升高也可能由催乳素瘤引起,但此时更应考虑到其他种类垂体瘤的可能。
垂体微腺瘤也可造成催乳素的大幅度升高。
注意事项:初次催乳素测定应避免过多的静脉刺激,可以在一天中的任意时间采血,依据单次测定通常就可以确立诊断。
出现疑似情况时,可以改天且间隔15~20min重复采血测定,以避免催乳素脉冲分泌的影响。
建议2:对于无症状的高催乳素血症,建议测定巨催乳素(macroprolactin,2|⊕⊕○○)。
依据:循环中85%的催乳素是单体分子(23.5kDa),也有以共价键结合的双分子“大催乳素”,以及更大的多分子结合的“巨大催乳素”。
巨催乳素即指这些多分子结合的催乳素,抗催乳素自身抗体的存在也可能与巨催乳素血症有关。
巨催乳素的生物活性很低,无症状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应考虑到巨催乳素血症的可能。
普通的催乳素测定试剂盒不能检测巨催乳素,聚乙二醇方法可以用低成本检测巨催乳素血症。
回顾性研究发现,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中40%伴有巨催乳素血症。
少数巨催乳素血症患者也可以出现高催乳素血症表现,20%有溢乳,45%月经稀少或闭经,20%有垂体瘤。
巨催乳素血症是高催乳素血症的常见原因,因而对巨催乳素的常规筛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临床检测和治疗。
高催乳激素血症的血液学诊断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高催乳激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疾病,其血液学诊断标准对于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