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的岗位职责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小组及岗位职责1. 工作小组简介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小组是为了加强对小学生近视问题的防控而设立的。
该工作小组由相关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以及医疗机构的代表组成,共同合作开展近视防控工作。
2. 工作小组的任务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小组的任务是通过制定有效的防控方案和推广相关措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视力健康水平,降低近视发生率。
3. 工作小组的岗位职责3.1 主任- 负责协调小组内部工作,并组织召开工作会议;- 确定小组工作目标和计划,并监督工作进展;- 与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沟通和合作,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的落实。
3.2 学校代表- 负责在学校范围内组织、推广近视防控工作;- 协调学校各方资源,开展相关活动和宣传;- 监测学生视力情况,及时上报并提出对策建议。
3.3 家长代表- 参与制定家庭眼保健方案,并向家长宣传普及;- 监督孩子的用眼行为,引导正确的视力保护惯;- 积极配合学校的眼保健工作,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的落实。
3.4 医疗机构代表- 提供相关医疗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建立视力筛查机制,定期进行学生视力检查;- 分析和评估近视防控效果,并提出改进方案。
4. 工作小组的协作与反馈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小组的成员需要密切协作,定期共同讨论近视防控工作的进展和问题,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工作策略。
5. 工作小组的效果评估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小组应定期进行工作效果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防控措施进行排查和调整,以不断提高近视防控工作的效果。
6. 工作小组的宣传与推广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小组应积极开展宣传和推广工作,向社会传递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增强公众对近视防控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以上是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小组及岗位职责的简要说明,希望能够为保障小学生视力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中小学预防近视工作岗位职责为了有效预防中小学生近视问题,学校需要设置专门的工作岗位来负责相关工作,以下是中小学预防近视工作岗位的职责分解:1. 视力保健教育师视力保健教育师是负责向学生传授正确使用眼睛的知识和技巧的专职人员。
他们需要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制定视力保健教育计划等方式,向学生普及保护视力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用眼观念。
视力保健教育师还需要定期组织视力检测活动,及时发现学生视力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2. 用眼环境管理师用眼环境管理师是负责中小学校园用眼环境管理的专业人员。
他们需要对学校的教室、操场、图书馆等场所进行用眼环境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监督实施。
用眼环境管理师还需要制定用眼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用眼环境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学生在健康的用眼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3. 体育教练体育教练是负责设计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专业人员。
他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视力保健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眼睛的适应能力。
体育教练还需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避免过度用眼导致视力下降。
4. 饮食营养师饮食营养师是负责学校膳食管理的专业人员。
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需求和视力保健要求,设计合理的营养膳食方案,确保学生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饮食营养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视力问题或需求,提供特殊的饮食指导,帮助他们改善视力健康状况。
5. 课程教师课程教师是中小学教师中的关键角色,他们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保护学生视力。
课程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和作业布置,减少学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机会。
课程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用眼情况,及时发现视力问题并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解决学生的视力保健问题。
除了以上列举的职责外,中小学预防近视工作岗位还可能涉及其他相关的职责和任务。
建立完善的预防近视工作岗位体系,落实责任到位,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近视问题的有效防控工作,是保障学生视力健康的关键措施。
学校视力健康管理岗位职责与工作内容一、班主任(一)工作职责1.负责班级视保员的推选与日常工作管理。
2.负责班级学生的健康用眼行为培养。
3.负责班级视觉环境改善。
4.负责班级学生的视力健康管理。
5.负责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管理好学生的视力健康。
(二)工作内容1.推选2名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家长能支持配合的学生担任班级视保员,协助开展班级的日常视力健康管理工作。
2.平时注意教育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惯,及时纠正不正确握笔、读写姿势。
要求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要到室外活动或进行远眺,积极参加室外体育活动,保证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
3.根据班级具体情况,每周调整1次学生座位。
发现教室灯管老化或损坏时要及时督促后勤部门修理、更换。
4.及时掌握班级学生视力监测情形,配合校医(保健教师)做好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学生的干预指导与分档管理工作。
5.利用QQ群或微信群等多途径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及时通报学生的视力健康监测现状,宣传科学防控近视发生与发展的保健知识,与家长共同督导学生养成健康用眼卫生惯。
二、校医(保健教师)(一)工作职责1.负责学校整体宣传氛围营造。
2.负责各班级视保员的技能培训与工作指导。
3.负责组织各班级定期开展视力自测。
4.负责对学生视力健康的干预指导与分档管理工作。
(二)工作内容1.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墙报及网络等多媒体平台,以各种形式向全校师生进行经常性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营造“爱眼护眼”的宣传氛围。
2.定期组织班级视保员进行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知识培训,督导他们落实班级视力健康管理工作。
3.每学期初和学期末组织班级视保员对各班级学生进行1次裸眼远视力自测。
监测情形要进行分析和汇总,并及时反应给班主任。
三、任课老师(一)工作职责1.负责按国家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按时下课不拖堂,合理布置课外作业。
2.上课时注意视觉环境管理;3.下课后注意督促学生们到室外活动或远眺,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小学学校预防近视工作方案(通用5篇)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为依据,积极认真开展以“防近”为中心的卫生保健工作,切实做到领导抓,人人抓、经常抓、抓落实。
在不断增强学生体质,保护与提高学生的视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体措施:(一)成立领导小组成立“防近”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体育教师和各班主任为小组成员,具体地贯彻、执行防近视工作规划与实施办法。
确立班级卫生员负责督促同学们下课后到室外散步,看看绿色树木,青草或远眺,并负责班级卫生的监督检查。
(二)加强全体教师督促学生的读写姿势及眼保健操的巡视工作。
(1)把是否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注意保护学生的视力列为听课,评课的重要内容。
(2)“防近”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视力有所提高的班级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评优。
(三)建立制度,加强宣传教育(1)加强宣传教育制度,形成“保护视力重要,珍惜眼睛光荣”的舆论。
通过健康教育课、黑板报及定期进行防治近视眼的广播,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教育,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1、每学期卫生橱窗有“防近”角。
2、每学期进行一次防近知识广播。
3、每学期家长会要有“防近”内容。
4、期末工作总结要有“防近”内容。
(2)视力检查制度每学期全校检查视力一次,以进行视力监测,抓好“临界视力”和“轻度近视”的矫治、降低发病率和患病率。
对新发病的学生发告家长书。
(3)明确品社学科作为要求落实本条例的学科,一年级品社学科认真完成《眼保健》,各年级品社学科教师加强指导。
(4)眼保健操的检查评比制度做眼保健操时要求该课任课老师要在班级中进行巡视,随时矫正学生的动作,力求学生按准穴位,保证质量。
(5)学生座位的调整制度各班主任每周调整学生的座位一次,以避免学生的斜视与近视。
(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学生的体质。
(1)保证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教师要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
近视防控岗位职责概述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长时间用眼的增加,近视成为了儿童和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防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各行各业相继设立了近视防控岗位,专门负责推动和落实近视防控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近视防控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建议。
职责近视防控岗位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近视防控策略,推动整个单位或组织的近视防控工作。
具体职责如下:1. 研究和分析:定期研究近视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方法,分析和评估近视防控工作的现状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
2. 制定策略:根据研究和分析的结果,制定近视防控的总体策略和具体措施,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3. 教育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如会议、培训、宣传资料等),向员工、学生和家长介绍近视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他们对近视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 指导和培训:根据不同环境和群体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近视防控指导文件和培训计划,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 监督与评估:建立近视防控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近视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6. 协调合作:与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集思广益,优化防控措施。
7. 数据收集和分析:负责收集和整理近视防控相关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数据,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8. 报告和汇总:根据工作进展和成效,及时向上级汇报近视防控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分享经验和教训。
工作内容根据以上职责,近视防控岗位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研究和分析- 调查和研究近视问题的原因和危害,探索近视的防控方法和策略。
- 对近视发病的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寻找规律和影响因素。
- 评估和分析近视防控策略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提出改进意见。
2. 制定策略- 根据研究和分析的结果,制定近视防控的总体策略和具体措施,明确目标和时间节点。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一、背景说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近视眼问题,近视率居高不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眼的发生,教育部门、学校与家庭应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近视眼的防控工作。
二、防控目标1.提高学生眼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2.有效减少近视眼的发生率;3.提高学生的视力水平,预防视力下降。
三、防控措施1. 加强学生眼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教育、主题宣传等形式,加强学生眼健康知识的宣传。
包括以下内容:•认识近视眼:普及近视眼的定义、症状和影响,让学生了解近视眼的危害;•正确用眼姿势:培养学生正确的用眼姿势,包括正确的坐姿、看书距离、用眼间隔等;•眼保健操:组织学生进行眼保健操的学习和实践,帮助缓解眼部疲劳;•室内环境改善: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提倡保持适宜的照明、通风等条件。
2. 课余活动及布置为了降低学生的近视眼风险,可以适当调整课外活动和作业的安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用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在布置作业或活动时,尽量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任务;•指导适度锻炼:鼓励学生进行户外运动,注重眼部运动,促进眼睛的血液循环。
3. 家庭共同参与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眼健康教育,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近视眼的发生:•家庭眼保健:家长引导学生正确用眼,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限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频率,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的时间;•家长监督检查视力:定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视力问题。
4. 志愿者服务机制建立学校视力保护志愿者服务机制,组织学生志愿者为同学提供视力保护服务,包括眼保健操辅导、眼保健知识宣传、观察同学用眼情况等。
通过积极参与与帮助他人,加强了学生的眼健康意识,促进了视力保护工作的开展和推广。
四、防控效果评估针对近视眼防控工作的有效实施,需定期开展防控效果的评估。
中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岗位职责一、引言为了有效防控中学生近视问题,建立中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明确该领导小组的组成和各岗位的职责,以便顺利开展中学生近视防控工作。
二、中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中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1. 校长(主任)2. 教务主任3. 班主任4. 学校医生5. 家长代表三、岗位职责1. 校长(主任)- 负责整体规划、组织和协调中学生近视防控工作。
- 指导并监督各岗位成员履行职责。
-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汇报工作进展。
2. 教务主任- 负责制定中学生近视防控的教学计划和措施。
- 监督教师在教学中的眼保健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 协助校长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的落实。
3. 班主任- 负责组织学生进行眼保健操和眼保健体操。
- 定期检查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提醒并督促学生适当使用。
- 协助家长代表开展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眼健康。
4. 学校医生- 负责学生眼健康的检查和筛查工作。
- 提供学生眼健康咨询和指导,包括佩戴眼镜的建议等。
- 协助校长和教务主任制定学生眼保健措施。
5. 家长代表- 参与制定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计划和政策。
- 宣传近视防控知识,增强家长对学生眼健康的重视。
- 组织家长参与学生眼保健活动,提供相关支持和帮助。
四、总结中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和各岗位的职责明确了各方的工作任务,有助于加强中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中学生的眼健康,减少近视发生率的增长。
小学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岗位职责
小学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是负责制定和推动小学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机构,成员主要包括学校领导、班主任、保健医生、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等。
以下是各个角色的岗位职责:
1. 学校领导:
- 组织制定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方案和计划;
- 指导、协调并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
- 落实相应的经费和人力资源支持;
- 监督工作落实和效果评估。
2. 班主任:
- 关注学生的视力状况,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并及时上报;
-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推广正确的防控措施;
- 配合保健医生和学校领导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3. 保健医生:
- 负责学生的视力检查和评估;
- 提供近视防控的健康教育,包括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保护眼睛的常识等;
- 对近视学生进行健康干预和开展相关治疗工作。
4. 家长代表:
- 积极配合学校开展视力检查工作;
- 定期关注孩子的视力状况,与学校保健医生进行沟通;
- 在家庭生活和学习中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控制用眼时间。
5. 学生代表:
- 积极参与视力检查工作,关注和了解自己的视力状况;
- 推广正确的用眼习惯和近视防控知识,影响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 反馈学生对近视防控工作的建议和需求。
以上是小学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各岗位的基本职责,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小学学生近视的防控工作,提高学生的健康视力水平。
学生视力监测制度为全面落实“五项管理”工作,根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学生视力状况监测制度:一、工作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
把近视眼防控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
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室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
把“防控”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
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
充分发学校、家长、村社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村社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二、成立近视“防控”领导小组为抓好近视“防控”工作,成立由XXX任组长,XX、XX为副组长,XXX、XXX、XXX为组员的学校近视“防控”领导小组。
全面落实近视“防控”工作措施。
三、工作职责(一)学校领导1.确定一名校级领导主管学生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工作,并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2.按照《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防近"工作计划和措施。
3.将学生"防近"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年终对学生"防近"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
4.督促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履行"防近"工作职责,落实具体的"防近"措施。
5.定期研究学生视力保护工作,协调解决"防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班级"防近"经验。
(二)体育卫生或思想教育管理部门1.负责制订学校"防近"宣传教育计划,组织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近"宣传活动。
小学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岗位职责
1.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并制定学生近视防控
工作的整体策略和目标。
组织相关人员协同工作,监督和指导各岗位的工
作开展。
2.政策制定者:研究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学生近视防控的政策和制度,如加强学校近视预防宣传、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等,并协调各部门贯彻执行。
3.资源协调员:负责与各相关单位合作,获取近视防控方面的学术和
技术支持。
协调校内外资源,调查并建立与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相关的合作
关系。
4.宣传推广者:负责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宣传工作,包括撰写宣传资料、组织学生家长会等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近视防控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5.教师培训师:组织学校内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学生近视防控工
作的认识和能力。
开展教师定期培训,使其能够有效地开展近视防控工作。
6.数据分析员:负责收集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
统计和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学生近视防
控工作。
8.学生监督员:负责监督学生在校内外的近视防控工作执行情况,及
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组织开展学生近视防控活动,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视觉保护意识。
9.合作单位协调员:负责与学校外部合作单位和专家进行沟通和协调,获取专业的近视防控建议和技术支持。
建立学校与医院、眼科医生等专业
机构的合作关系,提供学生近视防控的相关服务。
10.效果评估员:对学生近视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评估,监测其效果和
影响。
通过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学生近视防控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的岗位职责
1 学校领导
(1)应指定一名副校长负责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
(2)全面掌握学校学生的近视眼发病情况及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3)注意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大力支持校医(保健教师)的工作,发挥好他们的参谋助手作用。
(4)按照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与措施。
(5)及时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广经验,定期评比、表彰,并把保护学生视力工作做为考核教师的具体条件之一。
2 教导处(或体育卫生处)
(1)应指定一名副主任负责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
(2)按照教学卫生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作息时间。
(3)严格控制各学科的测验和考试次数。
督促任课教师按规定布置课外作业量,不拖堂。
(4)合理安排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体育活动。
(5)要保证讲义字迹清晰端正、大小适当,容易辨认。
3 总务处
(1)保证必要的经费和物资设备,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生环境。
(2)要使教室采光照明条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随时检查、修理及更换老化的灯管。
(3)要保证教室墙壁清洁,没有张贴物。
黑板每年漆黑一次,没有反光,无裂缝。
(4)合理配置课桌椅。
每学期开学前对全校课桌椅调整一次,尽量使学生坐到高度合适的课桌椅。
教室内第一排课桌前缘距黑板不少于2米,行间距不少于0.5米。
(5)搞好环境卫生,整顿校容,绿化校园。
4 班主任
(1)掌握班级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积极配合校医(保健教师)做好学生视力检查、教室采光照明检查、课桌椅配套和学生座位调整等工作。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做到读、写姿势和握笔方法正确,眼睛距书本三十厘米左右,写字一小时要休息片刻,不躺在床上看书,不在行进的车中看书,不在暗弱或强光下看书、写字。
(3)督促学生课间休息时到室外去活动或远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4)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控制随意多留课外作业或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的现象发生。
(5)定期与家长联系,并督促家长配合做好子女的视力保护工作。
向家长宣传有关近视眼的防治知识,学生视力有变化时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结合家访,提出改善家庭学习环境,合理安排学生生活、作息制度及其他防治措施的意见。
(6)组织班级干部、红十字青少年、卫生员,分工负责,共同做好班级的视力保护工作。
5 教师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的规律组织教学,按时下课,并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2)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指导学生注意读写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板书的字体要粗大,字迹规范化,使左右两边学生均能看清。
(3)严格控制测验和考试次数,按照规定布置课外作业量。
不任意增加课时或在节假日补课。
6 校医(保健教师)
(1)负责制定学校防治近视眼工作的计划,协助学校领导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认真做好保护学生视力工作。
(2)经常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各种形式向师生进行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
(3)定期检查学生视力,详细记录,及时统计,分析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对不同程度视力不良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对视力正常的学生要积极预防近视眼发生。
(4)学生视力发生变化时,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和家长,并提出具体防治的意见。
(5)经常下班检查学生用眼卫生、课间休息、学生作业负担、教室的采光照明、课桌椅配置调整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
(6)定期对红十字青少年或卫生员进行防治近视眼的业务知识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