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7
兴趣和职业兴趣的区别“兴趣”是指专注做某件事体会到的愉悦感,而“职业兴趣”是指指人们稳定持久地喜欢某种职业活动的心理倾向。
有职业兴趣意味着,不仅仅是对这件事有兴趣,还愿意稳定地投入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正反馈。
兴趣和职业兴趣的区别是什么呢?举个例子你就懂啦。
比如你高中时对数学有兴趣,因为你在解题过程中能感到快乐。
但想象一下,如果让你持续地面对更高难度的数学题,还要去学习数学的历史、公式的原理等,你是否还会感到愉悦?是否愿意持续投入其中?如果答案是否定,那表明你还需要再去寻找自己的职业兴趣啦。
确定职业兴趣的过程也是一个了解自身的过程,它能促使我们去勾勒理想未来的轮廓,然后脚踏实地地、愉悦地前进。
兴趣和职业兴趣的区别是什么怎么找到职业兴趣怎么找到职业兴趣1、给自己多几次的选择机会,找到自己的天赋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多参加学习,多进行尝试。
只有自己亲自经历和感受后,才能知道选择的适不适合自己。
天赋在人的一生中是十分稳定的,而兴趣却是即时的多变的。
人们要了解一份职业,除了这份职业有趣的地方,也要了解背后枯燥和无趣的一面。
只有当你能完整地了解这份工作,才能知道是否适合自己。
不要害怕失败,不要怕犯错,至少努力去尝试去寻找过,也好过抱怨和后悔。
2、坚持努力,不能忽视时间的力量如果想要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须辛勤地努力。
遇到困难就放弃,永远也达不到专业的程度。
许多在某一方面有着巨大成就的人,除了过人的天赋之外,也必然花费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
创造力研究显示:只有那些辛勤工作的人,那些掌握了全面的专业知识的人(请你想想“一万小时定律”),才能获得“缪斯之吻”的机会,才会拥有天才般的想法,二者毫无例外适用于所有工作内容与职业。
人们常说,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勤奋,如果天赋比不过别人,连勤奋也没有,就更没有遇到成功的可能了。
兴趣和职业兴趣的区别是什么怎么找到职业兴趣3、摆正心态,坚持正念正念就是指,人们应当聆听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和自身的行为,尤其还要观察周围环境的反应,并进行思考。
兴趣爱好100种兴趣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和满足感。
兴趣的种类多种多样,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以下是一百种常见的兴趣爱好,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
1. 阅读:阅读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兴趣爱好,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知识和扩展视野。
2. 写作:喜欢写作的人可以通过创作自己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3. 绘画:绘画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方式,可以通过画笔和颜料表达内心的情感。
4. 摄影:摄影可以记录美好的瞬间,让人们回忆起美好的时刻。
5. 表演:喜欢表演的人可以参加话剧、音乐剧等各种演出,展示自己的才艺。
6. 唱歌:通过唱歌可以释放压力,表达自己的情感。
7. 跳舞:跳舞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可以让人保持身体健康。
8. 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可以制作出各种美丽的作品,满足自己的创造欲望。
9. 收藏:收藏可以让人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中,同时也是一种投资方式。
10. 种植:种植花草可以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11. 做饭:通过烹饪美食可以享受美味,同时也能够展示自己的厨艺。
12. 旅行:旅行可以让人开阔眼界,了解不同的文化和风景。
13. 登山:登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也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14. 游泳:游泳是一项健康的运动,可以锻炼全身肌肉。
15. 读书:通过读书可以获取知识,拓宽自己的思维。
16. 学习外语:学习外语可以打开更广阔的世界,与更多人交流。
17. 学习乐器:学习乐器可以培养音乐细胞,享受美妙的音乐。
18. 钓鱼:钓鱼是一种放松和宁静的活动,可以享受大自然的静谧。
19. 骑车:骑车可以锻炼身体,同时还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
20. 健身:健身可以塑造好身材,保持身体健康。
21. 游戏:游戏可以放松身心,同时也可以与其他玩家互动。
22. 瑜伽:瑜伽可以调节身心,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23. 拼图:拼图可以让人专注于一个目标,让人放松心情。
24. 集邮:集邮可以让人收集各种美丽的邮票,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
兴趣的议论文(10篇)兴趣以需要为基础。
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兴趣基于精神需要。
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
下面这10篇兴趣的议论文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关于兴趣的议论文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兴趣的议论文篇一当代有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较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我们才能想方法设法地去了解它,掌握它,学好它。
要读小学的那个暑假,妈妈带我去青少年宫,看各种兴趣上课。
当我走到电子琴教室时,正好是下课时间,我怯生生地走到琴前,小心翼翼地用一根小指头敲找琴健,它立刻发出一个清脆的声音,很好听,而且每个琴健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于是,就让妈妈给我报了一个电子琴班。
上了两节课后,妈妈看我还挺喜欢的,就买了一架电子琴送给我,从此,练琴就象吃饭、睡觉一样成了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枯燥的基本功练习,没多久,我就烦了,烦的时候就在琴上乱敲一气。
当初的好奇心没有了,我开始讨厌练琴了。
妈妈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付出,只有勤学苦练,才能结出累累的硕果。
你再坚持一下等这一期结束,如果你真不想学,下一期就不再报了。
”在妈妈的劝导下,我又坚持了一段时间。
我可以弹比较大一些的曲子了,有很多是我们音乐书上也有的曲子,我慢慢地又转变了,我开始喜欢弹琴了,遇到自己喜欢的曲子,我就会主动地反复练习,用心思考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它想表达的是什么呢?然后再用这样的心情去弹奏。
老师发现了我的变化就表扬了我,说我进步了,懂得理解曲子,懂得用自己的耳朵听自己的演奏了!受到表扬我就更起劲了,妈妈也说以前听我弹琴是受罪,现在听我弹琴是一种享受,享受音乐。
从刚开始的好奇到厌烦,到现在我已经离不开电子琴了,从这个转变过程中,使我懂得:兴趣是较好的老师!只有对它产生兴趣了,才会用心去琢磨,去想,用心才能做好它。
我还有很多的爱好,比如英语、书法、游泳、写日记等,这些都是我的兴趣。
兴趣爱好有哪些
一、艺术类
1、乐器:吉他、尤克里里、贝斯、小提琴、钢琴、古筝、口琴、大提琴、电子琴、架子鼓、小号、唢呐等。
2、美术:油画、水彩画、国画、素描、版画、电脑制图等。
3、音乐创作:谱曲、作词、编曲、音乐制作等。
4、雕刻:木雕、石雕等。
5、摄影:拍照、照片后期等。
6、影视制作:摄像、录音、灯光、剪辑、剧本写作、编剧、特效制作等。
二、科教文化类
1、写作。
2、语言、翻译:英语、各种小语种。
3、书法。
4、计算机编程。
三、体育类
1、球类: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2、户外类:滑板、轮滑、自行车、徒步、攀岩、钓鱼、冲浪等。
3、其它:体操、搏击、健身、瑜伽、跆拳道、空手道、游泳等。
四、手工艺类
陶器制作、瓷器制作、剪纸、拼图、积木、刺绣、铁皮模型制作、木头模型制作、小摆件制作、挂件首饰制作等。
1。
十大业余兴趣爱好
1、运动类:篮球、羽毛球、兵乓球、足球、滑板、滑旱冰、跑步、跳绳、举重。
2、娱乐类:听音乐、看电影、绘画、写小说。
3、冒险类:做弹弓玩、做木剑玩、做橡皮枪玩。
4、返老还童类:积木、用麻将搭金字塔。
5、智力类:拼图、拆装(拆小汽车、闹钟、电风扇之类的)。
6、收藏类:收藏扑克牌、小汽车、手表、鞋之类的。
7、乐器类:弹吉他、钢琴、萨克斯、葫芦丝、大号、小号……
8、文艺类:折纸(可以尝试无限种折纸飞机的办法)、剪纸、品茶、涂鸦
9、网游:网络游戏。
10、游戏类:桌面游戏,飞行棋、国际象棋、真心话大冒险、五子棋、扑克牌。
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兴趣是动机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
兴趣对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内在动力之一,有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有时能补充智力发展的不足。
例如,美国心理学家拉扎勒斯(Lazarus)曾在语文教学中做过一个实验。
他将高中生按照智能和兴趣分为两组,智能组的平均智商为120,但对语文的阅读与写作不感兴趣,兴趣组的平均智商只有107,但是很喜欢阅读与写作,这两组都必修阅读与写作这一课程,在一学期内两组同学接受同样的测验,到学期结束时两组的总成绩相比较,兴趣组的成绩要好于智能组的成绩。
(1)兴趣和需要的关系。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一个人只有对某种客观事物产生需要,才有可能对这种事物发生兴趣,且其在满足某种需要的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使原来的兴趣得到丰富和发展。
(2)兴趣和动机的关系。
兴趣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源于需要,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都是行为的动力因素。
①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人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动机,但不一定能发展为兴趣,一旦成为兴趣,则必然有与之相伴随的动机。
②兴趣因行动结果获得的满足感而得到巩固和加深,一个人虽有学习动机、但无学习行动是不会产生兴趣的,如果有动机也有行动、但行动结果没有获得满足感也难以产生兴趣,只有行动结果反馈回来获得满足感后才会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兴趣随之而生,这就是所谓的“学习动机—学习行动—结果满足—兴趣”的模式。
兴趣的概念名词解释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种特定活动、主题或领域的喜好、关注和追求的情感。
它是人类精神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驱使着我们主动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学习、实践和达成某种目标。
兴趣是个人内在的驱动力,可以来自个体的天赋、个性特点、经验积累和独特的生活观。
兴趣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对具体事物或主题的好奇心,也可以是对某项活动的成就感或满足感。
人们的兴趣涵盖的领域广泛,包括科学、艺术、体育、文学、音乐、手工艺等各个方面。
有些人可能热衷于户外运动,喜欢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有些人则对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追求阅读的乐趣和思考的深度。
每个人的兴趣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反映出个体的个性和人生观。
兴趣对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激发了人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促使个体主动地学习和实践。
当一个人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时,他或她会渴望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努力和不断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兴趣还可以培养人们的耐心和毅力,因为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持续的努力。
兴趣还可以作为个人的精神寄托和情感释放的方式。
在兴趣所涉及的领域,人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体验到人生的乐趣和满足感。
例如,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通过拍摄美丽的风景或有趣的人物,他们可以寻找到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到创作的成就感。
兴趣还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凝聚共同的思想和情感,促进社交和团队合作。
兴趣也有助于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当一个人对某一领域的兴趣达到一定程度时,他或她可能会选择将其作为职业的方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学习和提升能力。
例如,一个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人可能会选择成为一名音乐家,将音乐创作和表演作为自己的职业;一个对科学研究极富兴趣的人可能会选择从事科研工作,投身于推动科技进步的道路上。
尽管兴趣对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兴趣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一个人的兴趣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变化而发生转变。
个人兴趣爱好介绍【1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个人兴趣爱好介绍【13篇】个人兴趣爱好介绍篇一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闪光点,我也不例外。
兴趣的800字作文关于兴趣的800字作文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如同封锁在谜库石室中的珍宝,我们需要一把钥匙去开启石室的大门,我想,这钥匙大概就是兴趣吧!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兴趣的800字,希望能帮到你!关于兴趣的800字作文(1)兴趣好比路灯,引导你走向成功;兴趣好比船桨,带着你驶向远方;兴趣好比是一双羽翼,领着你翱翔天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你走向光明。
兴趣让我爱上了绘画。
一次外出,看见了一位老者在公园里写生,碧绿的湖水;和煦的日光;窈窕的树木;纯洁的云朵。
我被那画上的风景吸引住了,心灵好似漂浮在那优美的画中。
让我忘记了自己。
直到妈妈把我拉走,我还依依不舍地望着它。
浓厚的兴趣来源于心上。
每天回家看着窗外的风景,很想拿起那神奇的画笔,描上几道。
可是父母太忙了,没时间管我,奶奶什么也不懂,我只好从妈妈班级的教室里,拿几个彩色的粉笔,绚丽的颜色映入眼帘。
冲动涌上心头,我疯疯癫癫跑回家,拿着粉笔在白白的墙壁上,一笔一笔地勾勒。
幸福与喜悦充满于心头,虽然只有简单的线条,与单调的颜色然而那也会让我欣慰无比。
妈妈回家后看见我把墙弄得这样狼狈,她只是抹掉了我鼻子上的粉笔灰,给我换了件新衣裳,第二天令我惊奇的是,我的桌子上放着几根水彩笔,几根蜡笔,几根铅笔,几张大白纸。
她还为我报了绘画班,每天我都不停地画,一笔一划编织我的梦想,一点一点用心去画,终于我学有所成,取得了一些小成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了兴趣你才会发现生命本质与色彩,因为有了兴趣,无论前方有多么大的困难与挫折,你都会勇往直前,永不退缩,你会为心中的信念矢志不渝地努力,最终才会有所成就,有了兴趣的力量,不论前方是风雨还是雷电,那股暖流会支撑你,驶向梦想的远方,每当我看见那面充满幻想与浪漫的墙,那里装满了我的童年,感谢兴趣陪伴我的日子,让我领悟到了幸福的诊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朋友们,发现并寻找你的兴趣吧!为了自己的兴趣而努力奋斗,没有任何理由不让你成功。
兴趣的作文关于兴趣的作文(通用2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兴趣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兴趣的作文篇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很对。
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和我同龄的人的故事,当时候他一直说:“要学什么,要学什么……”有一次他的妈妈给他买了钢琴,他不太喜欢,他说他要练武术,妈妈同意给他报了。
但是有一天,作业做完太晚了,妈妈就说什么都不要练了。
他说钢琴可以不练,但武术必须练,因为武术老师说了,一定要坚持。
后来他考钢琴只得了中,武术得了优+。
妈妈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个同龄人说了下面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的作文篇2这几天,我对电力学感到了兴趣,为什么呢?因为,我家里有两只机器小鸟,开了开关,就会唱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可是,没电池了,必须把盖子打开。
我猛然发现,有3螺丝,我把它们都卸下来了,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盖子没开,却出现一些电线,有蓝的,有红的,或许,这就是维持小鸟唱歌的主要源泉。
最后,我找到了合适的电池,可是,如果没有那几十根电线的连接,小鸟根本就不会叫。
因为修一个电动玩具,发现了它的规律,我真的很高兴!兴趣的作文篇3今天下午3:30——4:30是四年级的美术兴趣小组。
四(2)班的朱英姝、顾家宁、庄思齐和蔡智宇,我都认识。
而我们班的同学——陆灵昀、蒋宁致、陈玥莹和黄兰婷也都被老师选中参加美术兴趣小组。
这一节课是第一节课,老师让我们画名人肖像。
我虽然画的不像,但顾家宁画的牛顿被老师表扬了,陈玥莹画得也不错。
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也让我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伙伴们,一起加油吧!兴趣的作文篇4昨天我生病了,我在医院看到有一个小哥哥一边打针一边写作业,看起来非常辛苦。
今天妈妈问我想报什么兴趣班,我就告诉妈妈我要报足球班。
可妈妈还要让我报跆拳道班,妈妈说这样才能把身体锻炼的棒棒的才不会生病;才不会像那个小哥哥一样生病了还要写作业。
兴趣概念与教学方法我们今天来谈谈兴趣的概念问题。
一、作为事物属性的兴趣定义:一种关于兴趣的定义认为,兴趣是某些事物的属性。
从该属性的角度来区分,行动的对象当中有的是有趣的,有的就是无趣的或者少趣味的。
不难发现,在做这种描述的时候,这种兴趣概念并未参考学习者的特性。
有趣的总是有趣的,无趣的总是无趣的,与学习者是谁没有干系。
1. 定义:既然兴趣只是事物的属性,那么兴趣本身将被认为是孤立的、固定的。
所谓的“孤立”,是指与行动者无关;所谓“固定”,是指不随情境的转易而变化。
人们很容易相信这样的判断:有趣的事物容易唤醒人们的注意,而无趣味或者欠缺趣味的事物则让人感到无聊。
2. 在教育方法上的应用:根据这一“兴趣”定义,教育中的学习内容也被区分为两类:教育的内容不见得都是有趣的,有一些对儿童来说有趣味,另一些则不是这样。
学习有趣味的内容,往往伴随着舒适或者愉悦的体验;学习欠缺趣味的内容,往往伴随着无聊甚至痛苦的体验。
有趣味的内容,容易获得学习者的关注,无聊的学习内容则相反。
这种“兴趣”定义,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解释兴趣的作用机制。
2. 在教育方法上的应用:(1)基于这种定义和对教育事实的描述,教师在实务工作上该如何选择就十分明确了。
第一种教育应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选择有趣味的学习内容,或者设法修饰无趣味的内容,使其不那么无聊。
2. 在教育方法上的应用:(1)这种“选择”和“润饰”的观念,在教育实际中十分盛行,但是在理论上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批评意见认为,“短期的唤起兴趣,同在更为广博的意义上长期地建立兴趣不同。
”随着短期兴趣的结束,相继的往往是更严重的冷漠。
通过种种补救的办法,让本来无趣的内容,变得容易接受。
用种种取悦儿童的机巧,让儿童忍受甚至乐意完成原本可能放弃的活动。
这种“加入甜味剂”式的“糖衣”策略,败坏了学习的本质,使得兴趣概念在教育上获得了种种恶名。
2. 在教育方法上的应用:(2)另外一种选择,也是基于上述兴趣定义和对教育事实的描述。
这种选择与关于“努力”的理论相关,大致的思路是这样的:虽然学习有趣味的事物较为愉悦,但并不是每项学习内容都有趣味。
习于有趣味的事物,会让人对无趣味的事物产生更强烈的抵触。
并且,在更广大的现实生活中,也不是时时刻刻充满着娱乐。
人的成长过程本身充满了各种无奈,生活本身不是一场游戏或者享乐。
因此,让学习者及早适应种种无奈甚至痛苦,让意志得到训练,也应是教育的目标之一。
2. 在教育方法上的应用:(2)“努力”在这种教育选择当中有重要位置。
总是让学习者处在精致化的、遴选过的、有趣的人工环境中,会让学习者丧失努力。
趣味本身会败坏学习者努力向学的品性。
因此,根据这种观点,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禁绝。
反而是那些沉闷、无聊的训练本身,最适于塑造努力学习的品格。
2. 在教育方法上的应用:总的来说,上述两种教育选择,都已经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实际上,无论是教育上的苦学传统,还是乐学传统,都可以在杜威那里找到对应的批评意见。
在现在的舆论环境中,几乎没有谁公开地承认自己认可其中某一项。
但是,这些教育传统所基于的兴趣概念并不总是能得到反省,反而是不断获得新人的投诚。
此种兴趣概念与彼种教育处置之间的联系,也并不总是十分清晰。
实际上,认为兴趣是事物的孤立、固定属性的看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见闻十分一致。
似乎,有一些事物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而另一些事物总是让人厌弃。
二、作为目的的兴趣概念1. 定义:在杜威看来,将兴趣定义为事物的一种属性,最重要的错误是将事物与心灵割裂开来。
他提出的兴趣理论的重点,就是重新将这两个方面建立联系。
在杜威那里,心灵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正是通过活动的目的来实现的:“把学习的对象和课题与推动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联系起来,乃是教育上真正的兴趣理论的最重要的定论。
”1. 定义:根据杜威的兴趣定义,外部环境是否有趣味,要看这个环境与个人目的的关系如何。
这样,环境中各个事物是否有趣味,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因人、因境而异。
另外,这些事物的趣味程度,与行动者的目的密切联络,不再是孤立的。
杜威曾经比较过“旁观者”和“参与者”。
其中,是否带有相关的目的,是两类人群的关键区别。
正因为“有关”、“无关”的不同判断,让旁观者与参与者对于外界事物的关注出现明显不同。
1. 定义:“旁观者对正在进行的事情漠不关心;一种结果和另一种结果分不出好坏,因为每一种结果只是供人看的。
代理人或参与者和正在进行的事情休戚与共,事情的结果和他息息相关。
他的命运或多或少和事件的结果攸关。
因此,他就要尽其所能,影响这件事情的取向。
旁观者就像一个身在监狱,注视着窗外下雨的囚徒,对他来说,窗外下不下雨都是一样。
参与者就像一个计划着第二天要去郊游的人,下雨不停会挫败他的郊游。
”1. 定义:参与者在判断外界事物的过程中,始终参考了自己的目的。
他们对于未来的结果有着某种关心或渴望,并且愿意参考外界事物调整自己的目的,避免较坏的结果。
这时候,行动者的心灵不是孤立的内部世界,外界环境中的事物是否有趣味也不再是这些事物本身的属性。
一个事物是否符合人们的趣味,要看这个事物是否处在一个目的性的活动当中。
譬如,那些与当下目的没有关联的事物,就处在个人的兴趣范围之外。
此时,个人对这些外界事物漠不关心,好像囚徒对于天气的态度一样。
2. 在教育方法上的应用:将兴趣定义为一种目的,这个定义要求相应的教育上的选择。
基于这种兴趣定义,学习者发生兴趣的事物,总是在他们的目的性活动当中。
与学习者的目的无关的事物,则被定义为“不感兴趣”。
这一处理与日常生活所见也颇为匹配。
一个最不爱听课的孩子,也会醉心于自己中意的小玩意。
对他来说,老师的课是无趣的,课桌底下进行的事,才是趣味盎然的。
2. 在教育方法上的应用:根据杜威的兴趣定义,教师的任务不是用动画、色调、声音等等与所学内容无关的特征去引诱儿童(例如“乐学”传统),也不是刻意地排除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例如“苦学”传统),而是提供兴趣发生的条件。
更明确地说,这些条件就是能够迎合“儿童的急切需求和能力”的那些。
教师如果能够发现儿童的这些需求和能力,并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对儿童的活动进行充分指导,那么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学习就总是有趣的。
经过此种目的化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者看来都是有趣味的。
2. 在教育方法上的应用:更进一步来说,因为个人的心灵总有满足自身目的的趋势。
所以,在满足自身目的的过程中,总会有发生兴趣的事物。
教师的任务,只是如何让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的兴趣中心相互匹配。
更确切的说,在这个理论中,“需求”在前,“学习”在后。
“教师的作用莫如是提供材料和条件,通过它们儿童的生物性的好奇心被导向有目的、可以增加知识的研究上。
”这样的设计,与上述第一种“作为事物属性的兴趣”概念的设计,有着截然相反的方向。
教师主要的工作被认为是研究儿童,而不是研究教学素材。
2. 在教育方法上的应用:在将兴趣目的化的这个理论中,仍然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容易成为各种冲突观念的宿主。
当学生追问“为什么做这个而不做那个”的问题时,实际上往往是在质疑“谁的兴趣得到了关照”。
杜威的兴趣概念,正确地意识到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兴趣。
但是在师生共同生活的范围内,学生的兴趣到底是什么?这个难题还是留待教师去解答。
2. 在教育方法上的应用:根据教育田野的实际所见来看,这就是把迈出去的一只脚又收了回来。
“一个关心儿童兴趣的教师,未必按照儿童实际想要的、他们感兴趣的或者心理学意义上的儿童的爱好来做。
”一个最粗暴的、无视儿童需求的教师,也可能认为坚持己见恰恰是在保护儿童的成长。
把界定儿童需求这项工作交付给教师,让杜威的“兴趣”概念,在教育上埋藏了祸根。
教师可能在一句“我是为你好”的名义下,做出各种与杜威的“兴趣”概念背道而驰的事情来。
111. 定义: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尚缺乏控制的婴儿,会有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
当她发现自己感到趣味的事物时,会欢叫着用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向成人发出指示。
接着,当她想要的东西真地在其掌控下之后,小宝宝又可能因为自己无法自如地操纵而发脾气、哭泣。
婴儿的这些表现,告诉我们关于兴趣的一项事实,表现了处在兴趣状态时人们的心理:小宝宝想要某物时,感受到的不是愉悦,而是紧张。
她通过发脾气、哭泣来表达这种需要,也表达了这种体验。
在获得想要的物品而感到满足时,她已经不再处于一种兴趣状态了。
1. 定义:阿诺德(Felix Arnold)的兴趣理论,可以对这种日常观察进行理论化。
他认为兴趣是针对某种情境的态度,包含动力和认知两个方面。
其中,兴趣的动力方面是指,兴趣总是朝向某些事物的努力、意向、欲求或趋势。
兴趣的认知方面,是指对将来有待实现的时刻的模糊认识。
这种模糊的认识可以在兴趣的动力作用下逐步发生变化,逐步清晰、丰满起来。
121. 定义:在兴趣发生时,个人感受到了某种冲动;个人认为在自己的欲求和某些外部对象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但是这种联系还没完成。
这种未完成的状态带来的紧张、压力或者要求进一步控制的趋势,描述了兴趣状态下的个人感受。
总的来说,这种兴趣定义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兴趣不是指向当下的,而总是指向未来。
其二、兴趣的标志不是愉悦、放松、满足或宁静的感受,而是某种紧张、冲动、意向等。
与兴趣相伴随的是紧张而不是愉悦。
兴趣也因此可以定义为一种指向未来的紧张状态。
1. 定义:“一个人品尝水果的滋味,或者享受花朵的芬芳,或者鉴赏画作、雕塑的美感而感到愉悦。
这种愉悦是当下的。
这个人会停滞不前,只为吸收这种愉悦。
但是,如果这种满足或者愉悦没有出现,只有通过对注意中心的某些情境的控制才能得到,那么这个情境中的兴趣就会存在,并激发动力的态度和倾向。
这些倾向将被感知为兴趣,并指导进一步的控制。
”131. 定义:愉悦不是指向未来的,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当下的情感。
只有当这种愉悦的体验还未实现的时候,它才能指导行动的进一步发展。
这时候,愉悦还不是现实的,个人感受到的还是紧张。
这种紧张指向了未来的愉悦。
更直接地说,感受到愉悦,恰恰表明了兴趣的消失。
1. 定义:这个理论,很清晰地表达了这样的判断:兴趣不等同于娱乐;兴趣甚至总是和紧张、焦灼乃至痛苦等体验联系在一起。
兴趣的动力方面的这些特征,使其能够推动个人认知的发展。
这个道理很容易获得大家的支持:作为兴趣的对象,会更持久地保持在注意力的中心,因此也会得到更充分的认识。
142. 在教育方法上的应用:在教育上,无论是“作为事物属性的兴趣”还是“作为目的的兴趣”,都没有正面回答兴趣到底意味着紧张还是满足。
这两种关于兴趣的概念,几乎都不假质疑地认为,兴趣一定有助于学习。
兴趣可以让学习变得更加愉悦、更加自然或者更有目的性。
将兴趣与紧张建立联系,这就取消了个人对于兴趣的天然爱好。
兴趣并不总是人们乐意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