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新2018中考历史讲座题型一 图表数据类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40
中考历史数据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指导中考历史数据表格类选择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B.外商企业在华投资增加C.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D.帝国主义放松对华控制5.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这4年最有可能是()年份粮食产量(万吨)国家职工人数(万人)国家财政支出(亿元)第1年19505 2451 +6.0第2年20000 4532 -21.8第3年17000 4561 -65.8第4年14350 5044 -81.8A.1953—1956年B.1957—1960年C.1966—1969年D.1978—1981年6.阅读下表“《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1960年1月至3月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积极报道0(0%)2(2%)51(14%)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中性报道16(5%)10(11%)224(62%)A.中国接受了美国的“自由化”和“民主化”B.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C.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D.美国的强烈要求7.如下表中所示内容体现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B.等级森严C.自给自足D.军事独裁8.下表为英国某贵族庄园经营情况表。
据此表分析,这一经营情况()项目时间租地农场主租地数占比缴纳租金占比自耕农租地数占比缴纳租金占比1633年≤30%约50% 60%~70% 约50%附: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考工记》所记载、司母戊鼎的合金成分表中钟鼎合金的标准相符”可知,实物的成分和文献记载相符,技术成熟并载入中典籍,体现了青铜合金铸造技术已登峰造极,B项正确;司母戊鼎铸造以《考工记》记载以实物记载为依据,排除A项;历史记载必须有出土实物的印证,这种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是为了说明青铜合金铸造技术的高超,不是为了让实物史料有效验证文字史料的记载,排除D 项。
江苏省无锡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客观题(共5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解答】根据题干信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聚落开始种植水稻;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A.蜀、吴、魏 B.魏、蜀、吴 C.魏、吴、蜀 D.吴、魏、蜀【解答】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因此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
魏在北方,蜀在西南,吴在东南。
故选:B。
3.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
你知道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造的吗?()A.苏轼 B.汤显祖 C.马致远 D.关汉卿【解答】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关汉卿塑造的。
4.《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 .闭关锁国B .休养生息C .轻徭薄赋D .重文轻武【解答】由材料“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它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整理版专题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 (淄博)13.下面关于“一二·九”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直接原因是九一八事变爆发B.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C.青年学生在这次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D.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2. (荆州)4、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C.百团大战后 D.中共七大召开后3. (四川眉山)6、促进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是A、一二·九运动B、皖南事变C、双十二事变D、七七事变4. (福州)9、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北伐战争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5. (太原)2.下列历史事件社会背景相同的是①井冈山斗争②“八一宣言”发表③“一二•九”运动兴起④.瓦窑堡会议召开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 (彬州)14、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7. (德州)(大纲)中共发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主要是针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提出的?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8. (河南)11、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镇南关大捷9. (湖北恩施)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八一宣言”发表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一二•九”运动爆发D、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0. (武汉)16、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其主要依据是:A、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1. (黔南州)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A、西安事变之后B、一•二八事变后C、七七事变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12. (太原)2.下列历史事件社会背景相同的是①井冈山斗争②“八一宣言”发表③“一二•九”运动兴起④.瓦窑堡会议召开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3. (温州)9、由日本右翼团体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再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选择题(共35小题)1.(2018•株洲)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A.《唐本草》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金刚经》【分析】本题以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
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故选:B。
2.(2018•滨州)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①鉴真东渡日本②玄奘西游天竺③日本“遣唐使”来华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分析】本题以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传播唐朝文化,唐太宗前期,玄奘西游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唐太宗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经历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的史实。
故选:A。
3.(2018•大庆)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我国科举制度创立于()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解答】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拨人才,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2018 年福建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分析福建省 2018 中考试卷历史试题第 I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切合题目要求。
1.据考古发现,半坡太古居民已经能够A.栽种水稻B.栽种粟c.建筑干栏式房子D.使用青铜器【答案】 B【分析】联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栽种水稻,故 A 不切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栽种粟,故 B 切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建筑干栏式房子,故 c 不切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不会制造青铜器。
故 D 不切合题意,故选 B。
2.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重点词:西周、王、侯、制度。
他研究的内容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 A【分析】联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稳固统治,西周推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老百姓、奴隶分给家属和元勋等,封他们为诸侯。
因而可知,题干的“西周、王、侯、制度”与分封制相关,故 A 切合题意;郡县制是秦代推行的政治制度,与题干的“西周”没关,故 B 不切合题意;科举制是隋朝开创,故 c 不切合题意;行省制是元代的政治制度,故 D 不切合题意。
应选 A。
3.以下图所示内容中的“贤人”的指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答案】 B【分析】依照题干图中的“弟子规、仁”联合所学知识可知,《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代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遵守的守则规范。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仁”2016 崭新精选资料 - 崭新公函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30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由此可知,图中所示内容中的“贤人”的指孔子,故 B 切合题意;老子、墨子、韩非子与图中的“弟子规、仁”没关,故AcD 不切合题意,应选B。
4.建构表示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以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录,此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一致文字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张骞通西域【答案】 c【分析】联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期间,为了增强思想控制,采用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定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018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2.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八股取士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4.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
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5.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就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6.题6图所示情景应选自( )题6图A.《伤寒杂病论》B.《资治通鉴》C.《本草纲目》 D .《天工开物》7.题7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
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记述 出处“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 《清史稿》“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题7表A.因战事而设B.设于雍正十年C.强化了君权D.设于雍正年间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部分 开卷 满分70分,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120分钟)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 .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2.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
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外戚干政B.战乱频繁C.皇权至高无上 D .地方权力削弱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为此,太宗( )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4.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他这么说是因为( )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5.图1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 )图1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6.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
“这一阵波潮”是指( ) 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7.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图2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图2A.中日两国建交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改善D.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8.“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
2018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部分 满分4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分)本部分共6题,每题2分,计12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3.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出现盛世 对外开放 使用火药 ②国家统一 商业繁荣 科技领先 ③政权并立 贸易发达 发明司南 ④强化皇权 闭关锁国 科技落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14.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
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
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
”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D.民众的盲目排外15.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右图。
六个序号分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应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②战略反攻开始 ③国民党政权覆灭 ④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⑤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⑥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 A.①⑥②④③⑤ B.④②③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①⑤D.①⑤⑥②④③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
据此回答16—17题。
16.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C.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17.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
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