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3
试验现彖溶液中有反响的实质哪些离子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其次节离子反响〔其次课时〕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离子反响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把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相互间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硫酸钠与氯化规溶液反响,硫酸铜与鐵氧化钠溶液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根底的试验争论方法。
2、在离子反响学问学习中,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展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次“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沟通研讨”活动,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的总识;能借助“学问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二〕、重点、难点義点:离子反响、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对策:学生的分组试验、练习.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对策:应用试验探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类突破。
教学内容:【引入科学】史话——“哑泉致哑,安乐泉解毒”【课】一、离子反响:有业参与的反响。
试验试验一:取 l~2ml BaCI 2 生成白 溶液 F 试管中,用胶头滴管 SO 4 \ Cl\2 Ba 2++SO 2 = BaSO 1 色沉淀4 4滴加 Na 2SO 4 溶液。
试验二:取 l~2mL NaOH Nal生成蓝 溶液于试管屮,用胶头滴管 色沉淀Na\ OH\ Cu 2\ SOQCu 2+ +2OH = Cu(OH)2 1滴加滴加 CuSO 4 溶液。
试验三:取 l2ml KC1 溶Cl 、K\液于试管屮,用胶头滴管滴 无明显现象不反响加 Na2SO4 溶液Na\ SO#二、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响的离子符乡来表示反响的式子。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次,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代是难溶物、气体、水、单质、氧化物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删】删去方程式冯功不參勿友舷的离子,化学计量数比化为最简比。
化学学案1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2、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方法;3、通过解读溶解性表,熟悉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课前复习】:在下列物质中:①Na2SO4②HCl ③NaOH ④CuSO4 ⑤BaCl2⑥Na2CO3 ⑦C2H5OH⑧H2O⑨BaSO4 ⑩Fe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一、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1.离子反应实验1 实验2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有关电离方程式混合前溶液里的离子混合后溶液里的离子反应实质(1)离子反应:在水溶液中有离子或的反应。
(2)离子反应的实质:某种离子的数目。
2.离子反应的条件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反应实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结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H2和O2反应生成水 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C.KClO3加热分解制取O2D.H2还原CuOE. NaOH溶液与盐酸混和 F.盐酸与Na2CO3溶液混和G. CuSO4与NaOH溶液【小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3、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重要内容)步骤:四步。
(以盐酸与CaCO3反应为例)“写”:根据实验事实,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其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出现。
如: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写成化学式形式。
(微溶物作反应物时,在溶液中就要拆;作生成物时就不拆。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查”:检查两边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3)过关默写:离子形式:“易溶于水”且“易电离”:包括。
强酸:HCl、H2SO4、HNO3强碱:NaOH、KOH、Ba(OH)2、Ca(OH) 2化学式形式:单质、气体、氧化物。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分三次课完成,本次课是学习离子方程式书写后的第二课时。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学生情况分析:对于离子反应,学生基本上理解准确。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也清楚,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也基本掌握了。
但学生因为初中基础薄弱,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如复分解反应性质掌握不牢,常见的难溶物、易溶物记忆不清,书写时不太细心如化学符号写错等。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采用练习-错例分析-重点讲解-纠错-重写-总结-系统化,让学生感受化学用语的生成过程,巩固理解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并理解其重要性。
并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技术准备:电脑、无线鼠标、多媒体投影仪前期准备:预习完成如下问题:1.将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2.如何判断一个离子反应方程式是否正确?3.学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如何帮助我们判断离子是否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并巩固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投影]
在下列物质中:①CH3COOH ②HCl③NaOH ④Cu(OH)2⑤AgCl ⑥Na2CO3 ⑦C2H5OH ⑧H2O ⑨SO2⑩Fe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
4.溶液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是____________
[小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据化合物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否电离来划分的,能否导电只是能否电离的表现形式。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是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来划分的,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必然联系。
[引入]因电解质溶于水可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的反应。
[板书]三、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演示实验1—2并投影]填写实验报告:
[设问]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 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分析]上述实验“2”与“3”的反应本质:
②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③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小结]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讲解]①“写”,例:BaCl2+CuSO4=====BaSO4↓+CuCl2
②“拆”,Ba2++2Cl-+Cu2++SO2-4=====BaSO4↓+Cu2++2Cl-
注意: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
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即为:Ba2++SO2-4=====BaSO4↓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思考]你认为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四步中,哪一步最困难,需多留意?
[小结]四步中,“写”是基础,“拆”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
既然拆是关键,拆时应注意作出准确判断,易溶、易电离物质应拆,难溶、难电离物质仍写化学式。
[练习]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三组)。
①HCl+NaOH ②H2SO4+KOH ③HNO3+Ba(OH)2
[小结]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为:H++OH-====H2O,这说明该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不同物质间的相互反应。
[板书]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讲解]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可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如上述三个中和反应。
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了反应的本质。
[设问]是否所有的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表示为:H++OH-=====H2O
[投影]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三组):
①Cu(OH)2+HCl ②CH3COOH+KOH ③Ba(OH)2+H2SO4
[讲述]上述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u(OH)2+2H+=====Cu2++2H2O [Cu(OH)2——难溶碱]
CH3COOH+OH-=====CH3COO-+H2O (CH3COOH——难电离物)
Ba2++2OH-+2H++SO 2
=====BaSO4↓+2H2O
4
[引导]通过上述比较可知,H++OH-=====H2O这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什么样的中和反应?
[小结]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水的反应的本质为H++OH-=====H2O
[提问]上述离子反应发生后,溶液中各离子的数目有何变化?(总有离子的减少)
[归纳]离子反应的实质就是通过反应使某些离子的数目明显减少的过程。
[讨论]哪些因素可以使离子数目明显减少?
[板书]5.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或挥发性物质。
[思考]Fe+CuSO4反应的本质是什么?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Fe+Cu2+=====Fe2++Cu) [小结]反应后Cu2+明显减少或者反应完。
因此,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也是离子反应。
[总结]本节学习了离子反应及其表示形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意义,还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其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一难点,又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能够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将为化学学习带来众多方便。
希望同学们多练。
[布置作业]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检验碳酸盐的化学反应原理。
2.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三、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5.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物或易挥发性物。
[教学设计说明]本节概念多且抽象难懂,重点是离子反应,而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又是研究离子反应的基础,为了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设计突出了以下几点:
1.遵循由感性实践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形成理论,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概念。
2.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演示,多启发,多对比,多讨论,讲练结合。
①多演示:通过实验强化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多启发: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
③多对比: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不同的中和反应等都进行了对比,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④多讨论:通过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⑤多训练:教学中及时安排针对性练习,以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发散性和探讨性的问题。
如:如何用实验证明溶液的Cl-和Cu2+?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怎样写?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敢于探索的学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