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说课稿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279.50 KB
- 文档页数:24
高中化学《第2节离子反应》优秀说课稿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认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2、学习特征
3、预测困难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离子反应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
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
·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09级化工学院2班的邹群。
今天我代表我们小组进行说课,内容是《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程序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贯穿了整个高中化学。
学习好本节内容,能巩固初中学过溶液间反应的初步知识,为今后化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高考重现率达100% 。
2.学情分析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是十几岁的学生,学习思维活跃,多数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学习氛围轻松而激烈。
初中学过溶液的反应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能结合复分解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并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这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事实了解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离子共存问题。
培养学生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知识的迁移能力,自主学习总结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中几个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探究离子反应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并动手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的兴趣,产生自主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等问题的热情。
4.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了解了教学目标,就得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其次我对教法进行说明离子反应这节多数知识点属于理论性知识, 根据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及情感顺序。
我采用实验讨论法、综合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再次是学法本节主要采用主动学习法:通过实验,提出问题,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达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目的。
离子反应的说课稿范文模板4篇下面是收集的离子反应的说课稿4篇,供大家参阅。
离子反应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的内容。
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
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学习目标】:1、认识离子反应及其本质,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
2、掌握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的条件。
3、初步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反应。
【重点】:离子反应(复分解型)发生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本质。
二、说教法: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启发、对比、归纳多种方法相结合。
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让学生的眼(观察)、手(实验)、口(讨论)、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来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1、学情分析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2、学法指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
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
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
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Those who look glamorous, only they know how much training they have gone through behind their back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离子反应说课稿6篇离子反应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好,我是__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离子反应》,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离子反应》这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单元课题二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
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学生情况: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学生能够归纳收集自己积累的知识,结合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初步具备化学知识积累研究的能力;在知识学习上学生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等诸多特点。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离子共存问题,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常见离子反应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并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探索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第2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本课时的内容是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电解质的基本概念,能够判断典型的电解质(酸、碱、盐),能够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盐的电离方程式,也能够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明确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状态存在。
而离子反应是整个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书写离子方程式,为必修课程后续章节以及选修中有关“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学习打好根基。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并能够从微观上明确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就是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
通过实验探究与理论思考建立离子观,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宏观现象与微观变化之间的联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基本模型,能够利用该模型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分析推理等一系列科学研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在离子反应的研究中体现的科学方法。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的将化学反应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酸碱盐的反应,复习初中盐的溶解性表,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用具。
【引入】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理解了将所有的化合物分为两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将氯化钾和硝酸钠的固体分别溶于水,得到两者的溶液,再将两个溶液混合,最后将混合后的溶液蒸干,我们将得到什么固体呢【讲解】通过初中的学习,同学们可以理解氯化钾与硝酸钠是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那么将上面的混合溶液蒸干不就应该得到氯化钾和硝酸钠的固体吗但是实际实验的结果是得到氯化钠、氯化钾、硝酸钠、硝酸钾四种盐的混合固体(具体物质的多少由溶解度决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验结果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来,我们来开始这节课的学习。
离子反应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离子反应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县xx中学的化学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习化学,通过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
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电解质。
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②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过程与方法:③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④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⑤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离子反应说课稿《离子反应》说课稿(11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离子反应》说课稿(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离子反应说课稿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县xx中学的化学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一章第二节内容。
《离子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章“从实验学化学”,能够初步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学习化学,通过第二章一节“物质的分类”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常用的分类方法,在大脑中对“离子反应”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但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又没有学习,所以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
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
一课时讲电解质。
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二。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1、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②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过程与方法:③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使学生学④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化学组:刘永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初步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3、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2、通过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讲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进行归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通过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讲授教具准备试剂:CuSO4溶液、BaCl2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KSCN溶液、苯酚溶液、饱和CH3COONa溶液、饱和Na2S溶液、1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饱和NaOH溶液等仪器:试管、滴管等多媒体课件教师的行为体现教学技能学生的行为兴趣实验魔术:“空试管”,使溶液变色实验七个空试管,分别加入少量:1、3%AgNO3溶液2、5%KSCN溶液3、饱和NaOH溶液4、饱和CH3COONa溶液5、饱和Na2S溶液6、1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实验观察分析能力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引入正题讲述:破解魔术的秘密,试管壁上其实有少量的溶液,和我加进去的FeCl3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各种有颜色的物质,这些在溶液中进行的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就本节课要研究的离子反应。
精心设疑,实验探究提问:是否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就是离子反应呢?带着这个问题演示以下两个实验:1、盛有5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5ml稀NaCl溶液。
离子反应说课稿四篇离子反应说课稿篇1一。
说教材本节课是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教学内容——离子反应,它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
在学情上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且初中已有复分解反应和酸碱盐导电实验是引入本节课的关键,而后面许多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会涉及离子反应的内容,故本节内容可以说是贯穿了高中化学的始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要求把本节课分为二个课时,确立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二。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离极其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电解质的定义;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①电解质的定义四。
说教法,学法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探究法,力求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学会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
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学习。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把学习过程设计如下。
五。
说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实验一,NaCl晶体 , 水 , NaCl 溶液导电问题对比提出问题:1.金属导电的原理2. NaCl晶体 , 水为什么不导电,NaCl 溶液导电的原理分析问题:自由移动是关键环节二组内合作自学讨论通过从NaCl晶体到溶液物质存在形式由化合物转变成离子的过程讨论探究电离的定义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环节三班内交流确定难点【练习】NaCl , NaOH、 HCl, CuSO4, H2 SO4,Ba(OH)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总结酸碱盐的定义酸: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氢离子)的为酸。
碱: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氢氧根离子)的为碱。
盐: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既有阴离子,又有阳离子,是盐。
【过渡】酸碱盐从物质分类上说均为化合物,统称电解质。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海林市高级中学张喜红一、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离子反应贯穿了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材通过实验[2-1]现象的分析,引出离子方程式。
然后通过四组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得出中和反应的本质。
最后通过实验[2-3],总结出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和前一节课的学习,了解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对某些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知道有沉淀气体或者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条件扩展为沉淀气体或者难电离的物质。
由于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有限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易过难,在后续学习中不断加深。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学会书写一般的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事实分析,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通过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归纳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探究的乐趣。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点: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拆分为离子四、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通过实验的设计和练习的设置帮助学生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五、教学流程【复习提问】学生回答电解质的概念,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物质类别,回顾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奠下基础。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反应的含义以及离子反应的实质。
2.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其他条件。
3.了解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实质及师生讨论归纳掌握离子反应的实质条件并归纳出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概念。
(3)情感与态度体会实验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培养化学学习的兴趣及方法,树立为科学献身的态度。
二。
教具多媒体、几组学生实验仪器和药品(1mol/LNa2CO4, 1mol/L Ba(OH)21mol/LH2SO41mol/LNaOH 酚酞溶液。
石蕊溶液)三。
重点、难点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及其条件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学习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问题,并没有说明电解质溶液的反应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相关的知识。
【问题1】:下列哪些是电解质:HC l 、 H2SO 4 、稀盐酸、Fe、Na2SO4 Ba(OH)2【问题2】:向25毫升1mol/L 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发现溶液的导电性由强变弱有变强,而溶液颜色由红变浅红再到褪色。
为什么?【小组讨论】Ba(OH)2+ H2SO 4=BaSO4+2H2O【问题3】该反应由硫酸钡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什么离子参与反应?H+和OH-参与反应吗?如何证明它们是否反应?【师生活动】学生提出验证方案,师生讨论后实验验证,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论,教师在回答【问题2】的现象的原因。
【问题4】如何用化学反应语言表达反应时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呢?【分析反应2】Ba(OH)2 +2 HC l=BaCl2+2H2O【问题5】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如何判断该反应是否进行,你能设计实验并验证【学生小组活动】学生边说实验方案边实验操作,讨论交流结果:H++ OH-= H2O【分析反应3】Na2CO3+2HCl=2NaCl+2H2O+CO2[问题6】该反应有明显的气体生成,证明什么离子参与反应,如何证明氯离子是否参与反应,如何判断该反应是否进行,你能设计实验并验证?【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实验并得出结论,师生评价教师多媒体展示本实验参与反应的离子反应:CO32-+2H+=H2O+CO2【介绍新课】多媒体展示:1.离子反应: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2.离子反应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课程目标好啦,我们今天继续聊离子反应。
上节课我们已经入门了,这节课要更深入一些。
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把离子反应的知识牢牢地掌握住。
我们要让大家不仅明白反应过程,还要能够在实际中应用这些知识。
1.1 理解离子反应的基础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离子反应主要是指那些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比如,盐溶解在水里,就会变成离子。
我们可以用离子方程式来描述这些反应,这样能更加直观地看到反应的过程。
就像是看一个魔术,知道了其中的奥秘,你就会觉得一切都那么清晰明了。
1.2 学习常见的离子反应今天我们主要看看一些常见的离子反应。
像是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大家可以把这些反应看作是不同的“化学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有自己的角色和情节。
酸碱反应就像是一对情侣,互相接触会产生新的物质;沉淀反应就像是水中突然冒出的沉淀,立马显眼;而氧化还原反应则像是化学界的“打怪升级”,通过交换电子来实现反应。
2. 教学步骤2.1 引入新课开场白一定要生动有趣,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洗衣粉在水中的作用,来引入今天的内容。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无声助手”,离子反应虽然看不见,却时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通过这些实际例子,大家会更容易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2 讲解离子反应的步骤这部分我们要详细讲解离子反应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要学会如何写离子方程式,这个过程就像是画一幅画,你需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好。
然后,我们会演示一些实际的实验,让大家看到这些反应如何发生。
通过实验,大家能看到离子反应的真实效果,就像是亲眼目睹了化学的魔法。
3. 实验与互动3.1 实验演示实验环节是课程的“重头戏”,大家一定要认真观看。
我们会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酸碱中和反应的演示。
你们会看到,当酸和碱混合在一起时,发生了什么奇妙的变化。
就像是化学的烟火表演,色彩斑斓,令人惊叹。
3.2 互动环节接下来,我们会做一些互动练习。
离子反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
离子反应不仅是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后续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离子反应的知识位于电解质溶液这一单元的核心位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前一节电离知识的应用和深化,又为后面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分类、电解质的概念以及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等基础知识,但对于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实质还比较陌生。
在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在心理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教师招聘面试化学之《离子反应》第二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鞠躬),我是来应聘高中化学的×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的内容。
从离子反应开始学生正式进入到化学反应的分类部分,学生经过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电离的本质做了详细地了解。
本课时在此基础上介绍离子反应与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认识到溶液中反应的本质,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奠定基础。
同时正确又熟练的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来制定我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在探究过程中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根据教材内容剖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本节课重点:离子反应的实质。
本节课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知识经验来说,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有初步了解,同时上一课时已接触电离的概念,对电离方程式已经有一定的认识。
;从认知发展水平来说,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但是对溶液反应的实质理解还是不够深入,,这些都是我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双边性。
本节课我将主要使用类比教学法,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化学方程式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加上典型反应的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与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在整个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应用科学方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主要方法。
离子反应说课稿8篇离子反应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
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并且,要求学生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②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
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说教法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
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 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热门】离子反应说课稿4篇离子反应说课稿篇1一。
说教材本节课是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教学内容——离子反应,它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
在学情上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且初中已有复分解反应和酸碱盐导电实验是引入本节课的关键,而后面许多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会涉及离子反应的内容,故本节内容可以说是贯穿了高中化学的始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要求把本节课分为二个课时,确立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二。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离极其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电解质的定义;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①电解质的定义四。
说教法,学法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探究法,力求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学会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
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学习。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把学习过程设计如下。
五。
说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引导激发欲望。
实验一,NaCl晶体 , 水 , NaCl 溶液导电问题对比提出问题:1.金属导电的原理2. NaCl晶体 , 水为什么不导电,NaCl 溶液导电的原理分析问题:自由移动是关键环节二组内合作自学讨论通过从NaCl晶体到溶液物质存在形式由化合物转变成离子的过程讨论探究电离的定义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环节三班内交流确定难点【练习】NaCl , NaOH、 HCl, CuSO4, H2 SO4,Ba(OH)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总结酸碱盐的定义酸: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氢离子)的为酸。
碱: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氢氧根离子)的为碱。
盐:在溶液中(或在融熔状态下)电离出的既有阴离子,又有阳离子,是盐。
【过渡】酸碱盐从物质分类上说均为化合物,统称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