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础知识检查清单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46
解密07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了解课标:二、知识清单:考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包括一个叫细胞体的代谢中心和一个由树突、轴突神经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中枢 神经 系统脑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脊髓 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 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两部分组成的突起,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由反射弧完成的。
其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人类具有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发生反应,这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的种类:简单的反射——(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生来就有的,如:缩手、眨眼、排尿、膝跳等反射。
复杂的反射——(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人类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的,如: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等。
望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考点(二)人的视觉和听觉1、眼球的结构: 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假性近视是由于睫状肌长时间收缩,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近处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真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
生物安全评估清单通过下列备查清单,养猪生产者可对自己生物安全系统进行评估,了解哪些环节做得不错,哪些环节存在不足。
对存在不足的地方,应制定计划加以改善。
对于有些猪场来说,清单当中很多列为“成问题”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
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就应该格外小心,采取更完善的措施来避免病原侵入。
同时,评估的标准是变化的,需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及生物安全知识随时调整。
因为,现在能被评为“优秀”的情况,在将来可能仍不足以防范病原的侵入。
本指导所提出的防范病原入侵的概念和措施是建立在当前的知识水平以及当前的疾病状态的基础上的。
1、猪场选址a.您的猪场与其它与猪相关的单位的最近距离:i.小于280米________成问题ii.大于280米,小于1.25公里________合适iii.大于1.25公里________优秀b.您的猪场到公路的最近距离:i.小于190米______成问题ii.大于190米,小于460米______合适iii.大于460米______优秀注:有些病原的空气传播距离可达到甚至超过1.25公里,例如:肺炎支原体、为狂犬病病毒、口蹄疫病毒等。
猪场选址应考虑其它猪只的最近距离不要低于1.25公里。
如果不能做到,也要尽可能地离其它猪场或猪只远一些,这样可以限制人员、设备或动物在猪场间转移,抑制病原传播。
2、门禁措施a.猪场入口处没有生物安全警示标牌______成问题b.场区没有围栏,进场车道未安置大门_________成问题c.场区没有围栏;进场车道安置有大门,但未上锁__________成问题d.场区没有围栏,但进场车道安置了大门,并上了锁________合适e.建筑设施上了锁_____合适f.场内建有宿舍_______优秀g.场区有围栏,进场车道安置了大门,并上了锁________优秀3、害虫、野生动物控制方案a.未制定害虫控制方案________不可接受b.猪场自己制定害虫控制方案______合适c.生物安全专家制定的害虫控制方案_______优秀d.场区内垃圾、废弃物过多,杂草丛生_________不可接受e.飞鸟可进入猪舍,接触到猪只或饲料_________不可接受f.狗、猫或野生动物接触到猪只或饲料_________不可接受g.一发现洒落饲料就立即清扫______优秀啮齿类动物、野兽以及飞鸟可传播多种猪病。
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本必背知识清单1.(P3)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P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的配子类型和比例。
3.(P7)测交的意义由子代的性状和比例反映F14.(P7)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
5.(P12)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例如D和d。
6.(P16)减数分裂时成熟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7.(P18)同源染色体是指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8.(P18)四分体是指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9.(P1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10.(P25)受精作用是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1.(P27)基因和DNA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2.(P30)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3.(P30)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P30)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5.(P33)伴性遗传是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16.(P49)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是: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生物选必三必背长空(第2章动物细胞工程)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2.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3.杂交是指4.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5.微型繁殖技术的优点6.什么叫次生代谢物7.分散动物细胞时不用胃蛋白酶的原因是28.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分瓶传代培养的原因是9.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10.杂交瘤细胞的特点11.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第二次筛选时进行,目的是。
12.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
13.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有。
14.ADC在临床上具有靶点清楚,副作用小的优点,原因是。
15.核移植时,受体选择卵母细胞的原因是。
16.克隆动物是供体100%的复制吗?为什么?。
17.卵母细胞去核的原因是。
18.体细胞核移植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原因是。
19.动物细胞培养加入血清的作用是。
20.胚胎工程是指。
21.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名称及发生时间:22.受精的标志。
23.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
24.胚胎移植是指。
25.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5步)26.供体的选择标准,受体的选择标准27.同期发情处理的意义:28.胚胎移植的实质是29.胚胎移植的意义:30.胚胎分割是指248生物选必三必背长空(第2章动物细胞工程)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裂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即细胞具有全能性。
2.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电融合法、离心法;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高PH 融合法等。
3.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
4.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5.微型繁殖技术的优点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可实现工厂生产。
6.什么叫次生代谢物一般认为不是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的产物。
7.分散动物细胞时不用胃蛋白酶的原因是多数动物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而胃蛋白酶最适PH为2,PH>6会失活,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微生物检验是一种使用显微技术对微生物进行观察和测量的方法。
以下是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
1.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微小的生物,通常需要使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它们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藻类等。
2. 微生物检验的分类:微生物检验可以分为细菌检验、病毒检验、寄生虫检验和真菌检验等。
3. 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生化反应等。
4. 微生物检验的步骤:微生物检验的步骤包括采集样品、制备培养基、接种、培养、观察和鉴定等。
5. 微生物检验的应用:微生物检验在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医学领域中,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监测感染情况,并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在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检验可以用来检测水源、土壤等环境的污染情况。
6.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体积小、数量大、繁殖快等特点。
同时,它们也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多样的种类,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通过以上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对微生物检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如有更深入的学习需求,建议阅读微生物检验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