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高中信息技术:3-2--4excel学案4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表格数据的处理学案教学重点:数据的计算、排序教学难点:数据透视表的使用教学目的:使学生能选择合适的图表处理软件;会利用表格进行数据的计算操作及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习、实践】阅读课本P68-71页内容,打开“成绩.xls”,在“记录”工作表完成下列任务任务1、计算出中每个学生的总分,改变其中的某个值,看看总分有没有变化。
任务2、(1)筛选出英语成绩=99.5分的记录。
(2)利用高级筛选,筛选出女同学语文成绩优秀的记录。
(分数>100的为优秀)。
任务3、按照总分给学生排名次;按照B1-1,B1-2,A1-1,A1-2,A1-3排序。
任务4、用分类汇总统计出每个班级语文总成绩。
(部分做法指导)任务1、求和:单击编辑栏中的“编辑公式”按钮,从中选择一个函数sum,然后输入公式“=sum(D2:I2)”,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得出结果。
任务2、操作步骤提示:(高级筛选)先建立条件表格(输入内容,K1:语文,K2:>100,L1:性别,L2:女)(1)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出现“高级筛选”对话框;(2)选择工作表中整个数据区作为高级筛选的数据区域;(3)选择条件表格作为条件区域。
在“高级筛选”对话框中,选择“方式”中的“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它位置”单选钮,在“复制到”的文本框中选择L2单元格,按“确定”即可。
任务3:操作提示:(1)对总分排序:选择整个单元格(除标题一栏)|“数据”菜单|“排序”命令||“主要关键字:总分”,递减(降序)。
(2)排名次(3)班级排序操作方法:选中整个单元格(除标题一栏)|“工具”菜单|“选项”命令|“自定义序列”选项卡|在“输入序列”一栏中输入“B1-1,B1-2,A1-1,A1-2,A1-3”(每输入一个名词,回车,在输入最后一个名词时,切记不要再用鼠标单击,直接单击“添加”按钮),在“自定义序列”一栏中会添上刚才所输入字样。
单击“数据”菜单|“排序”命令|“选项”按钮|在“排序选项”对话框中,选择“B1-1,B1-2,A1-1,A1-2,A1-3”|单击确定按钮,返回“排序”对话框|选择“主要关键字”:班级|单击“确定”按钮。
教案精选:高中信息技术《excel》教学设计教案精选:高中信息技术《excel》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学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是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计算机课本修订版第三册。
本教材主要内容如下:1、初识电子表格2、小小单元格3、我的工作簿4、工作表5、Excel中公式的使用6、Excel中函数的使用7、美化工作表8、数据的排序及筛选9、Excel中统计图表的制作二、学情评价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5、有些学生键盘操作不熟练,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较严重二、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4、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5、成绩指标:平均分80,及格率98%,高分率80%三、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精心备课2、仔细讲授3、耐心辅导4、严格要求学生四、教学进度序次课题:(内容)课时周次序次课题:(内容)课时周次1初识电子表格1111函数的使用1112选取单元格1212使用函数指南1123单元格基本操作1313调整行列宽1134工作簿1414设置单元格式1145建立工作簿1515设置小数位等1156打开命名工作表1616数据的排序1167编辑工作表1717数据的筛选1178序列填充1818创建图表1189公式的使用1919编辑图表11910期中考试11020期终考核120授课时间:总第1课时课题:第一课初识电子表格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电子表格的启动与组成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1.了解什么叫MicrosoftExcel2.掌握如何启动Excel电子表格3.掌握Excel 窗口的组成教学重、难点:Excel启动,Excel窗口的组成教法、学法讲演辅结合教学程序认知操作一.复习提问 1.怎样开机,关机?2.学校机房计算机如何登录入网?二.新知1.Excel的自我介绍Excel的特长: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排序等.2.启动Excel的方法a.单击“开始”按钮 b.将鼠标指向“程序”c.单击二级菜单中的“MicrosoftExcel”3.电子表格的组成见kp2下图: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状态栏工作区行列标签编辑栏工作表标签工作表控制钮三.小结:1.启动电子表格的方法2.电子表格的窗口组成学生练习:一.开机二.登录入网三.启动Excel注:我校计算机,可直接在桌面上找到打开它的快捷方式,双击之亦可启动电子表格.四.对照KP2下图及KP3表熟悉Excel窗口的组成启发学生:怎样能使任一个单元格成为活动单元格?五.关机教学后记:仍有少数同学不按要求进行开机关机操作授课时间:总第2课时课题:第二课小小单元格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认识单元格及单元格的选取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1.知道单元格的地址的表示方法2.掌握单元格的选取教学重、难点:单元格地址表示方法,单元格的选取教法、学法讲述法教学程序认知操作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Excel?功能如何?2.Excel由哪些部分组成?二.新授工作簿由工作表构成,工作表由单元格组成.数据的输入,编辑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现在,先让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单元格.1.小小单元格在一张工作表中,在从A到Ⅳ共256列,1到16384行,共有4194340个单元格.a.单一单元格地址表示法b.单一区域单元格地址表示法c.多区域单元格地址表示法2.单元格的选取a.活动单元格的选取b.区域单元格的选取 c.选取整列,整行 d.选取相邻的多行,多列不相邻多个区域的选取三.小结:单元格表示与选取方法学生练习: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Excel四.用适当方法表示如图所示单元格或区域表示为:()表示为:()表示为:()五.在Excel中用鼠标选取下列单元格或区域1.C32.B2:D43.C2:E4,F5六.关机教学后记:学生在选取单元格,特别是不连续单元格时,有困难授课时间:总第3课时课题:第二课小小单元格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单元格中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1.掌握输入,修改,删除数据的方法2.掌握快速移动单元格的方法3.掌握快速复制单元格内容教学重、难点:单元格的基本操作教法方法:讲演结合教学程序认知操作一.复习提问 1.如下图的单元格怎样表示?2.在电子表格中选取如下区域:A1:B2,C3:C7,D2二.新知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单元格中的基本操作:1.输入数据:用鼠标左键单击单元格,把它变为活动单元格,再输入数据;也可以在把它置为活动单元格后,在编辑栏中输入数据2.修改数据:选中,输入新数据,即删除原数据;也可在编辑栏中修改3.快速移动单元格:a.选定要移动的单元格区域b.把鼠标指针指向选中区域的边框上,变为箭头时,按下左键进行拖动,直到目标区域,再放开左键4.快速复制单元格:同上,移动时按住ctrl键……5.清除单元格内容:a.选定要清除的单元格区域b.编辑清除内容c.输入新内容学生操作: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电子表格四.在各自的工作站机器上选取复习题2要求的单元格区域五.按要求进行操作1.分别在单元格B2,C2输入数据89,96.2.将上述输入的数据89修改为103.3.将数据为96的单元格快速移动至单元格D34.将数据为103的单元格复制到单元格D45.清除以上数据为96的单元格的内容,并输入数据75. 六.关机★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关机教学后记:部分学生不能迅速输入数据,影响到后面的操作.授课时间:总第4课时课题:第三课我的工作簿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工作簿与工作表比较、保存工作簿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一.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含义及区别联系。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精选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精选精选3篇(一)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精选教案一:Excel制作销售报表教学目标:1. 了解Excel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学会使用Excel制作销售报表。
3. 掌握公式的使用和自动计算功能。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报表制作能力。
教学内容:1. Excel的基本操作和功能介绍。
2. 销售数据准备:产品名称、销售数量、销售金额。
3. 制作销售报表:包括产品名称、销售数量、销售金额、销售总额、平均销售金额等内容。
4. 使用公式自动计算销售总额和平均销售金额。
教学过程:1. 导入Excel软件,介绍Excel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导入销售数据,准备制作销售报表所需的数据。
3. 创建一个新的工作表,设置好标题行和数据行。
4. 输入销售数据,使用公式计算销售总额和平均销售金额。
5. 格式化报表,美化表格样式。
6. 保存并打印销售报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Excel软件上的操作是否熟练。
2. 观察学生对销售报表制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分析学生的报表是否准确,并能解释结果。
教案二:Python编写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
2. 学会使用Python编写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3. 掌握列表、字典等数据结构的使用。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编程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Python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介绍。
2. 创建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姓名、语文成绩、数学成绩、英语成绩。
3. 添加学生信息、查询学生信息、修改学生信息、删除学生信息等功能。
4. 使用循环结构实现功能的重复执行。
教学过程:1. 介绍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
2. 创建一个新的Python文件,开始编写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代码。
3. 定义学生信息数据结构,包括学生姓名、语文成绩、数学成绩、英语成绩等字段。
4. 实现添加学生信息、查询学生信息、修改学生信息、删除学生信息等功能。
《3.2.2 EXCEL表处理二——数据的计算》信息技术(必修)高一年级用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课题:《EXCEL表处理二——数据的计算》教学年级:高一学科:信息技术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公式输入的格式与计算,能够运用公式进行常规的Excel 数据计算,了解Excel中的几种常用函数.(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实现自我、协作学习的能力。
(2)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认真、细致的态度,并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能力。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充分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团结协作、共同进步.(4)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公式输入的格式与计算,sum、average 、max、min、if 函数的功能与使用。
教学难点:1.公式输入的格式.2.Excel中的函数单元格区域的选择。
(选择函数使用的区域是得出正确结果的前提,只有指定准确的函数使用范围,才能真正掌握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这是本节课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3.excel函数在实践中的运用与拓展。
教材分析:本教材“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注重任务驱动”,数据信息加工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excel有非常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如能掌握本节课的数据计算(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将给日常的数据处理带来很大的便利。
本节课介绍公式的创建及求和(sum)、求平均(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及IF 等函数的使用。
教学设计采用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
新的课程改革改变了原来的讲授式、注入式等传统教学,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我采用情景导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的EXCEL教案目录•EXCEL基础知识•数据输入与处理•图表制作与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函数在数据处理中高级应用•数据安全保护与共享协作策略部署•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PART01EXCEL基础知识EXCEL概述与功能电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介绍电子表格的定义、作用及优势。
EXCEL的发展历程简述EXCEL的起源、发展和版本更新情况。
EXCEL的主要功能概述EXCEL在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等方面的功能。
03基本操作演示并讲解如何新建、打开、保存、关闭工作簿,以及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如重命名、复制、移动等。
01EXCEL 的启动与退出讲解如何启动和退出EXCEL 程序。
02界面组成详细介绍EXCEL 的界面组成部分,如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区等。
界面介绍及基本操作介绍EXCEL 中支持的数据类型,如文本、数值、日期、时间等。
数据类型数据输入格式设置讲解如何在单元格中输入各种类型的数据,以及数据输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演示并讲解如何设置单元格格式,包括字体、字号、颜色、对齐方式等,以及条件格式的使用。
030201数据类型与格式设置公式概述运算符与优先级单元格引用函数基础公式与函数基础介绍公式的概念、作用及基本语法。
详细讲解单元格引用的方式,包括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
讲解EXCEL中支持的运算符类型及优先级顺序。
介绍函数的概念、分类及使用方法,并演示一些常用函数的使用,如SUM、AVERAGE、MAX、MIN等。
PART02数据输入与处理使用填充柄快速复制数据和公式,利用快捷键提高输入效率。
快速输入数据通过数据分列功能将一列数据拆分为多列,或使用合并单元格功能将多个单元格内容合并。
数据分列与合并根据需要创建自定义序列,以便在数据输入时快速选择。
自定义序列数据输入方法及技巧数据有效性验证规则设置设置数据有效性规则通过数据验证功能,为单元格或区域设置输入限制条件,如数据类型、范围、格式等。
课题: 公式与函数---数据分析与格式设置
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介绍Excel软件的核心功能---数据分析,让学生尝试使用排序和筛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Excel的排序和使用方法。
2、Excel的筛选和使用方法。
3、Excel中常见的单元格格式设置。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尝试Excel基本操作并进行练习。
教学重点:对排序和筛选的正确操作和所产生效果的正确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操作步骤知道从何下手,不十分清楚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
德育目标: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教学准备:黑板和粉笔、极域电子教室。
教学过程:。
教案•教案背景与目标•Excel基础知识•公式与函数应用•数据分析与处理技巧•图表制作与美化技巧•实战演练与拓展提高教案背景与目标背景介绍信息化时代需求在信息化时代,掌握Excel等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已成为日常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技能。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学生需要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学生实际情况针对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Excel教学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Excel 的操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Excel 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元格的编辑、格式设置、公式与函数的使用等;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Excel 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选用适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Excel 教材,如《高中信息技术(选修)Excel 数据处理》等。
教材选择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室、投影仪、Excel 软件等教学设备;收集Excel 相关的实例、素材和练习题等资源。
利用互联网搜索Excel 教程、视频教程等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030201教材与资源准备Excel基础知识Excel界面及功能介绍界面组成Excel界面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表区域和状态栏等部分。
功能概述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图表制作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办公、财务、统计等领域。
包括选中、命名、合并与拆分单元格,调整行高列宽等。
单元格操作包括新建、重命名、移动与复制工作表,设置工作表标签颜色等。
工作表操作包括新建、打开、保存与关闭工作簿,以及工作簿之间的切换与数据共享等。
工作簿操作单元格、工作表与工作簿操作数据输入与格式设置数据输入包括文本、数值、日期和时间等不同类型数据的输入方法。
格式设置包括设置字体、颜色、对齐方式,以及应用条件格式等。
高中信息技术电子表格教案(共5份9课时)excel1认识EXCEL课题: 认识Excel---数据的输入、编辑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了解学生对Excel软件掌握的程度,通过课堂练习,介绍Excel软件操作界面和数据的输入、编辑功能。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了解Excel软件的操作界面,认识Excel 窗口的组成。
2、Excel中数据的输入。
3、Excel中切换和插入工作表。
4、Excel中插入行和列。
5、Excel中应用填充柄填充数据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尝试Excel基本操作并进行练习。
教学重点:对操作练习要求的正确理解,了解Excel软件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全新的软件可能有点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练什么。
德育目标: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教学准备:黑板和粉笔、极域电子教室。
教学过程:课题: 公式与函数---数据的计算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介绍Excel软件的核心功能---数据的计算,让学生尝试使用公式和函数。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Excel的公式和使用方法。
2、Excel的函数和使用方法。
3、Excel中参与运算和表达式书写的必须是单元格地址。
4、Excel中应用填充柄进行数据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尝试Excel基本操作并进行练习。
教学重点:对单元格地址参与计算的正确理解,了解Excel软件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全新的软件可能有点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练什么。
德育目标: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教学准备:黑板和粉笔、极域电子教室。
教学过程:课题: 公式与函数---数据分析与格式设置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介绍Excel软件的核心功能---数据分析,让学生尝试使用排序和筛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Excel的排序和使用方法。
2、Excel的筛选和使用方法。
3、Excel中常见的单元格格式设置。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尝试Excel基本操作并进行练习。
教学重点:对排序和筛选的正确操作和所产生效果的正确理解。
最新整理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教案《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悉excel的界面2)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等概念3)掌握excel电子表格数据的输入4)能灵活应用excel的自动填充功能进行单元格数据的自动填充。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团体协作能力和互帮互组的精神。
3)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Excel数据的输入教学难点:Excel自动填充功能的使用三、教法和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学环境:机房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知道6月5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活动:世界环境保护日。
教师活动:答对了。
这些年来啊,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宣传环境保护,我们的同学利用前面学习的知识做了关于环境保护的word 宣传小报。
今天,老师选出了3个比较好的作品,让我们的同学当评委,评出最佳环保小报。
教师邀请6个学生充当评委,依次展示3个word小报作品,并由学生通过评委评分表进行打分。
学生活动:学生观赏word小报作品,6位评委进行打分。
教师活动:教师通过作品评分汇总表实时展示6位评委的评分、各作品的平均分和排名。
设问:是什么软件具有如此神奇的功能,能在短短几分钟之内把收集评委分数、计算平均分和排名完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新朋友——电子表格软件Excel,引出本节课主角。
设计意图:1、以环保为主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展示优秀word小报,不仅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word的兴趣。
3、通过评分过程,展现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激发学生学习Excel 软件的求知欲和兴趣。
(二)、任务引领1、启动并认识Excel(10分钟)教师活动:Excel同word一样,同属office家族成员,大家已经知道如何启动word了,请大家自己尝试去打开这个神秘的Excel软件,让我们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吧。
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第一课【学习目标】1、了解图形与图像的相关概念2、会使用photoshop处理图像【重、难点】1、位图矢量图及位图图像大小计算2、图像的调整、裁切,选择和文字工具的使用,图层样式,合并图层【自主学习】一、图形与图像计算机中使用的图片有两种形式,即矢量图(图形)和位图(图像),它们也是构成动画和视频的基础。
位图:又叫点阵图像,由许多具有特定位置和颜色值的彩色小方格(即像素点)组成。
位图图像的大小主要由图像的分辨率和色彩位数.矢量图:又叫向量图,以一组数学指令来描述图像内容,这些指令定义了构成图像的所有直线、曲线等要素的形状、位置等信息,他们在计算机内部表示成一系列的数值而不是像素点.图形与图像的比较二、分辨率与量化位数分辨率(ppi):每平方英寸面积中包括的像素点的数量,即图像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像素个数,(总)像素=分辨率量化位数:图像中每个像素点记录颜色所用二进制的位数,它决定了彩色图像中可出现的最多颜色数,或者灰色图像中的最大灰度等级数。
量化位数也被称作色彩位数或颜色深度。
三、位图图像文件大小的计算位图图像的大小主要与图像的分辨率和量化位数(色彩位数或颜色深度)有关。
位图图像数据量的计算公式(以字节为单位):文件字节数=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量化位数/8 (8位=1字节)例1:一幅像素为640×480的256色(8位)图像文件大小:640×480×8÷8 ≈300 KB例2:一幅1024×768的RGB 8:8:8真彩色图像文件大小1024×768×8×3/8≈2。
4 MB练习:有一幅未经压缩的图像,它的图像分辨率是400×300,其颜色深度是24,则这个文件的大小是?解答:四、常见的颜色模型RGB(Red Green Blue)三基色或三原色,常用于显示和打印CMYB(青cyan洋红magenta 黄yellow 黑black),常用于印刷业Lab(Lab色彩模型是由亮度L和有关色彩的a,b三个要素组成),是一种具有“独立于设备”的颜色模式,即不论使用任何一种监视器或者打印机,Lab的颜色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