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②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过程与方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以及伤口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们形成正常的血液观,激发学生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3、难点突破: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研究病人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血常规化验单.2、人血永久涂片.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和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归纳总结血液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我们都知道,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它像小河一样不停流动。
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各处的血管。
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那么,血液有哪些成分组成?各成分又有何功能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探索血液的组成师: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问题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分成了几层?2.综合上述材料,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总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设疑:我们今天的课题是流动的组织——血液,让同学回忆我们上学期学的人体的四种组织,引导学生回答血液是结缔组织,具有运输功能,因为血液可以流动,所以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能力目标①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②分组实验及讨论,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血液的成分和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血液观②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3、难点突破:学生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研究自身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寻求血细胞的功能来解惑,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三、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分组实验、角色扮演、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分析血常规化验单理解血细胞的功能——通过知识运用巩固知识――关注造血干细胞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达到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师:1、准备未加抗凝剂的血液(血块)及加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机2、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生:收集自己或自己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五、教学设计阅读课本51页下半部分文字回答:处理后的血液分成了几层?每一层都含有哪些成分?力血浆交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问:样品中血浆、血细胞所占体积比指导观察教材图图4-31血浆成分示意图合作交流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观察后回答:约各占一半研究图,思考血浆中各成分及功能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再次用到实物---分层的鸡血识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的培养过渡:血浆的特征大家已明了,可血细胞们都长得什么样呢?让我们来“明察秋毫”PPT课件出示实验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巧妙过渡逻辑分明探究任务二:动手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利用电子显微镜展示镜头下的血细胞出示多媒体幻灯片显示问题:1)什么细胞数量最多?2)如何识别红/白细胞?3)能否找到血小板?为什么?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强调:1)红细胞中部光亮处并非细胞核2)白细胞被染成了蓝色,但本身并非蓝色回答问题(代表发言)明辨“是与非”自主学习局部合作明辨“是非”警防“误区”探究任务三:角色扮演阅读课本P53-54然后完成表格。
科目生物年级七年级班级5—8 时间2013年4 月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第12课时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教学用具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4、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教学设计张泉授课者张泉
导言
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
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
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
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
人体作为一个
统一的生命体,是否也需要有这样的运输线来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呢?
生:需要。
师:如何推断在人体内存在这样的运输线呢?
生:人属于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营养,同时还需要排出废物。
如果
没有正常的运输,营养物质的进入和废物的排出就不能完成。
生:前面我们学习了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吸收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被吸收后,
只有通过运输系统转运走,送到身体其他部位。
生:在学习人体结构层次时,知道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其中的循环系统就是
负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
师:很好!同学们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断,形成新认
识。
在人体内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运输线——循环系统,其中的血液循环担负
着人体内主要的物质运输任务。
历史上,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还是经历了
一定波折的。
生:资料介绍,关于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威廉·哈维及血液循环理论。
生:人类对血液的认识,原始的血液观:血液即是生命也是死亡。
师:人类历史上对血液的认识也是经历了由恐惧、崇拜到现代医学全面客观
地认识血液的过程。
历史上人们在崇拜蕴藏着生命的血液的同时,更惧怕血
液中所包含着的“死”的阴影,是由于对血液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
今天,
我们一起来认识在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一. 流动的组织——血液。
问题: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 2、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3.鲜红的血液里面有什么?4.血液对
人有什么作用。
(一).血液的组成。
(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
)
生:观察分层的血样,结合化验单的项目,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各组分所处的层次。
组成血液的各部分重量(密度)不同,重一些的沉在下面,颜色鲜红,是红细胞,上面的为淡黄色的较为透明的液体,是血浆。
生:我们看到化验单上有WBC、RBC、PLT等它们是血液中的细胞结构,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其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和红细胞分层的部位,含量较少
师:其中HGB(课本为Hb)是血红蛋白的英文缩写,其它各项分别代表不同的指标,在诊断不同病变时参考。
初中阶段我们不作进一步研究,如感兴趣可以下去查阅相关的医学书籍了解。
那么,为什么称血液为流动的组织呢?
生: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种,其中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等作用。
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大量的营养物质。
在流动过程中,可以起到营养人体的作用,所以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生:由于血浆里含有大量水分,约90%,就象小河流水一样,随着水的流动,使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和结构都随水而动,血液成为一种可以流动的组织。
(二)血液各组成成分作用
师:在血液的组成成分中血浆起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运载血细胞,运输里面溶解的各种物质:营养物质和废物。
师:血液的其他组成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你们想否想看一看
师:给出讨论提纲,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讨论。
实验: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生:结合提纲展开讨论:如何在镜下分辨血细胞?各类血细胞的形态、数量
有何特点?各种血细胞的作用?
师:将显微镜的物象转换到电视屏幕(或出示血细胞图片)。
学生代表发表各组观点。
生: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颜色是红色,形状像两面凹的圆饼。
还有一些个头比红细胞大些,但形状不是很规则的,数量没有红细胞多,这是白细胞。
生:为什么找不到血小板?血小板太小了,数量也不多,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分辨。
师:对。
血液中的各中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都有不同的,依次可以帮助我们在镜下分辨它们。
同时也只有它们的形态、数量保持正常,人体才能保证健康,否则,人就会患病。
结合提供的相关资料,分析各组手中的血常规化验结果,作出简单诊断,并说明各种组分的作用。
(大屏幕出示有关RBC、WBC、HB和PLT的正常参考值和说明)生:各组结合提供的参考,分析、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生:我们拿到的这份化验单,送检人是女性,各项目对应比较,发现红细胞数量偏低,而且血红蛋白含量也低于正常值。
我们通过讨论初步认为此人患有贫血。
生:老师,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特点有些象小说里的侠客,“劫富济贫”:氧气多的地方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氧气少的地方和氧气分离,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氧气从多的地方运送到少的地方。
师:这个比喻很恰当,这样可帮助我们记忆血红蛋白结合氧的特点。
生:我们是同组的,我补充一点,红细胞以及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的。
我前一段时间,被诊断是轻度缺铁性贫血,有时偶尔头晕,医生当时建议我注意加强营养,同时要适当补铁。
师: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较为迅速的时期,有时营养供应不足或不均衡,容易出现发育期的营养不良,如缺铁性贫血。
大家正处在青春期,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身体健康。
生:我们这份单子,白细胞数量比参考值偏高。
白细胞是负责吞噬侵入身体的各种病菌的。
我们认为这个人身体有炎症或者是患有白血病。
生:我不赞同,白血病是造血机能不正常引起的,不能单纯从白细胞多就下结论。
师:人体中白细胞的种类是比较多的,相关的检测项目也很多,对某种病下结论一般需作许多相关检查,不能单凭一项检测就下结论。
我们只是参照常规,作出简单常规推断。
生:血小板数量偏低,容易出现受伤不容易止血的现象。
因为血小板可以聚集在伤口处,并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师:同学们通过对血常规化验结果的简要分析认识到,血液组成各部分在人体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大家不妨将本节课所认识的有关血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以图表的形式归纳整理出来。
生:归纳图表。
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各自对血液的认识。
生:血液在人体内不仅担负着体内物质运输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吞噬病菌的防御功能以及止血和凝血作用,所以血液对人体的健康和相关生理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以前我很害怕血,通过今天学习,感觉血液作为人体内的可以流动的组织,分布范围较广,在了解了它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后,感觉也没有太多的神秘。
生:各种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寿命长短还不一样。
师: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血液的认识不断深入,例如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等,这方面同学们应当关注。
板书设计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作用
血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主要围绕着血常规化验单展开,结合实验观察,使学生对血液这一既熟悉又神秘的结构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消除了以往的一些疑虑。
通过对化验单的分析,令同学感觉到学为所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感到欠缺之处,学生对血液从哪里产生的?以及与血液有关的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上未能涉及,感到不满足,考虑通过印发一些补充资料,丰富学生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