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凝固) 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18.12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海波、玻璃B.沥青、蜂蜡C.金属、松香D.冰、海波2.如图所示,小鹏在收到的快递海鲜包装中发现装有冰袋,冰袋在海鲜运输中所起到的作用是()A.熔化吸热B.凝固放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3.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从外界吸收热量B.温度降低,向外界放出热量C.温度升高,从外界吸收热量D.温度不变,向外界放出热量4.如图中表示晶体凝固图像的是()A.B.C.D.5.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1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6.如图所示,将一支盛水的试管插入足够多的冰水混合物中,那么试管中的水A.很快就会结成冰B.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水肯定会结成冰C.在短时间内水不会结成冰D.时间再长水也不会结成冰7.当某晶体物质的温度正好是熔点或凝固点时,它的状态为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可能是液态D.一定是固态、液态共存8.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开始熔化C.该物质熔化过程用时6min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二、填空题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有:晶体有规则,而非晶体的碎块没有规则形状,晶体有点,而非晶体没有。
10.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过程的物态变化是,在这个过程中雪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
11.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熔化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此固体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CD段是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造型。
如图所示,先把糖加热成糖汁,在绘制造型时,用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各种造型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在竹签上即可。
关于“糖画”制作过程中糖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在吸热B. 一直在放热C. 先放热,后吸热D. 先吸热,后放热2. 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和。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A. 只有正确B. 只有正确C. 都正确D. 都错误3. 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
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B.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C. 在第,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在第到第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4. 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此可判断( )A. 海波是非晶体B. 海波的熔化时间是C. 海波的熔点是D.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5.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6. 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固态氢固态酒精固态水银金钢钨A. 在时,氢是固态B. 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 钢掉入纯金水中一定不会熔化D. 水银温度计在时不能使用7. 用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
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
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和凝固B. 升华和凝华C. 汽化和液化D. 液化和凝固8. 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上的人工造雪机。
3.2熔化和凝固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C.树叶上的露珠D.春天到来,江河中的冰化成水【答案】D【解析】A.湿衣服晾干了,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B.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属于扩散现象,不是物态变化;C.树叶上的露珠,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D.春天来了,江河中的冰化成了水,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选D.【点睛】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冰是固态,水是液态,冰变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据此解答!2.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沥青B.冰C.松香D.石蜡【答案】B【解析】沥青、松香、石蜡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都属于非晶体;冰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晶体,故选B。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B.沥青属于晶体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D.沥青被烤化时其温度降低【答案】A【解析】沥青被烤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为答案。
沥青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因此沥青属于非晶体,故B错误。
沥青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故C错误。
沥青被烤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故D错误。
4.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描述可知,此物质属于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为55℃,处于熔点温度的物质的状态可能为液态,也可能为固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的状态,故应选D。
5.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过低,菜不致冻坏,这主要是因为()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B.水的温度比气温高C.水结冰时要放热D.水能供给蔬菜水分【答案】C【解析】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
3.2 熔化和凝固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01 物态和物态变化. (2)考点02 熔化和凝固 (2)考点03 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 (3)考点04 熔点和凝固点 (5)考点05 熔化和凝固图像 (5)考点06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7) (10) (21)考点01 物态和物态变化1.下列物体中的物质属于气态的是()A.紫色的碘蒸气B.雾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D.干冰【答案】A【解析】A.紫色的碘蒸气是气态,故A符合题意;B.雾是液态,故B不符合题意;C.高空喷气式飞机飞过后的白色飞机尾迹是液态,故C不符合题意;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将下列物质按状态分类:糖、酱油、橡皮、氧气、酒精、铅球。
(1)属于固态的有;(2)属于液态的有;(3)属于气态的有。
【答案】糖、橡皮、铅球酱油、酒精氧气【解析】(1)[1]糖、橡皮和铅球在常温、常压下是固态。
(2)[2]酱油、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
(3)[3]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
3.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叫做物态变化。
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都会发生物态变化。
【答案】变化温度【解析】[1]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随着温度的变化,自然界中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之间一般还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考点02熔化和凝固4.全世界共有16个国家修建有高铁,其中中国的高铁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用铁块铸造铁轨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固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答案】C【解析】铸造厂在用铁制作铸件的过程中,先把铁块变成铁水,然后再把铁水变成铸件,物质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先熔化后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答案】B【解析】解: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A 错误;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棒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C、水沸腾是一种汽化现象,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纸的燃点高于水的沸点,故C错误;D、游泳后刚从水里出来,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2.夏至前后是荔枝的最佳上市时节,小玲细心地发现在家收到网购的荔枝时,泡沫箱内还有许多用来保鲜的冰袋,其主要的保鲜原理是( )A.熔化放热 B.熔化吸热 C.汽化吸热 D.凝固放热【答案】B【解析】解:将冰袋和荔枝一起放在泡沫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荔枝温度降低,不易变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盛满水的水缸会破裂,通过观察发现降温时水缸中的水( )A.是从水面开始凝固的 B.是从中央开始凝固的C.是从缸底开始凝固的 D.是同时开始凝固的【答案】A【解析】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水结成冰后,是从水面开始凝固的,质量不变,冰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而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由ρ=m可知,体积会V变大,水缸的容积不变,所以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盛满水的水缸会破裂。
故选:A。
4.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答案】C【解析】解:水浴法可以使物体受热均匀,因此,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的实验中,碘的熔点高于100℃,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使碘受热时只会发生升华,而不能达到熔点,不会熔化,这样通过控制温度可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情景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一块铁放在炉子上烧红了B.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C.玻璃杯被打碎D.一瓶水,越喝越少2.关于熔化和凝固之间的联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熔化和凝固是互逆的过程B.发生熔化和凝固时,必须达到一定温度才能进行C.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都保持不变D.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如图,燃烧的蜡烛会流下烛液,在太阳下蜡烛也会变软。
分析蜡发生熔化需要的条件是()A.需要吸热B.必须放热C.不一定吸热D.不能确定4.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铁化如水”这个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这个过程中铁温度不断升高B.这是一种凝固现象C.这是一种熔化现象D.在这个过程中铁不断放热5.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像的是()A.B.C.D.6.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熔点/℃-39 1064 1083 1515 -259A.在-265℃时,氢是液态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钢可以用铜锅来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低于-40℃时不能使用7.如图所示,把装有﹣4℃碎冰的大试管放入装有﹣4℃碎冰的大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在烧杯内的冰没有熔化完的过程中,试管内的冰()A. 熔化一小部分B. 全部熔化C. 不会熔化D. 温度高于0℃8.如图甲所示为小松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海波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习题含答案一、课内练习知识点1:物态及其变化1.水变化万千,它不仅可以变成云、雨、雪,而且还可以化为露、雾、霜。
其中雪、霜属于_______态,雨、露属于______态。
(均填“国”“液”或“气”)2. 2.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 )A.扫地时灰尘到处飞舞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C.早晨地上的霜变成水D.冰雕化了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或凝固现象的是( )A.冬天,湖面结冰B.夏天吃冰棒解热D.糖放入锅内,加热变成糖浆C.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4.在工厂里用铜块浇铸铜件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B.熔化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知识点3:晶体和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5.在标准大气压下,萘的熔点是80℃,则此温度下的萘(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知识点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6.冬天穿棉衣可以有效阻止人体热量向外散发,使人感到暖和,而棉衣自身并不发热。
据说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夹克,其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这种胶囊所含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温度降低时会结晶,人们穿上它气温较高时,胶囊中的物质_______,使人感到凉爽;气温降低时,胶囊中的物质_______,使人感到温暖。
课时达师7.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使窖内的温度不会14.如图过低,菜不致冻坏,这主要是因为(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善于传热B.水的温度比气温高C.水结冰时要放热D.水能供给蔬菜水分8.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15.深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
开水倒入杯中伤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
然“神奇物质”在55℃( )A.一定处于固态B.一定处于液态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9.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由于这种混合液具有( )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凝固点C.较高的凝固点D.较好的冷却效果10.(易错题)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1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铜锅熔化钢块B.铜球掉到铁水中不会熔化C.在-265℃时氢气是固态D.-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12.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题(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铁锅里可以熔化铝,但铝锅内不能熔化铁,这是因为A.铝的传热本领比铁大B.铁的传热本领比铝大C.铁的熔点比铝高D.铁比铝硬2.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小华觉得很奇怪,他认为物体只有放热后温度才会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比0℃高,冰块怎么会向周围放热呢?下列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的猜想是()A.盐溶解时吸收热量B.加盐后冰熔点降低,冰熔化吸热C.加盐后冰熔点升高,冰熔化吸热D.一定是温度计不准确3.放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汽化B.熔化C.液化D.凝华4.如图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应石蜡,乙对应海波B.甲在第10min时为气态C.甲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D.乙的熔点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5.小明将凝固点为47℃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中,该合金从70℃降至47℃并保持47℃一段时间再降至35℃。
合金在此过程()A.一直对外放热B.先熔化再液化C.温度保持47℃时,不吸热也不放热D.一直处于液态6.下列各组物体中均具有熔点的是()A.冰铁海波B.萘石英沥青C.铜石蜡水银D.松香食盐玻璃7.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上飘下的雪花是非晶体B.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C.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升高D.晶体在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8.有一种辨别“地沟油”和食用“植物油”的简易方法.即把“地沟油”和食用“植物油”同时放入冰箱的保鲜柜中,可发现“地沟油”先“冰冻”了.这是根据物质的哪一种特性来辨别的?()A.比热容B.沸点C.凝固点D.热值9.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10.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10minC.该物质的熔点是100℃D.第3min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二、填空题11.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根据所测数据绘制的固体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含答案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 .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C .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D .冬天湖水结冰2.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3.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4.下列不是熔化现象的是()A.春暖后,江河中的冰化成水B.碎玻璃在高温炉里变成液态玻璃C.把白糖放入水中变成糖水D.炎热的夏天,马路变软了5. 下表列出了几种晶体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268℃时,氢是固态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D.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6.以下给出的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松香B.沥青C.玻璃D.海波7.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B.玻璃、水、石英C.萘、铁、松香D.水晶、食盐、黄金8.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B.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 ℃时,其状态是液态C.将50 ℃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D.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 ℃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9.如图是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的一个探究实验,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迅速被“冻”在冰棍上,这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凝固C. 液化D. 凝华10.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11.随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雪、霜、雾、露、雨、冰雹中,以固态存在的是,以液态存在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同步练习(凝固)含答案
知识点凝固和凝固点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凝固的是()
A.冬天,湖面结冰
B.用钢水浇铸钢轨
C.吃冰块解暑
D.制作蜡像
2.寒冷地区不用水银温度计而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因为酒精具有()
A.较高的凝固点
B.较低的凝固点
C.较高的温度
D.较低的温度
3.某物质凝固点是80℃,在80℃时该物质所处的状态是()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以上三种均有可能
4.一名登山运动员登上喜马拉雅山归来,宣称在山上见到了“雪怪”,并在山上当场从外衣口袋里掏出钢笔,迅速画下了“雪怪”的图像。
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山上温度很低(或低于0℃),钢笔中的墨水会发生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因而无法画出“雪怪的图像
知识点凝固放热
5.0℃的水在凝固过程中()
A.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B.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C.温度不变,同时放热
D.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6.画在道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线,是将粉末状的涂料加热化成浆状,然后涂在地面上,等其固化成膜而成的,涂料由浆状固化成膜的过程中()
A.物态变化是熔化,放出热量
B.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D.物态变化是凝固,吸收热量
7.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
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C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的熔点
B.在BC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固、液存状态
C.CD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物质处于固态
D.BC线段平行于时间轴,温度保持不变,所不放热
8.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
冬季,湖水结冰的过程中要___(选填“吸收”或“出”)热量,这是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9.北方的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气温下降时,利用水___(填物态变化称)过程中会___,可使地窖的温度至于太低,避免蔬菜冻坏
10.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生铁的国家,江苏合程桥出土的一件铁块,是世界上最早的生实物。
铁水浇铸成铁块的过程经历的物态化是___,这一过程需要做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
11.装满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12.“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关于这些小孔产生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豆腐遇冷收缩形成的
B.豆腐受热膨胀形成的
C.豆腐里面的水先汽化膨胀,后液化形成的
D.豆腐里面的水先凝固膨胀,后熔化形成的
13.一尊“纪念第16届世界大会”巨型AIMS(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的标志雕塑,落户厦门环岛路会展中心旁。
该雕塑用铜铸成,雕塑上除了马拉松运动模型,还书写了AIMS相关简介和历届AIMS国际赛事等。
在用铜块浇铸雕塑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14.冬天司机把水和酒精的混合物装入发动机的水箱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水的沸点降低容易汽化吸热
B.使水的熔点降低不容易熔化
C.使水的熔点降低不容易凝固
D.使水的导热性加强容易散热
15.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凝固。
人
们穿上用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时倍感温暖。
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C
2.B
3.D
4.凝固
5.C
6.C
7.D
8.放出凝固
9.凝固放出热量
10.凝固放出
11.C
12.D
13.C
14.C
15.物质凝固放出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