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合病例的非拔牙矫治
- 格式:doc
- 大小:594.00 KB
- 文档页数:4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的矫治体会汪郁;李建军;胡秀帆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
【年(卷),期】2006(033)008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有效方法.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此类患者除有远中磨牙关系之外,前牙特征常为上中切牙舌倾,并伴深覆牙合及某种程度的拥挤,对此类型错(牙合)的拔牙设计不能简单地以牙弓间隙分析为依据,因为此类患者的矫治常采用开展前牙向唇侧以矫治上中切牙舌倾和新闭锁型深覆合,与此同时上前牙的拥挤也得以解除如轻易拔牙,很可能在牙弓中余留过多的间隙而使矫治陷于困难,下前牙也需唇向开展以建立正常覆盖关系,因此,对此类型患者除非牙弓有极严重拥挤,否则拔牙设计应慎重考虑.
【总页数】1页(P72)
【作者】汪郁;李建军;胡秀帆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信阳,4640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信阳,464000;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
【相关文献】
1.采用PAR指数评价安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效果 [J], 李江宁;白玉兴;陈扬熙
2.PAR指数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单颌拔牙和双颌拔牙的矫治效果 [J], 杨彤彤;米宇菁
3.不同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非拔牙矫治的疗效评估 [J], 昝琳;林宝山;邓潇;陈嵩
4.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临界病例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J], 常乾;张丹;任利玲
5.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非拔牙正畸治疗效果 [J], 黄婧;李建华;邓洁;马科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拔牙与否的形态学研究目的探讨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拔牙与否的形态学差异。
方法选择临床获得满意疗效的恒牙早期120例Angle 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其中未拔牙组42例,拔牙组78例,对其矫治前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软硬组织和牙牙合模型的回顾性比较研究。
结果两组矫治前形态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硬组织:SNB、ANB、NA-PA、Npg-FH、Go-Pog、Ptm-s、FMIA 、U1-L1、U1-Apgmm。
②软组织:上唇厚度、下唇长度、颏唇沟厚度。
③牙牙合模型:上下颌拥挤度、Spee氏曲线曲度、覆盖、上颌中后段宽、下颌中后段宽、上颌中段长。
结论下颌的后缩程度、上前牙的突度、上唇厚度及牙列的拥挤度是决定拔牙与否的重要因素。
标签: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头颅侧位片;模型测量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多具有深覆牙合、深覆盖、牙列拥挤、ANB角过大、上下切牙过度唇倾等临床特点,矫治前决定是否拔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因此研究其拔牙与不拔牙矫治的形态学差异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Bishara[1]发现拔牙与否的形态学特征二者有所不同。
本研究对安氏Ⅱ类1分类矫治成功病例的头影测量软硬组织项目和模型测量项目分别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以确定临床上该类患者拔牙与否的形态学差异,为临床中矫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人以往的研究中[2],利用PAR指数分析,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使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结束的143名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患者,按矫治等级结果的好坏分为3类:A类为变坏或无改善;B类为改善;C类极大改善。
本研究的对象为B、C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患者,共120例。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12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为两组:未拔牙组42例,年龄10~16岁,平均13.7岁;拔牙组78例,年龄11~16岁,平均14.2岁。
非拔牙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研究魏 磊(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口腔科,安徽淮北 235000)摘要:目的 探讨对恒牙早期安氏Ⅱ错牙合中的边缘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Ⅱ患者17例,前牙覆盖5~7mm,伴有Ⅱ度拥挤。
用方丝弓矫治技术结合口外力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硬组织进行X线头影测量的分析比较。
结果17例中有4例面型不理想,改为拔牙矫治,其余13例采用不减数矫治完成后,拥挤解除、覆颌覆盖正常、磨牙中性关系、面型和谐。
结论 对安氏Ⅱ中的边缘病历进行骨骼、颌型及切牙位置分析,尽量采用非拔牙矫治,省时省力,效果肯定,有利于咬颌的完整、稳定。
关键词:非拔牙矫治;恒牙早期;边缘病历 安氏Ⅱ类错牙合前牙拥挤是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形态和功能。
对于牙列较拥挤或前突较严重的病历一般采用拔除第一双尖牙的方法进行矫治。
但对于牙列拥挤度不高(不超过8mm),或深覆盖不大(不超过7mm)的病历,正畸治疗是否选择拔牙是正畸医生经常要面对的治疗抉择[1]。
恒牙早期患者尚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如能充分利用生长发育的潜能,协调牙、颌、面的关系,非拔牙矫治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本文试就一些处于临界状态的恒牙早期安氏Ⅱ错牙合采用非拔牙方法进行矫治。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正畸门诊中安氏Ⅱ类病例17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10.6~13岁,平均11.3岁。
①上下第一磨牙Ⅱ类关系(尖对尖),当下颌前移至中性牙合时,目测上下颌关系比较协调。
②前牙覆盖5~7mm、或上颌拥挤Ⅱ度以内,下前牙不前倾。
③X线头影测量分析,S NA角大致正常,S NB角显示下颌轻度后缩。
1.2 治疗方法 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①Ti-N i丝由细到粗排齐牙齿,上颌换0.018"不锈钢圆丝,在侧切牙远中弯制牵引圈,下颌换0.019"×0.025"不锈钢丝。
②12例用口外唇弓加Ⅱ类牵引,5例仅用Ⅱ类牵引。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病因及其矫治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是在临床治疗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错(牙合)类型之一。
临床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协调以使双侧达到良好磨牙关系。
正畸医师应根据患者年龄、错(牙合)的严重程度、合并的错胎类型、患者配合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就近年来对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标签:安氏Ⅱ类亚类错胎畸形;中线不齐;不对称拔牙【文献标志码】A早年Angle在对错(牙合)进行分类时,把安氏Ⅱ类亚类错胎畸形定义为一侧磨牙远中错(牙合)关系,另一侧磨牙中性(牙合)关系的所有错(牙合)畸形病例,但是未明确指出具体哪一侧为亚类。
目前,学者对安氏分类系统中亚类的定义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亚类指Ⅱ类磨牙关系侧,有学者认为指I类侧,还有学者认为左右侧均可以或均不能成为亚类侧。
Ⅱ类亚类可以是牙源性的,也可以是骨源性的。
一维方向的定义决定了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在三维空间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因此,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是错综复杂的,其治疗也有不同的方法。
据估计,安氏Ⅱ类亚类错胎畸形患者占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50%,也是正畸患者人群中牙弓不对称最常见的情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病因及其治疗进行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本文就该类错(牙合)畸形可能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矫治方法等作一综述。
1病因错(牙合)畸形尤其是亚类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因素错综复杂,是多种因素或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的病因经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1骨性因素Janson等拍摄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和正常(牙合)者的颏顶位片和前后位片,测量牙颌标记点在空间位置的相对差值,比较正常(牙合)者与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2种主要类型后发现,这2种亚类类型均有明显的牙槽不对称特点。
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后鼻部形态变化的研究王海任;王春玲;刘铃;高晓丽【期刊名称】《口腔医学》【年(卷),期】2011(31)10【摘要】目的本回顾性研究通过头颅侧位片测量来探讨正畸治疗和生长发育对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鼻部形态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11~14岁)病例,分为非拔牙组30例和拔牙组30例,矫治前为T1期,矫治后为T2期;30例已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未治疗病例为阴性对照组,11~14岁时为T1期,当前为T2期.拍摄两期头颅侧位片,定点测量与鼻部形态相关的15项指标,数据输入SPSS16.0分析软件包,组内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矫治组矫治前后线距测量指标变化明显(P<0.05),阴性对照组鼻背宽度、鼻底长度、鼻厚度变化明显(P<0.05),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组间比较鼻背长度、鼻底高度、鼻前角变化明显(P<0.05).结论正畸治疗能促进鼻部垂直方向上的发育,对鼻部形态影响不大.%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asal shape changes through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growth of early permanent dentition patients with Class Ⅱ Division 1 malocclusion by cephalometric measurements. Methods 60 patients in fastigium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ere divided in two groups; nonextraction group of 30 subjects, and extraction group of 30 subjects, from 11 to 14 years old. Pre-treatment situation was Tl stage, while aftertreatment situation was T2 stage. Take thirty patients after fastigium as negativel control group (ageof 11 ~ 14 years old was at Tl, and current time was at T2). Fifteen parameters related to nasal sharp were measured on lateral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s at two stages. The data were analysed with SPSS16. 0 software package, using self-paired t test in group and LSD( 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groups. Results Results of linear measurement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stages in nonextraction group and extraction group(P <0.05). The width of nasal dorsum, the length of nasal basal, the thickness of nasal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stages in negativel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The length of nasal dorsum, the height of nasal basal, the nasotip angle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reatment group and nontreatment group ( P < 0. 05 ) . Conclusions Orthodontic treatment can promote growth of nasal in vertical direction, while it has no significantl influence on nasal sharp.【总页数】4页(P582-585)【作者】王海任;王春玲;刘铃;高晓丽【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山东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山东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山东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2;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山东省口腔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相关文献】1.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J], 李琨;赖晓宇;翁春晖2.SUS2矫治器在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J], 吴建华;王斌;张晏更;韩晓3.应用Forsus矫治器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硬组织的临床研究 [J], 周蕊;李新4.Damon-Ⅲ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硬组织变化的研究[J], 那宾;白雪芹;刘学恒5.口外弓颈牵引矫治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研究[J], 李娜;康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氏Ⅱ类错(牙合)不拔牙矫治临床体会
郑敏玲
【期刊名称】《温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34)005
【摘要】@@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采取拔牙与不拔牙矫治的争论由来已久,而且现在仍然是争论的问题之一.笔者对7|7尚未萌出的此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采用不拔牙进行矫治:用直丝弓矫治器,通过推上磨牙向后的方法,矫治其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以及磨牙远中(牙合)关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404-404)
【作者】郑敏玲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浙江,温州,325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牙列单颌拔牙矫治后颞下颌关节间隙变化的研究 [J], 王天丛;闫翔;何冬梅;杨振宇;季骏
2.成人安氏Ⅱ2错(牙合)拔牙矫治的临床体会 [J], 王照林;赵健;张淋坤;徐力;刘杰
3.Empower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 [J], 许佳奇
4.Empower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 [J],
许佳奇
5.Damon Q非拔牙矫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效果分析 [J], 卫晓霞;党艳清;刘刚;李亚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的正畸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的正畸治疗【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非拔牙矫治的矫治时机及矫治原则。
方法选取年龄10~18岁的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34例,采用扩大上下颌牙弓以及Ⅱ类牵引的方法弓和牵引的方法矫治。
结果矫治患者采用扩弓和Ⅱ类牵引矫治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可以通过唇倾上前牙、扩大牙弓、上颌平导或斜导的方法,促进下颌前移,并通过Ⅱ类牵引使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I 类。
结论青少年Ⅱ类2分类错颌非拔牙矫治患者采用扩弓和Ⅱ类牵引矫治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扩大上下颌牙弓;Ⅱ类牵引;非拔牙;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畸形是错颌畸形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磨牙远中关系,上颌切牙舌倾,前牙内倾型深覆颌[1]。
对牙、颌、面的形态和功能均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探讨通过应用扩大上下颌牙弓和Ⅱ类牵引的方法矫治的非拔牙矫治效果。
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我院口腔科门诊安氏Ⅱ类2分类错治患者34例,年龄集中在10~18岁。
均符合以下条件:前牙闭锁型深覆颌,磨牙远中关系,上下牙弓轻度到中度拥挤。
2 方法均为不拔牙矫治,采用扩大上下颌牙弓、Ⅱ类牵引,平面导板和标准方丝弓矫治的方法,治疗时间16~21个月。
3 结果通过佩戴平面导板打开咬合压低前牙升高后牙,整平Spee曲线,同时采用Ⅱ类牵引,推磨牙向后调整上下颌咬合关系,安氏Ⅱ类2分类可得到有效的矫正:患者牙列较整齐,覆颌、覆盖均正常,尖牙、磨牙呈中性关系,Ⅱ类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头影测量指标:治疗前后颌骨矢状方向上下颌骨位置(SNB)前移明显上,垂直方向上下颌平面角增加了9.6%,上下切牙唇倾,上下颌后牙齿槽骨高度(u6.PP,L6.Me)增大。
模型测量指标:治疗前后覆颌覆盖明显减小,上下颌尖牙和上颌磨牙间宽度明显增加,下颌磨牙增加相对较小,通过以上方法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
4 讨论。
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合病例的非拔牙矫治
作者:万贤凤等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21期
【摘要】目的:评价口外弓与自锁托槽联合应用非拔牙矫治恒牙期安氏Ⅱ类错合病例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8例安氏Ⅱ类,上颌拥挤量3~6 mm,使用Damon 3被动自锁托槽并用口外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进行矫治的临床病例。
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上下颌各参数线距及角度的变化情况,模型测量上下颌牙弓宽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了预期矫治效果。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比较:SNB、ANB、L1-NB角、L1-NB距、L1-MP角、MP-SN角、FH-MP角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后模型测量分析发现,上下颌前磨牙间宽度及磨牙间宽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一些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合非拔牙矫治病例,使用被动自锁托槽Damon 3同时利用口外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关键词】自锁托槽;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
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1-0031-02
安氏Ⅱ类错合发病率较高,是临床上常见的错合畸形,通常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上前牙前突、牙列拥挤等。
临床上对于安氏Ⅱ类伴牙源性前牙拥挤的病例,需开拓间隙排齐拥挤前牙同时矫正Ⅱ类磨牙关系。
正畸临床中开拓间隙的主要手段是减小牙量或(和)扩大牙弓,使牙量与骨量趋于协调,同时兼顾牙、颌、面三者之间的协调性、稳定性和颜面美观[1]。
本文用被动自锁托槽Damon 3结合使用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非拔牙矫治安氏Ⅱ类错合,通过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模型和头颅侧位片测量结果,对两者结合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的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广东省口腔医院正畸科8例以口外弓做为支抗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的结束病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12.5岁,均为安氏Ⅱ类错合,颜面对称,侧貌直或略突,上颌拥挤度3~6 mm,伴或不伴有中线偏斜,均角或偏低角。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Ormco公司的Damon 3自锁托槽,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上下颌弓丝更换顺序依次为0.014铜镍钛丝,0.018铜镍钛丝,0.014×0.025铜镍钛丝,0.019×0.025 TMA丝,完成弓丝为0.019×0.025不锈钢丝。
治疗开始即于上颌2个第一磨牙粘结带环,头帽口外弓加力,口外弓前段距上前牙约2.5 mm,采用高位头帽牵引,使面弓与头帽的连线通过上颌第一磨牙的抗力中心,力值每侧约250 g,要求牵引12 h/d。
治疗前后拍头颅侧位片进行
测量研究。
模型测量及X线头影测量分析:用圆规及三角尺测量治疗前后上下颌牙弓宽度的变化,模型测量由同一研究者在一周内两个不同的时间点测量,测量结果取平均值;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用Win Ceph 7.0软件,在矢状平面上测量治疗前后各角度及距离的变化。
所有X线头影测量分析由同一研究者在同一周内两个不同的时间进行定点测量,定点测量结果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矫正效果
治疗后患者的面貌未发生明显改变或出现侧貌更加协调,上下颌牙齿均排齐,覆合覆盖正常,尖牙磨牙关系均由安氏Ⅱ类关系变为安氏Ⅰ类关系,上前牙未出现明显唇倾代偿。
2.2 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SNB、ANB、L1-NB角、L1-NB距、L1-MP角、MP-SN角、FH-MP角治疗后均增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3 治疗前后上下颌牙弓宽度比较
治疗后上颌前磨牙间宽度、上颌磨牙间宽度、下颌前磨牙间宽度、下颌磨牙间宽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13岁,主诉上颌牙齿排列不齐,要求矫治。
病例为安氏Ⅱ类错合,上颌拥挤5 mm,上颌第二磨牙萌出已建牙合,余口内及面部检查见矫治前面像及口内像。
该患者矫治时间为18个月。
见图1~图8。
3 讨论
安氏Ⅱ类错合病例的矫治原则:对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已过但有一定生长潜力的患者,若畸形不严重,宜抓紧时机,通过口外弓,摆式矫治器或种植支抗远中移动上磨牙,适当扩宽上牙弓,Ⅱ类颌间牵引等各种手段,利用或部分利用生长控制作用,协调上下颌间关系,最终以非拔牙完成矫治[2]。
本文中患者均采取非拔牙矫治的依据:患者年龄较小,平均为12.5岁,有
一定的生长潜力,可以部分利用生长控制作用,协调上下颌间关系;患者侧貌尚可,上下颌牙拥挤度不大;头影测量结果显示为均角病例,上下前牙牙轴基本正常或略舌倾。
本研究使用选择Damon 3自锁托槽联合口外弓进行矫治的依据是:Damon矫治器的倡导者认为,Damon自锁托槽矫治器是低摩擦矫治系统,它对牙弓后段有扩弓作用,牙弓宽度的增加可以为拥挤的牙列提供足够间隙,这样即使通过非拔牙矫治来排齐上下牙列,上下切牙也不会过于唇倾,不会导致唇部的外突[3]。
而口外弓的作用为推磨牙向远中,同时加强上颌支抗,由于口外弓的反作用力在头颈部,支抗牙没有不良反应,磨牙远移效果相对稳定,但是,佩戴口外弓需要患者的配合。
由于本研究的患者面型均是直面型或是略突面型,而磨牙为远中关系,用自锁托槽解决牙齿排齐问题,用口外弓加强上颌支抗,防止患者矫治后变为较突面型。
本研究模型测量结果发现:治疗后上下颌前磨牙间宽度及磨牙间宽度均增加,且有统计学差异,上下颌尖牙间宽度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这与姜若萍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
非拔牙矫治病例中,与传统托槽组比较,Damon自锁托槽组患者上、下牙弓宽度均有显著性增加。
非拔牙矫治拥挤病例,Damon自锁托槽组患者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宽2.04 mm,而传统托槽组患者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宽0.43 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锁托槽组增宽较传统托槽组多。
本研究从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比较,可以发现SNB、ANB、MP-SN角、FH-MP角均增加,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SAN角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后上颌骨未向前生长,而下颌骨向前下生长,同时,下颌骨有顺时针旋转趋势。
治疗后U1-NA,U1-NA距均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矫治后上颌前牙并未发生过度唇倾改变;L1-NB、L1-NB距L1-MP角均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矫治后下颌前牙牙轴发生唇倾改变,这也与姜若萍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9-200.
[2]傅民魁.口腔正畸专科教程[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0-301.
[3]姜若萍.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与高效矫治[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1):16-20.
[4]姜若萍,傅民魁.自锁托槽矫治技术非拔牙矫治下牙列拥挤的临床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8):459-463.
(收稿日期:2013-03-21)(编辑:韩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