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工程”。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教学知识和系统性方法,为优化学习过程、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教学实施方案的全部过程。

二、教学设计与备课

1.都是属于教学准备的范畴,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教学活动的预设。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初级阶段,是教师准备教什么,怎么教,是为教师为怎么讲做准备。

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专业化要求,是对于传统备课的继承、发展、深化和提高,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学,怎么学,是为学生怎样学做准备。

2.为什么从备课到现在的教学设计?

教育功能变了: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社会环境变了: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学生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教师的角色变了:教师的职责现在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三、教学设计包括的内容

1.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创设、教具的应用等,所有的与教学有关的内容都是教学设计。

(1)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典型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教学行为的记事,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

(2)教学课例:是真实纪录教师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实用文体。是以一节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

(3)教案: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学设计的最核心的部分,是教学准备成果的表现形式。

2.教案设计表头

(1)授课题目:本节课的课题

(2)授课时间:按教学进度所规定的时间

(3)课型:即本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等。

(4)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内容。

(5)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6)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分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制定教师授课的方法与手段。

(7)教具、学具的准备:本节所用的如:卡片、小黑板、投影、投影片、录音机、实物等等。

3.教案设计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主动参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提供资源,自主探究:挖掘教材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

(3)组织调控,合作交流;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反馈评价,巩固应用:及时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5)总结:教师要设计总结语,让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

4.教案设计板书

板书设计:教案中要单列板书设计,板书要直观精练,体现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通过板书,促进与学生的交流合作,给予师生建立模型表达意愿的场所。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教师们用幻灯片代替板书,但是,要注意板书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记笔记,并给学生留出记笔记的时间。不要用幻灯片完全取代了教师的板书。

5.如何写课后反思

在教学反思中,可以围绕以下具体问题进行。

(1)教材创造性使用:如教材中有的生活场景,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不是很贴近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在反思中加以记录。

(2)教学的不足之处:针对问题找到了哪些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策略和教学的新方案。

(3)学生的独到见解: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4)学生的学习是否与教学设计相统一。

四、教学设计设计的项目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教材分析:包括体系分析、重点、难点等。

学情分析:学生有何特点、学习方法、习惯、兴趣以及成绩等。

设计理念:

教学方法:如谈话、讨论、演示、参观、练习、实验、发现、探究法。

教学媒介: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导入、教学活动、教学小结、教学巩固等。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又可分为情境设置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归纳等项目)

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育教学规律:

设计教学情境,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设计问题驱动,让学生动手和动脑进行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设计建构模型,让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

设计巩固练习,让学生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五、教学设计的建构模型法(模型方法、建模性学习)

学习是个体自主建构的过程,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说是在解释现实的。由于每一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就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学习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不能由教师直接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一

个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课标对建构模型的要求

1.生物课程目标: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知识目标水平要求:

(1)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2)理解水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3)应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1.什么是模型

模型具有抽象化和具体化的含义。在模型思维中,我们可以从原型出发,根据某一特定目的,抓住原型的本质特征进行抽象,把复杂的原型加以简化和纯化,建构一个能反映原型本质联系的模型,并进而通过对模型的研究获取原型信息,为形成理论建立基础。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模型”知识列为课程目标,提供了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这样,模型方法的实施和研究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需。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应努力将模型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学习愿望和兴趣,主动地建构模型,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模型的分类

(1)物理模型实物模型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反映认识对象的形态结构,这类实物或图画即为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图画模型

物理模型特点:实物或图画的形态结构与真实事物特征、本质非常相像,大小一般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

(2)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用字母、数字、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包括曲线图、柱形图、饼状图)等来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

人教版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模型

必修Ⅰ:细胞有氧、无氧呼吸以及光合作用的方程式,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