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分离提取
- 格式:docx
- 大小:20.16 KB
- 文档页数:5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一、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一)纯提取法适用:大黄中总蒽醌类成分溶剂:甲醇、乙醇提取物:醌苷、苷元均可注意:①含脂质较多的药材:需脱脂在提取②含糖量较高的药材:避免升温过高③对苷类的提取:避免酶、酸和碱的作用,防止水解④对游离的多羟基蒽醌:先考虑其存在形式(以盐的形式存在,则先酸化为游离态,再用醇提取)(二)有机溶剂提取法游离的蒽醌苷元一般极性较小,可用极性较小的有机溶剂提取(氯仿、苯等)(三)碱提酸沉法对于含酸性基团(酚羟基、羧基)的醌类,可以通过调节PH成碱性,将含酚羟基或羧酸与碱成盐溶于水中,而后通过加入酸溶液调PH到酸性,使其游离而沉淀析出。
(四)水蒸气蒸馏法适用: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小分子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五)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溶剂、萃取效率和选择性高、省时、萃取溶剂易挥发、萃取物干净、对环境污染小、操作条件以改变二、醌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一)游离蒽醌的分离方法1、PH梯度萃取法:此法是基于化合物的酸性强弱的差别进行分离,也是分离游离的含酚羟基、羧基蒽醌类化合物的经典方法。
流程图:A:重结晶获得含—COOH或两个β—OH羟基蒽醌成分的结晶B:重结晶获得含两个a—OH羟基蒽醌成分的结晶C:重结晶获得一个β—OH羟基蒽醌成分的结晶D:不溶物E:用5%的NaOH溶液萃取,得到碱液层和残留物,碱液层酸化得到沉淀,沉淀重结晶得到含一个a—OH羟基蒽醌成分的结晶2、色谱法:是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的最常用的技术方法,优点是分离效率高、快速简便。
蒽醌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是吸附色谱法。
常用吸附剂:(1)硅胶:酸性极性吸附剂吸附原理(2)聚酰胺:双重色普原理氢键吸附(3)氧化铝:吸附原理需慎重选择(与蒽醌中酚羟基形成络合物)(二)蒽醌中苷类与蒽醌苷元的分离由于两者极性差别较大,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可以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初步分离。
(三)蒽醌苷类的分离蒽醌苷类化合物中含有糖基团,水溶性较好,极性较大,通常分离和纯化比较困难,一般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是有机化学中基础而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分离纯化有机物,去除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化合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有机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一、结晶法结晶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溶液中温度的变化或添加不同溶剂,在适当条件下使目标化合物逐渐析出结晶。
常用的结晶溶剂有水、醇、醚等,其选择需要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溶解性来确定。
结晶法对于溶解度较高的化合物或纯化程度较高的化合物特别有效。
二、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根据不同化合物的蒸汽压差异来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蒸馏方法包括简单蒸馏、分批蒸馏和真空蒸馏等。
蒸馏法通常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特别适用于挥发性物质的纯化。
但对于沸点差异较小的化合物,则需要较高的蒸馏技术要求。
三、萃取法萃取法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萃取方法包括单次萃取、反复萃取和连续萃取等。
其原理是利用目标化合物在溶剂中的亲和性,使其转移到溶剂中,从而实现目标物的分离与提取。
萃取法适用于固液、液液或气液混合物的分离,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质。
四、析出法析出法是一种通过改变化合物的物理状态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析出方法包括气相析出、液相析出和超临界流体分离等。
其原理是根据显著的相态差异或溶解度差异,使目标物从混合物中析出。
由于析出法能够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对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特别有效。
五、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通过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差异来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柱层析和气相色谱等。
色谱法广泛应用于固体次级代谢产物、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以及药物分析等领域,能够高效地分离、纯化复杂混合物。
六、电泳法电泳法是一种利用分子在电场中迁移速度的差异来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电泳方法包括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和等电聚焦等。
电泳法适用于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有机物的十种分离提纯方法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将混合物中的目标有机物从杂质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有机化合物。
下面列举了十种常用的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
1.晶体分离:适用于存在结晶性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在适当溶剂中溶解样品,通过逐渐降低温度或加入杂质抑制结晶来分离出目标物质的晶体。
2.萃取:利用两相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差异,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到另一相中。
常见的有机溶剂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
3.蒸馏:根据不同有机物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加热至沸腾,通过冷凝再液化得到不同沸点的有机物分离。
4.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根据溶解度、分配系数、吸附性质等原理,将混合物中的有机物在固定相或移动相中按照一定顺序分离出来。
5.结晶分离:通过溶解混合物,加入合适溶剂后的缓慢结晶,从溶液中分离出结晶纯净有机物。
6.真空干燥:通过在低压下升高温度,将溶液中的溶剂蒸发,得到纯净有机物。
7.洗涤:用溶剂或其中一化合物在混合物中溶解目标物质,然后将其分离出来。
8.冷冻分离:通过低温处理对有机物具有较低溶解度的杂质,使其相对分离出来。
9.蒸发浓缩:通过加热溶液使其溶剂部分蒸发,获得更浓缩的有机物。
10.过滤分离:使用不同孔径的滤纸、滤膜或滤网,将混合物中的悬
浮物或杂质分离出来。
这些分离提纯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更高的纯度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混合物的成分、性质以
及目标有机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分离化合物的方法是
有多种方法可以分离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将物质加热后蒸发,然后将蒸发出的气体或蒸馏液收集起来。
例如,可以通过蒸馏将水和酒精分离开来。
2. 萃取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物质分离开来。
例如,可以使用氯仿将咖啡因从咖啡中萃取出来。
3. 晶体化方法:将化合物溶于溶剂中,随后升温或降温使其晶体化,从而将化合物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例如,通过结晶可以从盐水中分离出晶体盐。
4. 气相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气相载体中传递速率的差异,分离气体混合物中的组分。
例如,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法分离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
5. 液相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液相载体中传递速率的差异,分离溶液中的组分。
例如,可以通过液相色谱法分离药物中的不同成分。
化学物质的提取方法化学物质的提取方法是一个关键的科学技术领域,它涉及到从天然材料中分离出所需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制药、食品加工、化妆品、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提取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常见的提取方法,它基于不同化合物的沸点差异来分离物质。
在蒸馏过程中,将混合物加热到使其中一个或多个成分汽化的温度,然后通过冷凝收集蒸馏液。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提取易挥发的化合物,如酒精、精油和溶剂等。
二、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广泛应用于从天然材料中提取化合物。
它利用了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首先将混合物与适当的溶剂混合,使目标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然后通过分离漏斗等装置将溶液层与混合物分离。
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醚类、酸和碱等。
三、萃取法萃取法是一种依靠两相(通常是液相和固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来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
这种方法广泛用于提取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
一般来说,将混合物与适当的溶剂进行萃取,使目标组分转移到溶剂中,然后通过蒸发或吸附剂将目标物质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四、结晶法结晶法是一种通过溶解液中的化合物进行结晶来分离和纯化物质的方法。
通常将混合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和浓度来逐渐结晶出目标物质。
结晶法常用于制备高纯度的药物、金属盐和无机晶体等化学物质。
五、离心法离心法是一种利用离心机产生的离心力来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离的方法。
通过调整离心机的速度和离心时间,可以实现不同密度或粒径的物质的分离。
离心法常用于分离细胞、蛋白质和细菌等生物材料,以及微小固体颗粒和液滴等。
综上所述,化学物质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对于分离目标化合物并获得高纯度的产物非常重要。
通过蒸馏法、溶剂萃取法、萃取法、结晶法和离心法等方法的合理组合和调整,可以实现对化学物质的高效提取与分离。
这些提取方法在化学工业、制药、生物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三部分 化合物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方法第三部分 化合物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方法 主要考点: 1.提取分离方法 2.结构鉴定方法 1.不同提取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1)不同溶剂提取法要点总结(2018A)提取方法优点缺点浸渍法1)不加热,适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定成分;2)适用于提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1)提取率低;2)提取时间长;3)以水为提取溶剂时,提取液容易发霉渗漉法1)不加热,适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定成分;2)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1)溶剂消耗量大;2)费时长煎煮法1)可以明火提取,适用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2)操作简单1)提取溶剂只能用水;2)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的中药材不宜用回流提取法1)用挥发性提取溶剂加热提取,适用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2)提取效率高1)溶剂消耗量大;2)操作麻烦连续回流提取法1)用挥发性提取溶剂加热提取,适用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2)提取效率高;3)节省提取溶剂1)提取液受热时间长;2)受热易分解的成分的提取不宜用 (2)其他提取法要点总结提取方法要点适用范围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挥发油·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小分子的苯醌和萘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多用于脂溶性成分,挥发性成分,尤其适用于提取不稳定、易氧化、受热易分解的挥发性成分升华法用于提取具有升华性的成分·游离的醌类成分(大黄中的游离蒽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等·属于生物碱的咖啡因·属于有机酸的水杨酸、苯甲酸·属于单萜的樟脑等超声法不会改变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最佳选择题 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中药,宜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A.冷浸法 B.连续回流提取法 C.煎煮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升华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中药一般采用浸渍法与渗漉法,A选项冷浸法为浸渍法的一种,故当选。
植物中特殊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植物是一种自然界的宝库,其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包含了许多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这些特殊化合物可以用于药品、化妆品、食品等多个领域,因而对它们的提取、分离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植物中特殊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的方法。
一、提取方法1. 浸提法浸提法是提取植物化合物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所需化合物提取至溶剂中,然后通过溶剂挥发、沉淀、蒸馏等方法获得目标化合物。
需要注意的是,在浸提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溶剂,调整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以及不断摇动溶剂和植物材料,以充分提取所需化合物。
2. 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液相中引起间歇性高压液流的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能将液体内部形成的气泡产生剧烈的物理作用力,从而破坏细胞壁,促使植物化合物释放至液相中。
该技术具有提取速度快、提取效率高、操作方便等特点。
3. 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一种利用水蒸气对植物材料中水溶性化合物进行提取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植物材料置于蒸馏器中,在加热的情况下,水分子会与植物中的水溶性化合物发生凝结作用,形成精油、芳香油等提取物。
该方法适用于提取水溶性化合物,但需要注意调整加热温度和蒸馏时间。
二、分离方法1. 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利用吸附作用和分配作用实现某些化合物分离纯化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混合物涂敷在薄层吸附剂上,利用各成分在吸附剂上的不同亲和性,经过不同的行走路程,最终实现各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该方法通常需要根据样品及目标化合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和溶剂,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优化设计。
2. 水相萃取法水相萃取法是一种利用水相和有机相的分配行为,将混合物分离纯化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混合物与水相和有机相混合后,通过重力、离心分离等方法,使某些成分分配至水相中,某些成分分配至有机相中,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该方法常见于水溶性化合物的离子交换分离,如糖分、氨基酸等。
如何进行化学物质的提取与分离化学物质的提取与分离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它涉及到从混合物中将目标物质提取出来, 帮助学者进一步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结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一、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提取方法,它基于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的特性。
该方法通常涉及两相(有机相和水相)体系,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能不同的化合物将会被分离。
为了有效地进行溶剂提取,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溶剂对目标物质进行提取。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从一个混合溶液中提取有机酸,我们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提取。
有机酸会在碱性条件下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从而转移到水相中。
通过简单的分离操作,我们就能够从溶液中获得纯净的有机酸。
二、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将液体混合物分离成不同组分的重要方法。
它基于不同成分的汽化温度差异,通过加热液体混合物使其汽化,然后通过冷凝和收集汽化的组分。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蒸馏法将酒精和水分离开来。
由于酒精的沸点较低(78.4摄氏度),而水的沸点较高(100摄氏度),在适当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加热混合物,使其汽化,然后通过冷凝酒精蒸汽来将两者分离。
三、结晶法结晶法是一种将溶液中的溶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度的温度依赖性。
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饱和度时,溶质就会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使用结晶法从盐水中分离出盐。
我们可以将盐水放置在开放容器中,让水逐渐蒸发而形成饱和溶液。
当溶液中的盐浓度超过饱和度时,盐就会结晶出来。
通过将结晶的盐与未结晶的溶液分离,我们可以得到纯净的盐。
四、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的技术,它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或移动相中的亲和性差异。
色谱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和有机合成中。
例如,气相色谱法(GC)可以用于分离和检测空气或液体中的揮发性有机物。
液相色谱法(LC)则可以用于分离和检测更广泛范围的化合物。
分离化合物的方法是分离化合物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将从物理分离和化学分离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物理分离方法包括:1. 蒸馏法:根据物质的沸点差异,在加热的条件下,将液体化合物转化为汽体,再通过冷凝收集液体。
2. 结晶法: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物质,然后通过降温或者加入反溶剂使其结晶出来。
3. 萃取法: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多次重复溶解和分液的操作,将目标化合物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4. 过滤法:根据物质的大小、形状或其他性质差异,通过过滤器将目标物质和其他物质分开。
5. 离心法:利用离心机的离心力作用,将混合物中的固体沉淀物和液相分离,分离出目标物质。
6. 浸提法:将固态混合物放入溶剂中,使目标物质在溶液中溶解,然后通过过滤或其他方法将溶液和固体分离。
7. 蒸发法:通过加热液体混合物,使其沸腾蒸发,最后留下目标物质。
化学分离方法包括:1. 化学反应法:通过与目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目标物质转化为容易分离的物质。
例如,加入适量的酸将碱性物质转化为盐类,再用过滤分离。
2. 洗涤法:利用洗涤剂或溶液将目标物质与其他物质分开,然后通过过滤或其他分离方法将其分离。
3. 比重法:利用物质的密度差异,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混合物,然后通过比重差异,将目标物质分离出来。
4. 色谱法: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其在固定相中的不同迁移速率,将目标物质和其他物质分离开来。
常见的色谱方法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
5. 电泳法:通过物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率差异,利用溶液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常见的电泳方法有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等。
这些分离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目标物质的特性以及实验室条件等来选择适当的分离方法。
常见的7种分离方法以下是7种常见的分离方法:1. 纯化:纯化是指通过去除不纯物质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可以通过使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或两者的结合来实现纯化。
例如,可以使用酸或碱来提取有机化合物,然后通过蒸纯或闪纯等方法进行纯化。
2. 结晶:结晶是指通过结晶反应将混合物转化为单个化合物的方法。
可以通过溶剂选择、温度控制、结晶核生成等方法来实现结晶。
结晶后,化合物可以存在于固体中,可以通过过滤、洗涤等方式进行分离。
3. 过滤:过滤是指通过分离器或滤网将混合物通过液体流分离的方法。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过滤温度、工作压力等方法来过滤。
过滤后,混合物可以通过洗涤或干燥等方式进行纯化。
4. 蒸馏:蒸馏是指通过蒸馏反应将混合物转化为单个化合物的方法。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蒸馏条件,如蒸馏温度、蒸馏时间、流量等来蒸馏。
蒸馏后,化合物可以存在于纯固体或液体中,可以通过分馏等方法进行分离。
5. 离心:离心是指通过离心力将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离心机、离心力、时间等方法来离心。
离心后,混合物可以通过沉淀、过滤等方式进行纯化。
6. 萃取:萃取是指通过选择适当溶剂将不纯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的方法。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萃取剂、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方法来萃取。
萃取后,化合物可以通过过滤、洗涤等方式进行分离。
7. 吸附:吸附是指通过吸附剂将不纯物质吸附在吸附剂上的方法。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等方法来吸附。
吸附后,化合物可以通过脱附、冷却等方式进行分离。
分离化合物的方法分离化合物的方法是化学分析中非常重要和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分离化合物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根据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筛选,以便达到分离的目的。
本文将会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离化合物的方法。
1. 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通过溶液或液体混合物的蒸发和冷凝实现分离的方法。
蒸馏分为简单蒸馏和分馏两种。
简单蒸馏适用于分离比较揮发性的液态混合物。
设有两种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加热混合物,让其中沸点低的物质开始沸腾蒸发,然后泄出,通过冷凝装置冷凝成液态,得到纯的沸点低的物质,而留下沸点高的物质。
分馏适用于沸点相近且差异很小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和水。
首先,将混合物加热,使其中一种液体开始沸腾蒸发,然后泄出,通过冷凝装置冷凝成液态。
接着将收集器与蒸馏装置相连,当液态达到收集器时,关闭接口,使得接口以下的液体进入收集器。
2. 提取法提取法是将所需化合物从混合物中通过溶解、萃取等方法分离出来的方法。
提取法根据使用的溶剂,大致可分为:水提、乙醚提、乙酸乙酯提、乙醇提等几种。
提取法的实验通常是通过将要提取的混合物分别加入到不同的试管中,然后每个试管中加入一个特定的溶剂。
随后,通过摇晃、振荡、震荡等方法来实现化合物间的相互接触和溶解。
在不断地处理和分离溶液后,提取出所需化合物。
3. 结晶法结晶法是将混合物中的某种化合物以晶体的形式分离出来的方法。
结晶法按溶液中化合物的浓度可分为等温结晶和过饱和度结晶。
等温结晶适用于浓度较低的溶液。
取一定量的溶液,随后慢慢添加剂量适量的溶剂并不断搅拌,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在分支漏斗或卡式漏斗中过滤溶液,并放在滤纸上晾干就可得到所需的晶体。
过饱和度结晶适用于浓度高的溶液。
制备过程中会努力保持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在不稳定的过饱和度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化合物非常容易结晶并分离出来。
4. 色谱法色谱法是利用固定相和移动相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将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其中,固定相是一种固态或涂在固态表面上的材料,移动相是从固态表面的溶液或气相中运动过的物质。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三、色谱法色谱法chromatography色谱法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
色谱法起源于20世纪初,1950年代之后飞速发展,并发展出一个独立的三级学科-色谱学。
历史上曾经先后有两位化学家因为在色谱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此外色谱分析方法还在12项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历史色谱法从二十世纪初发明以来,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分离分析科学,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石油化工、有机合成、生理生化、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乃至空间探索等。
将一滴含有混合色素的溶液滴在一块布或一片纸上,随着溶液的展开可以观察到一个个同心圆环出现,这种层析现象虽然古人就已有初步认识并有一些简单的应用,但真正首先认识到这种层析现象在分离分析方面具有重大价值的是俄国植物学家Tswett。
Tswett关于色谱分离方法的研究始于1901年,两年后他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
三年后,他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很显然色谱法(Chromatography)这个词是由颜色(chrom)和图谱(graph)这两个词根组成的,派生词有chromatograph(色谱仪),chromatogram(色谱图),chromatographer(色谱工作者)等。
由于Tswett的开创性工作,因此人们尊称他为"色谱学之父",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Tswett奖也成为了色谱界的最高荣誉奖。
色谱法发明后的最初二三十年发展非常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