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74.71 KB
- 文档页数:2
眼科门诊健康教育工作指南及要求一、概述眼科门诊健康教育工作是指在眼科门诊中对患者进行的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旨在提高患者的眼健康意识,增强患者对眼病的防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本指南旨在为眼科门诊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二、教育工作内容1. 眼健康知识普及- 眼生理功能及常见眼病的基本知识;- 眼病预防和早期识别方法;- 眼部卫生保健知识;- 眼科检查和治疗的基本知识。
2. 个性化教育- 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眼病类型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眼病防治知识的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日常眼部保健。
3. 定期随访和教育-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了解患者的眼健康状况;-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教育方案;- 及时发现患者在眼病防治过程中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三、教育工作要求1. 专业性- 眼科门诊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眼健康知识;- 定期进行眼健康知识更新和培训;- 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准确、科学的教育。
2. 全面性- 针对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全面的宣传教育;- 涵盖眼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各个方面;- 注重患者眼健康需求的全面满足。
3. 针对性和实用性-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传授,如正确的眼部清洁方法、用药方法等;- 注重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患者能够真正受益。
4. 耐心和关爱- 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和教育;-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四、教育工作评估- 定期对眼科门诊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了解教育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教育工作方案;- 不断提高眼科门诊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五、总结眼科门诊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眼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患者的眼健康水平。
通过全面、专业、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眼健康观念,提高眼病的防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眼病健康宣教在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健康教育;整体护理;眼科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生活模式的改变,眼部疾病发病率有所升高,预防眼部疾病,增强人们的爱眼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宣教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地教育宣传,传播眼病科普知识,倡导科学的用眼卫生,可达到预防、治疗眼病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02—200902月于我院就诊的96例眼病需手术治疗患者,男60例,女36例;年龄50~70岁,平均60岁;其中白内障44例,青光眼29例,眼外伤23例,所有患者均无心、肝、肾、脑等合并疾病。
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对照组各48例,2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在护理过程中,不仅对眼睛疾病进行积极治疗护理,还教育患者了解眼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程及转归,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早日康复。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具体方法如下。
1.2.1 入院宣教为新入院患者介绍眼科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病房管理制度等,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1.2.2 心理护理能促进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了解患者心理,启发患者主动说出内心感受,为其介绍病情、病因、术后恢复情况,消除其恐惧及紧张心理,使其情绪稳定、正确对待疾病,配合医生治疗。
1.2.3 术前进行宣教让患者了解手术的重要性及术前准备工作,并指导帮助患者做好全身清洁卫生等,消除对手术及预后的焦虑。
1.2.4 术后进行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疼痛等情况,正确指导患者术后卧位、正确点眼法、咳嗽及打喷嚏时应张口呼吸以减少出血,建议多食蔬菜水果及易消化食物,忌辛辣刺激,忌排便用力,防止高眼压。
指导患者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头部平静,切勿猛然弯腰、低头、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子、揉眼睛、咀嚼较硬食物等,此类动作都有引起并发症的危险[1]。
医院眼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1. 眼科健康知识讲座:组织眼科医生进行眼科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和家属普及常见眼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 眼保健操活动:开展眼保健操活动,向患者和社区居民宣传眼保健操的重要性,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眼保健操,提高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
3. 定期眼健康检查:组织医护人员到社区、学校和企业机构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眼部疾病,做好防治工作。
4. 制作眼科健康手册:编辑制作眼科健康手册,介绍常见眼部疾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向患者和社区居民免费发放,提高他们对眼科健康的认识。
5. 定期眼科健康宣传活动:开展眼科健康宣传活动,包括海报、展板、宣传单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眼科健康知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眼科健康教育活动。
眼科门诊健康教育
眼科门诊健康教育是一个旨在提高公众对眼科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实施有效的眼科门诊健康教育:
1.设立专门的健康教育区域:在眼科门诊设立一个专门的区域,用于展
示有关眼科健康的海报、宣传册和视频。
这个区域可以吸引患者的注意,并提供有关眼科健康的信息。
2.提供眼科健康宣传资料:制作并分发包含常见眼科疾病、预防方法、
日常护眼知识等内容的宣传册和海报。
这些资料应该以易于理解的语言编写,并配以清晰的图片和图表。
3.播放教育视频:在候诊区播放有关眼科健康的教育视频,包括预防近
视、干眼症、白内障等常见疾病的方法,以及正确的用眼姿势和护眼技巧。
4.定期进行健康讲座:邀请眼科专家或医生定期为患者和公众举办眼科
健康讲座。
讲座可以涵盖各种主题,如近视防控、老年人眼健康、儿童眼保健等,并提供现场咨询和答疑环节。
5.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例如,对于老年
人,可以重点介绍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青少年,可以强调近视防控和正确用眼的重要性。
6.利用社交媒体:将眼科门诊的健康教育内容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
广,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可以发布健康知识短文、视频,回答患者疑问,提高公众对眼科健康的认知。
7.与学校、社区合作:与当地学校、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眼科
健康教育活动。
例如,为学校提供眼保健操培训,为社区居民举办眼健康筛查和咨询活动。
通过以上措施,眼科门诊可以提供一个全面的健康教育服务,帮助公众了解并预防眼科疾病,促进眼部健康。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改革,使得个性化健康教育应运而生,是针对人们身体健康而展开的全方位护理教育工作。
尤其是在眼科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作用,该文研究对患者从住院前期、手术前、手术后及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具有人性化护理。
所以,医护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自身综合素质,从而帮助眼科患者获得理想的护理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
标签:个性化健康教育;眼科患者;应用效果目前,关于眼睛疾病日益增多,种类较多且发病机制不一,属于临床上特殊的患病群体,由于患者的忽视使疾病逐渐恶化,嚴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也加重了精神负担[1]。
临床治疗过程针对不同疾病采取不同药物,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治疗,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护理操作、眼科疾病相关知识及加强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内容,从而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减轻疾病带来的不便。
1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深化,使个性化健康教育逐渐成为眼科实施整体护理计划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患者从初入院至出院的整个过程中,应熟练不同眼睛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护理操作内容,以便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
同时将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病因及转归等相关内容在合适的时间下对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保持预约的心态,增强对治疗和护理操作的积极性,加快疾病的恢复。
针对未及时治疗的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和带来不便,使其内心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尤其在对疾病有关知识了解甚微的基础上,加重了内心压力。
但是医护人员通过采取有效的讲解方式对其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案及预后效果的认知度,从而减轻了不良心理,促使临床疗效和护理工作的提高。
此外,在眼科护理工作中将个性化健康教育落实,增强了患者对眼部结构、眼睛相关尝常识知识的认知,继而降低了眼科常见疾病、多发病的增加,防止了不利因素的诱发。
2 在眼科护理工作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内容近些年来,医学模式逐渐发生变化,随着医疗体系的强化和人们在就医过程中的要求不断增多,使医院更加注重护理服务质量,以患者为中心,将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在患者整个护理过程中。
健康教育联合CICARE沟通模式在眼科日间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对眼科日间病房患者治疗中,采用健康教育联合CICARE沟通模式,观察其效果情况。
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起于2022年3月,止于2023年3月,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设置组名为普通组(健康教育方式)和联合组(健康教育联合CICARE沟通模式),对比两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情况。
结果:普通组和联合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率对照中,普通组满意度为84.00%、联合组为98.00%,普通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66.00%、联合组为92.00%,(x2=14.921,p=0.012),两组结果有差异。
结论:对眼科日间病房患者治疗中,采用健康教育联合CICARE沟通模式,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关键词:眼科;日间病房;健康教育;CICARE沟通模式;效果眼科开展疾病治疗工作中,由于该类科室患者使用手术治疗频率高,并且手术时间短,患者手术损伤小,针对眼科患者的基本情况,一般对患者使用日间手术治疗。
日间病房这种治疗模式可以减少患者治疗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
眼科开展日间手术治疗过程中,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需要在日间手术时采取配合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完成手术治疗需要。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眼科日间病房护理工作中,患者对护理质量要求同样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患者治疗需要,可以在眼科日间病房护理中使用更加科学和优化的护理模式,从而满足患者治疗需求。
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病情,进而使得治疗积极度提升;CICARE沟通模式主要包括了接触、介绍、沟通、询问以及回答、离开以上六步沟通环节,能够进一步使得医患关系促进,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对眼科日间病房患者治疗中,采用健康教育联合CICARE沟通模式,观察其效果情况,现将分析结果呈现如下[1]: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眼科日间病房治疗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将患者分成普通组和联合组。
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中的实践与体会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我在眼科护理工作中那些和健康教育有关的事儿。
这其中啊,有欢笑,有小尴尬,也有不少让人暖心的瞬间。
记得有一次,来了一位大爷,他因为白内障刚做完手术没多久。
大爷是个特别开朗的人,一进病房就跟大家乐呵呵地打招呼。
我负责照顾他,在给他做护理的时候,就想着得好好给他讲讲术后的健康教育知识,可不能让大爷因为不懂这些,影响了恢复啊。
我就笑着对大爷说:“大爷,您这手术做得很成功呢,不过啊,接下来这段时间可得好好注意呀。
您看啊,眼睛就像咱们家里的窗户,刚擦干净了,得小心着别再弄脏了不是?”大爷听了,也乐了,说:“小姑娘,你这比喻说得真形象。
那我该注意些啥呀?”我就开始细细地跟他讲:“大爷,您先得注意眼睛卫生,不能随便用手揉眼睛。
您想想看,咱手上啥都有,细菌啊、灰尘啊,这一揉啊,就容易把脏东西带进眼睛里,那眼睛可就又要不舒服啦。
”大爷点点头说:“嗯,你说得对。
我以前啊,眼睛一痒就忍不住揉,以后可得改改这毛病。
”接着,我又跟大爷说:“还有啊,大爷,您看电视、看报纸的时间也不能太长。
就好比您出去散步,走一会儿得歇一歇,眼睛也一样,得让它也休息休息。
不然啊,它也会累得‘罢工’的哟。
”大爷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哈哈,你这小姑娘真会说话。
那我每次看多久合适呀?”我认真地回答道:“一般看个三四十分钟,就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或者看看远处,这样对眼睛好。
”这时候,同病房的李大妈也凑了过来,笑着说:“你们说得对呀。
我这眼睛最近也不太舒服,以后也得注意注意。
”我就顺势对李大妈说:“大妈,您也得重视起来呢。
平时啊,多吃点对眼睛好的东西,像胡萝卜、蓝莓啥的。
”李大妈皱了皱眉头说:“我不太喜欢吃胡萝卜,那味儿我有点接受不了。
”我笑着安慰她:“大妈,您可以试着换种吃法呀,比如把胡萝卜切成小块,和肉一起炒,味道就好多啦。
”在给大爷做完护理后,我又嘱咐他:“大爷,您出院以后啊,也要定期来复查。
健康教育在五官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五官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从我院收治的五官科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之间,并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健康教育的干预组,每组均为50人,将两组患者的教育结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对疾病认识、治疗配合、焦虑等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五官科护理中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合作程度和对疾病的认知,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促进病人的恢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健康教育;五官科护理;应用引言五官科又名“眼耳鼻喉科”,是专门为病人诊治五官疾病。
耳部疾病主要有耳聋、耳炎、耳鸣、耳硬化等;鼻部疾病有慢性鼻炎、萎缩性慢性鼻炎等;咽喉部疾病有咽炎、扁桃体炎、咽异感症、咽异感症等;眼科疾病有青光眼、白内障等都会对生活质量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于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
五官科作为医院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日常工作中,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非常重要[1]。
本研究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之间住院的1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口腔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收治的五官科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之间,并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健康教育的干预组,每组均为50人。
其中,对照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32:18,年龄在30-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干预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9:21,年龄在32-7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9岁左右。
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健康教育在眼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作者:崔敬芝焦丽娟张淑会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介绍健康教育在眼科门诊及患者入院治疗中的应用,从门诊教育、出院指导详细介绍各个阶段具体实施健康教育的步骤与办法,总结在眼科应用健康教育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健康教育;眼科;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2)06-0243-01健康教育以医院为基础,以患者和家属为对象,通过医务人员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教育,使患者自愿的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所认同,从2006年以来本院眼科在门诊和手术等环节中,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种,采用口头、文字宣传、视听教育等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开展健康教育之前,本院眼科曾对210名患者的健康需求做了调查。
结果显示:82%以上的患者迫切需要了解主管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病房环境、管理制度;71%的人需要了解疾病的诊断、病情及预后、治疗方法及效果、所用药物及作用;选择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形式为与主治医生交谈的占86%,其次是与护士交流、最后是看科普手册或与患者交流;出院患者最需要用药、复诊指导,分别占97%和88%;在出院咨询方式中,大部分患者对电话咨询有强烈的需求;文化程度越高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程度也越高。
应患者的需求,区别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等不同的患者,因人而异地选择健康教育方法、时机和内容。
1 门诊教育在眼科门诊摆放健康教育书架,针对不同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处方来达到普及健康知识的目的。
患者和其家属对所患疾病一般都缺乏必要的知识,如何指导他们正确用药和日常生活中对患病处的保养,对于有效控制病情、加快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笔者在日常门诊中将不同病情制作一个个具有普适性的日常用药方法和护理手册,既节省了医生叮嘱患者的时间,又使患者更容易记住,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
眼科护理质量提升方案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用眼需求的增加,眼科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对眼科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满意的护理服务,提升眼科护理的整体水平,特制定以下眼科护理质量提升方案。
一、优化护理人员配置1、根据眼科病房和门诊的工作量,合理增加护理人员数量,确保每个患者都能得到及时、充分的护理。
2、注重护理人员的资质和能力,招聘具有眼科专业知识和丰富护理经验的人员,同时加强对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和考核。
3、建立科学的排班制度,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护理人员培训1、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眼科专业知识培训,包括眼部解剖生理、常见眼病的护理、眼科检查和治疗的配合等,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2、开展护理技能培训,如眼部护理操作、眼药水的正确使用、眼部敷料的更换等,确保操作规范、熟练。
3、加强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眼科护理质量标准和考核制度,明确各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和考核指标,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
2、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组成,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3、鼓励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定期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让护士们共同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优化护理服务流程1、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护理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2、在门诊设置专门的导医岗位,为患者提供引导、咨询和协助服务,使患者能够顺利就诊。
3、完善住院患者的护理服务流程,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康复指导等,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
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1、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眼病的防治知识、治疗方案、护理要点等。
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孙璐发布时间:2023-06-19T08:50:59.74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5期作者:孙璐[导读] 对眼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做出分析;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目的:对眼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做出分析;方法:在某院眼科收治的患者中选择1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参照组、观察组,每组 86例。
参照组提供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金阿康教育,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接受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都要优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要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眼科护理中,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健康教育;眼科护理;应用探究作为医院临床护理的关键组成,健康教育应有效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当中。
在眼科护理中,除了要为患者系统性、针对性的传授眼科疾病相关知识之外,预防与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在某院眼科收治的患者中选择172例眼部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某院眼科收治的患者中选择1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参照组、观察组,每组 86例。
所有患者都全面了解了本次研究内容,也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医院提供的是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用药和饮食指导,将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内容如下:一是,术前健康宣教。
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将医院周围环境、工作制度介绍给患者,确保患者可以对医院作息时间、陪护制度等内容作出深入了解,介绍负责医护人员,以此来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
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出全面评估,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鼓励患者将内心真实想法主动表达出来,若对治疗有质疑,护理人员要将治疗目的、方法详细讲解给患者,尤其是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的担忧。
实施人性化个性化的眼科健康宣教初探关键词人性化个性化健康宣教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及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生命质量越来越被重视,健康保健亦越来越显得重要。
健康教育是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改进个体和群体行为、强化健康意识的科学和艺术,也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
通过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相关疾病知识及自我保健、自我护理的能力,达到了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促进康复、建立健康行为的目的。
现就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法展开探讨。
健康宣教的内容随着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贯穿到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后的各个环节,而实施有效完整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能得到身心两方面的护理,如病毒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流行性结膜炎的患者,具有复发率高的特点,健康教育的形式就要贯穿在每一天的每个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与每一个患者单独交谈,实施人性化的个体化宣教。
护理之前,首先询问患者病情的好转与康复情况,使患者产生亲切感,感到安全、可信,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然后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并发症、饮食禁忌、眼药水使用说明等,以期达到提高患者的防病治病意识,早日康复的目的。
如病毒性角膜炎的特点是复发率高,1次治疗不彻底,容易多次发作,宣教重点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发作期间避免野外活动,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牛羊肉、海鲜等腥味食物。
健康宣教要具有科普性、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易懂科室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宣传厨窗,展示专科疾病治疗护理常规,并在走道上悬挂小块匾,宣传眼科知识。
由于患者年龄、文化、职业、性格、病情上的差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才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对那些文化程度高、适应能力强的患者,护士除了介绍有关医院基本环境制度外,着重介绍病情及预后,使他们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参与治疗。
健康教育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青光眼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作用。
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4例青光眼患者纳入研究。
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7例。
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健康教育护理。
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
结果:实验组的心理状态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改善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健康教育;青光眼;心理状态青光眼是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中一种大类是由于眼内压增高引起的视神经损伤。
它会导致逐渐进行性的视野缺损,最终可能导致失明。
青光眼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与眼内压升高和视神经的损伤有关[1]。
正常情况下,眼球内的房水会通过眼睛前房和房角顺利排出。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眼内房水排出受阻或产生过多,眼内压就会升高。
长时间持续的眼内压升高会对视神经产生损伤,最终导致视野缺损。
患者因对疾病不了解,导致心理状态下降,不利于疾病的预后恢复。
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特研究青光眼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将我院自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4例青光眼患者纳入研究。
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7例。
实验组男女之比为22:15。
年龄48~77岁,均值为(61.33±9.42)岁。
参照组男女之比为20:17。
年龄49~78岁,均值为(61.40±9.95)岁。
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干预。
实验组加用健康教育护理:向患者介绍青光眼的基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向患者传递正确的知识,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严重性和可能的后果,从而增强治疗的积极性。
指导患者按时进行药物治疗,并且正确使用眼药水或其他眼药物。
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医生的处方、建议和指示。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2-07T13:45:38.7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李冰
[导读] 眼科护理中实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同时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护理工作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的作用。
方法:选择120例患有眼部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
结果: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后,其患者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88.3%),P<0.05。
结论:眼科护理中实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同时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个性化健康教育;眼科护理;应用
近年来眼睛疾病越来越多,眼病患者在临床上属于特殊患病群体,很多情况下由于患者忽视造成了疾病恶化,甚至对其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同时也为患者及其家属增加了精神负担,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疾病的不同选取治疗药物,利用不同方法展开治疗,所以对医护人员掌握眼病知识、加强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护理操作等方面要求较高,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1]。
本次研究中以我院眼科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获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选择我院眼科在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之间收治的120例患有眼部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亲自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患者治疗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患者60例,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有男性33例,女27例,其年龄在12到77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8.91±10.37)岁,其中共有青光眼17例,白内障33例,角膜溃疡3例,其他7例,患者病程均在11d到12个月之间,平均为(88.79±12.47)d;对照组60例患者有男性32例,女28例,其年龄在11到74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8.78±10.21)岁,其中共有青光眼16例,白内障34例,角膜溃疡4例,其他6例,患者病程均在12d到13个月之间,平均为(88.12±12.56)d。
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临床资料上比较,均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为其讲解医院环境,平时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并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及有关注意事项,此外还要详细的向患者说明各项操作的注意事项与操作过程,以便更好的消除其抑郁与恐惧心理。
观察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①患者评估。
由高年资或经验丰富的护士从患者入院之后即从患者年龄、职业、自理能力、疾病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中不能忽视患者的性格特点,确定诱发因素时与患者一同分析发病原因,如天气周边、经济困难、家庭矛盾等;②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组织患者及其家属集体授课,为其讲解眼病相关知识,具体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运动与情绪对疾病的影响等,归纳常见眼病知识及用药原则,制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供患者及家属阅读,并为患者推荐相关健康书籍及杂志等,在维持治疗过程中应合理控制眼压,减少其复发,以达到维持视功能的目的;③结合患者情况制定系统健康教育计划。
很多眼病的发病与患者心理、情绪直接相关,如青光眼,所以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具体结合不同患者的心理、性格及生活背景来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减少环境对患者的刺激,有效控制眼压,患者住院过程中应结合其需求给予预防及相关治疗;④在健康工作中护士应针对患者提出疑惑的地方给予反复讲解,并在患者入院之后的不同阶段,如手术之前、手术之后分别给予不同健康知识的讲解。
1.3疗效判定[2]
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表展开问卷调查,确保所有患者均如实填写,问卷内容包括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等,重点对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与接受健康教育后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利用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为不同等级,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文中所有数据录入到软件包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等级资料对比利用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则利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焦虑与抑郁自评分比较
健康教育前两组焦虑及抑郁自评得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自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健康教育是眼科护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旨在丰富患者眼科知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近年来眼部疾病越来越多,他们属于临床上特殊的患病群体,很多情况下由于患者的忽视造成了病情恶化,对其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3、4]。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系的快速改革,个性化健康教育应运而生,主要是结合人身体健康情况而展开的全面护理教育工作,
特别是在眼科护理工作中体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心理问题,通过不同健康教育的实施,患者心理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整体效果要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后,其患者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88.3%),P<0.05。
由此可见,健康教育是眼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况,促进疾病好转。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护理工作总结,我们认识到了眼科护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为此在工作中加强了健康教育,并引入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按照患者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案,这样健康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富有针对性,可以充分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马秀珍.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急诊青光眼患者就医依从性的影响效果评价[J]. 实用医技杂志,2015,22(05):553-554.
[2]李玉雯,汪云,胡媛,冶文玉,赵玉花. 多因素干预机制对现代白内障的重要性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2):29-30.
[3]莫淑贞,欧阳欣,康友根. 连续性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长期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8):58-60.
[4]马迪迪,周素良,陈彩琼,李伟芬.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在气压弹道碎石出院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37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