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2型双块式轨枕制造工艺
- 格式:ppt
- 大小:10.80 MB
- 文档页数:49
SK-II型混凝土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法SK-II型混凝土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法一、前言SK-II型混凝土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法是一种现代化的施工工法,用于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工程的轨道枕木预制施工。
该工法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速度快,适应范围广。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以及经济技术分析。
二、工法特点1. 高强度:采用混凝土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2. 长寿命:采用优质材料和工艺,能够保证轨枕的长期使用寿命。
3. 施工速度快:通过预制施工工法,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省施工时间。
4. 环保节能:采用可再生材料和智能节能设备,能够降低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5. 经济实用:施工成本相对较低,能够符合不同项目的经济要求。
三、适应范围SK-II型混凝土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法适用于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工程的轨道枕木预制施工。
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改造项目,都可以采用该工法进行施工。
四、工艺原理SK-II型混凝土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确定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和控制点。
然后,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工艺,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混凝土浇筑、模具拆除、防水处理等,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五、施工工艺SK-II型混凝土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阶段:包括材料准备、机具设备安装、施工区域清理等。
2. 模具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轨枕的模具,并进行检查和调整。
3. 混凝土浇筑:将预先调配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中,同时进行振捣和抹平。
4. 固化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固化处理,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5. 模具拆除:待混凝土固化完成后,拆除模具,以获得成形的轨枕。
6. 后处理:对轨枕进行后续处理,如防水处理、涂漆等,以提高轨枕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SK-2型双块式轨枕蒸养施工技术摘要: 该文简要论述了CRTSⅠ型无砟轨道SK-2型双块式轨枕蒸汽养护工艺,并结合贺州轨枕场实际情况提出了确保双块式轨枕养护质量的有效措施,从而使得双块式轨枕混凝土养护工艺有创新、成本有降低、质量达可控。
关键词:双块式轨枕蒸汽养护施工工艺1.工程概况贺州轨枕场主要承担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DK523+201.143~DK628+043.265段共427180根CRTSⅠ型无砟轨道SK-2型双块式轨枕(以下简称双块式轨枕)的生产任务。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双块式轨枕的养护必须采取蒸汽养护工艺,双块式轨枕通过蒸汽养护可以迅速的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并防止表面收缩裂纹的产生,从而使双块式轨枕能够尽早拆模,减小模板的周转周期,为双块式轨枕的工厂化流水线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2.技术要求双块式轨枕采用蒸汽养护时,养护分为静置、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混凝土浇筑后在5―30℃的环境中静置2h―3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5℃/小时,恒温时轨枕芯部温度不得超过55℃;降温速度不得大于15℃/h,脱模时环境温度与轨枕表层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脱模强度大于40MPa。
3.蒸养系统组成蒸气养护系统主要由供热系统、养护罩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供热系统由锅炉、蒸养管道和电磁阀门等组成。
养护罩系统主要为养护通道。
控制系统由工控机、温度传感器、控制软件等组成。
3.1 蒸养通道的设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入养护通道依次通过不同的温度场达到脱模强度。
轨枕生产线生产能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脱模强度决定了养护通道的大小,在考虑不利因素影响下,养护通道设计成可一次性容纳180模轨枕的养护量(单垛5层),即养护通道长33m、宽7.8m、高3m,满足日最大生产1440根轨枕的要求,详见下图。
图1SK-2型双块式轨枕养护通道分区布置图3.2 温度监控系统智能化养护通道内的三个温度区的温度控制由一台PLC机完成,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两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形成了蒸养控制系统的冗余结构,保证了系统的安全。
双块式轨枕预制工艺方法1 模板应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钢模。
模板应能保证轨枕各部形状、尺寸及预埋件的准确位置;模板应实行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检查结果应记录在模型检查表中。
钢模检验不合格不予投入使用。
2 砂、石、水泥上料⑴根据砂、石储料仓储情况安排上料,砂、石上料交替时应有一段时间间隔,以保证砂、石不相混杂。
⑵防止木块、砖头、废钢铁等杂物混入料仓,发现砂、石料质量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上料并通知技术人员处理。
⑶水泥仓上料时,应随时注意观测水泥仓料位,避免涨仓和炸袋。
水泥上料结束后,应振打除尘布袋。
随时检查除尘布袋是否完好。
⑷砂、石、水泥仓内应保证不少于半仓存料交班。
3 混凝土制备⑴预先检查所有装置以及机械的校正功能,若装置有问题相关人员及领导应及时作出通知;应高度注意产品分类根据产品类型,试验室确定相应的混合运算,对它的组成进行分析并归类,制备混凝土时,枕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少于320 kg/m3 的水泥含量,不宜超过450kg/m3,水灰比低于0.45。
⑵搅拌过程中正确记录混凝土及搅拌装置的温度,新拌混凝土的温度宜控制在20±5℃,超出此温度时应向试验室汇报。
夏天混凝土温度超过20℃时必须对骨料和水进行冷却,冬天混凝土温度低于5℃时须采用加热水或通蒸汽对混凝土加温,其温度保持在18到20度。
⑶轨枕混凝土密实度控制在1.35±0.05之间。
每个进入养护通道的小车上须放置三个混凝土试件,每个试件尺寸150mm×150mm×150mm。
⑷搅拌站的计量设备由试验室负责组织校验,开工前需检验,连续生产时检验周期2次/年,否则1次/月,使用中注意不超过其极限值,若超过需报告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设置新的参数,通过试验室校验才能使用。
4 混凝土输送⑴保证及时向生产线供应混凝土,生产线应将混凝土质量情况及时反馈给搅拌司机。
⑵做好收工时最后一罐混凝土料的估量,并通知搅拌司机。
SK-2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杨帆【摘要】介绍西成客专XCZQ-7标段SK-2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等.成功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期刊名称】《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6)001【总页数】5页(P11-15)【关键词】SK-2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作者】杨帆【作者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无锡 214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3.2+441.1 SK-2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铺设范围西成客专XCZQ-7标SK-2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工程共有4段,工点由东向西依次为:文川河特大桥、区间路基、汉中车站及汉江特大桥。
桥梁段无砟轨道57.4单线公里,路基段无砟轨道12.6单线公里。
1.2 SK-2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SK-2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采用60kg/m钢轨,WJ-8B型扣件,SK-2型双块式轨枕。
轨枕间距控制在600-650mm之间,梁缝处轨枕间距不大于650mm。
桥梁上轨道结构高度为725mm,路基上轨道结构高度为815mm。
道床板砼标号为C40。
道床板纵向分块布置。
桥梁上的道床板:24m箱梁分为4块,长度分别为:6.75m、6.40m、5.75m、6.075m;32m箱梁分为5块,长度分别为:6.825m、6.40m、5.75m、6.40m、6.85m;路基上的道床板的长度按需要布置。
道床板宽度均为2800mm,平均厚度均为260mm,道床板间设100mm的伸缩缝。
桥梁道床板下设置底座板,路基道床板下设置支承层。
3.1 施工准备[1]14-38(1)编制无砟轨道施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健全施工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编制特殊和关键工序的作业指导书;(2)开工前做好安全、质量、技术及无砟轨道施工工艺的培训和演练工作;(3)准备好无砟轨道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设备和机具;(4)对CPⅠ、CPⅡ点进行复测,按要求对CPⅢ点进行加密,测量CPⅢ数据并报评估单位[1]39-47;(5)预先规划运输路线和物流准备。
浅论SK-2型双块式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摘要:SK-2型双块式混凝土轨枕在当前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充分满足了当前工程现代化建设需求,符合当前高速铁路工程建设质量提升要求,有效控制了成本投入,促进铁路工程施工效率提升。
混凝土轨枕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全新使用的技术,将其运用于高速铁路工程中具有非常必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对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轨枕;轨枕;工艺前言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与之配套的铁路建设事业也在蓬勃发展阶段,在此情况下,重视混凝土轨枕的相关生产工艺有利于提升混凝土轨枕生产的使用持久性,并且有利于延长混凝土轨枕有效使用年限,可见其对促进铁路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传统混凝土轨枕生产工艺的特点流水机组法是我国传统预应力混凝土生产工艺方法,利用过桥式吊车在生产线各个工位移动生产模具,并将专用设备设置到工位之上,通过各种生产工艺流程将原材料生产为混凝土轨枕。
在生产工序数量上,混凝土轨枕的生产工序至少有十道,但倘若所有模具的移动过程都采用过桥式吊车,那么无论从操作安全还是生产效率方面考虑都是存在一定影响的。
基于此,我国逐渐用辊道传送替代过桥式吊车,但用于设备检修过程和模具养护过程的还是多以桥式吊车为主,优化和改善之后的混凝土轨枕也有着新的名字——混凝土流水机组-传送法。
流水机组-传送法主要是以轨枕生产工艺为根据,按照生产过程顺序对钢模进行组合,并且一次性通过各工位,这就是混凝土轨枕生产的整个过程。
换言之,从生产周期上看,混凝土轨枕在本质上也代表了钢模实际的周转期。
我国混凝土轨枕流水机组-传送法,在现阶段所具备的工艺特点可从这几个方面得到体现:①主要采用的是2×4或是1×4联的组合钢模,混凝土轨枕一次成型的轨枕数量为8根或4根,这既是对钢材料消耗量的节省,同时也促进了轨枕生产效率的提升。
②为了确保2×4或是1×4联的组合钢模能够达到最佳的适应性,在使用上一般选用的是2×4联台式振动台,将单元台面布置到每一对并列轨枕上,并将升降辊道设置上台面和台面之间,这对于轨枕模具流水线的顺利传送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