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块式轨枕施工技术 -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5.28 MB
- 文档页数:78
SK-II型混凝土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法SK-II型混凝土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法一、前言SK-II型混凝土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法是一种现代化的施工工法,用于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工程的轨道枕木预制施工。
该工法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速度快,适应范围广。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以及经济技术分析。
二、工法特点1. 高强度:采用混凝土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2. 长寿命:采用优质材料和工艺,能够保证轨枕的长期使用寿命。
3. 施工速度快:通过预制施工工法,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省施工时间。
4. 环保节能:采用可再生材料和智能节能设备,能够降低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5. 经济实用:施工成本相对较低,能够符合不同项目的经济要求。
三、适应范围SK-II型混凝土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法适用于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工程的轨道枕木预制施工。
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改造项目,都可以采用该工法进行施工。
四、工艺原理SK-II型混凝土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确定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和控制点。
然后,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工艺,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混凝土浇筑、模具拆除、防水处理等,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五、施工工艺SK-II型混凝土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阶段:包括材料准备、机具设备安装、施工区域清理等。
2. 模具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轨枕的模具,并进行检查和调整。
3. 混凝土浇筑:将预先调配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中,同时进行振捣和抹平。
4. 固化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固化处理,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5. 模具拆除:待混凝土固化完成后,拆除模具,以获得成形的轨枕。
6. 后处理:对轨枕进行后续处理,如防水处理、涂漆等,以提高轨枕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SK-2型双块式轨枕蒸养施工技术摘要: 该文简要论述了CRTSⅠ型无砟轨道SK-2型双块式轨枕蒸汽养护工艺,并结合贺州轨枕场实际情况提出了确保双块式轨枕养护质量的有效措施,从而使得双块式轨枕混凝土养护工艺有创新、成本有降低、质量达可控。
关键词:双块式轨枕蒸汽养护施工工艺1.工程概况贺州轨枕场主要承担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DK523+201.143~DK628+043.265段共427180根CRTSⅠ型无砟轨道SK-2型双块式轨枕(以下简称双块式轨枕)的生产任务。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双块式轨枕的养护必须采取蒸汽养护工艺,双块式轨枕通过蒸汽养护可以迅速的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并防止表面收缩裂纹的产生,从而使双块式轨枕能够尽早拆模,减小模板的周转周期,为双块式轨枕的工厂化流水线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2.技术要求双块式轨枕采用蒸汽养护时,养护分为静置、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混凝土浇筑后在5―30℃的环境中静置2h―3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5℃/小时,恒温时轨枕芯部温度不得超过55℃;降温速度不得大于15℃/h,脱模时环境温度与轨枕表层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脱模强度大于40MPa。
3.蒸养系统组成蒸气养护系统主要由供热系统、养护罩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供热系统由锅炉、蒸养管道和电磁阀门等组成。
养护罩系统主要为养护通道。
控制系统由工控机、温度传感器、控制软件等组成。
3.1 蒸养通道的设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入养护通道依次通过不同的温度场达到脱模强度。
轨枕生产线生产能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脱模强度决定了养护通道的大小,在考虑不利因素影响下,养护通道设计成可一次性容纳180模轨枕的养护量(单垛5层),即养护通道长33m、宽7.8m、高3m,满足日最大生产1440根轨枕的要求,详见下图。
图1SK-2型双块式轨枕养护通道分区布置图3.2 温度监控系统智能化养护通道内的三个温度区的温度控制由一台PLC机完成,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两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形成了蒸养控制系统的冗余结构,保证了系统的安全。
卸预埋件固定螺栓脱模▲蒸汽养护刷漆外形外观检查清洗配件测坍落度压试件到强度后喷涂隔离剂 钢筋骨架入模就位 清边、卸端挡板清模堆码洒水养护安装端头挡板及螺旋筋钢筋桁架制作钢筋加工混凝土灌注、振捣混凝土配料搅拌安预埋套管试件制作发运工艺流程图5.3主要工艺技术要求5.3.1生产流水线:分配到各工位的操作时间应该对等。
一个生产工位操作时间不能超过4分钟。
具备流水线生产条件的同时应满足混凝土同步定量灌注、带模均衡振捣、无扭曲翻转脱模等施工工艺要求。
5.3.2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钢模。
模型应能保证轨枕各部形状、尺寸及预埋件的准确位置。
模型制造允许偏差以双块式轨枕成品允许公差的1/2为准。
模型尺寸偏差范围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 块体长度+2~-12 宽度±1.53 厚度±1.54 扭曲小于0.355 两承轨槽底脚间距离+0.75~-0.56 同一承轨槽的两相邻套管中心距±0.257 保持轨距的两套管中心距±0.758 钢筋桁架上弦距双块式轨枕顶面距离±1.59 承轨面表面平整度1/30010 轨底坡±0.2511 承轨槽底脚距套管中心距离±0.512 钢筋桁架上弦距双块式轨枕顶面距离±1.513 同一承轨槽底脚间距离±0.255.3.3钢筋桁架的加工钢筋桁架采用电阻点焊接成型机械加工,箍筋采用钢筋网焊接成型机械加工。
钢筋焊接的工艺、参数、质量、验收等应符合JGJ18的规定。
钢筋桁架的尺寸偏差要求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1 钢筋桁架上下弦间距±2.02 钢筋桁架长度±5.03 钢筋桁架宽度±2.04 波形筋位置及扭曲±2.05 波形筋翘曲<2.06 开焊或松脱不允许5.3.3.1桁架加工的工艺原理:按照高精度、高进度的要求,利用plc(可控编程器)为各个工序的有效工作下达指令,配以专用的机械设备,依照事先编制的plc程序的有效工作下达指令,配以专用的机械设备,依照事先编制的plc程序,有序地完成各部分动作,进行钢筋桁架制作,达到准确、高产的目的。
铁路双块式轨枕预制工法铁路双块式轨枕预制工法一、引言随着铁路交通的不断发展,铁路轨道的建设和维护也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铁路轨枕作为支撑铁轨并分担负载的重要构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铁路轨枕采用混凝土预制件模具进行制作,然后在工地现浇,这种方法存在工期长、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铁路双块式轨枕预制工法应运而生。
二、铁路双块式轨枕预制工法的原理铁路双块式轨枕预制工法是指将原本一块完整的轨枕分为上下两块进行预制,并在预制过程中根据需要预留连接孔。
预制完成后,将上下两块轨枕使用螺栓、膨胀垫板等连接件进行连接,形成一整块完整的轨枕。
三、铁路双块式轨枕预制工法的优势1.施工工期缩短:由于铁路双块式轨枕采用预制工法,可以在工厂进行批量化生产,从而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2.质量可控:预制过程中,可以对材料、尺寸等进行精确控制,从而保证了轨枕的质量。
同时,预制过程中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质检,从而确保了轨枕的质量可靠。
3.施工条件要求低:传统的铁路轨枕施工中需要进行现场浇筑混凝土,需要有大量的施工人员和设备。
而铁路双块式轨枕预制工法可以在工厂化生产完成后直接运至现场进行安装,大大降低了施工条件要求。
4.拆装方便:铁路双块式轨枕的连接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预留,方便日后的拆装和维修。
四、铁路双块式轨枕预制工法的实施步骤1.设计制定:根据铁路轨道的要求,确定轨枕的尺寸、连接孔的位置和数量等参数。
2.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采购适合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连接件等。
3.预制生产: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预制生产。
首先,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然后在一定的养护期后,取出预制轨枕。
4.质检:对预制轨枕进行质检,包括尺寸、强度等方面的检测。
5.连接安装:将上下两块预制轨枕使用连接件进行牢固连接。
6.安装调整:将连接好的轨枕放置在铁轨下面,并进行水平调整,确保与铁轨的接触面充分贴合。
7.固定加固:使用螺栓、膨胀垫板等固定件对轨枕进行加固。
双块式轨枕双排坑全自动化预制施工工法双块式轨枕双排坑全自动化预制施工工法一、前言在铁路轨道施工中,轨枕是保持轨道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传统的轨枕施工相对繁琐,工期较长。
为了提高铁路施工效率和质量,双块式轨枕双排坑全自动化预制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一个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双块式轨枕双排坑全自动化预制施工工法具有如下特点:1. 双排坑: 采用双排坑布置,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期。
2. 全自动化预制: 利用自动化设备进行轨枕的预制,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3. 双块式轨枕: 采用双块式轨枕,减少轨枕的数量,降低材料和施工成本。
4. 高稳定性: 通过工法设计和施工措施,确保轨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适应范围双块式轨枕双排坑全自动化预制施工工法适用于大规模铁路轨道施工,特别是需要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项目。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实践基础是通过双排坑布置和全自动化预制,将双块式轨枕安装到轨道上,实现快速、高效、稳定的轨枕施工。
具体的工艺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 通过工艺设计和施工措施,将工法与实际工程进行有机的结合,确保施工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2. 技术措施: 采用双排坑布置,利用全自动化设备进行预制,采用双块式轨枕,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
五、施工工艺该工法的施工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前期准备: 包括场地布置、设备调试和材料准备等。
2. 坑口砌叠: 在坑口区域进行基础的砌叠工作,确保双块式轨枕能够安装在平稳的基础上。
3. 自动化预制: 利用全自动化设备进行轨枕的预制工作,包括混凝土浇筑、养护等。
4. 双排坑施工: 在轨道上布置两排坑,用于安装预制好的双块式轨枕。
5.轨枕安装: 将预制好的双块式轨枕安装到双排坑中,通过精确定位和调整,保证轨枕的稳定性和精度。
6. 后期处理: 包括对轨道进行调整和维护等。
双块式轨枕生产施工工艺工法QB/ZTYJGYGF-GD-0401-2011西宝客专指挥部陈海珍1 前言1.1工艺工法概况本工法根据国家、铁道部现行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结合本轨枕场的具体情况制定而成,以满足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CRTS I型(SK-2)双块式混凝土轨枕的预制,指导和明确轨枕预制施工。
1.2工艺原理无砟轨道双块式轨枕的内在质量和外形尺寸上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它高精度的制造要求可以保证铺轨时轨距的准确性和轨道系统的可靠性。
本工法采用工厂化生产、流水线作业,蒸养法养护,机械配合移动、模具翻转等工艺。
2 工艺工法特点2.1本工法采用流水线施工,较传统轨枕生产具有质量控制精度高、机械化程度高,施工连续、均衡,紧凑有序的显著特点。
2.2采用整体模具确保轨枕外观尺寸精度高,轨枕外观质量合格率高,流水线作业模具周转频次高,在产量相等的情况下模具投入量少。
2.3采用辊道法生产作业,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大幅度提高了工效。
3 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CRTSⅠ型(SK-2)双块式混凝土轨枕的生产。
4 主要技术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WJ-8型扣件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7]207号)《客运专线扣件系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6]248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双块式混凝土轨枕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5施工方法双块式轨枕是利用钢模型在生产流水线辊道上经过模型清理、钢筋加工拼装、预埋件安装、混凝土灌筑、养护及轨枕脱模等工序的施工工艺过程预制而成的。
6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1施工工艺流程6.1.1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艺流程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双块式轨枕预制施工工艺流程图6.2操作要点6.2.1钢筋施工1 冷轧带肋钢筋的加工:冷轧钢筋在冷轧之前,根据要轧制的钢筋型号选取对应的热轧圆盘条,同时选取对应的轧辊。
双块式无砟轨道工具轨法施工技术摘要:双块式无砟轨道工具轨法施工技术是在引进、吸收德国Rheda2000无砟轨道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通过再创新研发出的综合施工技术和配套工装。
本文结合武广客运专线桥梁上无砟轨道施工实际,介绍了工具轨法施工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关键词:双块式轨枕无砟轨道工具轨法施工技术1、概述—术语无砟轨道——用整体混凝土结构代替传统有砟轨道中的轨枕和散粒体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
双块式轨枕——采用钢筋桁架连接两块混凝土支承块而形成的轨枕,是双块式无砟轨道的主要部件。
双块式无砟轨道——将预制的双块式轨枕组装成轨排,以现场浇筑混凝土方式将轨枕浇入均匀连续的钢筋混凝土道床内,并适应ZPW-2000轨道电路的无砟轨道结构形式。
混凝土道床板——现场浇筑的埋设双块式轨枕或混凝土岔枕的整体钢筋混凝土层。
工具轨法——即先组装调整好轨排的几何形位,由工具轨位置确定轨枕在轨道板中的位置,然后现场灌筑道床混凝土。
2、桥梁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组成桥梁上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由上至下组成依次为:工具轨——双块式轨枕——现浇混凝土道床板——桥面凸台——桥面保护层——预制箱梁梁体3、桥梁上双块式无砟轨道工具轨法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布设精测网、安装设备——轨枕、纵向钢筋运输、存放——下部结构清理铺设土工布——放轨道中线安装横向模板基座条——放置纵向钢筋——散放轨枕——铺工具轨安托轨盘——轨道粗调安装螺杆——钢筋绑扎、接地焊接——安装纵、横向模板——轨道精调——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拆螺杆调节器和工具轨——填塞螺杆孔4、桥梁上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措施4.1散布轨枕施工使用散枕装置将轨枕按照所需间距放置在设计位置。
在散枕前将轨枕运送到位并堆垛码放,应保证已堆跺的轨枕不影响粗调以及精调作业时全站仪的通视。
轨枕卸载下来之后放置轨枕以前应完成以下质量验收:混凝土表面局部损坏、裂缝、钢筋变形等。
轨枕在放置到下部结构上时,必须符合规定的间距。
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法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法一、前言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是一种新型的轨道施工技术,通过在铺轨现场进行轨枕联合装载和铺设连续长轨,实现高速铁路轨道的快速施工。
本文将详细介绍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1.快速施工:该工法采用机械化铺设技术,施工速度快,可以达到每天数公里的铺轨速度。
2.质量可控:通过精确计算和严格控制,确保铺轨和联接质量,以保证轨道的安全和舒适。
3.无砟施工:无需传统的石质或混凝土轨道基底,减少工程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4.弹性调整:通过轨枕的弹性连接和轨枕基座的设计,可以对轨道进行调整,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
5.环保节能:节约了大量的天然材料和能源,减少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三、适应范围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法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尤其适用于在土石方工程后期进行的铁路基础建设。
四、工艺原理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工法的核心原理是将特殊设计的轨枕通过机械装载方式固定在轨枕基座上,然后在轨枕之间铺设连续长轨并进行焊接。
其中,轨枕基座能够对轨道进行弹性调整,以适应地质条件的变化。
五、施工工艺1.准备工作:包括土方工程、基底处理、轨枕基座安装等。
2.连续长轨敷设:使用特殊设备将长轨从一侧推进至另一侧,并与轨枕连接。
3.焊接:对相邻的长轨进行场焊接,确保整个轨道的均匀性和连接强度。
4.终验、修正和收紧:对轨枕进行终验,修正和收紧轨道,确保轨道的平直度和几何要求。
六、劳动组织该工法采用机械化施工技术,需要具备相应的机械操作和维修人员,以及工地组织和管理人员。
七、机具设备主要包括轨枕联合装载机、连续长轨敷设机、轨道焊接机、轨道终验仪等。
八、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包括轨枕基座的安装质量、焊接质量、轨道的平直度和几何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