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3鸟的天堂
- 格式:ppt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3
四年级鸟的天堂知识点在四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而神奇的自然画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其中的知识点。
一、字词积累1、生字“桨”,注意是上下结构,读音“jiǎng”,划船的工具。
“榕”,左右结构,读音“róng”,榕树是一种常绿乔木。
“纠”,左右结构,读音“jiū”,有缠绕、集合等意思。
2、生词“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
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不可计数”,多得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二、作者简介《鸟的天堂》的作者是巴金。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充满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三、课文内容理解1、课文主要内容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2、静态描写文中对傍晚大榕树的描写属于静态描写。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通过对树叶颜色和榕树整体形态的描写,展现出大榕树的茂盛和生机勃勃。
3、动态描写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则是动态描写。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生动地描绘出鸟儿们的欢快和自由。
四、写作手法1、对比手法作者通过对比第一天傍晚和第二天早晨看到的不同景象,突出了“鸟的天堂”的特点。
傍晚时的安静与早晨时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鸟的天堂”的独特魅力。
2、点面结合在描写群鸟活动时,既有对鸟的整体描写,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是“面”;又有对具体鸟儿的描写,如“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是“点”。
点面结合,使读者对鸟的活动有了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
五、中心思想这篇课文以清新流畅之笔,描绘了鸟的天堂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生命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鸟的天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热闹场景,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动静结合,对比鲜明,是一篇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好材料。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一些较深层次的含义和写作手法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想象、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段落,感受其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五、说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的情感和语言的魅力。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交流自己的见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属于“自然与人文”单元。
本文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鸟的天堂”这一自然奇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本文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延续了之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审美情趣。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作者对“鸟的天堂”初次和再次探访的经历描述,二是通过这些经历传达出的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识。
主要知识点包括理解文中关键词汇、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资源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鸟的天堂”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说学情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较为复杂的文章内容,但对深层次情感的把握和修辞手法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引导。
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易分散,需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部分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如生态平衡)时可能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关键词汇,理解文章大意,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并应用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五、说教法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使用PPT展示“鸟的天堂”图片、视频,辅助讲解;利用小组讨论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说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预习时标注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课后复习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理念。
小学四年级《鸟的天堂》教学片断及反思1、小学四年级《鸟的天堂》教学片断及反思【教学片断】师:说得真好,鸟的天堂鸟儿真多!(板书:鸟的天堂鸟儿真多)生2:鸟的`天堂不愧是鸟的天堂!师:是啊,鸟的天堂鸟儿真多,美不胜收,那么这么多鸟儿为什么都喜欢这里呢?生:因为这里有一棵大榕树。
师:那是怎样的一棵大榕树呢?哪位同学愿意上来画大榕树?(一生上黑板画大榕树!)师:他画的是不是笔下的大榕树?生:不是。
师:为什么?生:课文中说,有数不清的丫枝,许多根垂到地上。
师:你读得很仔细,帮助修改一下?(生修改画,添上了根和丫枝。
)师:现在画得像不像?生:像,课文第7自然段是这么写的。
师:我们一起读第7自然段。
(生齐读)(课件出示大榕树)师:这就是文中指的那棵大榕树。
哪位同学愿意用一句话来赞美赞美这棵大榕树呢?生1:好大的树啊!生2:好美的大榕树,让我心醉!师:说得好,这棵榕树的确美!(板书:这棵榕树真美啊!)【教学反思】让学生上来画榕树,并让学生评画、改画,这一环节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既能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又能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鸟的天堂》教学片断及反思师:榕树美,美在哪儿呢?这样吧,我们自由朗读描写榕树的段落,体会体会。
有喜欢的句子就勾出来多读几遍,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
(生朗读、勾画、体会)师:你们喜欢读哪些句子,体会到了些什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生:我喜欢读这几句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从这几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榕树的绿叶特别美,颜色鲜艳欲滴,又十分的繁茂,充满了生机。
生:我认为榕树最美之处还在于它的根。
榕树的根与众不同,课文中是这样写的“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枝上生根”,使榕树显得特别的奇特。
生:那这榕树之所以能“独木成林”就是因为长着这些“气根”,难怪课文中说“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我从这句话还体会到了榕树的壮观的美!师:你的理解更深刻了!那你来读读这句话。
鸟的天堂教案(优秀10篇)《鸟的天堂》篇一设计执教:洪春幸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12、一三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陆续”、“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3.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1. 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 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难点:1. 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 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一部分的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 认识“鸟的天堂”,分辨课文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 作者简介。
2. 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 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1. 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2. 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1. 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说说想到的情景?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哪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翠绿的颜色……”一句。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设计说明: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语文《鸟的天堂》原文及教案原文:鸟的天堂山清水秀的地方,就是鸟的天堂。
太湖的南岸,原来是一片美丽的湖光山色。
可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这里变得脏乱不堪。
空气中弥漫着浓烟,河流里到处都是废水和垃圾。
原来在这里到处可见的鸟儿都飞走了。
尽管环境恶化到了如此地步,可是有一种鸟却一直没有离开这个地方,那就是白鹭。
它是大自然的奇迹。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比树低的石头上嬉戏,迎着朝霞飞翔,一会儿它们会停在小树枝上歇歇,一会儿会站立在小小的石头上悠哉地休息。
当夕阳西沉的时候,它们还会飞去湖边的流水中寻食。
不知何时,原来离开的幸福和美丽又回到了这里。
那些花磳、水仙,那些出生于湖泊边上的小洲,已经被废弃的建筑物掩盖得差不多了。
白鹭和鸥就在附近建起了家园。
白鹭飞到树梢时,它的色调会自然地与树木和废墟融为一体,而不会显眼;鸥一飞过,它又会和浪花融为一体。
这里真是鸟儿的天堂。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意思,了解鸟的天堂的故事。
2. 创建阅读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鸟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的意思,并能正确朗读。
2. 学会通过阅读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课文《鸟的天堂》、黑板、挂图、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上的鸟类图片,引出“鸟儿”这个话题。
与学生一起讨论平时见过的鸟类,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等。
2. 学习课文:(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使用图片、挂图等工具辅助理解课文,学生跟读、朗读。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3. 理解课文:(1) 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鸟的天堂、美丽的湖光山色、工业的发展、环境恶化、白鹭、幸福和美丽、花磳、水仙等。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讨论环境保护:与学生一起讨论课文中提到的环境恶化和鸟类离开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和鸟类。
鸟的天堂教案范文集合五篇鸟的天堂教案篇1【教材内容】《鸟的天堂》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学情分析】本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无疑是一篇有利于训练学生朗读和熏陶情感的好文章。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 通过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物的对比,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⑵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2、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1、板书:天堂提问:“天堂”用来比喻什么?2、板书:鸟的提问:“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3、(出示鸟的天堂的图片)看,鸟儿们飞啊,叫啊,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快活啊!这里就是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我国的著名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1、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024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三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篇1(约1995字)设计理念:《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课本(浙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
本单元教学提示指出:__里写的事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听到的、有的是作者由这些事物引起的联想。
阅读中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可以提高我们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
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__包含的美,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能分辨课文中的见闻和联想,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
能用“看到-------,想到----------”的句式说话。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眼中“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当你驻足在温馨的家中,停留在爱的港湾时,你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天堂。
那么,鸟类栖息的天堂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课文。
(板:鸟的天堂)二、导学第一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第一段。
2、再读,并说说你从什么地方读懂了什么。
“热气已经退了”说明了什么?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读,读出美的'感觉。
小结并过渡:在美丽的黄昏和好友荡舟游玩,的确是件非常惬意的事。
船慢慢向前驶着。
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三、导学第二段1、自由读,说说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榕树怎样?用“我从____体会到____”的句式体会榕树的大、奇、美。
并且美美地读一读。
3、重点研读8、9小节。
⑴小组合作学习:①、用不同符号划出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板:见闻联想)②、用“看到(或听到)______,联想到______”的句式说说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③、对作者的见闻和联想进行分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⑵反馈。
重点出示:①、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
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A抓住重点词“枝叶繁茂”、“全部”来研读句子。
写出了什么?(板:枝叶展示生命力)B指导朗读。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课文原文小学语文《鸟的天堂》课文原文《鸟的天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课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
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
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
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
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一方面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
这篇文章《鸟的天堂》的重点是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
所以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这两次所看到的景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重视朗读训练,这是本课一个较成功之处,主要采用自主朗读,谈感悟的方法。
同时《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
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
2、《鸟的天堂》一课写得极有画面感,因此,这一节课中所运用的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感悟到了榕树的美后,让他们观看榕树的画面;学生感悟到了鸟的热闹场面后,再播放画面,这些都对学生的情感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特别是最后的情景朗读让学生对整个鸟的天堂有了更全面和准确的感悟。
3、同时,在教学中我又抓文本空白,引导学生去想象。
“为什么这个地方会成为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想象,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让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得到了提高。
《鸟的天堂》一文也是学习写作方法的好范文,抓特点,对叶子的细腻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等等,我的课堂上缺乏了对领会表达方面的指导,同时有些方面领悟的不够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领会榕树的远观的美,没有重视好学生对表达方法的领悟,最后一句话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去领悟它的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意。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语文《鸟的天堂》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鸟的天堂》的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见过的鸟类,引发学生对鸟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鸟的天堂》,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学生分享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并简要解释原因。
(三)课堂讲解(1)第一段:介绍鸟的天堂的位置和环境。
(2)第二段:描述鸟的种类和数量。
(3)第三段:描绘鸟的叫声和活动。
(4)第四段: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味。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1)课文中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2)课文描绘了哪些鸟类的特点?(3)作者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2.家长监督下,背诵课文。
3.课下收集关于鸟类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鸟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作业布置注重实践性和拓展性,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
附:《鸟的天堂》原文清晨,我从窗口向外望去,只见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几只白鹭在田间悠闲地散步。
远处,一座青山静静地躺在蓝天的怀抱中。
这里,就是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的地方。
这里的鸟儿种类繁多,有白鹭、灰鹭、翠鸟、斑鸠、画眉……它们在这里和睦相处,繁衍生息。
每当清晨或黄昏,鸟儿们便会从四面八方飞来,聚集在这片绿洲上,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小学《鸟的天堂》教案小学《鸟的天堂》优秀教案(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鸟的天堂》优秀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鸟的天堂》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榕树”等词语。
2、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和感知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5、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6、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欣赏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天堂》。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我们内心在问:天堂比喻什么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出示课题:鸟的天堂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3、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照耀:(强烈的光线)照射。
本课指叶子十分翠绿明艳。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静寂:指没有声音;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