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细选5)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能力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普遍较低,已成为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瓶颈。
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以期为提高我国小学生阅读素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二、选题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以下问题:1. 分析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 探讨影响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因素;3. 提出有效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4. 验证所提出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
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1)丰富和完善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教育理论体系,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提供理论支撑;(2)探讨影响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因素,有助于揭示阅读能力发展的内在规律;(3)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为阅读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2、实践意义(1)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2)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具体可行的阅读教育指导,提高阅读教育质量;(3)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
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在阅读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1)美国:美国在阅读教育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如全语言教学法、合作阅读等。
这些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2)英国:英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阅读教育政策,如“阅读起跑线”计划,鼓励家长和教师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同时,英国研究者对阅读策略、阅读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3)加拿大:加拿大研究者关注阅读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了阅读能力对个人成就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此外,加拿大教育部门提倡跨学科阅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在我国,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阅读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培养其自主阅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小学生的自主阅读状况并不乐观,许多孩子缺乏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实践方法,以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问题1. 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现状如何?2. 影响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因素有哪些?3.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综合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3. 访谈法:对教师、家长和小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自主阅读习惯的认识和看法。
4.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入分析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实践过程。
5. 实验法:设计实验方案,对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干预,观察和记录实验效果。
五、研究阶段1. 第一阶段:查阅相关文献,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
2. 第二阶段:设计问卷、访谈提纲和实验方案,进行实证研究。
3. 第三阶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1. 揭示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2. 提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
3. 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指导,促进小学生阅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七、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以体现研究的严谨性]八、研究者简介[此处列出研究者简介,包括姓名、职称、研究领域等,以增加报告的可信度]以上为小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我国小学生数学学科整体成绩逐年提升,但阅读能力仍面临较大挑战。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不仅关系着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牵涉到其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能力。
因此,通过开展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实验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提升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问题】本实验研究旨在探索以下问题:1.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影响如何?3. 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提高其阅读水平和学科成绩?【研究内容】本实验研究将采取实验对照组设计,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初步测试:在实验开始时,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数学阅读测试,了解两组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水平。
2. 实验组的数学阅读教学:在实验组中,采用一系列针对数学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阅读课文、阅读指导、课堂讨论、实例练习等。
3. 对照组的常规数学教学:对照组在常规数学教学基础上,不对其进行数学阅读特训。
4. 实验后的测试和比较: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评估实验组数学阅读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
【研究方法】本实验研究采取实验对照组设计,以某小学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分别进行8周数学阅读教学和常规数学教学。
在实验开始和结束后,分别进行数学阅读测试和学科成绩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评估实验组数学阅读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统计数据并反应研究的结果。
【研究预期成果】本实验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实验研究,探究不同的数学阅读教学方法,评价其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影响,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和学科成绩。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育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和惯,对小学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小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探索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施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惯。
通过开展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育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一所小学的一年级学生进行实验,评估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育的效果。
我们将在实验组中实施整本书阅读教育,而对照组将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测试和问卷调查,我们将评估整本书阅读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整本书阅读教育的定义和特点;2. 整本书阅读教育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和惯的影响;3. 整本书阅读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方法;4. 整本书阅读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整本书阅读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惯;2. 整本书阅读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方法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3. 整本书阅读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育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有助于改善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惯。
同时,本研究还将填补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 参考文献2 - 参考文献3。
小学生自主阅读素养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小学生自主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目前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素养培养的研究还较为有限,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自主阅读素养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其对学生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影响,从而为小学生自主阅读素养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定义和特点:梳理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其特点和要素。
2. 小学生自主阅读素养培养的方法和策略:调研不同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素养方面的方法和策略,探讨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 小学生自主阅读素养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比较分析,探讨小学生自主阅读素养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影响程度和机制。
4. 小学生自主阅读素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影响:研究小学生自主阅读素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促进作用,包括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调查小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体验,观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方法和策略,从而获取全面的研究数据和信息。
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小学生自主阅读素养培养提供指导和借鉴,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同时,也可以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按照以下步骤展开:1. 研究框架确定:明确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框架结构。
2. 文献研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国内外关于小学生自主阅读素养培养的研究现状。
3. 调查设计: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小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体验。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5. 结果总结:根据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成果:1. 对小学生自主阅读素养培养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归纳和总结,为教师在实践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育的研究报告
研究背景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对于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许多小学生缺乏对阅读的兴趣,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阅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培育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简单策略,帮助小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业发展。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针对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我们将得出一些培育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研究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小学生对于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更感
兴趣,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提供各种类型的书籍、杂志和报纸等供
他们选择阅读。
2. 创造积极的阅读环境:学校和家庭应该创造积极的阅读环境,例如建立阅读角、定期举办阅读活动等,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提供奖励机制:为了激励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和家长可
以设立奖励机制,例如每阅读一本书奖励一定的积分或小礼物,以
增加他们的动力。
4. 鼓励同伴分享阅读心得: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阅读心得
和推荐好书,这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
作和交流能力。
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创造积极的阅
读环境、提供奖励机制和鼓励同伴分享阅读心得是培育小学生课外
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小学生打造一
个积极、有趣的阅读环境,以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实践的深度研究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
阅读是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培养兴趣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存在许多小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研究效果和未来发展。
因此,对小学生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探究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的有效性和实施策略,以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具体目标如下:- 分析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探讨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研究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实施策略的有效性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度研究:- 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使用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和传统教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评估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的有效性和实施策略的效果- 结合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和优化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的建议4.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的实践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丰富了教育领域的研究内容- 通过实践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小学生阅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5. 研究计划和预期结果本研究计划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的梳理(1个月)- 第二阶段: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2个月)-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1个月)- 第四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1个月)预期的研究结果包括:- 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和评估报告- 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 小学生阅读教学全书实施策略的有效性评估报告6. 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包括:- 研究样本的选择和限制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研究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可能影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然而,本研究在可行性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可以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风险- 研究内容和方法相对简单,不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易于实施和完成7. 预期影响和成果本研究的预期影响和成果主要包括:- 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促进小学生阅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育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背景在当前信息时代,小学生面临着大量的电子设备和娱乐选择,而阅读习惯逐渐减弱。
然而,阅读对小学生的学术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育的实践方法和效果,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探索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育的有效方法,以及该方法对小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影响。
通过研究结果,我们希望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育提供指导和建议。
研究问题本研究将探讨以下问题:1. 整本书阅读教育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影响如何?2. 整本书阅读教育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效果如何?3. 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适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育?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践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研究将在某小学的三个年级进行,每个年级选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将进行整本书阅读教育,而对照组将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
研究期间将收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将有以下结果:1. 整本书阅读教育将显著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整本书阅读教育将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积极影响。
3. 结合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整本书阅读教育将更加有效。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育的实践方法和效果,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供指导和建议。
同时,该研究也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作者1. (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 卷号(期号), 页码.- 作者2. (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 卷号(期号), 页码.- 作者3. (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 卷号(期号), 页码.---以上为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育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的内容。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上饶县田墩小学课题组龚海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
其中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总量为5万字,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总量为40万字,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
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才能够达到阅读数量,并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一方面寻找更切合“农村小学”实际,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形成一系列的指导策略,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摆脱目前的种种制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及能力形成的不利因素,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
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阅读教育还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
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
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徐州徐冬梅等开展的《亲近母语》课题,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温州实验小学龚爱敏老师也对课外阅读作过有益尝试。
薛瑞平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了》,「美」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等书籍也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启的占多少。
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虽然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
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小学生的阅读指导。
因此,我们课题组提出《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不仅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这说明新课标对阅读(特别是大容量的课外)作用是肯定的,它强调了阅读能够起到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从而起到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
(1)阅读习惯培养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密切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的行为特征的总和。
习惯是自动化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
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
因此,习惯的培养和人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人格教育就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
教材和其他书籍是学生形成人格、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依据和来源之一。
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后,就会自觉把书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自己的心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
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
(2)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它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的基础
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
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
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
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是理解学习内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同时,我国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康人格,因此,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3)阅读习惯培养使孩子终身受益。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一生与好书相伴。
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
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
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
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
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实践意义
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阅读面较为狭窄,主要是漫画书和儿童故事书及学习辅助类书籍较多,内容比较单一。
2、阅读方式单一,主要以书面阅读为主。
3、阅读量少,许多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
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小学生的自我发展,而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尤其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力求使读书从知识积累过程转变为科学的研究过程,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在小学生中有必要开展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的研究。
一是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致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是学生学习的“后勤部”,只有充分补充后勤资源,我们才能在主阵地上操控自如。
培养学生的阅读
兴趣,学生才能从心底里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通过课题研究,抓住“阅读指导策略”、“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活动与阅读习惯”这些重大命题,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三是通过有效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我的课题就是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根据我校的现有资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从学科教学、阅读课及日常学习中抓起,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他们捕捉信息、获取信息和运用 6
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开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研究”是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这一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既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