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之风水)
- 格式:pdf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29
风水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风水思想在传统建筑中有着重要地位,风水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人的文化理念。
对风水思想进行研究,从中吸取精华将对我国建筑活动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将对风水思想进行简要叙述,并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发现风水思想的体现。
引言风水又称堪舆,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人希望通过风水思想在建筑中的运用,能够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能通过建筑环境中的风水布局达到祈求阖家幸福、驱凶避祸、广纳福德的目的,实现家族的兴盛。
在当今建筑学、家居设计方面,风水对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建筑结构有其积极贡献。
风水概念风水是汉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风指的是元气和场能,水是指流动和变化。
风水在中国古代建筑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技术。
从当今的建筑学角度来看,中国风水理论具有很完善的系统性。
风水是中国古人协调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一门理论,风水是中国古人对自然规律总结后得出的思想,风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观念。
中国风水思想在中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多个流派,各个流派的风水学理论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如形势派,这一流派下又分为峦头派、形象派和形法派,形势派的理论多集中在建筑布局城市规划等方面。
而理气派下的各个流派众多,包含方面也更为丰富,有占卜、住宅布局、还有医学方面的理论。
风水学中的众多流派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风水思想。
风水思想在建筑结构、建筑装饰中的体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思想,对中国风水思想进行研究,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步骤。
风水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风水思想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布局、结构设计、建筑选址等重要建设步骤都要以风水进行指导。
古代大户人家在这方面更为讲究,建筑的基础建设结构等方面不但要遵循风水思想,房屋中的各个细节和装饰也要表现出风水文化。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住宅能够运用好风水思想不但能够使居住者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能使这个家族获得更多的运气,家族发展的更好,反之,建筑没有形成良好的风水布局,不但影响居住者的居住质量,还会给家族带来噩运,不利于家族成员的发展。
香港中银大厦:中银大厦是中银香港的总部,位于香港中西区金钟花园道1号。
在1989年竣工,1990年启用。
原址为美利楼。
大厦为香港第3高的建筑物,仅次于国际金融中心及中环广场,全球排名则为居第12位(截至2008年6月)。
风水点评:大厦立面展现出众多“X”形钢架,这是犯风水禁忌。
因为在中国,“X”意味着遭殃,只有在被处决HOW TO SAVE THE FAILINGCOMPANY WITH FENG SHUI?本刊精选了中国十大地标建筑,特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客座教授吴迥东先生作了简明扼要的点评。
吴先生目前任上海常明书院院长、上海慧圆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是风水上市公司新加坡新天地在上海及华东地区业务合作伙伴之一。
的罪犯名字上才打“X”形的大叉。
好在设计师贝聿铭先生巧妙地把“X”横向钢梁隐藏起来,并把暴露在外的部分改变成类似佛教中的吉祥符号——万字符的形象,这才过关。
从远处看,高耸入云的大厦如一柄寒光四射的尖刀,有许多尖角和刀刃一样的楞线,直剌苍穹。
事实也是如此,中银大厦的建成,从客观上代表着新崛起的中国金融力量,加速了大英帝国在香港地区的没落与消失。
央视新大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位于北京商务中心区,内含央视总部大楼、电视文化中心、服务楼、庆典广场。
由荷兰人雷姆•库哈斯和德国人奥雷•舍人带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建筑外形前卫,被民众形象的称为“大裤衩”。
风水点评:从风水学来看,这样上重下轻的建筑缺少根基,暗含“上梁不正下梁歪”。
此外,屁股太尖,过于锋芒,既没有过度,也没有修补,少了浑圆之感,失火(指大楼尚未建成就突遭一场大火,捐失十亿之巨)是必然的。
从五行相克相生来说,金生火,火生土,土铸大地,寓意大楼将从尖锐走向浑圆。
一场大火之后,一切归于宁静。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倚”,这也符合自然法则。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以日本的森大厦株式会社为中心,联合日本、美国等40多家企业投资兴建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50亿日元(逾10亿美元)。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一、150个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1、须弥座:由佛座演变而来,形体复杂。
一般用于高级建筑。
开始形式简单,由数道直线叠涩与较高束腰组成,没有多少装饰,且对称布置。
后来逐渐出现了莲瓣,卷纹饰,力神。
角柱,间柱等,造型日益复杂。
2、阶级踏步:在踏的两旁置垂带石的踏道。
3、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园林,形式自由,有的将踏面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规则形状。
4、礓蹉(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一般用作室外。
5、斜道(辇道或御路):是斜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度,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6、土戚:阶级形踏跺。
7、勾阑:栏杆,由望柱,寻杖,阑版构成,一层阑版为“单勾阑”二层为“重台勾阑”。
8、寻杖绞角造:木寻杖在转角处不用望板,相互搭交而又伸出这。
9、寻杖合角造:寻杖止在转角处望而不伸出。
10、坐栏:石栏形体往往低而宽,眼沿桥侧或月台布置。
11、鹅颈椅:近水的厅,轩,亭等常在临水方面设置木质曲栏的座椅。
12、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各开间之和为“通面阔”中间一间为“明间”左右侧为“次间”再外侧为“梢间”,最外的称为“尽间”,九间以上增加次间的间数。
13、步:屋架上的“檩”与檩中心线面的水平距离为步,各步的距离的总和与侧面各开间总和为“通进深”若有斗拱,则按照前后挑檐中心线间水平距离计算。
14、举势:屋面坡度。
15、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渐“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渐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16、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
其易道博大精神,源源流长,对于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建筑文化在内,都有深远的影响。
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
对于风水的评价,至今都是毁誉交加,莫衷一是。
1.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选址与布局的影响1.1对于选址的影响在中国,涉及选址,往往离不开“风水”,而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的。
中国古人凭直觉认知和知识经验积累,总结并逐步完善了一套以人与自然协调为准则的认知观念和择地理论,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聚落选址和居住环境营建中。
因此,最常见的聚落选址是由风水师进行“堪天舆地”:以风水理论为指导,通过综合观察地理环境的空间形势、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等,按照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方法来确定最有利的聚落位置。
按风水理论选择聚落地理位置,实际上是对气候、地形、地质构造、水文状况等影响人们生存健康的自然要素进行综合权衡的结果。
正是基于这一追求,风水理论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通过理论思维,吸收融汇了古代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智慧,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更以其世俗化而深深植根于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因此,在对传统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经营建设上,一直起着权威的指导作用,上至京都、皇宫、陵寝,下至山村、民舍、坟茔,无不在风水观念的笼罩之下。
可以说,风水是中国传统的地理位置选择理论。
风水理论及其实践之所以能流传千载,关键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中国古人历来认为,天地气交,化生万物,人本是天地之子,因此,人的存在一刻也不能离开孕育他的自然环境,一切都要以自然的和谐为最高准则。
而自然环境本身,又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有的地方对人十分有利,有的地方则会带来伤害。
因此,作为立身之本的住宅建设,是不应当任意选址的,而要通过实地考察(即相地),找到最吉祥的地点——风水穴,或曰风水宝地。
中国古建筑里风水宝地如何选择“水”?风水理论特别重视“水”,认为“吉地不可无水”,中国古代建筑与风水在寻找宝地的时候就对水有极高的要求,所以“寻龙择地须仔细,须观水势”,“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有水就必定能够保证生活,能有灌溉、饮用、河运、生活都离不开水,所以那时候中国古代建筑与风水所在乎的水主要是要保证生活。
只是发展到了现在才体现出了这么多其他的意思。
1.古代建筑与风水中国古代人们在选择建住宅的时候会考虑很多方面,靠近水源,便于生活而且有利于农业灌溉;选择河流的上游处或者河流交汇处,一是交通方便二是防止洪水灾害。
在古代建筑与风水的选址上我们就能看出远古时代的人们对选址是很有考究的。
2.建筑与风水的关系在古代建筑与风水上,村落的建成是十分不易的,基本的村落都是背后是靠山,有利抵挡冬季来的寒风;面朝流水,能吹到夏日南边来的风也利于粮草生长粮草生长;建筑与风水的关系从环境上就能获得一些经验,朝阳、坡地等等特征。
风水与村落民居在村落民居的选址中,讲究“负阴抱阳”,也就是宅院后有主山,左右有侧峰,山上植被发育好,宅前有弯曲水流环绕,远处有起伏的小山,总体表现出一种靠山面水的格局。
如有“江南第一风水村”之称的浙南山区武义县郭洞村,襄樊南漳县板桥村青龙寨等,都是在风水理论的引导下,修建起来的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古村落。
在宅院内部,对干宅内的树木、下水道、房屋之间位置、门窗、屋内陈设、宅院围墙等,也有各种各样的讲究,对于研究我国古民居,必须要考虑风水文化的影响。
水势与安宅的原则风水地理认为,发源于万山丛中的大江大河在长距离奔腾之后,汇入大湖或大海,在汇水处形成所谓“聚水格局”。
由于水是生产、交通等不可或缺的要素与资源,故汇水处宜为都邑所在,“凡京都府县,其基阔大,其基既阔,宜以河水辨之,河水之湾曲乃龙气之聚会也”。
中国古代都城、近代大城市选址都证明古人论断。
翻开中外地图可见,凡在大江大河弯环境(河曲)或入海处几乎都有大城市,或为首都,或为商业中心。
古代建筑中的道教元素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不乏道教元素的存在。
道教信仰起源于中国古代,早在东周时期,就有一些类似于道教的信仰。
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道教逐渐与宗教、哲学、医药、武术等方面相互渗透,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探讨古代建筑中的道教元素。
一、建筑中的道教符号古代建筑中常出现的道教符号有五行图、卦图、方位图等。
五行图是道教传承一个与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对应的图形,其中五行互相蕴含,蕴涵了自然的运行模式和生命的普遍性。
五行图的运用广泛,常常在特定位置拓印,作为一种庇护和保护的象征。
卦图是道教文化和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它是由六条长劝的连续形成的。
卦图是由中国古代先哲发明的,它部分融合了古代儒家和道教思想。
卦图的形态和编排有严格的约定,有时也呈现出一些信息和寓意。
在古代建筑中,方位图也被广泛运用。
方位图分为正方位和副方位,是以一定的规律构成的,每个方位图都有特别的意义和象征。
在某些建筑中,方位图被放置在大门或大厅的转角处,有一种寓意是引导人们的方向,另一种则是祈祷和庇护的作用。
二、建筑中的道教风水格局古代建筑中的道教元素大量涵盖了道教的核心概念:风水格局。
风水命理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代建筑中,有一种特殊的风水格局被广泛应用,即“九宫格”。
九宫格是由九个等大的正方形形成的图形,每个正方形都印有一个阴阳图案,在图像上标注了各种符号和数字。
九宫格的原理是根据宇宙生命运动的道理、先天八卦、人体五行等,依靠天、地、人三者相互关系的变化而综合而成的坐向编排法。
在建筑中使用九宫格,可以根据自然环境、地形条件、建筑面积等因素,制定科学切合实际的规划方案,达到风水理论的最佳效果。
三、建筑中的道教建筑式样与道教文化密不可分的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道教建筑又称道观,是以神仙信仰为主题,以室内空间为核心的建筑形式。
它的结构复杂、装饰精美、风格独特,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紫禁城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宫,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
在很多人眼里面,紫禁城金碧辉煌,豪华奢侈,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是紫禁城的另外一面,紫禁城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思想。
第一个部分就讲紫禁城的风水之道。
紫禁城后面有景山,前面有金水河环抱,山静止不动属于阴,水流动属于阳,所以紫禁城“枕山襟水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区域生气流动,万物生成,这就是最吉祥的地方。
我们一讲风水,肯定就得有山有水,有山有水那是属于吉的地方。
这是前朝部分,它呈现的是一个凸字形的结构;这是后寝部分,呈现的是一个凹字形的结构。
凹凸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中国最有名的榫卯结构,风水称为生旺结构。
中国所有的古建筑,都是由榫卯结构建起来的。
凸字形象征的是男,是阳;凹字形象征的是阴,是女。
古人认为阴阳结合在一起,天地才会长久,男女结合在一起,我们才会子孙万代,才会延续我们的生命。
紫禁城它是帝王的家,它的每一扇门都是八十一颗门钉,阳的最大数是九,九九八十一。
但是东华门,它的门钉是七十二颗门钉,为什么。
紫禁城它是由五大元素组成的,金木水火土,土在中间,水在北方,金在西方,火在南方,木在东方。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如果东方开门,木可以克土,帝王他就不敢坐在太和殿上了,如果东方不开门,紫禁城东西不成对称,这是不可能的。
有没有解决的办法,答案是有的。
因为东方木分成阳木和阴木,阳木是参天大树,它可以克土,阴木是花草之木,它克不了土。
所以说东华门,它的门钉是七十二颗,七十二是偶数代表阴,所以阴它是克不了土的。
明人就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我们再看金水河,它是人工开凿的一条河流。
所以说完全可以按照风水的思想来塑造它的形状和它的流向。
从西北方向引进来,按照周易八卦方位,西北属于乾位,乾位属于天门,这条河是从天门引进来的,它是从天上引下来的一条水,它是一股生气、一股元气,它要向东南方向流出去。
为什么要从东南方向流出去,东南方向在周易八卦里面它是属于巽位,巽位属于地户,金水河就把天和地连在一起,天地沟通,生气就流动其间。
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水建筑中国建筑风水的历史演化作者:蔡杨贤摘要:时间是风水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构成因素。
时间,促使风水体系不断的进行演化。
从一项风水的设计,推演,布置,逐步到气息的牵引,演化,直至最终演化到一项新的风水。
中国建筑风水是风水体系中的一个组成,也许在原始社会的五帝(约前26世纪-前21世纪)之前,那些粗糙简陋的遮风挡雨场所建筑,只能说是人被自然选择的产物,这时的人不能够主导风水。
随着万年历史的发展,人开始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天地自然,随着历史经验的积累与传承,风水,开始成为人所能够主动运用的一项能力,通过风水的测量,推演,改造,达到有利于人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历史中国建筑建筑风水Chinese Feng Shui architecture historyevolutionCAI Yang xianAbstract: Time is a Feng Shui system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actors. Time, prompting system of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Feng shui. From a feng shui design, layout, and gradually to the deduction, the breath of traction, evolution, until finally evolved into a new Feng shui. China Building Feng Shui Feng Shui system in a composition, perhaps in the primitive society the (approximately twenty-sixth Century -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crude shelter spaces in the building, can only say that people are a product of natural selection, then the person can not dominate the Feng shui. With the million years of history, people began mo re and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long with historical experience accumulation and inheritance, Feng Shui, become people to use an ability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Feng Shui, deduction, transformation, achieve benefit to people with the purpose of. Key words: Chinese history;Chinese Architecture;Feng Shui architecture引言当天地的曙光贯穿世间,文明与思想的火种随之萌动而生。
古代描写建筑方位
在古代,建筑方位的描述通常会涉及到风水学和阴阳五行理论。
这些理论认为,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应该根据自然环境和天象来确定,以符合天地之道,达到和谐与平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建筑方位描述:
坐北朝南:这是最常见的方位描述,表示建筑物面向南方,背后是北方。
在风水学中,南方被认为是阳气最强的方向,因此许多重要的建筑物都会朝向这个方向。
坐东朝西:表示建筑物面向西方,背后是东方。
在某些文化中,西方被认为是神圣的方向,可能与太阳落山的方向有关。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是风水学中的一种方位描述。
青龙代表东方的龙,白虎代表西方的虎,朱雀代表南方的鸟,玄武代表北方的龟。
这种描述方式强调了建筑物的方位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
方位角:这是用度数来表示建筑物的方向。
例如,“位于东偏南30度”表示建筑物面向东方,并向南偏移30度。
除了以上常见的方位描述外,古代的建筑方位还可能与宗教、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
例如,某些文化可能会将特定的神灵或吉祥物象与建筑物的某个方向相关联。
建筑风水:鲁班尺与门楼尺寸古代建筑是很讲究尺寸的,认为门楼尺寸蕴涵一定的意义。
一般来说,民居通常门高1.77m或1.98m或2.10m,宽0.81~0.91m。
如丰顺县一民居大门高1.77m,宽0.67m。
汕头民居宽0.69,高1.95cm。
山海关的风水门楼尺寸、南澳岛宋井、新兴六祖国恩寺、泰国皇宫、山东孔庙的尺寸皆是吉祥之数。
说明中国人祖先极重尺寸之文化。
有人提出到底哪些尺寸为好,从留传下来的尺寸文化看,鲁班尺是其精华所在。
鲁班尺有阴尺、阳尺之分。
使用上按上阳、下阴使用,阳尺乃指用于阳宅的测量,如企业写字楼、民居等建筑物、家俱、门口、房间等都会出现尺寸的吉凶变化。
如从6816cm属退财、公事、病、牢执、孤寡、长库、劫财、离、官鬼、失脱属凶的尺寸,17827cm是添丁,益利,贵子,大吉,顺科,横财,进益,富贵等指示吉祥之尺寸,从27838cm是凶数,这就是说量时红色为吉,黑色为凶。
阴尺的使用,从丁起计(从二公分)古人意天一寸地一寸(留二),祠堂、庙、陵墓牌坊、墓碑、石人石马、公仔、纪念堂等,也是红色为吉尺黑色为凶尺。
广东省园林高级工程师李德雄认为,.鲁班尺是中国的祖先几千年的研究成果,含有深厚的文化渊源,是按照0.618的人体工学,按照数理自然观与黄金分割的美学优选,古人称它为“黄金尺”。
在搞古建筑的修葺工作,必须要按照鲁班尺作为度量,否则难以将古建筑复原。
如修一个门,按鲁班尺宽是0.81m,高是1.98m,这是美学上的0.618的人体工学的最佳优选。
一个门的尺寸大小好比电子学上的谐腔导管,二极管的口径用了三极管的口径收音机就发不了声;一间房子的门就相当于二极管、三极管的口径,如果配错了尺寸,就会产生房子气流传导不畅的“驻波反应”。
当今进入新时代,我们如何评价鲁班尺,不能简单否定或者肯定,更不能对古人过于苛求。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中国古代建筑欣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建立在城市之中,这些建筑犹如一道人工风景般映入我们的眼中,让我们对其产生不同的联想。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环境的艺术。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保持了其自身的独特性格。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以及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标签:对称美布局形象美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许多方面,而中国古代的建筑更是让古今中外对其叹为观止。
其规模浩大、形象曼妙。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中国的古代建筑,感受中国古人的智慧。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美对称美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一,我国古代很多事物都体现了对称美这一思想,例如女眷的发饰,窗户上的剪纸。
同样对称美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对称无处不在。
建筑是一代人生活习惯和思想的沿袭,所以我国古代建筑也深受宗教思想、文化教育等影响。
道家的中庸思想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到了很好诠释,其具体思想就体现在古代建筑的对称美上。
二、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色的天然合一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古代,淳朴的古人只能用迷信解释那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因此,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以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有很多与天最接近的古建筑的传说,如:云顶天空,蓬莱仙道等。
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建筑建到了离天空很近。
例如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布达拉宫是13层宫殿建筑,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它的地理位置是古时候燃烟较少的西藏,而且它确实做到了“与天同高”,给人一种天空的假象。
我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的天然合一还体现在许多其它的方面。
例如:我国古代的皇宫里都有御花园,而许多南方的园林小院里也有自己的后花园、假山、鱼塘等。
三、庭院式组群布局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
这些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的追求,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与欧洲等其他建筑体系建筑个体的体形体量、外向性格的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
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建筑风水学博大精深,中国建筑文化在几千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没未离开过建筑风水的字眼,从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筑无不留着风水学的痕迹,建筑风水学随着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后,也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认同,特别是近30年来建筑风水学在国外受到了高度重视,甚至形成了中国风水业,中国风水也开始进入了百姓安居的视野,由此可以想象,可以推见在未来的世界闻名进程中,中国建筑风水学必将饰演重要的角色。
建筑风水学与当代房地产有效结合是现代风水文化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造福当代百姓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建筑风水文化是古代祖先长期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易道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现在我们共同探讨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问题。
说到风水文化我们很多问题一直没有机会找到答案,比如环境的改变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多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应该被动的接受还是主动的改变,如果要改变的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规律吗?有人说这些方法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好,方法论也好,在现代社会还有什么样的现实价值呢?这个现实价值怎么连续、怎么使用等等太多的问题。
风水研究领域目前正在突破也是最难突破从文化来讲就是创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产生与现代的结合,文明的进步是靠文化的融合,现在我们不是克隆工业化,要把传统和现代融合,建筑文明是新文明的一部分。
中国有一句格言:风水宝地,人丁兴旺。
中国是风水宝地,养育着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历史上曾定都在西安、南京、北京等地,这些地方都是风水宝地,拿北京来说东有渤海,西有燕山山脉,富贵之地能使我们国家昌盛。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建筑风水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灵魂,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风水应有的主导地位,在城市大规模园区的整体风水规划,房地产开发的整体策划,房产风水策划是从根源上把住了建筑风水的关键,从而为更多的百姓营造出一个事业顺随、家庭和美、身体健康的吉祥场所。
中国传统建筑特点1.木结构:中国传统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木材是主要的建筑材料。
这种结构不仅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还有很好的自然保温、隔热和吸音效果。
2.斗拱和歇山顶:斗拱和歇山顶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特点。
斗拱是一种石雕结构,用于支撑悬臂结构的梁柱系统,使室内空间更加开阔。
歇山顶则是一种特殊的屋顶形式,常见于寺庙、古建筑等。
3.平面布局: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非常注重对称和均衡。
大多数建筑都是由对称的单元组成的,室内外空间相互呼应,构成一个整体的布局。
4.四合院和偏殿: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形式,由四个独立的建筑环绕中心庭院而成。
这种形式能够提供私密性和通风性。
偏殿则是在主建筑之外增加的附属建筑,常用于增加空间和丰富建筑的层次感。
5.平面和立面装饰:中国传统建筑大量采用刻、绘、彩等多种装饰技法。
例如木雕、石雕、彩画等,用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和装饰效果。
这些装饰多以动植物为主题,取材于自然景观,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追求。
6.屋脊和鼓楼:屋脊和鼓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性元素。
屋脊是屋顶两侧突起的部分,常用于装饰和凸显建筑的特点。
鼓楼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常见于城市的四合院等建筑群中,用于传达信息和报时。
7.风水和规划:中国传统建筑非常注重风水和规划。
风水即古代中国的地理学说,通过布局和设计来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规划则涉及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包括建筑的朝向、高度等,以保证建筑符合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的需求。
以上只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些主要特点,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历史文化。
在现今社会,传统建筑还在不断地演变和传承,成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与风水分析相关论文在世界的历史文化长廊中,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建筑风水学博大精深。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建筑与风水论文的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建筑与风水论文篇1浅谈风水与建筑风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的一种反映。
它的核心主张是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地存在于同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因此,人类居住的空间也应该和环境相互协调。
风水观不仅指导了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同时也融入到了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
引言三千多年前,以《易经》阴阳关和五行规律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沿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国文化核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成为我国古代风水学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现代社会对风水的看法不一,有人推崇,有人贬斥,后者大多原因是推崇科学,而建筑风水的非主流部分经江湖风水师或术士的肆意发挥与夸大,含有许多迷信成分,应当予以改正。
而在建筑领域,如何利用好传统风水思想,适宜地运用在建筑环境与整体设计中,为现代社会更好地服务,这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那么接下来,我将从下列三个部分来阐述风水与建筑之间的联系。
风水概况所谓风水,在古代是一门关于“生气”的学问。
何谓生气,非现代所说个人之情绪,《吕氏春秋-季春》云:“生气方盛,阳气发泄”。
生气是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是能够焕发生命力的元素。
风水始终把宇宙、大地看作是人赖以生存的“气”的来源,强调“感天地之气”。
因此,风水特别看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这又与现代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主张不谋而合。
风水本为相地之术,也叫地相,因以“气”为着眼点,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易”为根本,古称堪舆术,是我国经过几千年传承与发展成就的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