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闭经
- 格式:pdf
- 大小:296.49 KB
- 文档页数:5
妇科闭经疾病的中医诊治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闭经。
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
对先天性生殖器官缺如,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而无月经者,因非药物所能奏效,不属本节讨论范畴。
对于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前后的月经停闭不行,或月经初潮后1年内月经不行,又无其他不适者,不作闭经论。
中医学将闭经称之“经闭”“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等。
西医认为闭经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并非一种独立疾病。
历代医著对闭经论述颇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肾脉……微涩为不月”。
《素问·评热病论》指出:“有病肾风者……月事不来”;“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
《素问·阴阳别论》有“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尤在《素问·腹中论》创妇科第一首方“四乌贼骨一蕙茹丸“,治疗血枯经闭,至今常用。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认为:“因虚、积冷、结气”是“经水断绝”即闭经的病因。
《诸病源候论》在此基础上提出“风冷邪气客于胞内,伤损冲任”而致本病。
宋金时代认为闭经之病因有寒、热、虚、实四大类。
如《仁斋直指方·妇人论》指出:“经脉不行,其候有三:一则血气盛实、经络遏闭……一则形体憔悴、经脉涸竭……一则风冷内伤,七情内贼以致经络痹满。
”这些观点至今指导妇科临床实践。
《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特别提出痰滞、肾虚、津液耗伤引起闭经的论述,发展和完善了闭经的病因病机。
《脉经》曰“少阳脉革,少阴脉细,……妇人则经水不通。
”为后世进一步研究闭经提供脉象理论基础。
《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对脏腑病变血少、血滞而导致闭经以脏腑辨证来治疗的论述,尤其是《傅青主女科》提出“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的观点,为从肾治疗虚证闭经等月经病提供了理论根据。
【病因病机】月经的产生是脏腑、天癸、气血、冲任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结果。
闭经中医诊疗技术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
前者指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但月经还未来潮者,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者。
后者则指以往曾已建立月经周期,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
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以及绝经后期出现的无月经均属生理性闭经,不在讨论的范畴。
中医学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对闭经就有所论述,称其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血枯”。
病因病机闭经原因有虚实两端。
虚者,多因肾气不足,冲任虚弱;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或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或阴虚血燥等导致精亏血少,冲任血海空虚,源断其流,无血可下,而致闭经;实者,多为气血阻滞,或痰湿流注下焦,使血流不通,冲任受阻,血海阻隔,经血不得下行而成闭经。
临床可见单纯的虚证或实证,亦可见虚实错杂为病。
辨证论治1.肾气亏损[证候] 年逾16岁尚未行经,或月经初潮偏迟,时有月经停闭,或月经周期建立后,由月经延后、经量减少渐至月经停闭;或体质虚弱,发育欠佳,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或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治法] 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方药] 苁蓉菟丝子丸加减。
2.气血虚弱[证候] 月经推后,经量渐少,色淡红,质薄,渐至经闭不行;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沉缓或细弱。
[治法] 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 人参养荣汤加减。
3.阴虚血燥[证候] 月经后期,经量少,色红质稠,渐至停闭不行;五心烦热,颧赤唇红,咽干舌燥,盗汗甚至骨蒸劳热,形体消瘦,干咳或咳嗽唾血;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 一阴煎加减。
4.气滞血瘀[证候] 既往月经正常,突然停闭不行,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少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而涩。
[治法] 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5.痰湿阻滞[证候] 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黏腻,渐至停闭;或带下量多,色白;或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怠,纳少痰多;苔腻,脉滑。
闭经的中医诊疗技术女性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曾来而又中断达6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
现代医学把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因生活环境变迁、精神因素影响等出现停经,但无其他症状,在机体适应后,月经可自然恢复者,不属于闭经。
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以后的停经属正常生理现象。
有的少女初潮两年内偶尔出现月经停闭现象,可不予治疗。
先天性无子宫、无卵巢、无阴道及子宫切除等因素所致的闭经,或因子宫颈、阴道、处女膜、阴唇等处的先天性缺陷或后天性损伤,造成粘连锁闭,经血不能外流所致的隐性或称假性闭经,非推拿所能治疗,不属于本节讨论范围。
诊断要点1.有月经初潮来迟及月经后期病史、反复刮宫史、产后出血史、结核病史和使用避孕药等病史。
2.闭经3个月以上,可伴有体格发育不良、畸形、绝经前后诸症、肥胖、多毛、不孕、溢乳等或结核病症状。
3.妇科检查可见子宫体细小、畸形等。
4.实验室检查测定卵巢激素、甲状腺、肾上腺、促性腺激素和催乳素,对丘脑下部-垂体-卵巢性腺轴功能失调性闭经的诊断有意义。
5.其他检查。
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及卵泡发育情况;诊断性刮宫、子宫碘油造影以及宫腔镜、腹腔镜等检查,有助于子宫内膜结核或非特异性炎症导致闭经的诊断。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发病机制主要是冲任气血失调,有虚、实两个方面。
虚者或因肾虚冲任气血不足,或因脾虚气血化源不足,血海不能满溢,或因血虚冲任血少,导致冲任亏败,源断其流;实者或因情志不舒,气滞血瘀,或因寒客冲任,血运受阻,或因痰湿壅塞冲任,邪气阻隔冲任,经血不通。
推拿治疗1.治疗原则疏经通络,理气活血。
肝肾不足者,益肾养肝;气血虚弱者,益气养血;肝气郁结者,疏肝理气;寒凝血瘀者,温经活血;痰湿阻滞者,行气化痰。
2.基本操作(1)患者仰卧位:逆时针方向缓慢摩小腹6分钟;一指禅推、揉中脘、气海、关元各1~2分钟;按、揉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各2分钟;自上而下振小腹任脉约10次;点、按章门、气冲各1分钟。
闭经闭经即无月经。
发育正常的女子,一般在13岁左右来月经。
如果年龄超过16岁(有地域性差异),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称为原发性经闭;继发性闭经则指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此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
闭经又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以及绝经期后的月经不来潮均属生理现象,不属本节讨论范畴。
本病可分为虚、实两类。
虚者多为气血肝肾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为气滞血瘀痰阻,脉道不通,经血不行。
前者因堕胎多产、产后失血、多病久病等造成,后者因外感风冷寒湿,内伤七情气郁等所致。
【诊断】1.询问病史问年龄、婚姻状况,除外妊娠、哺乳、绝经。
原发闭经需询问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情况、胎产时情况;继发闭经应询问初经年龄、月经情况、闭经期限、精神创伤史、迁居史、工作环境、婚育史、哺乳以及服用避孕药史。
还要询问家族遗传病史,结核接触史。
2.体格检查发育营养状况、精神神经类型、身高体重、体脂分布、毛发及第二性征发育有否异常。
3.妇科检查经阴道或肛诊,注意外阴、阴道、子宫大小、有无肿物等。
4.卵巢、垂体功能检查自测基础体温(BBT),了解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阴道脱落细胞,宫颈黏液结晶;血清E2、P、FSH、LH、PRL、T;垂体兴奋试验。
5.通过蝶鞍X线摄片、CT、MRl等检查除外垂体肿瘤。
6.染色体检查。
【治疗】一、辨证论治闭经的临床特点是月经停闭不来,需辨其虚实,分别治疗。
如月经由逐渐减少而至停闭,切诊腹部柔软不痛,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昏者,属虚证,治以调补气血为主。
如月经突然停闭,腹部胀痛,伴精神抑郁者,属实证,治以行气活血为主。
如果闭经因结核病、糖尿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应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1.虚证(1)气血两虚证:月经稀发,渐至经闭,头昏目眩,心悸怔忡,气短懒言,疲乏少力,纳少便清,舌质淡红,脉细弱。
闭经诊断治疗指南解读闭经,这个词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可能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常常能听到,陌生则是因为对其具体的诊断和治疗了解甚少。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解读一下闭经的诊断治疗指南,让大家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什么是闭经。
简单来说,闭经就是指女性年满18 周岁,月经仍未来潮,或者是已经建立了正常月经周期,但在排除妊娠、哺乳期等生理情况后,月经停止 6 个月以上,或者按照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 3 个周期以上。
那为什么会出现闭经呢?这原因可就多了去了。
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
原发性闭经多与遗传因素、先天性发育缺陷有关,比如说染色体异常、性腺发育不全等等。
而继发性闭经的原因就更加复杂了,常见的有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导致的体重急剧下降、长期剧烈运动、内分泌失调、卵巢早衰、子宫疾病等等。
了解了闭经的基本概念和原因,接下来咱们说说怎么诊断闭经。
诊断闭经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医生一般会先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用药史、生活习惯等等。
然后会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妇科检查,看看生殖器官的发育是否正常。
除了这些,还会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
比如性激素六项检查,通过测定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睾酮、泌乳素等激素水平,来判断内分泌是否失调。
B 超检查也是少不了的,可以观察子宫、卵巢的大小、形态、结构,了解子宫内膜的厚度。
如果怀疑是垂体或者下丘脑的问题,可能还需要做头颅 CT 或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诊断明确之后,就该考虑治疗了。
治疗闭经的方法有很多,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闭经的原因、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来制定。
对于因为精神压力、过度节食、剧烈运动等因素导致的闭经,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很多患者在调整生活方式之后,月经就能逐渐恢复正常。
中医妇科学闭经的名词解释在中医妇科学领域中,闭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闭经指的是女性在育龄期内,连续3个月或更久的月经周期间隔,或长时间缺乏月经的现象。
这种现象常常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和焦虑,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对闭经进行准确的名词解释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理论对于闭经的解释主要包括阳虚、气滞、血瘀和肾虚等方面。
首先,阳虚是指女性机体阳气不足,在中医理论中与肾阳虚有关。
肾阳虚使得女性的子宫功能受损,造成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其次,气滞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可能由于情绪压力、饮食不当、运动不足等原因导致,使得气机不顺畅,月经失调,最终导致闭经。
血瘀则是指女性体内血液不畅通,经血凝滞,也可导致闭经。
血瘀与气滞往往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闭经的发生发展。
最后,肾虚是中医理论中针对失调的肾脏功能的一种说法,也和闭经有关。
针对闭经的治疗,中医妇科学注重平衡人体阴阳,调理气血,祛除湿热,通络畅经。
其中,草药是中医治疗闭经常用的方法之一。
比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草药常用于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此外,针灸也是中医治疗闭经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身体经络的通畅,针灸能够促进女性的生殖系统正常活动,从而改善闭经。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如避免辛辣、生冷和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补气血、益肾壮阳的食物,以促进女性身体的恢复。
除了草药和针灸,中医妇科学还注重以整体观念来治疗闭经,即综合治疗。
这意味着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比如,在治疗闭经的同时,中医医生还会建议患者改善生活习惯,避免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保持适度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更能够全面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从而帮助闭经症状的缓解。
总之,中医妇科学对闭经提供了多层次的名词解释,包括阳虚、气滞、血瘀和肾虚等方面。
通过草药、针灸和整体治疗的综合手段,中医妇科学能够较好地调理女性的身体状况,治疗闭经并帮助恢复月经的正常周期。
中医闭经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
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本病以月经停闭不来潮为特征,为临床常见病,属难治之症,病程较长。
临床有生理闭经,如青春前期,初潮后月经的自调节期,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后的月经停闭,可不用药;另有服用避孕药或皮下埋置避孕药导致的月经停闭。
多数停药后有自恢复趋势。
二、治疗方法1.耳穴压豆【主穴】子宫穴、卵巢穴、缘中穴、内分泌穴、肝穴、肾穴、脾穴。
【操作】以王不留行(也可白芥子、菟丝子或磁珠)1粒用适当大小(0.6cm×0.6cm)的方块橡皮膏或伤湿止痛膏贴于穴位上,而后用拇、示指夹压之以刺激耳穴,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热等感觉为度,并嘱患者每日按压4~6次,每次5~10分钟。
2.按摩疗法【主穴】气海、关元、归来、血海、三阴交、膈俞、脾俞、肾俞等。
【操作】气虚者①仰卧:轮掌轻柔小腹部,拇指并压小腹胃经线,多指分推带脉线;从神阙至曲骨,行拇指下行推搓法。
拔揉盲俞,点气海、中脘、阳池。
揉、搓大腿内侧,点血海,三阴交。
②俯卧:手掌或手根部反复下揉腰骶部,然后行鉴掌揉搓法,以透热为度。
手根上揉督脉线,点膈俞、脾俞、肾俞。
③正坐:捏肩,点风池、曲池。
血虚者①仰卧:轻揉小腹,以关元穴为主;点中脘、归来、足三里、三阴交。
②俯卧:掌根揉压背部、点膈俞、脾俞、胃俞、肾俞。
气滞血瘀者①仰卧:揉搓小腹,重按气海穴,使热感向下直达涌泉,以行气活血,点血海、曲泉。
②俯卧:推揉背部,点压膈俞、肝俞、三焦俞。
3.中药熏洗【药物】益母草40g,郁金18g,香附15g,当归12g,赤芍12g,桃仁9g,吴茱萸5g,小茴香6g。
【操作】将8味中草药同等量两份,一份煎汤,一份烘干研碾成细粉末,过100目筛,装入无毒保鲜袋内保存备用。
在室温下将备用煎汤的8味中草药加水至2000ml,浸泡2~3小时。
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至30分钟,去药渣得滤液约800ml左右,药渣再加水500ml,煎熬15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200ml,共得汤药1000ml放入容器内摇匀加热,趁热先用蒸汽熏蒸脐下腹部,待药液降温后再淋洗脐下腹部,每次约30分钟,熏洗后再擦干脐眼脐下腹部,取备用药粉15g 左右,用黄酒调成膏将膏置入脐眼后,外用一层无毒保鲜膜覆盖,再用敷贴固定每晚1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一般应用3~4个疗程。
闭经中医诊疗常规闭经有原发、继发之分。
原发性闭经指女子年龄超过16岁,无月经来潮。
继发性闭经指月经周期建立后,在正常绝经年龄前,月经停止来潮6个月以上者;或月经稀发者,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
古人又称“不月”“经闭”“月水不通“”血闭“”月闭“等。
妇女因妊娠、哺乳,或进入更年期,月经停闭不行,为生理性停经,属的生理现象,不属病态。
初潮少妇,两年内月经偶尔停闭不行,无其他不适,亦不必治疗,随生殖功能的发育成熟,月经将自然复常。
闭经属妇人三十六病中的痼疾,痼者难愈,故病程长,疗效差,难以在短期内治愈。
闭经作为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
卵巢、子宫的先天异常、缺失,或后天损伤、功能失常都可导致闭经。
原发性闭经主要见于无子宫,西医学的始基子宫、特纳氏(Turner’s)综合征等;继发性闭经主要见于西医学的阿谢综合征、席汉氏(Sheehan’s)综合征、闭经----溢乳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生殖道结核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中枢神经及丘脑下部功能失常等。
无生殖器官缺失或组织损伤,属于功能失调性闭经者,皆可按本篇辩证治疗。
【病因病机】闭经的病因病机较复杂:虚(肝肾虚损,气血虚弱及阴虚血燥)——主要责之于精血不足血海亏虚,无血可下;实(血瘀气滞,痰湿阻滞)——冲任被阻,经血不得下行。
肝肾虚损:先天不足,肾气未盛、后天房劳多产、久病伤及肝肾,致血海不血盈,胞宫无血可下,则经闭不行气血亏虚:素体不足、饮食劳倦思芮损脾胃、大病久病,经产虫积,致血海空虚,不得满溢,则闭经不行阴虚气燥:失血伤阴、久病耗血、过食辛温燥热、病久不愈,阴血耗损,致血海干涸,而成血枯经闭血瘀气滞:经行产后,寒湿内侵,寒凝瘀滞;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致闭阻于胞宫脉络则经闭不行痰湿阻滞:肥胖妇人,脂膜闭塞冲任胞脉;脾阳虚衰,聚湿为痰;致闭塞子宫,则月经闭而不行。
【诊断要点】1.症状:青春女子,年逾16岁,月经尚未初潮,为原发性闭经。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闭经临床诊疗指南(修订)
(草案)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闭经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闭经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不适用于无子宫者。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闭经amenorrhea
闭经是指女子年龄>14周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16周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既往月经3个周期以上。
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1-3]
包括年龄;月经及婚育史;避孕措施;服药史;不良情绪;生活及工作压力;营养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等。
对于原发性闭经患者,应详细了解患者有无先天不足或后天生长发育状况不佳,有无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结核病或接触史及家族遗传同类疾病等。
对于继发性闭经患者,应询问患者有无月经初潮来迟及月经后期病史,是否服用避孕药物史,有无精神过度刺激或生活环境改变,有无节食减肥或过度运动史,有无产后出血、多次流产、宫腔手术及放化疗史,有无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肥胖或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结核病或接触史。
3.1.2症状[4-5]
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停闭超过既往月经3个周期以上。
3.1.3体征[5-6]
3.1.3.1体格检查
包括智力发育、生长发育、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有无发育畸形,有无甲状腺肿大,有无乳房溢乳,皮肤色泽及毛发分布。
对原发性闭经、性征幼稚者还应检查嗅觉有无缺失。
3.1.3.2妇科检查
检查内、外生殖器发育情况及有无畸形;已婚妇女可通过检查阴道及宫颈粘液了解体内雌激素水平。
3.1.4实验室检查[5-6]
3.1.
4.1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
测定血清FSH(促卵泡生成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PRL(催乳素)、T(睾酮)、AND(雄烯二酮)等激素水平,用于了解闭经和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垂体或更高中枢的功能情况;进行孕激素试验、雌孕激素试验、垂体兴奋试验,判断病变部位在子宫、卵巢、垂体或下丘脑。
3.1.
4.2其他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
测定血清胰岛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水平,以协助诊断。
3.1.
4.3染色体检查
高Gn性闭经及性分化异常者应进行染色体检查。
3.1.5其他检查[6]
3.1.5.1超声检查
盆腔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大小,卵泡数目及有无卵巢肿瘤。
3.1.5.2基础体温测定
了解卵巢排卵功能。
3.1.5.3宫腔镜检查
排除宫腔粘连等。
3.1.5.4其他影像学检查
头痛、溢乳或高PRL血症患者应进行头颅和(或)蝶鞍的CT或MRI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颅内肿瘤及空蝶鞍综合征等;有明显男性化体征者,还应进行卵巢及肾上腺超声或MRI检查,以排除肿瘤。
3.2鉴别诊断[5-6]
3.2.1早孕
有早孕反应,妊娠试验阳性,盆腔B型超声检查可见孕囊或胎心搏动,脉多滑数。
3.2.2其他
排除生殖器官先天畸形或发育不良、结核性盆腔炎,与甲状腺、肾上腺疾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内分泌疾病鉴别。
4辨证
4.1辨证要点
根据闭经的特点及全身症状,结合病史、病程、诱因等,辨清病变脏腑、虚、实、寒、热及气病、血病的不同。
4.2证候(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A)[7-11]
4.2.1肾气亏损证
女子年逾16周岁尚未行经,或月经初潮偏迟,时有月经停闭,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出现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渐至月经停闭;全身发育欠佳,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腰酸腿软,头晕耳
鸣,倦怠乏力,小便频数,夜尿频多,面色晦暗,眼眶暗黑,性欲淡漠;舌质淡黯,舌苔薄白,脉沉弱。
4.2.2痰湿阻滞证
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粘稠,渐至月经停闭;形体肥胖,神疲倦怠,胸脘满闷,食少呕恶,头晕目眩;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滑。
4.2.3气血虚弱证
月经周期延迟,量少,色淡红,质稀薄,渐至闭经不行;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悸气短,怔忡,少寐多梦,皮肤不润,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薄,脉细弱。
4.2.4肝肾阴虚证
经量减少,色鲜红,质粘稠,经期逐渐延后以致停闭不行;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烦少寐,五心烦热,烦躁易怒,眼目干涩,形体消瘦;舌质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或沉细无力。
4.2.5气滞血瘀证
月经停闭;胸胁及乳房胀满,小腹胀痛拒按,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嗳气叹息,心烦失眠;舌质黯有瘀斑瘀点,脉弦涩。
4.2.6寒凝血瘀证
月经停闭;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形寒肢冷,面色青白,小便清长,带下色白量多;舌质紫黯,舌苔白,脉沉紧。
4.2.7阴虚血燥证
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少,色红,质稠,渐至月经停闭不行;五心烦热,颧红唇干,骨蒸劳热,盗汗,咽干口燥,干咳,大便燥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数。
5治疗
5.1治疗原则
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攻中有补。
因他病而致经闭者,当先治他病。
5.2分证论治
5.2.1肾气亏损证(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C)[13]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主方加减苁蓉菟丝子丸《中医妇科治疗学》。
肉苁蓉、菟丝子、覆盆子、蛇床子、当归、白芍、牡蛎、乌贼骨、五味子、防风、黄芩、艾叶5.2.2痰湿阻滞证(证据分级:Ⅱ/推荐级别:C)[14]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主方苍附导痰汤《叶天士女士诊治秘方》。
苍术、香附、枳壳、陈皮、胆南星、茯苓、甘草、生姜
5.2.3气血虚弱证(证据分级:Ⅰ/推荐级别:A)[15]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