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课程闭经
- 格式:pptx
- 大小:121.17 KB
- 文档页数:25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闭经临床诊疗指南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闭经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闭经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不适用于无子宫者。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闭经amenorrhea闭经是指女子年龄>14周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16周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既往月经3个周期以上。
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1-3]包括年龄;月经及婚育史;避孕措施;服药史;不良情绪;生活及工作压力;营养状况;家族遗传病史等。
对于原发性闭经患者,应详细了解患者有无先天不足或后天生长发育状况不佳,有无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结核病或接触史及家族遗传同类疾病等。
对于继发性闭经患者,应询问患者有无月经初潮来迟及月经后期病史,是否服用避孕药物史,有无精神过度刺激或生活环境改变,有无节食减肥或过度运动史,有无产后出血、多次流产、宫腔手术及放化疗史,有无严重慢性消耗性疾病、肥胖或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结核病或接触史。
3.1.2症状[4-5]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停闭超过既往月经3个周期以上。
3.1.3体征[5-6]3.1.3.1体格检查包括智力发育、生长发育、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有无发育畸形,有无甲状腺肿大,有无乳房溢乳,皮肤色泽及毛发分布。
对原发性闭经、性征幼稚者还应检查嗅觉有无缺失。
3.1.3.2妇科检查检查内、外生殖器发育情况及有无畸形;已婚妇女可通过检查阴道及宫颈粘液了解体内雌激素水平。
3.1.4实验室检查[5-6]3.1.4.1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测定血清FSH(促卵泡生成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PRL(催乳素)、T(睾酮)、AND(雄烯二酮)等激素水平,用于了解闭经和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垂体或更高中枢的功能情况;进行孕激素试验、雌孕激素试验、垂体兴奋试验,判断病变部位在子宫、卵巢、垂体或下丘脑。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第八章月经病【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病总的治疗原则与宜忌;2.熟悉本病机理;3.了解月经病的定义、范围。
【教学内容】1.月经病的定义;2.范围:常见月经病;3.主要病机;4.治则与宜忌。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一节月经先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先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含证、治、方、药,下同);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先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脾气虚、肾气虚、阴虚血热、阳盛血热、肝郁化热;3.诊断,与经间期出血、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脾气虚型、肾气虚型、阴虚血热型、阳盛血热型、肝郁血热型等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二节月经后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后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后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血虚、虚寒、实寒、气滞、痰湿;3.诊断,与月经先后无定期、早妊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型、血虚型、虚寒型、实寒型、气滞型、痰湿型等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三节月经先后无定期【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及其各型的辨证论治;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肾虚、脾虚、肝郁;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肾虚、脾虚、肝郁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四节月经过多【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过多的分型及代表方剂(不含药物组成,下同);2.熟悉月经过多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月经过多的定义及概述;2.病因病机:气虚、血热、血瘀;3.诊断,与崩漏的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气虚、血热、血瘀各型的证、治、方、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第五节月经过少【目的要求】1.掌握月经过少的分型及代表方剂;2.熟悉月经过少的定义、诊断;3.了解其鉴别诊断。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四川成都610072 闭经的病因涉及范围广而复杂,主要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常有关,社会环境因素的改变,食品污染的出现,社会竞争、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剧,以及避孕节育措施使用不当,均可引起生殖内分泌调节轴的功能失常,致使闭经的发生率明显上升[1]。
对于闭经,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1 闭经的中医学认识中医学认为闭经的常见病因有虚实两种,虚者多因肝肾亏损,气血虚弱,阴虚血燥而致精血不足,冲任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痰湿壅滞致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
临床亦可见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之虚实夹杂的病证[2]。
2 闭经的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闭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治疗原则为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补中有通,攻中有养。
治疗方法主要有辨证分型治疗、辨证与辨病治疗、中成药治疗等,但需排除内科疾病和器质性病变所致的闭经。
2·1中医辨证治疗2·1·1虚证(1)肾气虚血亏证。
症见初潮时间推迟,或因月经延后量少、色淡暗,渐至月经停闭,伴见腰酸,尿频,舌淡红,脉沉细。
治以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选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或寿胎丸合四物汤加枸杞子、鸡血藤、益母草、红泽兰。
(2)肾阴虚精亏证。
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红,渐至月经停闭,伴见烘热汗出,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舌淡红,脉沉细。
治以滋肾养阴,活血调经,方选归肾丸加覆盆子、桑椹子、灸鳖甲、鸡血藤等。
(3)气血亏虚证。
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渐至月经停闭,伴见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神倦乏力,唇舌色淡,脉缓无力。
治以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方选人参养营汤或八珍汤加丹参、鸡血藤等。
(4)脾肾阳虚证。
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暗,渐至月经停闭,伴见面色晦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性欲减退,夜尿增多,舌淡胖大,脉沉弱。
治以温肾健脾,活血通经,方选右归丸或二仙汤加川芎,桂枝、益母草等。
《中医妇科学》> 第八章月经病第一节月经病小论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是妇科临床的多发病。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断前后诸证、经断复来等。
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
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之外,尚须注意身体素质对月经病发生的影响。
月经病的辨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论治过程中,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
如因他病致经不调者,当治他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生他病者,当予调经,经调则他病自愈。
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如痛经剧烈,应以止痛为主,若经崩暴下,当以止血为先,缓则审证求因治其本,使经病得到彻底治疗。
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
经期血室正开,大寒大热之剂用时宜慎;经前血海充盛,勿滥补,宜予疏导;经后血海空虚,勿强攻,宜于调补,但总以证之虚实酌用攻补。
这是月经病论治的一般规律。
月经病的治本大法有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等。
“经水出诸肾”,故调经之本在肾。
补肾在于益先天之真阴,以填精养血为主,佐以助阳益气之品,使阳生阴长,精血俱旺,则月经白调。
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况下,祛邪之后,也以补肾为宜。
扶脾在于益气血之源,以健脾升阳为主,脾胃健运,气血充盛,则源盛而流自畅。
然而用药不宜过用甘润或辛温之品,以免滞碍脾阳或耗伤胃阴。
疏肝39:于通调气机,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之品,使肝气得疏,气血调畅,则经病可愈。
调理气血当辨气病、血病,病在气者,治气为主,治血为佐;病在血者,治血为主,治气为佐。
气血来源于脏腑,其补肾、扶脾、疏肝也寓调理气血之法。
“闭经的病因病机”中医专长考核中医
妇科学知识点
关于“中医医术专长中医妇科学考点:闭经的病因病机”相关内容,相信参加中医医术专长考核的考生都在学习,为帮助大家备考,在此我们为大家整理如下内容:
病因病机
闭经的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端。
虚者,多因肾气不足,冲任虚弱;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或脾胃虚弱,气血乏源;或阴虚血燥等,导致精亏血少,冲任血海空虚,源断其流,无阻可下,而致闭经;实者,多为气血阻滞,或痰湿流注下焦,使血流不通,冲任受阻,血海阻隔,经血不得下行而成闭经。
临床常见有气血虚弱、肾气亏虚、阴虚血燥、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寒凝血瘀或虚实错杂的复合病机。
中医医术专长考核-【中医妇科学】常见知识点汇总
中医专长针灸学“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高频考点
【歌诀速记】中医医术确有专长方剂歌诀速记72点
中医专长考核“50个清热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闭经。
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
类证鉴别暗经暗经者极罕见,是指终身不行经,但能生育者。
二者通过月经史、妊娠史、B超检査等可资鉴别。
胎死不下胎死腹中者,除月经停闭外,尚应有妊娠的征象,但子宫增大多小于停经月份。
B超检査宫腔内可见孕囊、胚芽或胎体,但无胎心搏动。
闭经者,停经前大多有月经紊乱,停经后无妊娠征象。
闭经的治疗原则闭经的治疗原则应根据病证,虚者补而通之,以滋养经血之源;实者泻而通之,以疏通冲任经脉;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攻中有养。
若因他病而致经闭者,又当先治他病,或治病调经并用。
辨证论治1.肾气亏虚证证候:年逾十八尚未行经,或由月经后期量少逐渐发展至闭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少,脉沉弱或细涩。
治法:补肾益气调经。
方药: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2.气血虚弱证证候:月经逐渐后延,量少,经色淡而质薄,继而停闭不行,或头晕眼花,或心悸气短,神疲肢软,或食欲不振,毛发不泽易脱落,羸瘦萎黄,脉沉缓或虚数,舌淡苔少或薄白。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营汤或圣愈汤或八珍汤加减。
3.阴虚血燥证证候:经血由少而渐至停闭,五心烦热,两颧潮红,交睫盗汗,或骨蒸劳热,或咳嗽唾血,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加减一阴煎或补肾地黄丸加减。
4.气滞血瘀证证候: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5.痰湿阻滞证证候: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多痰,神疲倦怠,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
治法: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
病案(例)摘要:刘某,女,23岁,未婚,职员。
2016年1月24日初诊。
患者平素月经正常,6月前因暴怒月经突然停闭,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腹胀痛,拒按,舌边紫暗有瘀点,脉沉涩。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四)1、属于气滞血瘀型闭经的证候A、月经停闭,形体肥胖,带多色白B、月经停闭,精神抑郁,少腹胀痛C、月经停闭,四肢欠温,小腹冷痛D、月经停闭,头晕眼花,心悸气短E、月经停闭,胸胁满闷,呕恶痰多2、患者月经数月不行,形体肥胖,胸脘满闷,呕恶痰多,带下量多,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应是A、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B、燥湿祛痰,行气通经C、健脾祛湿,活血调经D、燥湿祛痰,健脾止带E、燥湿健脾,消食导滞3、痛经的主要证候表现为A、经行腹痛,起于初潮者,称原发性痛经;经行以后出现腹痛,称继发性痛经B、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剧痛或隐痛,伴随月经周期发作C、经前、经期腹痛属实;经后腹痛属虚D、胀甚于痛者为气滞;痛甚于胀者为血瘀E、刺痛属热;绞痛属寒4、患者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伴腰骶胀痛,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
其治疗选方是A、血府逐瘀汤B、清热调血汤C、两地汤合失笑散D、红藤败酱解毒汤E、丹栀逍遥散5、患者经后小腹隐隐作痛,阴部空坠,喜按,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脉细弱。
治疗应首选A、补中益气场B、举元煎C、温经汤D、圣愈汤E、调肝汤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闭经-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月经停闭不行,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少腹胀痛拒按,烦躁易怒;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而涩。
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闭经-痰湿阻滞证:主要证候:月经延后、经量少、色淡质黏腻,渐至月经停闭;伴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神疲倦怠,纳少,痰多,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膜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又称“经行腹痛”。
4、【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痛经-湿热瘀阻证: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代表方: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苡仁、败酱草。
中医经典=闭经的治疗中医经典 = 闭经的治疗闭经中医谓闭结。
经脉的闭结,缘于肝木之郁陷。
血,肝木之津液,木性喜达,由于木气条达,所以经脉流行,不至结涩;木气郁陷,发生不遂,则经血凝滞,闭结生焉。
肝木既陷,胆木必逆,肝木遏陷,温气不扬,必生下热,甲木冲逆,相火不归,则生上热。
经脉燔蒸而升降阻格,内无去路,则蒸发皮毛,泄而为汗。
汗出热退,皮毛既阖而经热又作。
热日作而血日耗,汗日泄而阳日败,久则困惫而眠食废损。
其肝胆固属燥热,其脾肾则是湿寒,治当分别而调剂。
木生于水而长于土,乙木之温,即脾阳左升。
水寒土湿,木气不达,抑郁盘塞,则经脉不通,以其生气失政而疏泄不行。
未有脾阳健运,木陷而血瘀者。
其肝木之陷,咎在于脾,其胆木之逆,咎在于胃。
己土不生,则戊土不降。
中气莫运,故四维不转,非第肝胆之过。
先师坤载有桂枝丹皮桃仁汤参考,还是很有效的。
桂枝、芍药、丹皮、桃仁、甘草、茯苓、丹参。
上热,加黄芩。
中寒,加干姜。
中气不足,加人参。
血块坚硬,加鳖甲、庶虫。
脾郁,加砂仁。
本人治疗过闭经不下于二十余例,总结出一个相对有效地思路:月经其实就是子宫内膜的脱落,对于闭经的患者,先建议做一个B 超,观察一下子宫内膜的厚度,这样的患者可见两种情况,其一:内膜厚度在3-5mm左右;另一种情况,内膜厚度在8mm以上。
1、如果属前者,则不宜采用破血的药物,这样即使勉强月经来临,也容易损伤正气,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肾和补养气血为主,促进子宫内膜的增厚,处方以八珍汤加五子衍宗丸加减,同时配以养血活血的药物,如鸡血藤等。
待内膜增厚,自然水到渠成。
月经来后,于月经第五天开始服用乌鸡白凤丸,连用十天后停药,第二十五天开始服用逍遥丸,服用至月经来临,此为一周期。
下月依旧如此,连续三个疗程就差不多了。
2、如果内膜厚度在8mm以上,则可以采用破血的药物,促进淤血的排除,此类患者的脉象右手多有上越之势,即气血不下行,治疗时以“桂枝茯苓丸”合“逍遥丸”为基础方,配以三棱、文术、川牛膝等,其中川牛膝引血下行,量要大,我习惯用30克左右;体质偏胖者虚佐以化痰散结之品(如浙贝母);子宫偏寒者佐以暖宫散寒之品(如紫石英)。
中医妇科学闭经的名词解释在中医妇科学领域中,闭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闭经指的是女性在育龄期内,连续3个月或更久的月经周期间隔,或长时间缺乏月经的现象。
这种现象常常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和焦虑,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对闭经进行准确的名词解释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理论对于闭经的解释主要包括阳虚、气滞、血瘀和肾虚等方面。
首先,阳虚是指女性机体阳气不足,在中医理论中与肾阳虚有关。
肾阳虚使得女性的子宫功能受损,造成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其次,气滞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可能由于情绪压力、饮食不当、运动不足等原因导致,使得气机不顺畅,月经失调,最终导致闭经。
血瘀则是指女性体内血液不畅通,经血凝滞,也可导致闭经。
血瘀与气滞往往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闭经的发生发展。
最后,肾虚是中医理论中针对失调的肾脏功能的一种说法,也和闭经有关。
针对闭经的治疗,中医妇科学注重平衡人体阴阳,调理气血,祛除湿热,通络畅经。
其中,草药是中医治疗闭经常用的方法之一。
比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草药常用于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此外,针灸也是中医治疗闭经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身体经络的通畅,针灸能够促进女性的生殖系统正常活动,从而改善闭经。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如避免辛辣、生冷和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补气血、益肾壮阳的食物,以促进女性身体的恢复。
除了草药和针灸,中医妇科学还注重以整体观念来治疗闭经,即综合治疗。
这意味着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比如,在治疗闭经的同时,中医医生还会建议患者改善生活习惯,避免焦虑压力和情绪波动,保持适度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更能够全面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从而帮助闭经症状的缓解。
总之,中医妇科学对闭经提供了多层次的名词解释,包括阳虚、气滞、血瘀和肾虚等方面。
通过草药、针灸和整体治疗的综合手段,中医妇科学能够较好地调理女性的身体状况,治疗闭经并帮助恢复月经的正常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