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布谷课件2
- 格式:ppt
- 大小:7.68 MB
- 文档页数:12
(花城版)音乐一上第8课歌曲《布谷叫,春天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布谷叫,春天到》是一首富有生动描绘自然景象的歌曲,歌词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布谷鸟的叫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能够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歌曲属于花城版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八课,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春天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春天的美好景象和自然界的变化可能还不够全面。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需要通过歌词和旋律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进一步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此外,学生可能对布谷鸟的叫声和春天的相关习俗感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布谷叫,春天到》,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布谷叫,春天到》的歌词和旋律,了解春天的相关习俗,认识布谷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布谷叫,春天到》的歌词和旋律,能够流畅地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以及对于春天景象的理解和表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
2.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歌曲演唱,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相关习俗和布谷鸟的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自然景象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
2.新课教学:介绍歌曲《布谷叫,春天到》,让学生初步聆听,感受旋律和节奏。
接着,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帮助学生掌握。
3.歌曲练习:分小组进行歌曲练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4.拓展环节:讲解春天的相关习俗和布谷鸟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春天的知识。
第一单元春天里的歌第 1 课时教学内容:布谷杜鹃圆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乐曲《杜鹃圆舞曲》和演唱德国儿歌《布谷》,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浓浓的春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美丽的大自然,从而抒发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2、安静聆听《杜鹃圆舞曲》,使学生熟悉作品的旋律后展开想象,能用线条或图画表现自己听到的关于春天到来的音乐。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用愉快、优美的声音歌唱《布谷》,歌唱美丽的春天。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丽,并能歌唱美丽的春天。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布谷鸟头饰。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一、听春天。
播放课件,完整聆听乐曲《杜鹃圆舞曲》。
提问:1、你喜欢这首乐曲吗?2、你在乐曲中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告诉大家吗?[乐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景象,婉转的模仿杜鹃的叫声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二、找春天。
师:春天,杜鹃快乐地歌唱,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杜鹃给我们报春外,你还能从哪里找到春天?[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春天的课件,启发学生找春天]。
生:花红了,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三、唱春天。
1、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杜鹃圆舞曲》里的杜鹃都飞来了,瞧:它们在森林里叫着、唱着,多么高兴啊!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杜鹃又名布谷)播放课件,欣赏德国儿歌《布谷》,完整感受歌曲的旋律。
2、请同学们模仿布谷鸟在森林里自由快乐地飞翔。
[教师可以将教室简单布置成一个美丽的大森林,且为孩子们准备一些布谷鸟的头饰,学生在表演时一定乐此不疲。
]3、随着音乐用噜哼唱歌曲。
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用钢琴轻声伴奏。
5、跟音乐演唱《布谷》,可以加上自己即兴创编的动作。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四、画春天。
1、刚才我们一起听了《杜鹃圆舞曲》,一起表演了《布谷》,一起感受了浓浓的春意。
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能试着用彩笔画一画吗?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
《唱歌布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歌曲《布谷》的歌词内容,感受歌曲中的童真童趣。
2. 能有感情地演唱《布谷》,并在歌声中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3. 通过歌曲学习,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培养他们爱护树木、珍爱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布谷》,并能有感情地表演。
2. 难点:在演唱中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认识。
三、教学准备:1. 制作《布谷》歌曲的伴奏音乐和多媒体课件。
2. 准备表演道具,如手偶、树叶等,以便进行表演环节。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布谷鸟叫了》音频,请学生认真听,猜猜是什么鸟的叫声?2. 引出课题《唱歌的布谷》,并介绍布谷鸟相关知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和朗读的语气、节奏等。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断句、停留,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 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字音和语气,鼓励他们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结合课件或图片,理解诗歌内容,说说布谷鸟“唱歌”时的动作、神志及布谷鸟的歌声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三)合作探究1. 思考:为什么说布谷鸟在唱歌?它在唱什么?2. 小组讨论: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效果。
(四)拓展延伸1. 仿照课文形式,进行创作,请学生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它……”来表达。
2. 组织朗诵比赛,评选出班级“小诗人”。
(五)小结作业小结: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
作业:A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B类:仿照例句,用“它……”写一句话或一首诗。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演唱《唱歌布谷》这首歌曲,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帮助学生了解布谷鸟的生活习性,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演唱布谷-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布谷”的曲调和歌词,并能够正确演唱。
2.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其能够理解旋律和节奏。
3.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布谷》这首歌曲。
2.教唱《布谷》这首歌曲。
3.练习合唱。
三、教学方法
1.演唱与示范法
2.合唱与互动法
3.评估和调整法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歌曲
1.为学生介绍《布谷》这首歌曲,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播放《布谷》的音乐,引导学生聆听,了解旋律和节奏。
第二步:教唱歌曲
1.采用分解教唱法,分别教唱歌曲的前奏、主歌部分和副歌部分。
2.执行演唱和示范法,声乐老师先演示,学生跟着学,直到学生开始能够正确演唱歌曲为止。
3.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可以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他们掌握歌曲。
第三步:练习合唱
1.引导学生集体练习合唱,先让学生跟着老师逐句跟唱,再进行整体合唱。
2.对于出现合唱问题的学生,老师可进行辅导与指导,帮助其解决问题。
第四步:评估和调整
1.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老师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教学。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需要深入学习的掌握歌曲的学生,还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于《布谷》这首歌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正确演唱这首歌曲。
同时,通过教唱合唱,也锻炼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能力。
布谷第三册音乐教案布谷总课时数:第1节教学内容:1、歌曲:布谷2、读谱知识:sol mi 3、综合训练教学目标:1、学习用对唱的形式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布谷》,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认识五线谱的五线四间及“sol ” 、“mi”两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及唱名,并唱准音高。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布谷》。
认识五线谱的五线四间及“sol ” 、“mi”两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及唱名,并唱准音高。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处唱法。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听音乐,学生自遍动作进教室。
注意:旋律相同处要做相同的动作。
一、发声练习:第5页“小宝宝睡着了“ 二、检查复习:练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提问:反复记号知识(在黑板上出示一条乐句,提问反复记号怎样反复?)三、读谱知识:1、教师介绍五线谱:(黑板上画出五线谱,边介绍边指)五线谱是由等距离的五条平行横线组成的。
这五条线由下至上依次叫做“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
由五条线所形成的间隙,叫做“间”,“间”由下至上依次叫做“一间”、“二间”、“三间”、“四间”。
五线谱的每条线和每个间上所记录的音有固定的音高。
2、认识五线谱:请生跟着老师的手读一读五线谱的五线四间。
请生以自己的手指为五线,以指缝为四间自己认一认五线谱上的五线四间。
集体齐读。
3、认识“mi”和“sol”。
师:在五线谱上有许多的音符宝宝,今天我们来认识mi和sol 。
请同学观察mi和sol的位置在哪?(第一线、sol在第二线)。
请同学在自己的手上找到这两个音的位置并读一读。
分别听教师在琴上弹出这两个音,并跟着唱一唱。
四、学唱歌曲1、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说一说有什么特点?听后感觉?2、听教师范唱。
请同学跟着用LU来模唱整曲。
3、请同学拍着手用“da”读出《布谷》的节奏。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边拍手边读歌词。
(注意休止符处读“空”)4、教唱法学唱歌曲。
五、歌曲处理:1、讨论以下问题,并边讨论边按问题做一做。
布谷鸟音乐节奏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布谷鸟》。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布谷鸟的叫声,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布谷鸟》。
2. 培养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布谷鸟》,并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音乐节奏,并能够用乐器准确地表现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打击乐器、录音机、音响设备。
2. 学具:乐谱、歌词、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布谷鸟》的歌曲,引导学生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 学习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3. 节奏训练: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让学生用打击乐器跟随歌曲的节奏进行伴奏。
4. 演唱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演唱练习,纠正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5. 创编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打击乐器创编歌曲的伴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布谷鸟歌词:布谷鸟,布谷鸟,飞到南边,飞到北边。
节奏:X X | X X | X X | X X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为家人演唱《布谷鸟》,并用自己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如铃鼓、木鱼等,为歌曲伴奏。
2.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动物的叫声,尝试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表现。
答案: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如小狗、小猫等,模仿其叫声,并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表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布谷鸟》,让学生了解了音乐节奏的重要性,并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节奏训练环节,部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音乐教学大纲六年制小学一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一、教学目的:1.突出音乐教学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并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唱歌1、复习巩固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
2、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3、学习自然地呼吸,学习U、O、U等正确发音和用准确的口形唱名,注意咬字、口形的正确。
4、有表情地唱歌、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绪。
(二)唱游1、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有表情的律动2、学习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乐感的培养(三)、器乐1、学习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2、注意与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相配合(四)欣赏1、逐步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2、欣赏优秀儿童歌曲、民歌和器乐曲。
3、初步感受活泼、雄壮、优美、抒情等不同情绪的歌乐曲。
(五)读谱知识和视唱听音1、认识简单音符、常用记号2、认识2/4、3/43、进行简单的节奏组合等练习音乐新课程标准一、教学总目标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二、分目标艺术与生活1、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中,认识艺术的要素和组织原理。
布谷》名师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课,单元标题是“春天” 。
教学内容包含三首演唱曲目《春晓》、《布谷》和《小雨沙沙》,两首聆听作品《杜鹃圆舞曲》、《春晓》,以及知识与技能“三角铁” “发声练习”。
编者意图通过聆听和演唱,让学生感受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在充满春的意境中,聆听春天的乐音,用歌声赞美春天的美丽。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编排“三角铁”和“发声练习” 并在歌曲中运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进行放松而清晰的发声练习。
《布谷》是朱兰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歌曲采用2/4拍,C大调,歌曲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流畅的旋律,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
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柯达依手势的辅助下唱准“ sol、mi”,并用放松、清晰的声音做“ bu gu”发声练习。
用小钟琴辅助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建立两音的音高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创编动作表演歌曲《布谷》,并能运用小钟琴循序渐进地开展听、唱、奏、创、演等综合性音乐活动,培养良好音乐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布谷》,以歌声亲近自然,体会歌曲意境,释放儿童的天真快乐,用歌声表达对布谷鸟的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能清晰咬字,用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布谷》,并能结合歌曲进行创编表现。
2.在游戏性活动中快乐地学习音符“ sol”“ mi”“0”,运用小钟琴跟着音乐给布谷鸟的歌声伴奏,把握小钟琴基本演奏法,感受唱奏融合之美。
教学难点:1.掌握四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2.能轻声模仿高音“ mi”“dol ”的演唱,并按照音乐符号表现结束句。
教学用具:小钟琴、课件、布谷鸟折纸、电子琴。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趣味练声:(一)音乐律动:1. 《杜鹃圆舞曲》音乐律动,学生随音乐“飞”进教室,对号入座。
2. 课堂导入:师:同学们,春天来了,小草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柳枝在春风中舞蹈,花儿争相开放,可爱的鸟儿来到音乐山谷,飞到你们身边,开心的歌唱,你们听:师:是什么鸟在歌唱?(布谷鸟)(二)趣味练声:1.学生模仿师:布谷鸟又称杜鹃,还有人称它报春鸟,因为人们听到它发出“布谷布谷” 的歌声,就知道春天来了。
一年级第一单元《布谷》教案教学内容:歌曲《布谷》欣赏《杜鹃圆舞曲》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能与同伴共同分享音乐的快乐。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学生的音乐创意,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3.安静聆听《杜鹃圆舞曲》,使学生熟悉作品的旋律后展开想象,能用线条或图画表现自己听到的关于春天到来的音乐。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能用愉快、优美的声音歌唱《布谷》,歌唱美丽的春天。
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安静聆听《杜鹃圆舞曲》,熟悉作品的旋律并展开想象,用线条或图画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难点:在整个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用美妙的声音歌唱《布谷》,歌唱春天,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音乐评价,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享音乐的快乐。
教材分析《杜鹃圆舞曲》和《布谷》是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春天》中的内容。
通过聆听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和演唱德国儿歌《布谷》,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浓浓的春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美丽的大自然,从而抒发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安静聆听《杜鹃圆舞曲》,熟悉作品的旋律并展开想象,用线条或图画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
在整个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用美妙的声音歌唱《布谷》,歌唱春天,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音乐评价,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享音乐的快乐。
教学预设:一、听春天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你们发现了吗?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找到春天。
完整聆听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提问:1.同学们,你喜欢这首乐曲吗?2.你在乐曲中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能告诉大家吗?3.知道什么是圆舞曲吗?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杜鹃圆舞曲》,圆舞曲一般都是三拍子,请同学们跟老师拍着手再来聆听一次。
小学音乐人音版(简谱)一年级下册《春天演唱布谷》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三维目标1)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用轻松、快乐的声音演唱《布谷》,感受旋律的春天气息。
3)能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重点:1)休止符、长音、短音的准确演唱。
2)记住第一段歌词。
难点:3)用动作来表现两拍子旋律特点。
教学媒体(准备)电脑课件(教学光盘)、打击乐器、班班通、钢琴重点关注学生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感受春天播放《春晓》,师生一起律动,体验歌词意境。
你是从那些地方发现春天已经悄悄来到?2、简介布谷:布谷鸟体形大小和鸽子相仿,但较细长,上体暗灰色,腹部布满了横斑。
脚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后。
飞行急速无声。
芒种前后,几乎昼夜都能听到它那宏亮而多少有点凄凉的叫声,叫声特点是四声一度——“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快快割麦!快快割麦!”、“快快播谷!快快播谷!”所以俗称布谷鸟。
3、导入新课: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燕子报春,青蛙鸣春,一切都欣欣然像刚睡醒的样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
你们看,春姑娘给大地穿上了绿装,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迎春花开了,冰雪融化了,蜜蜂也飞来了。
春天多美啊!听,什么鸟在唱歌。
(教师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5 3 ︱5 3 ︱5 3 ︱ 5 3 ︱出示教学目标布谷布谷布谷布谷4、体验春天同学们也学学布谷鸟的叫声,看谁学的最像。
听,又一只布谷鸟在唱歌了(教师模仿布谷鸟的声音)3 1 ︱3 1 ︱3 1 ︱3 1 ︱1 —︱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学生跟着教师模仿布谷鸟的声音。
)5、观察欣赏布谷鸟(图片)二、学习歌曲,创造发展1、感受歌曲,朗读歌词,练习二拍子节奏。
2、学唱歌曲1)完整听教学光盘上的(布谷)歌曲,让学生用手指着歌词,想一想哪些音最长?2)随琴用lu模唱旋律,身体轻轻摇晃。
3)听歌曲录音,随教师的手势一起划旋律线。
4)学生哼唱旋律,教师唱歌词(注意节拍的强弱规律)。
布谷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小提琴的音色。
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通过对三拍子歌曲《布谷》的学习,使学生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知道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和热爱集体的意识,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的节奏教学难点:能感受音乐的情绪并随着乐曲做律动,用动作感受节拍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随着《星光恰恰恰》律动。
二、新课学习1、导入2、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A:师扮演洋娃娃,随音乐律动。
B:师带领生一起随音乐律动。
师:洋娃娃跳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她的音乐舞会好吗?师生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
(用简单律动表示节拍)(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律动。
3、学唱新歌《布谷》——用听唱法学习(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老师范念歌词(配乐)。
(3)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
引出三拍子,学生用简单律动表示三拍子。
(4)学生跟钢琴用“LU”哼唱旋律。
引出“休止符、连音线”,让他们知道各自在歌曲里的作用。
(5)学生跟琴试着轻轻演唱歌曲。
(6)学生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
(7)学生用身体乐器打三拍子节奏,再次演唱歌曲。
三、巩固歌曲1、学生听音乐变对形,讨论编创简单律动。
(配乐)2、师选择碰铃、三角铁、串铃、铃鼓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分组为歌曲伴奏。
(配乐)3、利用这两种方式再次巩固歌曲。
(唱歌、跳舞、器乐)四、师小结下课学生随音乐边唱边跳出教室。
户外活动布谷鸟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布谷鸟》,主要学习歌曲《布谷鸟》的演唱和音乐知识。
歌曲《布谷鸟》是一首富有田园气息的儿童歌曲,以布谷鸟的叫声为题材,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布谷鸟》的演唱技巧,能够流畅地演唱全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布谷鸟》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知识。
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歌曲《布谷鸟》,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引导学生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感受音乐的美好。
2. 歌曲学唱:(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布谷鸟》的旋律,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符。
(2)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3)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3. 音乐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布谷鸟的叫声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中的自然元素。
4. 课堂练习:(1)学生用画笔和画纸绘制布谷鸟的形象,体会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2)学生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进行节奏练习。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布谷鸟叫声特点、歌曲《布谷鸟》旋律、音乐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为家人演唱歌曲《布谷鸟》,录制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歌曲《布谷鸟》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知识是否掌握?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以自然景象为题材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歌曲《布谷鸟》的演唱技巧:包括正确的发音、节奏、音准、音色和情感表达。
2. 音乐知识:布谷鸟的叫声特点,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非遗音乐教案:用《布谷》探索华夏传统音乐的源头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探索传统音乐的源头以及起源变得极为必要。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以《布谷》为例,尝试探讨华夏传统音乐的源头。
一、《布谷》《布谷》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华夏传统音乐作品,其创作时间可追溯到我国东汉晚期(公元25年——220年)。
《布谷》的曲调简单、韵律优美,能够清晰地传递出我国古代农民对生活的感悟和赞美之情。
二、探索《布谷》背后的故事虽然《布谷》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代表作品,但是其中的故事不为人所知。
据说,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位贵族的儿子因为太过放肆而被父亲狠狠地赶出了家门。
孤身一人的他在路上流浪了许久,最终来到了一个留鸟的森林里。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群草原上飞来的野鸟,这些野鸟的歌声让他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于是,他开始用自己的琴声和这些野鸟的歌声交响演绎,从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
后来,他回到了家乡并将这种多声部合奏的音乐风格传授给了别人,从而成为了《布谷》这首神秘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作品的创作素材。
三、探究《布谷》的艺术特点《布谷》作为一首古老的传统音乐作品,其艺术特点也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究。
它的韵律优美、曲调清新,表现出了我国古代农民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它所采用的多声部合奏的方式非常新颖,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出了人们对生命的挚爱和珍视。
它所使用的打击乐器和弦乐器的组合方式,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音乐的特点,让人充分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四、《布谷》的价值与意义《布谷》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它所展现的文化意义也非常重要。
它代表了我国古代音乐创作的高峰,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它所反映出的多声部合奏的创作方式,对于后来中国乐器合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所背后的故事,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音乐与生命的密切关系,通过它的表现形式,挖掘出了我们古代农民的朴素而又热爱生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