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晨号,突显了革命战士所代表的坚毅 、刚强、勇敢等民族精神。
“民族的精神”在课文中指的是怎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加以表现的?
“民族的精神”在课文中指的是: 对内反对黑暗势力的统治,对外反对外来民族的侵略和压 迫的精神。 课文中着意写的是一个号兵和一个荷枪的战士在朝霞中的 雄姿,他们的神态是那样的严肃、坚决、勇敢,具有高度 的警觉,给人以希望、信心和力量。 课文正是通过这两个战士形象的塑造,典型而又形象地表 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
延河夕照,赞美了知识分子的崇高革命理想和 革命斗争精神——生命力。
分析风景
· 文章题目为《风景谈》,请说说作者描摹的六处风景的精神内涵,谈一 谈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风景”才是“真的风景”。
石洞雨景,突出知识青年丰富崇高的精神 生活——孜孜不倦、勤奋、内在精神生活充实 、生命力。
桃林小憩,赞美了解放区人民的高尚情趣 ——生命力、高尚的精神生活。
③“北国晨号”中用“晨风中吹着喇叭的红绸子”、□战士枪尖的刺刀 闪着寒光”、 “粉红的霞色”等来烘托民族精神化身的两个战士的形象,抒发 了作者对英雄战士由衷敬仰之情,所以既是“物”烘托“人”,同时也是“景 ”烘托“情”。
课文赏析
④“沙漠驼铃”中用沙漠的“纯然一色”来烘托“那一 杆长方形腥红大旗”,是驼队的出现显得格外庄严和妩媚 ,这是色彩的烘托;用“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来烘托 驼铃的“丁当、丁当”的声音,使人倍感铃声的和谐动人 ,这是声音的烘托。
初中时我们曾学过茅盾的散 文《白杨礼赞》,那篇散文曾以 它崇高的境界和强烈的感情激动
过我们的心。今天,我们再来学 习一篇和它并称为姊妹篇的作品
《风景谈》。
作 者 简 界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 ,我国现代杰出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僧积 极参加“五四”运动和早期共产主义运动;长期从事革命文学 活动,曾与鲁迅、郭沫若等人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 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