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与张家界自然遗产对比分析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三个张家界调研报告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张家界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吸引着大量游客。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参观了三个不同的景点:天门山、黄龙洞和宝峰湖。
第一个景点是天门山。
天门山是张家界的地标之一,以其险峻的峰岩和壮观的玻璃栈道而闻名于世。
我们乘坐山索道登上天门山,欣赏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
站在天门山顶部的玻璃栈道上,我们可以俯瞰整个张家界风光,这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天门山上的观音庙,这是一个寺庙,供奉着观音菩萨。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宗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总的来说,天门山是一个绝对值得一游的景点。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黄龙洞。
黄龙洞是中国最长的洞穴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在洞穴的深处,我们看到了各种奇妙的钟乳石和石笋。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洞穴中的黄龙瀑布,它从洞顶垂下,水花四溅,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洞穴里的一个水下宫殿,里面有一个美丽的湖泊和精致的彩石,给人一种幻觉的感觉。
黄龙洞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于一体,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个景点是宝峰湖。
宝峰湖是张家界最大的人工湖,这里山水相依,景色如诗如画。
我们乘船游览了宝峰湖,欣赏了湖水清澈透明,周围群山环绕的美景。
湖边还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为宝峰寺。
寺庙内供奉着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参拜。
宝峰湖的美景和宗教氛围使游客感受到了宁静和宁静。
综上所述,张家界的天门山、黄龙洞和宝峰湖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景点。
天门山以其险峻的峰岩和壮观的玻璃栈道吸引了大量游客。
黄龙洞则以其漂亮的钟乳石和石笋以及瀑布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
宝峰湖则以其美丽的湖泊和宗教庙宇吸引了众多游客。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张家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
我们相信,张家界将会成为未来更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梵净山生物生态演化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比分析作者:吕伊娜熊康宁容丽陈浒高洋盈斌来源:《世界地理研究》2016年第05期摘要:世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和财产,而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在生物生态演化上具有显著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其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梵净山以及其他类似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全球对比的视角出发,选取10个位于不同大陆且与梵净山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相似性的世界遗产地,并结合世界遗产第Ⅸ条(有关生物生态过程方面)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梵净山的突出普遍价值。
对比分析表明,梵净山具有更为复杂的生物生态演化过程;更为重要的南北、东西植物区系的交汇叠置;更为完整与独特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梵净山囊括了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与寒温带生物生态特征,是全球中亚热带湿润区从山地丘陵到亚高山山地正在进行的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杰出范例,代表了亚热带湿润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关键词: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生物生态演化;梵净山中图分类号:K928.7 文献标识码:A亚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湿润多雨的特点,使得该区域生态系统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物生产力高[1],进而形成成片的原始森林。
中国亚热带地区的植物区系以丰富多样、古老独特著称,是东亚亚热带植物区系的起源中心。
同时也是大量古老残遗成分的现代分布中心[2]。
梵净山是中国境内自然植被保存较为完好的少数地区之一,是中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区原生性强、垂直分异明显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3]。
目前梵净山已经启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先后有世界知名专家对梵净山进行考察。
因此,挖掘梵净山的世界遗产价值,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保护梵净山的生态环境。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与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梵净山提名地生态背景、生物生态演化和生物生态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特征与世界自然遗产价值标准,对比分析国内外具有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特征相似遗产地,研究梵净山提名地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三个张家界调研报告总结根据对三个张家界(张家界市、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天门山)的调研,我将总结如下:1. 张家界市: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旅游城市。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张家界市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峦起伏、瀑布飞瀑,令人陶醉。
这里的景点丰富多样,如黄龙洞、宝峰湖、桂花溪等,无论是追求山水之美还是探索历史文化,都能找到适合的景点。
此外,张家界市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宏村古民居、蛇仙洞等。
在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张家界市注重旅游发展,不断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地球上最幽美的地方之一”,是一个国际知名的自然保护区。
在调研中,我们对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进行了深入了解。
这里有奇峰异石、清澈溪流以及茂密的森林,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仙境的感觉。
同时,森林公园还保存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公园内的玻璃桥和索道等旅游设施,这些设施给游客提供了更好的观赏和体验自然景观的方式。
3. 天门山:天门山位于张家界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在调研中,我们亲身体验了乘坐世界最长的玻璃缆车攀登天门山的刺激感受。
山上的景观多样美丽,有天门洞、云梦仙谷、缘峰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山顶还有巨型观景台,可以俯瞰下方的景色,这种壮观的视角令人难以忘怀。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天门山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综上所述,三个张家界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
张家界市是一个综合性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以其壮观的自然景观和珍稀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天门山则以其刺激的玻璃缆车和壮丽的山景吸引游客。
这三个地方在旅游业发展方面都投入了大量资源,提供了多种旅游设施和服务,为游客提供了难忘的旅游体验。
在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地方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这里的美丽和魅力。
梵净山调研报告梵净山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佛教胜地。
其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和深厚的宗教氛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朝拜和观赏美景。
为了更好地了解梵净山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我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将在以下报告中进行综合分析。
梵净山自然风景得天独厚,山势险峻,有“东方阿尔卑斯山”之称。
山上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涵盖了亚热带、暖温带和寒温带的植物种类,形成了独特的植被景观。
山下则有湖泊、河流和温泉等自然景观,为梵净山增添了更多迷人的元素。
在调研中,我还了解到梵净山具备丰富的文化资源。
据史书记载,梵净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他们在此修行、做学问、作诗作画。
这里也保存了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如梵净山寺、寺院、庙宇和石刻等,是研究佛教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在旅游业方面,梵净山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风景、朝拜佛教、登山徒步和放松心情。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交通不便是梵净山发展的首要困难。
目前,梵净山的交通主要依靠山路和索道,不仅道路狭窄,而且受到天气的影响较大。
这给游客的前往和离开带来了极大不便,也限制了梵净山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梵净山的旅游服务设施相对薄弱。
尽管在山区有一些旅馆和餐厅,但数量有限,设施也相对简陋。
此外,由于交通的限制,外来的人力资源难以进入,导致人员配置不足,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对于梵净山的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道路条件,提高山路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其次,加大对旅游服务设施的投资,引入专业的旅游管理机构和人员,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游客的需求。
另外,还应加强对梵净山的宣传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游客的数量和消费水平。
综上所述,梵净山作为佛教胜地和旅游景点,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但目前面临着交通不便和旅游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服务品质,梵净山有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梵净山冷杉属植物群落全球对比分析与世界遗产价值贵州梵净山因在自然美学、生态过程与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全球性的突出普遍价值,于2015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并成为2018年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
梵净山冷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是梵净山唯一且特有的亚热带珍稀濒危、古老孑遗的冷杉属植物,其种群和群落丰富了梵净山在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全球代表性和突出价值,全面研究梵净山冷杉的生境、种群与群落特征,将为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也为这一濒危物种提供保护管理上的理论依据。
依据植物地理学的环境因子基础理论,静态生命表、种群分布格局、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指数等种群生态学方法,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活型谱、重要值指数等群落生态学方法,以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于2015年至2018年间,在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梵净山开展野外考察和群落样方调查,划定2个30m×30m的固定样地,调查分析梵净山冷杉群落的水热条件、地形、土壤等生境指标,种群数量、年龄结构等种群特征指标,物种多样性、空间结构等群落特征指标,并与全球其他6种亚热带珍稀濒危冷杉属植物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凝练出梵净山冷杉种群与群落的世界遗产价值。
(1)梵净山冷杉群落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2,350m梵净山烂茶顶、白云寺、锯齿山一带近山顶处的阴坡,其生境的特点是地形陡峻(坡度30-60°),降水多(年降水量1,313.8mm)、气温低(年平均气温7.07℃)、湿度大(年相对湿度80.75%)、雨热同期,土壤为偏酸性的山地暗黄棕壤、土层浅薄但肥沃。
梵净山冷杉种群受水热条件限制较大,对气温要求尤为严格,生态幅狭窄。
梵净山冷杉种群数量稀少(约9,000株),在狭窄生境内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种群年龄结构呈静止型(Deevey-Ⅱ型),动态结构呈低增长型,数量增长缓慢。
种群起源为西南山地本地起源,位于寒流入侵必经地且山体相对高大的梵净山成为位于亚热带的梵净山冷杉的“避难所”和唯一栖息地。
梵净山旅游发展调研报告梵净山位于中国四川省汶川县,总面积约为1500平方公里。
梵净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梵净山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梵净山旅游的发展现状1. 自然景观:梵净山地势险峻,山峰云雾缭绕,瀑布溪流众多,植被丰富多样,是一个自然生态的宝库。
2. 文化资源:梵净山是中国藏传佛教的发源地之一,寺庙众多,佛教文化深厚,吸引了众多佛教信徒和文化爱好者。
3. 交通便利:梵净山交通便利,可以通过公路和铁路到达,周边还有机场和汽车站,方便游客的出行。
4. 旅游设施:梵净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设施,包括酒店、客栈、景区服务中心等,可以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二、存在的发展问题1.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梵净山旅游发展中,道路、酒店、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2. 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由于游客数量的增加,一些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存在破坏环境的行为,对梵净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3. 服务质量不高: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欠佳,导致游客满意度不高,进一步影响了梵净山旅游的发展。
三、发展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道路、酒店、厕所等方面进行提升和改善,提高游客的出行和停留条件。
2.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保护好梵净山的环境。
3.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总结:梵净山作为一个拥有得天独厚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的旅游胜地,具备了吸引游客的潜力,但仍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可以进一步促进梵净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梵净山生态环境演化全球对比分析与世界遗产价值世界自然遗产地是在自然景观、地质地貌、生物生态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杰出代表地,同时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和财产。
梵净山因其具有独特的生物生态价值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它是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环境演化的杰出代表。
因此,为了论证梵净山在生态环境演化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需探究梵净山气候、植被、地质地貌是如何随地质年代进行演化与变迁的,从而得出梵净山在生态过程标准下所具有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根据地理学、地质学、孢粉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于2014-2016年以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为研究区域,首先,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梵净山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论证梵净山的生态孤岛效应;其次,通过野外采样与实验分析,运用14C定年、环境代用指标和孢粉鉴定等研究手段探究梵净山在全新世以来的生态环境演化过程;最后,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将梵净山与其他具有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和非遗产地进行全球对比分析,分析梵净山所具有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独特性与代表性。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梵净山凸显了由喀斯特生态系统过渡到非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演化特征,并且完整地展现了其生态孤岛生态环境演化过程,即独特的地质起源和生态环境演化历史。
其中,经历第三纪、第四纪期间的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使得梵净山山体仍在继续抬升,这为第三纪或更早古老动植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地。
并且梵净山物种的发生与分布记录了复杂的物种定居、灭绝、地方特有物种的原地演化及应对长期气候变化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其仍在持续增大的孤岛效应和对现代气候变化压力的响应。
(2)首次运用环境代用化学指标,并结合孢粉记录和14c定年探究梵净山的生态环境演化,创新性的探索了梵净山在全新世时期生态环境演化过程,尤其是在亚热带山地气候下植被对气候的响应特征。
梵净山完整记录了全新世时期生态环境的演化过程,包括全新世早期、中期、晚期的植被演化过程和气候演变过程,其中,在全新世中期存在一个稳定的气候适宜期。
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监测评价研究世界遗产是人与自然的杰出创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全球1052项世界遗产中已有55项因突出普遍价值受到威胁而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有2项世界遗产甚至因此被除名,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与预防性监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预防性管理与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世界遗产监测评价研究尚不成熟,遗产管理者监测评价工作没有标准可依。
因此,世界遗产监测模型、指标体系和监测预警的研究迫在眉睫。
研究从遗产的本质属性入手,通过德菲尔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价值本体、威胁因素和行政管理为分类依据的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威胁强度和指标权重确立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构建监测评价模型。
通过社区调研、统计研究和野外考察,评价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可持续发展状况,提出世界遗产威胁强度分级标准与世界遗产安全预警模式。
本文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具有满足世界遗产标准(vii)美学价值、标准(ix)生态过程演化和标准(x)生物多样性价值,同时也面临公路建设、水土流失、滑坡等威胁,其中公路建设威胁最大,大气污染威胁最小。
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以其独特美学价值、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演化过程满足世界遗产标准(vii)、(ix)和(x)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其植被垂直带谱、黔金丝猴、水青冈林、珙桐等为典型的突出普遍价值载体。
研究区突出普遍价值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方面的威胁,其中以人类活动的威胁为主。
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关于世界遗产的第二轮定期报告,结合在研究区实地监测考察与调研结果,筛选出12个类型共36个因子逐一分析梵净山世界遗产提名地的威胁因素,提炼出研究区主要的12类威胁因素。
在遗产管理者、原住民等利益相关者和世界遗产专家的参与下,对提名地进行威胁因素矩阵对比排序,得出研究区威胁因子的威胁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水库及大坝建设、旅游开发与管理、废弃采矿点、原住民发展需求、噪声污染、森林火灾、固体废弃物污染、佛教文化濒危、水污染、大气污染。
中国十大最美自然景观
以下是中国十大最美自然景观,这些景观以其壮丽、独特和自然的特
色而闻名:
1. 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谷之一,以其险峻的
山峦和壮观的水景而著名。
2. 黄山:黄山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以其奇特的峰林、险峻的山
势和迷人的云海而享有盛誉。
3. 张家界:张家界位于湖南省,以其奇特的石峰、悬崖和峡谷而著名,被誉为“仙境”。
4. 桂林漓江:桂林漓江以其优美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
名于世。
5. 峨眉山:峨眉山是四川省著名的佛教胜地,以其陡峭的山峰、茂密
的森林和古老的庙宇而知名。
6. 九寨沟:九寨沟位于四川省,以其多彩的湖泊、瀑布和原始森林而
著名,是世界自然遗产。
7. 花果山:花果山是中国神话故事《西游记》中美猴王孙悟空的栖息地,以其奇特的峰林和浓密的森林而著名。
8. 阿坝藏羌风光带:阿坝藏羌风光带位于四川、甘肃和青海交界处,
以其广袤的草原、雪山和湖泊景观而闻名。
9. 梵净山:梵净山位于云南省,以其奇特的石林和多样的植物种类而闻名,是世界自然遗产。
10. 阳朔桂江:阳朔桂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著名的河流景观,以其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宁静的水乡风光而闻名。
这些自然景观以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美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注意。
当然,中国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自然景观,这里只列举了其中十个。
每个景观都有着不同的魅力和特色,供人们欣赏和探索。
梵净山景区调研报告梵净山位于湖南省永顺县,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素有“湖南第一山”之称。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探究梵净山景区的特色、吸引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梵净山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1.自然景观独特:梵净山拥有陡峭的山峰、飞瀑流泉、原始森林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其中以「金佛山」最为有名,其独特的形状像一尊倒挂的金佛,是景区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2.丰富的文化底蕴:梵净山作为中国重要的道教文化遗址,具有深厚的宗教意义。
梵净山寺庙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万庑峰,是道教全真派六大祖庭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宗教文化藏品。
3.宜人的气候环境:梵净山景区位于海拔800-1300米的高山地带,四季如春,气候温和,无严寒酷暑之忧。
这种宜人的气候环境使得梵净山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和避暑的理想去处。
4.独特的民俗文化:梵净山地区居民以苗族和侗族为主,他们保留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文化,如苗族的赛龙舟、侗族的花山歌等,这些文化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与当地民众互动的机会。
二、梵净山景区未来的发展前景1.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设施、优化交通条件,加强人才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创造更好的旅游体验。
2.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活动,挖掘和宣传梵净山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特色,使其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
3.保护生态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措施,加强景区的环境保护,确保梵净山的自然风光保持原始的美丽。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扩大旅游接待能力,提高景区的整体竞争力。
三、建议1.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推广,提高梵净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开展特色旅游产品创新:开发和推出具有梵净山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景区的吸引力。
3.进一步整合资源:与周边地区景点合作,共同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形成相互补充的旅游产品,实现优势互补。
4.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景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旅游氛围。
梵净山与张家界自然遗产对比分析研究
作者:徐莉莉吴婷胡邦红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10期
同处于武陵山脉的梵净山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通过对梵净山与张家界自然遗产在地理条件、水系条件等方面进行对比,阐述梵净山的优势条件以及在申报自然遗产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相关部门在今后的申遗工作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截止2017年7月,中国已有52处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3年贵州省铜仁市在相关部门正式启动了梵净山申请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力争5年内完成目标。
同处于武陵山脉的梵净山和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着力于探索梵净山与张家界自然遗产的对比,旨在分析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独特价值优势,分析梵净山申报自然遗产的前景使之更具竞争力。
张家界地处湖南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隆起与洞庭湖沉降区结合部,介于28°52′—
29°48′N,109°40′—111°20′E之间,东西最长167公里,南北最宽96公里。
张家界总面积9653平方公里,有着“世上绝景、天下奇观”的美誉,有着“雄、奇、秀、美”的特点。
1988年8月,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梵净山,是武陵山系的主峰,地跨三县交界,即江口、印江和松桃。
其地理坐标是:27°49'50"–28°01'30"N,108°45'55"–108°48'30"E,总面积4.19万公顷。
梵净山的钟灵毓秀,清新空气,以及最丰富且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和最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也造就了梵净山的无穷魅力。
梵净山有一级景点17个,二级景点19个,三级景点15个。
现从地理条件、水系条件、植被条件、动物种类、文化资源几个方面对两个景区进行比较。
(一)地理条件
武陵山脉同时包含梵净山和张家界,前者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穹状背斜构造,地处云贵高原东段和湖南西部丘陵地带之间,海拔高度高,是武陵山脉的主峰。
而张家界属于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断裂特点为产状陡,多期活动构造明显。
对比得出,张家界虽与梵净山同属武陵山脉,但梵净山具有较为完整的地质构造,又因其是主峰被美赞为“武陵源”,“武陵第一峰”,其中梵净山地质景观中金顶、蘑菇石、万卷书属于一级地质景观;金刀峡、老鹰岩、神龟石、逍遥
洞、酒泉洞、双龙洞、仙人洞、一线天属于二级地质景观。
其他翻天印、薄刀岭、紫袍玉带石、国画石为三级地质景观。
而张家界的地质景观黄石寨、摘星台、金鞭岩、天子山、袁家界、天下第一桥等,其中属一级地质景观的仅1处,二级地质景观有5处,三级地质景观有4处。
在数量及价值等方面低于梵净山。
(二)水系条件
梵净山水系发达,溪流密布,有大大小小溪流99条之多,其水系呈典型的放射状向四周分布,而张家界水系亦丰富,但其大小溪流仅25条,仅从溪流数量对比梵净山远多于张家界,梵净山河流水系较张家界更为发达。
就水文类景观,张家界就数金鞭溪为一级景观,而梵净山一级水文景观有黑湾河和太平河两处;二级景观有黑湾河瀑布、白水洞瀑布、云舍神泉、龙井泉水;三级景观有四处,还有无数不知名的小溪流。
(三)植被条件
梵净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亚热带生态系统完整,动植物资源丰富且具有很高的价值,相较而言,张家界森林覆盖率为74.75%,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仅有1种,二级保护的有11种,三级保护的有16种。
虽然梵净山总量少于张家界,但是梵净山拥有大量的从7000万年到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被称为“生命的绿洲”,覆盖率高达95.38%,同时梵净山拥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却比张家界多出很多,其中有珙桐为我国特有植物等都存在于梵净山之中,梵净山植物总体保护价值大大高于张家界。
(四)动物资源
梵净山拥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如黔金丝猴、云豹、白颈长尾雉、娃娃鱼、穿山甲、猕猴、亚洲黑熊、鸳鸯、红腹锦鸡等20多种,当今世界最濒危动物——黔金丝猴,全世界只有在梵净山有。
而张家界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且只有1种,二级保护动物有11种。
(五)文化资源
梵净山拥有全国唯一的佛教弥勒道场,被称为佛教圣地,是五大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梵净山是五岳之宗,其人文资源价值远超于张家界。
综上,梵净山在很多方面比张家界风景区有优势,相关部门在申遗过程中应多突出梵净山特点,加强宣传侧重点和力度,使得梵净山申遗早日成功。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