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网新教材试题库61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一新教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B.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C.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D.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D2.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部分答案:D3.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A. 细胞质B. 线粒体C. 叶绿体D. 细胞核答案:C4.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主要功能是:A. 运输氧气B. 运输二氧化碳C. 运输营养物质D. 运输废物答案:A5.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铁B. 锌C. 钙D. 钠答案:C6.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K答案:D7.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遗传物质只存在于细胞核中B. 遗传物质是DNA和RNAC. 遗传物质是蛋白质D. 遗传物质是脂肪答案:B8. 以下哪种生物不属于脊椎动物?A. 鱼B. 鸟C. 昆虫D. 哺乳动物答案:C9. 以下哪种植物不属于被子植物?A. 松树B. 玉米C. 玫瑰D. 柳树答案:A10. 以下哪种生物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 草B. 藻类C. 蘑菇D. 树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磷脂、蛋白质2.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______和______。
答案:维生素、无机盐3.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葡萄糖、氧气4.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______。
答案:皮肤5. 人体血液中的白细胞主要功能是______。
答案:防御疾病6. 人体骨骼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答案:头骨、躯干骨7. 人体神经系统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答案: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8. 人体循环系统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新课标考试题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A. 蛋白质B. 核酸C. 糖类D. 脂质答案:D2. 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场所是:A. 叶绿体B. 线粒体C. 细胞核D. 细胞质答案:A3. 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是:A. 扁桃体B. 胸腺C. 脾脏D. 淋巴结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是遗传物质DNA的组成部分?A. 核糖B. 脱氧核糖C. 葡萄糖D. 果糖5. 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包括:A. 皮肤和粘膜B. 抗体和白细胞C. 巨噬细胞和T细胞D. 补体系统答案:A6. 以下哪个选项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食物链D. 物质循环答案:C7.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A. 蛋白质和DNAB. 脂质和DNAC. 蛋白质和RNAD. 脂质和RNA答案:A8. 以下哪个选项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A. 液泡B. 叶绿体C. 线粒体D. 核糖体答案:B9. 以下哪个选项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 铁C. 钾D. 钠答案:B10. 以下哪个选项是人体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阶段?A. 有丝分裂B. 减数分裂C. 无丝分裂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____和____。
答案: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物质进出2. 人体内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____中。
答案:DNA3. 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包括____和____。
答案:抗体,白细胞4. 细胞核中的____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答案:染色体5. 植物细胞的____是储存水分和营养物质的结构。
答案:液泡6.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____、____、____等。
答案:锌、铜、碘7. 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分裂是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
答案:减数分裂8. 人体细胞分裂过程中,____分裂是细胞数量增加的主要方式。
答案:有丝分裂9. 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包括____、____、____等。
湖南省长沙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新教材必考(试题)(带答案解析)1、社工单选题(综合能力)(共80题)1. 社会工作者小吴在社区开展服务时主动向案主介绍服务的相关信息,告知接受服务过程中应有的权利义务。
上述小吴的做法体现社会工作者需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的是()。
A.隐私保密B.知情同意C.文化敏感性D.自决【答案】B【解析】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包括以下六方面:①对服务对象的承诺/负责;②自我决定;③知情同意;2. 在针对某企业员工的成长小组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不断强调说:“这是我们的小组,它的成败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表现。
”在此过程中,多数组员特别重视小组目标,遵守小组规范,并劝阻那些违反规范的组员。
上述过程体现的小组工作的特点是( )。
A.促进人际交往B.注重团体动力C.强调经验分享D.带来持久改变【答案】B【解析】小组工作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②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③运用小组治疗性因素;④注重团体的动力。
其中,注重团体的动力是指小组工作注重团体在解决问题中的发展动力,强调小组组员带着他们的特性和工作任务进入小组,与小组的情境结合,在小组工作者的领导下,产生互动行为,引起组员的改变、任务完成和小组的发展;强调在小组的“此时此地”通过小组组员建立团结、互助与合作的关系,共同发现问题及其原因之所在,共同寻找和梳理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见证和陪伴小组组员的成长。
题中,社会工作者的做法主要是为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动力,体现了小组工作的注重团体动力的特点。
3.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工作特别强调科学方法,从整合到细分是基本发展趋势B.社会工作目标模式不断变化,从预防到救助是基本发展思路C.社会工作领域不断拓展,环境保护也成为社会工作介入范围D.社会工作专业自建立起,社区工作就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答案】C【解析】A 项,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中,曾出现过将工作领域细分、强调某种专业方法的现象。
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某书签分享赚钱赏收藏原创保护版权申诉/ 14 立即下载加入VIP,备课更划算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文档编号:上传时间:2024-07-28 类型:DOCX 级别:精品资源页数:14 大小:213.06KB 价格:66.00积分(10积分=1元)《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七彩学科网上搜索。
1、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一、古典之美(26分)(一)1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滋养心灵。
课堂上,七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主题“诗文之魅力”进行了佳句竞答活动。
请把下面空缺处的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10分)主持人:经典如神奇的画笔,让景物摇曳生姿。
小宇:刘禹锡笔下的“晴空一鹤排云上,_”(秋词),让秋景蕴含了豪迈的情怀。
小文:李商隐笔下的“_,_”(夜雨寄北),让眼前的凄苦幻化成了团聚的欢乐。
小欣:李白笔下的“我寄愁心与明月,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让明月成为传递深厚友情的使者。
小慧:李益登城远望,望见“_,_ 2、”(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边城夜色。
主持人:经典似绽放的荷花,让精神充实丰盈。
小德:品读“_,_”(论语十二章),从孔子对学与思的辩证思考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小智:诵读“_,_”(潼关),正值青春的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和挫折,都应有谭嗣同那般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新教材政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方面?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全部选项答案:D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A3.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B. 计划经济制度C. 混合所有制经济D. 国有经济答案:A二、判断题1. 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答案:正确2. 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答案:错误(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但此题表述有误,应为“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包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
四、论述题1. 论述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我国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再次,它符合我国国情,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
最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北省沧州市2024年社会工作者新教材通关(试题)(带答案解析)1、社工单选题(综合能力)(共80题)1.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作需要围绕机构目标,建立授权、协调、沟通和控制等一系列动态机制。
其中,建立授权机制的目的是( )。
A.促进各部门的密切配合B.确保机构发挥最大效率C.加强各层级之间的互动D.保证行政计划实施方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服务机构运作过程中建立授权机制的目的。
授权的主要目的是让社会服务机构发挥最大效率,有助于提高下属或员工的满意度2.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推行一项“邻里守望相助”计划,目的是协助居民向社区居委会和媒体表达对社区问题的关注,并鼓励居民组织起来,促进共同目标的产生与实现。
上述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是()。
A.教育者B.倡议者C.顾问者D.使能者【答案】D【解析】使能者的角色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调动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发挥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有效改变。
3. 当服务对象面临危机时,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行动帮助服务对象将伤害尽可能降到最低。
这时,社会工作者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A.现实反思B.及时处理C.强调关系D.多方协调【答案】B【解析】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包括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以及培养自主能力。
其中,及时处理是指由于危机的意外性强、造成的危害性大,而且时间有限,需要社会工作者及时接案、及时处理,抓住有利的、可改变的时机,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他人的伤害。
由题干可知,选项B符合题意。
4. 某电台主持人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诉说他面对的种种压力,社会工作者回应说:“看来你的压力都和工作有关啊……”此时,社会工作者采用的会谈技巧是( )。
A.同理B.倾听C.鼓励D.摘要【答案】D【解析】个案会谈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专业谈话,主要技巧之一引领性技巧中的“摘要”,是指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长段谈话或者不同部分的话题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其中的要点。
2023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新课标要求,下列哪项不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A. 语言建构与运用B. 思维发展与提升C. 文化传承与理解D. 科学探究与实践答案:D2. 数学课程中,下列哪个概念不是基本的数学思想?A. 函数与方程B. 几何与图形C. 统计与概率D. 信息与计算答案:D二、填空题3. 英语课程标准中,学生应能够通过______来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答案:语言实践4. 物理课程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F=ma三、简答题5. 请简述化学课程中“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物质的量是表示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一个物理量,它在化学计算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度量单位,使得不同物质之间的比较和计算变得标准化和精确。
6. 生物课程中,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什么?答案: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逐渐获得特定功能和形态的过程,它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因为它使得细胞能够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从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四、材料分析题7.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历史课程中对于“改革开放”这一历史事件的教学重点。
材料:改革开放是中国在1978年以后实行的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措施,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答案:教学重点应包括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以及它如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8. 地理课程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答案: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地区;干旱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影响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教学中应强调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和区域差异性,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五、论述题9. 请论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教材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材中提到的“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
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2.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 科学性B. 民主性C. 终身性D. 以上都是3. 教育的本体功能是()。
A. 促进个体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促进经济增长D. 促进文化传承4.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 培养人才B. 提高国民素质C. 促进经济发展D. 传承文化5.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问题D. 教育理论6.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标志是()。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 卢梭的《爱弥儿》D.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7.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历史法8. 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
A. 解释教育现象B. 揭示教育规律C. 指导教育实践D. 以上都是9. 教育学研究的主体是()。
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 教育研究者D. 教育管理者10. 教育学研究的客体是()。
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问题D. 教育理论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
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D. 教育环境12. 教育的类型包括()。
A. 正规教育B. 非正规教育C. 正式教育D. 非正式教育13. 教育的功能包括()。
A. 个体发展功能B. 社会发展功能C. 经济功能D. 文化功能14. 教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A. 教育哲学C. 教育社会学D. 教育管理学15. 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哲学分析法B. 实证研究法C. 历史研究法D. 比较研究法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一种社会活动。
()17.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人才。
《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共鸣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B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这三级课程是( 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D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
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C )A、健康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D. ②④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12。
高中新教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高中新教材,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A. 需要营养B. 能够进行呼吸C. 能够生长和繁殖D.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答案:D2. 在化学中,下列哪个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A. 氢(H)B. 钠(Na)C. 氧(O)D. 碳(C)答案:B3. 根据高中新教材,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答案:A二、填空题4. 根据高中新教材,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细胞5. 根据高中新教材,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_______的总和保持不变。
答案:元素6. 根据高中新教材,中国历史上的“一国两制”构想首次被提出是为了解决_______问题。
答案:台湾三、简答题7. 请简述高中新教材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方式。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长期健康。
四、论述题8. 根据高中新教材,论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改革开放是中国在1978年以后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措施。
这些改革使中国从一个封闭的计划经济体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市场经济体之一。
主要成就包括经济快速增长、数亿人口脱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促进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以及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等方面。
结束语:通过本套试题的练习,学生可以检验自己对高中新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