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3.6 电能(第1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57.50 KB
- 文档页数:5
浙江省温州市九年级科学上册3.6电能的利用教案浙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温州市九年级科学上册3.6电能的利用教案浙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温州市九年级科学上册3.6电能的利用教案浙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电能的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2、能复述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并能明白两者间的关系,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推测影响电功率的因素,能区别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灯泡的亮度跟电功率的关系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2、通过日常生活中有关电能的应用及相关用电器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紧密关系.(三)、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生活中的科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感受科学发展对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的促进作用。
2、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电功率的概念教学难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分及实践意义三、教学方法:实验观察结合谈话法(主要)四、教学准备:1、相关课件;2、电路演示板及相关电路元件等.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展示两盏灯泡,一盏亮,一盏不亮,让学生分析有何不同,产生不同的原因。
师:人类正是看中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而充分利用,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电能的利用。
问题:下列各电器工作时,其能量是如何转变的?这种转变主要通过哪一途径来实现的?A、脱排油烟机工作时(电能———机械能)B、应急灯充电时(电能-——化学能)C、电视机工作时(电能———光能、内能和声能)归纳:上述用电器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各种其他形式的能。
电能1课件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完整版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电能”章节第1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电能的定义、电能的计量单位、电能的转化与传输、以及电能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学习电能的转化和传输过程,了解发电、输电、用电的基本原理。
3.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电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概念、计量单位、转化与传输过程。
难点:电能的实际应用,理解电能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能演示装置、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池、电阻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通过观察电流表的读数,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产生与作用。
2.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家庭一天消耗的电能;(2)解释电能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3.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针对实际案例,讨论电能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措施。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定义、计量单位;2. 电能的转化与传输;3. 电能的实际应用;4. 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电能的定义及计量单位。
(2)请举例说明电能的转化过程。
2. 答案:(1)电能是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所做的功。
电能的计量单位是焦耳(J)。
(2)例如: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风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电能消耗为1.1×10^4 J。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电能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掌握较好,但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了解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电能转化过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能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2. 电能的实际应用;3. 作业设计中的计算题。
3. 6电能的利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逍电功率的概念:2.知道用电器上额定功率的含义:3.知道电器工作的实质。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灯泡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知电能的优点和养成肖约用电意识。
二、教学重点:电功率的理解三、教学难点: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四、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法、类比法、探究法五、仪器准备:多媒体,小灯泡,导线,开关,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小魔术)似电功率概念,让知识归类,内化。
讲授意义、定义,公式,推导单位)看书本表格,了解一些常见用电器的功率问:表格中哪些用电器功率较大?哪些较小?可见不同用电器功率一般是的。
例:电流通过电饭锅,通电10分钟做功600000 焦:电流通过立式空调,通电3秒钟做功5400焦。
问:①电流通过哪个做功多?②电流通过哪个做功快?结论:做功多的不一定做功快试一试:你一定能找对下列用电器的功率。
42寸彩色电视机0. 4W半导体收音机150W日光灯800W电饭锅40W问题5:你会看用电器铭牌吗?多媒体图片展示电饭锅、灯泡铭牌信息,学习额泄电压及额泄功率。
进一步理解功率的含义。
结论:额左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220Y 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的功率练习:观察家庭照明用灯泡,说出灯泡上字样“PZ220-25”的含义?问题6:探究决定灯泡亮度的是额定功率还是实际功率?活动一:现有三只不同规格的灯泡,让它们都正常发光,根据生活经验,你能猜岀哪只额立功率最大,哪只额定功率最小吗?当U实=U额时,P实=戸额,灯泡正常发光。
活动二:那么当U实=U额时,实际功率怎么变化,灯泡亮度怎么变化?该如何设计实验?实验记录分析:比较额定值与实际值师演示实验,连接电路,滑动变阻器让同学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证实灯泡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的。
再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分别等于,大于,小于额泄电压,学生观察发光情况,推导实际功率。
让学生归纳实际值与额泄值的关系并练习。
课题 3.6电能的利用1 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器额定功率的含义,理解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2、技能领域: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独立设计和操作小灯泡的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
3、情感领域:能过教学,让学生感知电能的优点及节约用电。
重点电功率难点电功率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小灯泡(3),导线,开关(1),学生电源,电流表(2),电压表(2)板书设计第6节电能的利用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电能是人类最常用的一种能量,现代人类生活对电的依赖性非常强。
人类广泛利用电能,不但是因为电容易传输,也是因为容易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举例)。
(二)新课教学1、电功简介:提问:电能是通过怎样的过程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呢?——电流通过对电器做功来转化电能。
电功——电流所做的功。
反映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2、电功率以迷你小风扇与吊扇为例,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从而引出电功率的概念。
电功率——电流单位时间所做的功。
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
单位:瓦特或千瓦展示:出示一个电灯泡、一台收音机。
说明电器所标注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值。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消耗的功率。
提问:灯泡的额定功率60瓦表示什么意义?表示电流通过白炽灯1秒内做功为60焦。
读图:如图所示的铭牌,你能读懂哪些内容?输入功率――用电器消耗的总电功率。
输出功率――电动机(或发电机)输出的有用功率。
探究:出示两个不同额定功率的灯泡,提问学生,灯泡的亮度与电功率有关吗?(1)作出假设:功率越大,灯泡越亮(2)设计电路:因为所提供的是三盏额定电压相同的电灯,所以要进行比较,则需要设计成一个并联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进行实验,并填表。
(4)交流并得出结论。
3、电功率的计算猜测:小灯泡的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1)研究电流与电功率的关系。
①设计方案与电路。
②组成并联电路。
3.6电能的利用(三)学习目标:1.学习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用电器功率的方法。
2.了解用电器的功率跟两端的电压有关,加深对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理解。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用实验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培养了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
难点: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及实际功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问题导学:1.两个电阻连接在同一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得它两端电压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个电阻可能并联B.两个电阻的阻值可能相等相等C.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一定相等D.电流通过两个电阻时所做的功可能相等2.某同学家中的照明电路上,有两盏正在使用的白炽电灯甲和乙,若乙灯比甲灯亮,则()A.乙灯的电阻一定比甲灯大乙灯两端的电压一定比甲灯两端的大电流通过乙灯做的功一定比甲灯的多B.乙灯的功率一定比甲灯的大3.如图3-84,已知电源电压保持4.5伏不变,电压表的量程为0~3伏,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20欧,小灯泡L标有“2.5伏,1.25瓦”的字样。
闭合开关后,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它的阻值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若灯泡电阻不变,在此电路中灯泡工作时的最小功率为。
图3-84 [科学探究]一、设计电路:在p105方框中画出电路图。
二、根据电路设计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常用小灯泡1只(标有额定电压、未标明额定功率),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开关1只,电池组(总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1只或低压电源1只,导线若干。
三、实验1.按设计的电路图正确连接。
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恰好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读出此时两只电表的读数,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表内。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2倍,观察灯泡亮度,相对于额定电压时亮度要,读出此时两只电表的读数,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表内。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0.8倍,观察灯泡亮度,相对于额定电压时亮度要。
5.数据记录及计算。
[思考与讨论1.灯泡在哪种情况下正常发光?2.如果不断降低小灯泡两端电压,小灯泡会。
3.6电能-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教学目标1、通过类比测量电阻实验方案,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2、通过实验测量功率,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数据搜集比较,归纳进一步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观看微课了解光源的变化,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利用伏安法会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学习难点:分析影响灯泡电阻因素教学方式: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类比法、归纳法教具与媒体:三个人为一组,每组配有:电源(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220V 25W”“220V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1、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探究影响灯泡亮度因素?2、实验原理:(间接测量)如何设计电路图?(类比伏安法测量电阻)3、器材选择:(1)、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需要测量工具?(2)要使小灯泡两端达到额定电压,电源电压应该是多大需要几节干电池串联?(3).要如何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该在电路中连入一个什么器材?实验器材:小灯泡(2.5V 0.3A)、电压表(0~0.6A和0~3A)、电流表(0~3V和0~15V)_____导线、电池组(三节)、_________。
4、设计电路图(类比测量电阻电路图)5、连接电路(应注意什么?)(1)开关应当防止电路出现(2)变阻器要联,选择接线柱要求,开关闭合前滑片移到目的(3)电流表要联,根据选择()量程(4)电压表要联,根据选择()量程6、设计实验步骤:(思考问题)小灯泡的实际电压有很多,对应的实际功率也有很多,(1)为了全面地看清小灯泡的电功率变化情况,我们需要测量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大小。
九年级科学上册36电能教案新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1. 电能的概念: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能力,是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2. 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还有千瓦时(kW·h)等。
3. 电能的计算:电能=电压×电流×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能的概念,理解电能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电能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电能与日常生活用品的关系,提高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难点:电能公式的运用,电能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电路图、电能计算器。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如电灯、电视、冰箱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是何种能量。
2. 电能的概念:引导学生探讨电流做功的过程,从而引出电能的概念。
3. 电能的单位:介绍电能的国际单位焦耳(J)以及常用单位千瓦时(kW·h),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 电能的计算:教授电能的计算公式电能=电压×电流×时间,并进行举例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电能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电能公式的掌握程度。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8. 布置作业:布置几道有关电能计算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能的概念:电流做功的能力电能的单位:焦耳(J)、千瓦时(kW·h)电能的计算:电能=电压×电流×时间七、作业设计(1)一盏灯泡工作2小时,功率为40W。
(2)一台电视工作1.5小时,功率为120W。
(1)1kW·h=____J(2)1J=____kW·h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电能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电能的意义。
《电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电能”。
这是初中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涵盖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础电学知识。
本节课旨在使学生理解电能在生活与科学中的应用,初步建立对电路中电能的认识,并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目标1. 了解电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2. 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及定义;3. 掌握用电池、小灯泡和导线组成的简单电路中电流的流动方向;4. 能够根据电压、电阻关系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变化。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概念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电能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3. 实践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动手组装电路并分析电流变化,评价其实践操作能力;4. 作业完成评价: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习题,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夜晚的灯光、电器的使用等)引出电能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关系,并利用图示和实物演示电流的流动方向。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利用电池、小灯泡和导线等器材组装简单电路,观察并记录电流的流动及灯泡的亮度变化。
4. 小组讨论:学生围绕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展开讨论,分析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电能及相关概念的重要性。
6. 拓展延伸:介绍电能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电能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如画出简单电路图、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电流变化的原因。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以便调整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