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进出一般区管理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28.30 KB
- 文档页数:1
物资进出仓库管理制度(3篇)物资进出仓库管理制度11、目的:为了保障仓库货品保管平安、提高仓库工作效率和物流对接规范,制定仓库管理制度,确保本公司的物资储运平安。
2、范围:针对物流部仓库和理货区。
3、内容:3.1、严格遵守公司和部门各项规章制度。
3.1.1、严格根据公司规定的作息时间上下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不罢工、不代人打卡;上班时间内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不串岗、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1.2、非物控室和仓管室员工不得进入仓库,因工作需要的其它人员经请示上级同意后,在仓管员的伴随下方可进入仓库,任何进入仓库的人员必需遵守仓库管理制度。
3.1.3、非物流部员工不得进入理货区,因工作需要的其它人员经请示上级同意后,在理货员的伴随下方可进入理货区;物流部配送人员在进入理货区后,准时完成各配送线路的包装箱交接清点和单据签收工作,任何进入理货区的人员必需遵守仓库管理制度。
3.1.4、全部人员不得携带能够容装手机或配件的包装物品(如手提包、纸袋等)进入仓库和理货区,因工作需要携带,在出仓库时必需接受仓管员或理货员的检查。
3.1.5、任何人员不得在仓库和理货区内吸烟。
3.1.6、仓管员、理货员不得将水杯、饭盒、零食等东西带入到仓库或理货区,更不得在仓库或理货区内吃东西。
3.1.7、听从上级的工作支配,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
3.2、严格执行仓库的货物保管制度。
3.2.1、仓管员严格根据“iso9000”和“6s”的标准要求,规范仓库货物管理。
3.2.2、仓管员、理货员必需全面把握仓库全部货物的贮存环境、堆层、搬运等留意事项,以及货品配置(包括礼品等)、性能和一些故障及排解方法。
3.2.3、理货员对全部入库货物的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和掌握。
3.2.4、贮存在仓库的货物,根据货物的品牌、型号、规格、颜色等分区归类干净摆放,在货架上作相应的标识,并制作一个《仓库货物摆放平面图》,张贴仓库入口处。
公司物料出入库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为规范本公司物料的出入库管理,明确物料管理职责,确保物料信息准确无误,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物料出入库的活动。
二、基本原则1. 准确性原则:所有物料的出入库记录必须真实、准确,不得有虚假记载。
2. 及时性原则:物料出入库操作应及时完成,并实时更新库存信息。
3. 安全性原则:保证物料的安全存储,防止物料损坏、丢失或被盗。
三、组织架构与职责1. 仓库管理部门负责物料的验收、入库、保管、出库等工作。
2. 财务部门负责对物料出入库记录进行审核和账务处理。
3. 采购部门负责协调供应商的物料配送和退换货事宜。
4. 使用部门负责提出物料需求计划,并按规定领取和使用物料。
四、物料入库流程1. 收货检查:收到物料后,仓库管理人员应对照送货单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检查。
2. 入库登记:确认物料无误后,进行入库登记,填写入库单,并更新库存管理系统中的信息。
3. 存放管理:根据物料性质分类存放,并确保存放环境符合物料保存要求。
五、物料出库流程1. 领料申请:使用部门根据生产或办公需要填写领料申请单。
2. 审批流程:领料申请单需经过部门负责人和仓库管理部门的审批。
3. 出库登记:审批通过后,仓库管理人员进行出库登记,并从库存中减去相应数量。
4. 领料交接:领料人员与仓库管理人员双方确认物料种类和数量后,完成交接。
六、盘点管理1. 定期盘点:仓库管理部门应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盘点,核对实际库存与系统记录是否一致。
2. 不定期盘点:遇到特殊情况(如库存异常、大型促销活动前后)时,可进行临时盘点。
3. 盘点报告:盘点结束后,应制作盘点报告,对盘盈盘亏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安全与保密1. 仓库安全:加强仓库安全管理,防火防盗,确保物料安全。
2. 信息保密:对于物料库存信息等敏感数据,应严格保密,非授权人员不得随意查询。
八、制度的修订与执行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管理层负责解释和修订。
广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SC-SMP-001-00 仓储防尘、防静电措施
物料进出一般区管理规程
一、目的:完善物料进出一般区管理,特制定本规程。
二、范围:适用于一般区生产的物流。
三、职责:生产部、仓储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质量部负责监督。
四、正文:
1、规程要求
1.1物流程序
1.1.1原料流向:原料→二级库→各工序操作间。
1.1.2成品流向:内包装→外包装→成品待检区。
1.1.3外包装材料→外包装间。
1.1.4物料进入一般区
1.2生产所用原材料,必须通过二级库进入生产工作区。
1.3原材料领取后,领料人员先在外清区拆除不必要的外包装(纸箱、塑料袋等),需用气枪将灰尘除去。
1.4原材料进入生产工作区。
操作人员务必做到随手关闭各扇门。
产品流出一般区
1.5产品出一般区时,随手关好一般区门。
1.6外包装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取走成品后随手关门。
1.7二级库严禁生产人员穿越,仅供物料的进出。
2、相关文件和记录
2.1相关文件:《环境控制程序》
2.2相关记录:无
第 1 页共1页。
公司货物出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货物的出入管理,确保公司货物的安全、完整,提高公司管理的效率和规范化程度,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公司员工在进行货物出入管理过程中应遵守本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执行公司的管理要求。
第三条公司货物的出入管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公司仓库、办公室、生产车间等地点。
第二章货物出库管理第四条公司员工在进行货物出库操作前应进行货物清点,确认货物品种、数量及质量与实际情况一致。
第五条所有货物出库操作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需填写货物出库申请,经审批后才可进行出库操作。
第六条出库货物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装车、搬运等操作,确保货物在出库过程中不受损坏。
第七条出库货物应按照指定的路线和时间进行运输,确保货物能够按时到达目的地。
第八条出库人员在进行货物出库操作时必须记录出库时间、出库数量等信息,确保出库过程的可追溯性。
第九条出库货物应在到达目的地后进行验收,确认货物的数量和质量是否与出库时一致。
第三章货物入库管理第十条公司员工在进行货物入库操作时应仔细核对货物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确保与货物入库单上的信息一致。
第十一条所有货物入库操作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需填写货物入库申请,经审批后才可进行入库操作。
第十二条入库货物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搬运、存放等操作,确保货物在入库过程中不受损坏。
第十三条入库货物的存放位置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标记,以便于货物的查找和管理。
第十四条入库人员在进行货物入库操作时必须记录入库时间、入库数量等信息,确保入库过程的可追溯性。
第十五条入库货物应在入库后进行清点,确认货物的数量和质量是否与入库单上的信息一致。
第四章货物管理制度的执行第十六条公司应定期对货物出入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第十七条公司应对出入库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管理意识。
第十八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货物管理制度档案,记录出入库操作的情况和结果。
第十九条对于违反公司货物出入管理制度的员工,公司应根据公司规定进行处理。
物料进出一般生产区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物料进出一般生产区标准操作规程,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范围:适用于物料进出一般生产区。
职责:物料操作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QA人员负责监督检查。
规程:
1 物料应从物流通道进出。
2 一般情况下车间不允许堆积多余物料。
车间物料员按批生产指令领取的物料,应按定置管理要求,按批放置指定区域,表面清洁,摆放整齐。
3 凡进入操作室的物料,先用仓库专用运料车把物料运送到物流通道大门指定的换车位置,在换车处将物料转移到一般生产区专用运料车上并将物料运送到一般生产区。
4 物料进入一般生产区操作室前,凡能脱去外包装的,要先在外清间或指定区域脱去外包装,然后进入操作室;凡不能脱去外包装的特殊物料,应用清洁抹布将灰尘擦净,然后进入操作室,避免把灰尘带入车间。
5物料、包装成品、废弃物退出一般生产区操作室,均应从物料通道按上述相反顺序退出。
6 培训:由生产部对物料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物料进出洁净车间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物料进出洁净车间过程,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洁净车间进出的物料的管理。
3.职责生产部:负责按本规程实施物料的进出。
4.要求4.1.物料进入洁净车间4.1.1.洁净车间内生产的双层密封包装的物料:大件的物料需在原辅料脱包间去掉外包装,用 75%酒精擦拭外表面,放入原辅料缓冲间桌子上,工作人员退出原辅料缓冲间关上门,打开紫外消毒灯车照射 30min,人员不能直接走物料通道进入洁净区,消毒结束后由洁净车间内工作人员取走物料。
小件的物料需在初洗间去掉外包装,用 75%酒精擦拭外表面,放入传递窗开启紫外灯照射 30min,消毒结束后由洁净车间内工作人员取走物料。
4.1.2.非洁净车间生产的需清洗的物料:需清洗的物料在初洗间进行清洗,清洗的方法需经过验证,清洗后的物料放入传递窗开启紫外灯照射30min,消毒结束后由洁净车间内工作人员取走物料。
4.1.3.非洁净车间生产的无需清洗的物料:去掉外包装,用 75%酒精擦拭外表面,放入传递窗开启紫外灯照射 30min,消毒结束后由洁净车间内工作人员取走物料。
4.1.4.整瓶包装的化学试剂:去掉外包装,用 75%酒精擦拭外表面,放入传递窗开启紫外灯照射 30min,消毒结束后由洁净车间内工作人员取走物料。
4.2.物料出洁净车间4.2.1.成品出洁净车间:初包装完成的产品通过内包间的传递窗,传出洁净区外,在洁净区外打开传递窗取出产品后关闭传递窗,开启传递窗内紫外灯照射消毒 30min。
4.2.2.废弃的物料出洁净车间:每天产生的废弃物料用袋子装好后通过传递窗传递到洁净区外,不能在洁净车间滞留,在洁净区外打开传递窗取出关闭传递窗,开启传递窗内紫外灯照射消毒 30min。
5.相关记录《紫外灯更换记录》。
文件制修订记录目的:为保证和维持洁净区环境清洁,物料、工器具及设备零配件等进出洁净区实行标准化操作。
适用范围:原料、辅料、工器具、设备零配件、洁净工作服、清洁用具、中间产品、取样检验品等。
责任人:洁净区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严格执行本规程;车间管理人员负责本规程实施过程的指导与检查;QA负责本规程实施过程的监督。
内容:1 传递窗使用原则1.1为保证洁净区的洁净环境不受外界传入物品的污染, 并保证进出物品有序地进行, 凡是传递窗能容纳的物品,如原料、辅料、工器具、设备零配件、洁净工作服、清洁用具、中间产品的取样检品等进出洁净区必须经过物料通道—传递窗,并按规定程序消毒后传入或传出。
不得经人流通道进出。
1.2 对不能经传递窗进出的大件物品,其进出洁净区须经车间主任同意后,可由人流通道进出,但进入洁净区前必须清洁、消毒。
2 物料进出洁净区程序2.1 将物料在脱包装间能脱去外包装的脱去外包装;不能脱去外包装的用抹布擦拭内包装干净后,紫外消毒30分钟后放入桶中,贴上标签,注明品名、批号及数量。
2.2 打开传递窗外侧门(内侧门关闭),放入物料,关上外侧门。
2.3 打开传递窗内侧门(外侧门关闭),取出物料,放入桶中,贴上标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
2.4 关上内侧门,移走物料。
2.5 物料由洁净区到一般生产区:与进入程序相反。
3 工器具、零配件等物品进出洁净区程序3.1 将工器具、零配件等物品在脱包装间脱去包装,用抹布擦拭干净。
3.2 打开传递窗外侧门(内侧门关闭),放入物品,关上外侧门。
3.3 打开传递窗内侧门(外侧门关闭),取出物品,关上内侧门。
3.4 物品由洁净区到一般生产区:与进入程序相反。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
对公司洁净车间的物料进出进行管理,避免在发料、配料特别是需要打开包装多次使用的情况下造成污染,确保成品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2.0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洁净车间物料进出管理。
3.0责任人
生产技术部工作人员、质管部工作人员。
4.0内容
4.1洁净车间物料的进出程序:
4.1.1 进入洁净车间的物料应先在物料缓冲室将物料外包装除去后,进行表面清洁并消毒后送入传递窗,车间收料人在传递窗另一侧将物料取出并放置在相应贮存处或送入相关工序。
4.1.2 物料进入洁净车间经传递窗时,传递窗双侧门不能同时打开。
4.1.3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生产结束后由传递窗传出。
4.1.4 进入洁净车间,剩余的物料运出车间时,应先将物料运送至传递窗,按物料进入的逆向程序移至洁净车间外。
4.1.5 物料进出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关闭传递窗内外通道门,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4.2洁净车间物料的使用和净化
4.2.1 洁净车间存放的主要原辅料,包括容器和外包装材料不得超过两天的使用量。
4.2.2 剩余的散装原辅料应及时密封,由操作人员在容器上注明启封日期,再次启封使用时,应核对记录,同班组建立岗位物料结存记录,记录领用、消耗、结存情况。
4.2.3 每批号生产开始前,为了防止物料污染,应认真检查设备、器械、容器
等是否洁净,不得有前次生产的遗留物,否则不能进行新的生产操作。
4.2.4 为了确保内包装材料洁净程度,必要时用消毒剂消毒后,去掉外包装,进入洁净车间。
5.0记录
PD-FM-022《洁净车间物料进出记录表》
洁净车间物料进出记录表。
公司进料出料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制定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公司的物料进出流程,确保物料的及时供应和有效利用,减少库存积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整体供应链效率。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物料进出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采购部、仓库管理部、生产部等。
二、基本原则1. 准确性原则:所有物料信息必须准确无误,包括物料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资料等。
2. 及时性原则:物料的进料和出料需按照生产计划和需求及时进行,避免影响生产进度。
3. 安全性原则:在物料搬运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人员和物料的安全。
4. 经济性原则:在保证物料质量和供应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物料成本。
三、进料管理(一)进料流程1. 采购申请:根据生产需求提出采购申请,明确物料种类、数量及预期到货时间。
2. 采购审批:相关部门负责审批采购申请,确保采购的必要性和经济合理性。
3. 供应商选择: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签订合同,明确交货期限、质量标准等条款。
4. 收货检验:物料到货后,仓库管理人员需对物料进行检验,确保与订单相符。
5. 入库登记:检验合格后,将物料入库,并在系统中进行登记。
(二)质量控制1. 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审,确保物料来源的质量可靠性。
2. 对于关键物料,应建立更为严格的检验标准和流程。
四、出料管理(一)出料流程1. 出料申请:根据生产计划或销售订单,提出物料领用申请。
2. 审批流程:相关部门对出料申请进行审批,确保物料的合理分配。
3. 出库登记:审批通过后,仓库管理人员准备物料,并办理出库手续。
4. 使用跟踪:对于出库物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以便及时补充和调整。
(二)库存控制1. 定期盘点:定期对库存物料进行盘点,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2. 安全库存:设定安全库存水平,防止因物料短缺而影响正常生产。
五、责任与考核1. 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
2. 定期对进料出料管理进行考核,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XXXX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共 1 页,第1页
1、目的:
1.1 建立关于物料进出洁净区的标准管理规程。
1.2 指导操作人员按照本标准管理规程进行物料进出洁净区的操作。
2、范围:适用于进出洁净区域的各种物料。
3、责任:具体各操作人员对本规程负责。
4、内容:
4.1 洁净区外操作人员把领取的物料经物流走廊运入外清间。
在外清间除去物料外包装,用洁净
抹布擦去内包装上的粉尘,有内包装且内包装无标识的,需在内包装上贴上标签,标签上需
标明物料名称、编号、批号、规格和数量等相关项目和内容。
4.2 洁净区外操作人员打开缓冲间外门,把物料放入缓冲间(不得越过缓冲间内的分界线),立即
退出缓冲间并关好外门。
4.3 由洁净区内操作人员使用75%酒精清洁物料内包装(不得破坏内包装上的标签)后将物料移
至洁净区。
4.4 物料在缓冲间内需放置不少于15分种,然后由洁净区内操作人员将物料放进洁净区,立即
关好缓冲间内门。
4.5 由洁净区内操作人员将洁净区的物料根据各岗位需要运至各相应岗位。
4.6 本批产品生产完毕后剩余的物料,在封好内包装口后,需在内包装上贴上标签,注明物料名
称、编号、批号、规格、数量、内包装封口人、封口时间等相关项目和内容并填写退库单。
4.7 洁净区内操作人员打开缓冲间内门,将装有物料放入缓冲间,立即关好缓冲间内门。
4.8 洁净区外操作人员将物料从洁净区移至一般区,退出缓冲间并关好缓冲间外门。
4.9 洁净区外操作人员经外清间、物流走廊,将物料退回各自原来相应的物料库,并套上相应的
外包装。
1 目的
完善物料进出一般区管理,特制定本规程。
2 范围
适用于一般区生产的物流。
3 职责
3.1 生产部、仓储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质量部负责监督。
4 规程要求
4.1 物流程序
4.1.1 原料流向:原料→二级库→各工序操作间。
4.1.2 成品流向:内包装→外包装→成品待检区。
4.1.3 外包装材料→外包装间。
4.2 物料进入一般区
4.2.1 生产所用原材料,必须通过二级库进入生产工作区。
4.2.2 原材料领取后,领料人员先在外清区拆除不必要的外包装(纸箱、塑料袋等),需用气枪将
灰尘除去。
4.2.3 原材料进入生产工作区。
操作人员务必做到随手关闭各扇门。
4.3 产品流出一般区
4.3.1 产品出一般区时,随手关好一般区门。
4.3.2 外包装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取走成品后随手关门。
4.4 二级库严禁生产人员穿越,仅供物料的进出。
5 相关文件和记录
5.1 相关文件
5.1.1 KG-QP22 《环境控制程序》
5.2 相关记录
无
6 文件变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