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印后引发故障问题集锦
- 格式:wps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1
印刷油墨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印刷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会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印刷油墨故障及其解决方法:1.墨色过浅或过深-墨色过浅可能是由于油墨粘度过高,可以适当调节油墨粘度或稀释剂的使用量。
-墨色过深可能是由于油墨粘度过低,可以适当添加增稠剂或粉料来增加油墨粘度。
2.墨色不均匀或出现条纹-墨色不均匀可能是由于油墨混合不均匀,可以通过充分搅拌或调节油墨的流动性来解决问题。
-出现条纹可能是由于印版的压力不均匀,可以调整印版的压力或更换不平的印版。
3.墨层过厚或过薄-墨层过厚可能是由于油墨流动性太好,可以调节油墨的粘度或通过增加印刷速度来减少墨量。
-墨层过薄可能是由于油墨粘度太高,可以添加稀释剂或减少印刷速度来增加墨量。
4.墨团飞溅或印刷品出现印痕-墨团飞溅可能是由于油墨的流动性太好,可以通过降低印刷速度或调整油墨的流动性来避免问题。
-印刷品出现印痕可能是由于印版表面不平整,可以更换印版或进行更细致的印版调整。
5.油墨干燥速度过慢或过快-油墨干燥速度过慢可能是由于油墨的成膜性不足,可以添加干燥剂或改用干燥性能更好的油墨。
-油墨干燥速度过快可能是由于油墨的流动性太差,可以添加稀释剂或调整油墨的流动性。
6.油墨颜色变化或褪色-油墨颜色变化可能是由于油墨成分的不稳定,可以更换质量更好的油墨。
-油墨褪色可能是由于不适宜的存放环境,可以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
总结起来,解决印刷油墨常见故障的关键在于了解问题的根源,并通过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来解决。
同时,定期对印刷设备和材料进行维护和检查,可以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产量。
列举几个常见的一、印刷墨膜的白化①点式白化。
主要原因进油墨体系对蜡类的表面活性剂类互溶性差造成的;其二是因为油墨结皮后印刷过程未被复溶而被转移到图文上。
处理方法:应加入芳烃或酯类真溶剂,促其再度溶解。
或在墨斗里安装一个搅拌器(如采用塑料管材,在其外部用未印刷的塑料薄膜套上,再将两头扎紧放在墨头里随机转动搅匀油墨),或在油墨制造时增添抗氧剂处理。
②点式白点。
主要原因是油墨静电或承印物静电造成的。
或因稀释溶剂产生的静电(因不同的溶剂其电阻也不尽相同)造成的。
一般在气温高或印刷速度快时发生。
其次复膜时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而静电的引起常见于湿度大的天气。
处理方法:可在油墨里适量加大抗静电剂(过量则影响复合牢度),选择电阻较小的溶剂稀释油墨,调整放、收接地导线(一般深度为700~1500mm)处理。
③裂纹式白化。
主要原因一是油墨转移性能太差,二是印版图纹太浅而极易使油墨体系中的溶剂挥发太快。
一般印迹粗糙导致成膜不良,尤其是油墨体系或墨斗稀释剂的加入吸入了水分而出现的白化,大多出现在夏季车间湿度太高的环境中。
处理方法:更换转移性好的油墨或更换较深的印版,其三加入慢干溶剂处理。
④整块印迹的白化。
主要原因一是在连续印刷时间过长,操作者在发现油墨粘度变粘或变厚时,重复加入某一种单一溶剂,从而打破原有油墨体系中混合溶剂的挥发递度平衡,造成印刷油墨成膜时墨层粗糙、泛白。
二是操作工既使是加入了混合溶剂,但过量地加入往往使油墨中合成树脂的含量相对减少,上述泛白现象一样也会出现。
处理方法:一是添加3%~7%的慢干溶剂,尤其是能增塑油墨而抵抗水分子的侵入的真溶剂;二是选用含有树脂的专用稀释剂;三是在油墨里补加5%~15%的调墨油,以克服因树脂含量不足而导致的白化,四是在车间安装能调控温、湿度的中央空调或用吸湿器消除之。
二、图文亮度不足(即光泽差)以上列举的白化现象,均会无光泽。
有时虽未达到白化,也同样影响着印刷后墨膜的光泽度。
从油墨的使用剖析印刷的常见故障引言油墨在印刷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了印刷品的质量、外观和耐久性。
然而,由于操作人员的不当使用或外界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一些印刷故障。
本文将从油墨的选择、储存和使用等方面,对印刷中常见的故障进行剖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油墨的选择1.1 油墨与印刷材料的匹配油墨应该与印刷材料相匹配。
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印刷粘附不良、颜色返白或脱落等问题。
1.2 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选择质量好、稳定性高的油墨对于印刷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
质量差的油墨可能会导致印刷品出现颜色不均匀、褪色或发黄等问题。
2. 油墨的储存和保管2.1 储存环境的控制油墨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直射下。
如果存储环境不合适,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印刷故障的发生。
2.2 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油墨应该与其他化学品、废纸、水和杂质等隔离开,避免互相污染。
油墨与其他物品接触可能会导致油墨污染或化学反应,进而影响印刷质量。
3. 油墨的使用3.1 在使用前搅拌油墨油墨在储存过程中会产生沉淀,因此在使用前需进行充分的搅拌,以确保油墨的颜色均匀一致。
3.2 油墨的用量控制不同的印刷材料和印刷机可能对油墨的用量有一定的要求。
使用过多或过少的油墨可能会导致印刷品墨层厚度不均匀或印刷粘连现象。
3.3 油墨的施加方式油墨的施加方式也会对印刷结果产生影响。
应注意控制均匀施加油墨的压力和速度,避免出现擦拭不干净或印刷品出现水痕等问题。
4. 常见的印刷故障及解决方案4.1 印刷过程中油墨返白问题原因:油墨与印刷材料的匹配不当,导致油墨无法完全粘附在印刷材料上。
解决方案:选择与印刷材料相匹配的油墨。
根据印刷材料的特性,调整油墨的成分和粘度,以确保油墨能够充分粘附在印刷材料上。
4.2 印刷品出现假穿透问题原因:油墨的质量不好,无法达到透明度要求;印刷材料的密度不够,导致油墨透过印刷材料,出现假穿透的现象。
溶剂油墨常见故障及对策溶剂油墨是一种常用于印刷行业的油墨,主要特点是含有溶剂成分,能够在印刷过程中迅速挥发,使油墨迅速干燥。
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性质,溶剂油墨也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故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故障及对策。
1.印刷出现透色或透底现象:透色或透底通常是溶剂油墨过稀的表现,导致油墨无法覆盖底色。
解决方法是检查油墨的浓度,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溶剂或增加油墨的浓度来提高覆盖力。
2.印刷出现堆积现象:堆积是指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出现印痕、印迹不清晰的情况。
常见的原因是油墨过稠、印版图案过浅或过大。
解决方法是检查油墨的黏度,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溶剂或减少油墨的用量来调整油墨的流动性。
3.印刷出现网点扩大或穿网现象:网点扩大或穿网是指印刷品上的图案颜色已经超出了原本设计的网点大小。
常见的原因是油墨的粘性过高,导致油墨在印刷过程中难以控制。
解决方法是检查油墨的流动性,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稀释剂或减少油墨的粘度来调整油墨的粘性。
4.印刷品颜色偏差:印刷品颜色偏差是指印刷品上的颜色与原本设计的颜色有明显的差别。
常见的原因是油墨的配方或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解决方法是重新调整油墨的配方,尽量保持油墨在调制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在印刷过程中要做好颜色的调整工作。
5.印刷品出现结皮或结块现象:结皮或结块是指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出现凝结,形成块状的情况。
常见的原因是油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或者油墨的溶剂挥发过快。
解决方法是在印刷过程中定期搅拌油墨,使其保持均匀的状态,并且在暂停印刷时要将油墨盖好,防止油墨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6.印刷品出现模糊现象:模糊是指印刷品上的图案或文字不清晰,没有清晰的边缘。
常见的原因是油墨的光泽度过低,或者油墨的黏度过高,导致油墨无法均匀涂布在印刷材料上。
解决方法是增加油墨的光泽度,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增光剂或进行调整使油墨的黏度达到适当的水平。
油墨印刷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一、堵墨,滞墨现象:印品的墨色因为油墨的流动性变差,传墨辊无法完全传递油墨而逐渐变浅.1、问题:油墨的丝头太短和缺乏流动性具体问题分析:连结料中胶质油太多,流质油太少,填充料太多造成流动性差。
解决方法:添加调墨油增加油墨的流动性.2、问题:油墨是有触摸性的,不搅拌便会凝结具体问题分析:油墨搅拌时受到剪切应力的作用,油墨的流动性与剪切应力大小成正比,无外力作用时油墨会凝结流动性变差.解决方法:检查搅拌,使油墨在墨斗内保持流动。
二、油墨干燥速度太慢:普通4色墨印后4-8小时不干,图文内容易擦掉1、问题:油墨的干燥剂含量不足具体问题分析:起不到催化的作用,氧化干燥速度不够快。
解决方法:适量添加干燥剂。
2、问题:油墨中含过多的抗氧剂具体问题分析:阻止油墨的氧化干燥速度。
解决方法:适量添加干燥剂和用干燥性能良好的连结料。
3、问题:油墨中含过多的非干性油或化合物具体问题分析:非干性油或化合物的氧化速度慢,干燥速度慢。
解决方法:调整油墨配方或添加干燥剂.4、问题:纸张的酸性太强具体问题分析:纸张中的酸性物质与干燥剂中的金属物质反应使干燥剂的活性降低.解决方法:印刷前检查纸张控制好PH值.5、问题:纸张太湿具体问题分析:水分过多,吸收渗透慢,影响干燥.解决方法:使用热风送纸或开印前把纸张放在干燥地方,增加纸张存放区的通风。
6、问题:印版水酸性过强具体问题分析:纸张吸收润版水导致PH值过酸影响干燥.解决方法:调整润版水的PH值在合适范围。
三、油墨的粉化:油墨已干燥但一经摩擦即容易化成粉状脱落1、问题:油墨中含粘合剂不足具体问题分析:连结料加入量不足,颜料含量太多,干燥后连结料大部分被吸收不能在颜料表面形成氧化保护层.解决方法:增加连结料的比例,降低油墨浓度,使用干燥快的油墨,干燥后连结料在颜料表面形成保护层.2、问题:油墨的粘性低具体问题分析:油墨在纸张上的附着力太小,油墨中的颜料容易脱落。
油墨印刷故障及处理方法油墨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方式,它一般用于快速生产大量相同的印刷品。
在油墨印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故障,这些故障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印刷质量并造成浪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油墨印刷故障及处理方法。
油墨不均匀当油墨在印刷品上显示不均匀时,可能是由于油墨不同稠度或流量不一致所引起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1.检查油墨的状态:如果油墨已经干了或者过期了,就需要更换油墨。
如果油墨太稠,可以添加一些稀释剂或更换更薄的油墨。
2.调整油墨供应:检查油墨供应系统以确定是否有过多或过少的油墨流入印刷机。
如果有过多的油墨,则需要清除过剩的油墨;如果有过少的油墨,则需要增加油墨供应。
笔较背的问题笔较背的问题通常会在印刷的边缘或空白区域出现。
这可能是由于滚筒或刮刀不正确引起的。
以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1.调整刮刀的位置。
刮刀的位置应该要正确调整,使得油墨均匀分布,不至于过多或过少流入。
2.更换刮刀。
如果刮刀已经老化或磨损,就需要更换一个新的。
油墨流线痕迹油墨流线痕迹通常出现在印刷品的表面上。
这可能是由于滚筒表面有根痕划过或者表面不光滑所引起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1.更换滚筒。
如果滚筒表面已经磨损严重或有根痕划过,就需要更换滚筒。
2.调整滚筒的位置。
滚筒的位置不正确也可能造成油墨流线痕迹。
应该调整滚筒的位置,使它们与压印材料的角度正确匹配。
印版烧损印版烧损是指印版表面出现氧化和劣化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热量不均匀,刮刀太紧,或者其他因素所引起的。
解决方法包括:1.调整压力。
如果刮刀太紧,就需要调整刮刀的位置或增加印刷机的压力。
2.冷气烘干。
如果可能,可以通过冷气烘干的方式来防止印版烧损。
油墨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方式,但在印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及时对这些故障进行处理,可以提高印刷质量,节省时间和资源。
根据故障的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因此,任何一个印刷从业人员都应该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以便在遇到故障时彻底解决问题。
软管油墨印刷易出现的故障及解决办法1、白度差现象:印刷后油墨表面呈灰或微黄色。
原因:油墨中所用钛白粉白度不好,连接料颜色太深,影响颜色;不耐烘烤温度,泛黄,增白剂、整色剂用量不够。
制造过程引入脏色。
解决办法:油墨中加入表面纯白的钛白粉,最好使用不泛黄,稳定性好,遮盖力好的金红石钛白粉;使用色泽很浅的树脂油,或用这样的树脂油调节墨性;严格掌握烘烤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分高温和长时间烘烤;调入冷色调整色剂(酞青蓝,群青)或调入暖色剂(紫红、青莲、洋红6B)微量,可以使涂层显得更白;严格清洁印刷机,防止串色或混入其它色,压力不要太大,否则会引起摩擦变灰黑。
2、粉化现象:滚涂后的墨膜,轻轻一擦即掉色粉,暗淡无光。
原因:由于树脂不能很好的包裹颜料的树脂;颜料量大,树脂量大,树脂不能很好的包裹颜料形成光亮的墨膜。
解决办法:增加树脂量,重新调配油墨;已经滚涂并及早发现的时候,可以滚涂一次亮光油来弥补。
3、桔皮现象:涂层表面形成桔子皮一样的纹路。
原因:由于溶剂馏程过宽,迅速蒸发的部分多,滚涂后,油墨尚未流平。
也是由于这种原因阻碍了流平,因而形成了表面不平坦的现象。
由于油墨所用树脂太少,内聚力大,流平性不好。
解决办法:补充馏程高的溶解和改善流平性能的流平剂,如辛醇等;增加流动性能好的蓖麻油醇树脂,改善油墨平性。
4、流挂现象:滚涂以后,将印品置于架上,或烘干后,看到油墨流成一道一道,并有集中在某一处的形状,不平滑,亮光差。
原因:是油墨太稀并且流平性不好;油墨太稠并流平性不好,比重太大。
解决办法:调整油墨粘度,使其滚涂以后,在流动过程中向四周铺开。
改善油墨内聚力,使之不因流平收缩成线。
调整粘度到适当程度,不要太稠,或太稀。
5、露底现象:滚涂后,金属上墨层不厚实,能看得见铝管或显铝管拉伸痕迹,或在滚涂辊离开后留下暴露了金属管色的一条空线。
原因:油墨粘度过小,遮盖力小,压力大,即滚涂辊和软管间距太小,油墨对金属粘附力太小。
解决办法:将油墨粘度调整到85~95秒/25℃,不要低于60秒/25℃,适当调整滚涂压力,增加给墨量。
油墨印刷故障及处理方法!1.印刷品色彩不均匀原因:(1)墨斑:油墨在墨辊上分布不均,导致墨斑现象。
(2)轴向色彩变化:油墨在印版上面的分布不均,导致在不同位置的印刷品颜色不同。
(1)检查墨斑故障:清洗墨辊,确保墨辊表面光滑。
如果墨斑故障严重,可以更换墨辊。
(2)调整印版:使用印刷调色器具调整印版上油墨的分布。
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可能需要更换印版。
2.印刷品出现模糊或失真原因:(1)油墨的流动性差,导致印刷品上的文字或图像模糊。
(2)版胶粘度过高。
(1)调整油墨的流动性:可以通过添加稀释剂或墨水调整剂来改善油墨的流动性。
(2)更换版胶:选择合适的版胶,确保版胶粘度适中。
3.墨层不均匀原因:(1)墨辊不平行:墨斑在墨辊上形成,使得油墨分布不均。
(2)制作不均匀的印版。
(1)调整墨辊:确保墨辊平行且干净,并使用调整螺丝来调整墨辊角度。
(2)或者更换印刷机使用新的印刷机。
4.印刷品出现破损或涂层剥离原因:(1)印版老化:印版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印版质量下降,容易出现破损或涂层剥离。
(2)使用不合适的油墨。
(1)更换印版:定期更换印版,确保印版质量。
(2)使用合适的油墨:选择与印版相匹配的油墨,确保印刷质量。
总结:油墨印刷故障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清洗墨辊、调整印版和更换印刷机等。
印刷品色彩不均匀可以通过清洗墨辊和调整印版来解决;印刷品模糊或失真可以通过调整油墨流动性和更换版胶来解决;墨层不均匀可以通过调整墨辊和更换印刷机来解决;印刷品破损或涂层剥离可以通过更换印版和使用合适的油墨来解决。
因此,正确的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油墨印刷的质量。
和凹版油墨有关的印刷质量故障分析一、印刷画面白化1.油墨干燥过快。
影响了油墨的转移性,使承印物上沾墨太少,导致墨层太薄;再加溶剂挥发太快,造成墨层不平,结膜不良而泛白。
此时应加入慢干稀释剂来解决。
2.印刷时间较长。
使油墨粘度增高,操作者多次加入某种单一溶剂。
使油墨中原来的混合溶剂中快干和慢干的成份不平衡,干燥结膜时,油墨层粗糙不平而泛白。
此时应适量加入慢干稀释来解决。
3.操作者不断加入溶剂。
使油墨中的树脂成分越来越少,不能在干燥时结成平滑的膜层,因而泛白。
此时应在加溶剂时酌情补加点调金油,不使树脂和溶剂的比例失调。
4.印刷场所湿度太高。
或溶剂的水份含量过大、使墨层结膜不良而泛白。
此时除应严格控制溶剂的水份含量外,还应对印刷场所采取降湿措施。
二、印刷画面光泽不良1.上述各条凡产生白化现象者,均使光泽不良。
有时虽未达到白化,也已影响光泽。
2.车间不清洁,尘埃沾附在印刷面或混入油墨,均影响光泽。
三、细网点印不出或粗网点也有缺损1. 油墨粘度太高,细网眼中油墨不能很好地转移到承印物上。
此时应加慢干稀释剂降低油墨粘度来解决。
2.油墨干燥太快,版的细网眼中油墨干结,粗网眼中油墨也有部分干结,所以印不出和缺损,此时应加慢干稀释剂来解决。
3.印刷压力不足或表面不平整也会产生印不出或缺损现象。
应注意调整压力及平整表面。
四、画面以外空白部分,沾染油墨。
1.油墨的印刷粘度太高,加大对刮刀的冲击力。
使刮刀刮不净油墨,此时应适当降低油墨的粘度。
2. 刮刀角度不适当,或压力不够。
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应急时调整刮刀的角度、压力。
图像尾部出现线条(俗称拖尾巴)3.油墨含有粗硬颗粒,或混入尘埃。
此时应及时过滤或更换油墨。
并做好防尘工作4. 刮刀有微小缺损,而导致拖尾,这种现象较常见。
应及时更换刀片。
五、前一层油墨上印不上第二色油墨1. 两种油墨的类型或组成不同。
导致亲和性不良而印不上,应选用同类型的油墨,避免此类现象发生。
2. 如属同类型油墨则前一色油墨的表面张力太低,或后一色油墨的润湿性欠佳。
里印油墨印刷故障与处理方法印油墨印刷故障是常见的印刷问题之一,可能会导致印刷品的质量下降以及生产效率的降低。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里印油墨印刷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1.印刷质量降低如果印刷品的质量下降,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印刷油墨质量不佳。
这可能是油墨质量不良,或者是油墨已过期。
此时,应更换新的油墨,并确保它们的质量符合要求。
-印版老化或损坏。
如果印版老化或损坏,可以尝试更换新的印版,并确保其质量良好。
-印刷机设置不正确。
如果印刷机的设置不正确,可能会导致印刷质量降低。
此时,应该仔细检查印刷机的设置,确保其与印刷要求相符。
2.印刷品色彩不正常如果印刷品的色彩不正常,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油墨颜料质量不良。
如果油墨颜料质量不良,可能会导致印刷品色彩不正常。
此时,应更换质量良好的油墨颜料。
-印刷机颜料供给不正确。
如果印刷机颜料供给不正确,可能会导致印刷品色彩不正常。
此时,应仔细调整印刷机的颜料供给,确保其与印刷要求相符。
-板辊温度过高。
如果板辊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印刷品色彩不正常。
此时,可以尝试降低板辊温度,并确保其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3.墨层不均匀如果印刷品的墨层不均匀,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印刷油墨粘度不适宜。
如果印刷油墨粘度不适宜,可能会导致墨层不均匀。
此时,应根据印刷要求调整油墨的粘度。
-印版清洁度不足。
如果印版清洁度不足,可能会导致墨层不均匀。
此时,应定期清洁印版,并确保其表面清洁。
-墨辊调整不当。
如果墨辊调整不当,可能会导致墨层不均匀。
此时,应仔细调整墨辊,确保其与印刷要求相符。
4.印刷速度过慢如果印刷速度过慢,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导致的:-印版老化或损坏。
如果印版老化或损坏,可能会导致印刷速度过慢。
此时,应更换新的印版,并确保其质量良好。
-印刷机机械故障。
如果印刷机存在机械故障,可能会导致印刷速度过慢。
此时,应立即修理印刷机,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印刷材料问题。
如果印刷材料存在问题,可能会导致印刷速度过慢。
油墨印后引发故障问题集锦
印刷品上留有的印迹是由油墨形成,油墨是印刷用的着色剂,是印刷的主要原料,油墨对印刷质量的优劣至关重要,当油墨性能不适合印刷时,会引起工艺上一系列故障,严重影响生产的进行和产品的质量。
印刷操作者必须改变油墨的某些性能,以适应印刷的需要,但有些故障不单是由油墨造成的,还与其他因素相关,所以印刷操作者必须认真分析正确的处理。
本文就油墨印后过程引发的故障及处理方法进行论述,希望能有所帮助。
一、印迹干燥慢
现象及原因:印迹从印版经过橡皮布转移到纸张上以后,一般要求在10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干燥,以利于后色印刷或者成品检验出厂,一旦发生印迹慢干,这不仅使下一色无法套印,而且又极易使印刷品背面粘脏。
印迹的干燥有氧化结膜、纸张吸收、水份蒸发三个方面的因素,我们必须正确掌握操作,事先预防。
常见印迹慢干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1)纸张PH值在6以下。
(2)水斗PH值在3以下。
(3)版面水大,墨大造成油墨乳化严重。
(4)车间温度低.相对湿度高于75%以上。
(5)纸张的吸收性差。
(6)油墨内掺入调墨油、撤粘剂等辅助料太多。
(7)燥油用量太少。
处理方法:
(1)为防止印刷品出现慢干现象,应减低堆放印品高度,抖松纸堆,半成品透风可使空气渗入堆放的纸中,缩短其氧化结膜的时间。
(2)如印件急需,用原图文印版进行燥油套印,配方为维力油70%,燥油30%。
(3)为防止不利干燥的因素,加放适量燥油,燥油的用量为:冬天比夏天多放,后一色比前一色多放,冲淡墨比未冲淡墨多加放。
二、套色印不上
现象及原因:油墨内加入了过量的燥油或是半成品堆放时间过长,造成过快干燥使印迹表面产生玻璃化现象,印迹表面过分光滑,失去吸附能力,后一色印不上去。
这种故障常见于满版实地,特别是黄版(墨)或线条花纹印品。
处理方法:
(1)预防为主,对容易产生玻璃化的黄墨预先加入适量的维利油,康邦,碳酸镁粉等辅助料,使其表面结膜粗糙或延长干燥时间。
(2)若玻璃化现象已经产生,后一色印不上时,如果产品数量少,可用软布蘸碳酸镁粉在每一张的表面墨膜上轻轻揩擦,然后再套下一色,如果数量较大,可边套烧碱水边套色进行印刷。
三、背面粘脏
现象及原因:背面粘脏指半成品或成品进入收纸堆后,背面被下一张印张上的油墨粘脏。
造成背面粘赃的原因是。
(1)纸张表面过于光滑。
(2)油墨太稀薄。
(3)版面水大墨大。
(4)油墨色质太淡。
(5)印刷压力太轻。
处理方法:
(1)在印刷过程中不可有水大墨大现象的发生,控制好版面水份,墨色变深,减少墨斗输墨量。
若减小水份后产生油腻或糊版,应清洁水辊或更换新水辊,或者适当加强水斗药水的酸度和放些阿拉伯树胶液。
(2)油墨调得太稀薄易粘脏印品背面,应调换新墨或调入部分新墨,以增加油墨粘度。
(3)淡复色墨的使用,常见于淡红,淡兰,淡茶,淡灰墨的调配,宜深调些,提高其色质,避免印刷者因觉得墨色太淡,为达到样品色相要求而人为加大输墨量,导致墨层印得太厚产生印品背面粘脏。
(4)印刷过程中,橡皮滚筒向纸张进行图文转印时要保证足够的印刷压力,使油墨在橡皮布表面彻底转印,避免印刷品背面粘脏。
四、粉化
现象及原因:油墨粉化是指半成品或成品干燥后,墨层不能和纸面很好的结合,轻微磨擦,其表面的颜料颗粒就象粉样脱落。
这种粉化现象除了水斗药水酸性太高及含表面活性物质太多外,纸张和油墨的性质有很大关系。
常见油墨粉化有如下原因:
(1)油墨的粘着力太小加上纸张表面比较光滑,使墨层和纸张面不能很好的结合,导致墨层从纸面上擦落。
(2)油墨太稀薄,其连结料很容易被纸张吸收,大量的连结料渗透到纸内,促使油墨中连结料与颜料成分离状态,造成颜料颗粒浮于纸面上,颜料失去连结料的粘附,其连结程度降低,从而不能良好地附着在纸面,引起脱落。
(3)使用的油墨乳化严重,不但降低粘度,干燥速度,增大渗透量,更重要的是乳化了的油墨结膜后不能与纸面很好的结合,附着力较差,而且膜层坚固程度极差,轻微的擦动就会使膜层破裂而脱落。
(4)铜版纸是在原纸上涂布涂料而成,涂料和原纸都有较强的吸收性,而且纸质较厚,能吸收大量的连结料,加之涂层表面光滑,孔隙极细,不可能将颜料一起吸入,起到了过滤层的作用,导致颜料颗粒浮于纸面,因缺少连结料的包裹而脱落。
处理方法:
(1)不用吸收性较强的铜版纸(吸收性在30秒以下)印刷产品,否则必须用附着力强的树脂油墨来印刷。
(2)适量加入0号调墨油或附着剂,以增强油墨对纸面的附着力。
(3)控制油墨的乳化,版面用水量要小。
经常测定水斗溶液PH值,并调整到需要值,燥油要随用随加,减少油墨乳化以便于掌握干燥时间。
(4)已经产生粉化的精细产品,可采用上光或贴膜办法来解决。
五、油墨泛色
现象及原因:油墨泛色即油墨色相改变,色泽发生变化,使印刷
品失去应有的艺术价值,常见的有金红泛黑、天兰泛兰、孔雀兰和淡兰泛黄。
黄墨和透明黄色泽消失,以及半成品或成品堆放发热引起的泛色。
造成上述弊病原因是:
(1)油墨颜料本身不稳定。
(2)酸性药水渗入油墨后泛色。
(3)氧化发热反应。
处理方法:
(1)油性金红油墨使用时,颜料粉遇铁产生化学反应,色相极易泛黑,改用树脂性油墨,叫避免泛色现象。
(2)天兰墨印在纸上几天以后会泛红,而且墨色看起来比原来深,这种现象要注意,在碰到大宗产品分批次印刷时,墨色的调制配方必须前后一致,不可随意变动,以免造成产品色相不一致。
(3)孔雀兰,淡兰墨遇铬酸水斗药液,墨色极易泛黄,可改用白药水。
(4)日光光照可使成品褪色,可在印刷好的纸面上光或贴膜解决。
(5)半成品或成品在堆放过程当中,易产生极大的热量,其中间又缺氧,时间稍长,产品会发热变暗,应以预防为主,产品堆放不宜过高,并应保证4-6小时通风一次,以加速纸张之间的空气流动,帮助其扩散热量并缩短氧化结膜的时间。
(6)减少使用钴燥油(即402红燥油),因为红燥油受热后容易使油墨的色相变暗。
六、油墨透印
现象及原因:印件的油墨部分渗透到纸张背面,在纸张背面有明显的印迹图纹或有油渍,特别对需要双面印刷的产品,危害性较大。
影响产品的质量,造成产品印件透印,除了纸张本身太薄或具有透明度外,常见油墨透印的原因如下:
(1)油墨太稀薄,含连结料太多,大量的连结料被纸张吸收并渗透到纸张的背面。
(2)油墨内的不干性连结料太多,太多的不干性连结料会使纸张表面氧化结膜减慢,而渗透干燥加速,大量的连结料就渗入到纸内而
透印到背面。
(3)油墨印得过厚,干燥太慢,同样使连结料大量渗入到纸内而透印到背面。
(4)油墨中含有的油性颜料溶于连接料中,印刷过程中颜料跟着连结料一同透印到纸内而透印到印品的背面。
处理方法:
如果在印刷的产品上已出现了透印,就没有办法补救,只有事先做好预防,杜绝透印现象的发生。
(1)油墨内适当加入0号调墨油,增加其粘力。
(2)不选用不干性的油料作连结料,并减少不干性或渗透性强的辅料的比份。
(3)提高油墨的色值,使印迹墨层减薄,并加速干燥。
(4)如颜料是油溶性的,最好改用树脂型油墨印刷。
七、印刷品光泽
现象及原因:印刷品是艺术复制的再现,应色泽鲜艳,层次分明,有强烈的质地感,空间感和物质感,反之,印刷品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常见影响印品光泽的原因如下:
(1)印刷使用低档油墨,产品成色后光泽性差(低档产品除外)。
(2)纸张表面粗糙,纤维间隙越大,对连结料的吸收能力也越强,油墨转移到纸张后,连结料在未结膜的情况下,被纸张纤维吸收了大部分,剩下油墨的颜料颗粒附在纸张表面,因此使产品暗淡无光。
处理方法:
如何使印刷的产品有较好的光泽,实际操作经验告诉我们,印品光泽的获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油墨本身的光泽是最基本的要素,在高档精细产品印刷时,油墨要选择高档快干亮光油墨印刷,以获得最佳光泽。
(2)印刷时在油墨中适当加入燥油,以帮助油墨表面的良好结膜,从而使产品获得适当的光泽。
要正确掌握红,白燥油的性能和用量,
选择燥油的种类和用量对光泽有一定影响,402号红燥油主要由荼酸钴组成,催干作用是以表面氧化结膜为主,催干速度快,约为白燥油的23倍,一般在红墨和黑墨中加放,中兰和深兰也可以用。
特别是同一种印品的后几色,若能最大限度地加放红燥油,这对增加印品的光泽会有良好的作用。
黄版作为第一色序时,不宜加放红燥油,因为红燥油的颜色会改变黄墨的色相,其次是黄墨量最大,过于干燥极易发生玻璃化现象。
白燥油是钴、锰、铅的金属盐类的混合物,具有全面催干的作用,但是不及红燥油强烈,正确地加入白燥油的用量对增加印刷品的光泽会有效果。
(3)给完工的成品表面上亮光油或贴膜。
油墨是通过颜料,连结料和附加剂混合研磨而成的结构复杂的胶体,其性质主要是由颜料和连结料的特性决定的。
它通过挥发,渗透和氧化结膜三种形式来完成印刷品印迹的干燥,作为印刷的主要材料,了解油墨组成,熟悉油墨的性能,正确掌握油墨的使用方法,是保证印刷质量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