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翻译、主题
- 格式:docx
- 大小:13.99 KB
- 文档页数:1
《贾生》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原文:
贾生
唐代-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对照翻译: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1. 宣室:指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这里代指皇帝的居所。
2. 求贤:寻求贤能之士。
3. 访逐臣:访问被贬谪的臣子。
4. 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
5. 才调:才华和气质。
6. 更无伦:无人能比。
7. 可怜:可惜,可叹。
8. 夜半:深夜。
9. 虚前席:空自移膝靠近。
10. 苍生:百姓。
11. 问鬼神:关心鬼神之事。
【翻译】汉文帝在宣室中寻求贤能之士,访问被贬谪的臣子,贾谊的才华和气质更是无人能比。
可惜在深夜时分,他空自移膝靠近贾谊,询问的却是鬼神之事,而不关心百姓的生活。
【赏析】李商隐的《贾生》是一首托古讽今的咏史诗,通过对贾谊的遭遇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中,贾谊被汉文帝宣室召见,然而文帝却对其才华视而不见,关心的是鬼神之事,而不问苍生疾苦。
这反映了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的现实。
诗的开头“宣室求贤访逐臣”,点明了贾谊被贬谪的背景,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接着,“贾生才调更无伦”,赞美了贾谊的才华和气质,凸显了他的与众不同。
然而,接下来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示了贾谊的悲剧命运,以及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冷漠。
这首诗寓慨于讽,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和对人才的呼唤。
在诗中,李商隐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贾谊的才华与文帝的冷漠形成鲜明对照,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总之,《贾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咏史诗中的佳作,至今仍被广大读者所传颂。
贾生原文及翻译注释贾生(一)[ 唐 ] 李商隐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的政治才能无人能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生的政治才能。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二)[ 宋 ] 王安石原文: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译文: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注释: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汉文帝时任博士,一年中迁太中大夫。
他主张改革政制,颇得汉文帝赏识。
后遭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又转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
《史记》、《汉书》有传。
略:大致,差不多。
据《汉书·贾谊传》载,当时贾谊提出的更定法令等建议,最后多为文帝所采纳。
故班固谓:“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君王:指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在位)。
薄:轻视,亏待。
班固谓:“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汉书·贾谊传》)爵位:官爵和职位。
废:弃置,废弃。
何啻(chì):何止。
啻:仅,止。
公卿:达官贵人。
李商隐《贾生》唐诗译文及赏析《贾生》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贾生》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贾生》注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李商隐诗词《贾生》的诗意赏析李商隐诗词《贾生》的诗意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诗词《贾生》的诗意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贾生:贾谊,时称“贾生”司马迁将屈原与他的列传合为《屈原贾生列传》。
参见刘长卿七律《长沙过贾谊宅》等诗。
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气。
苍生:本指草木苍苍然丛生之处,后借指百姓。
译文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了。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见《李商隐评传》)[3]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作品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作者却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贾生:贾谊,时称“贾生”司马迁将屈原与他的列传合为《屈原贾生列传》。
参见刘长卿七律《长沙过贾谊宅》等诗。
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气。
苍生:本指草木苍苍然丛生之处,后借指百姓。
【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对汉文帝求贤臣而又不用贤臣的之所长,只热衷于鬼神之事而不关心苍生之疾苦予以讽刺,“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对贾谊不得施殿展治国安民的.的抱负深为惜。
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李商隐诗词《贾生》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贾生:贾谊,时称“贾生”司马迁将屈原与他的列传合为《屈原贾生列传》。
参见刘长卿七律《长沙过贾谊宅》等诗。
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气。
苍生:本指草木苍苍然丛生之处,后借指百姓。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见《李商隐评传》)[3]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作品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贾生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贾生》作者: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原文注释】: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才气。
【翻译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贾生》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唐代-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原文:
贾生
唐代-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译: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
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
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放逐的大臣。
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苍生〕指百姓。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
《贾生》李商隐赏析【部编版七下】
【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
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大中末年(约858年),病逝于郑州。
【背景】
贾生,即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博。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博。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忧伤而死。
【主题思想】
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