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定位下经皮肾镜碎石术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48.09 KB
- 文档页数:3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及处理何俊;余周;孙先禹;何跃;杨平【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常见并发症处理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PCNL治疗的856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856例患者,共行987例次手术.并发术中出血27例,其中23例经处理出血停止,继续手术,4例活动性出血,予放置肾造瘘管,改行二期PCNL治疗,术后迟发性出血12例,其中6例经夹闭造瘘管,绝对卧床、输血及使用止血药后出血停止,3例经穿刺窦道Foleys管球囊压迫止血后成功止血,3例行介入治疗栓塞出血血管成功止血.术后出现高热、感染23例次(2.7%),其中包括2例感染性休克(0.23%).术中发生胸膜损伤导致胸腔积液4例.8例术后肾造漏管口周围漏尿,经调整引流管深度及更换敷料等处理后好转.术后发生结石残留也比较常见,本组资料一期手术后结石残留率为15% (128/856),再次手术后为7.8% (67/856);总的结石取尽率为92.2% (789/856).结论:术中、术后迟发性出血,术后感染是PCNL常见的并发症,而胸膜损伤、肾造漏管口周围漏尿也常常发生,应当予以重视.虽然PCNL术后仍可能存在结石残留问题,但它的微创和可重复取石的优点使其成为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手段.【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7)004【总页数】4页(P384-387)【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并发症;出血;感染【作者】何俊;余周;孙先禹;何跃;杨平【作者单位】遂宁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四川遂宁629000;遂宁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四川遂宁629000;遂宁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四川遂宁629000;遂宁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四川遂宁629000;遂宁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四川遂宁62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已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流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预后好、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以重复等优点,是近几年来泌尿外科热门手术。
中外医疗2017 NO.27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临床医学[2]徐宏伟,金承俊,阎俊,等.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研究现状及并发症防治策略[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4,29(2):174-177.[3]蒙清贵.超声定位下经皮肾镜碎石术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蛇志,2013,25(4):410-412.[4]徐淑静.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并发症防治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474-475.[5]朱喜平.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6):431-432.[6]余沁楠.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症防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0(9):1502-1503.[7]殷秀娟.超声诊断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并发症及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9):23-24.[8]郭伟钊.基层医院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应用及并发症防治[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5):704-706.(收稿日期:2017-06-25)(上接第77页)其受损状况制定出手术程序与方法,防止对其半月板组织进行盲目切除,不仅可改善患者Lysholm分数,而且安全性更高'该研究对两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治疗后,常规组27例术后Lysholm分数(73.28±11.27) 分,治疗组27例(92.00±7.28)分(P<0.05);常规组有效率74.07%c,治疗组96.30%C(P<0.05);常规组有6例 (22.22%c)出现并发症,而治疗组有1例(3.70%C)(P<0.05),该结果满足金宇等人[8观点(治疗组有效率96.00%>,对照组63.28%c)。
综上所述,对于膝关节半月板组织出现损伤问题的病人,选择实施关节镜微创手术方案效果突出,除了能改善其Lysholm分数及提升疗效外,还可以防止并发 症,确保预后效果的提高,可推广。
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护理病例讨论护士长XX:今天我们就20床经玻肾镜碎石术的病例进行讨论,下面请责任护士XXX介绍病情。
护师XXX:患者向玉秀,20床,女,47岁,于三月二十五日入院,B超、KUB 平片、分泌造影均提示:左肾结石。
入院后继续完善相关关辅助检查,并作抗炎、止血治疗,于3月29日在连硬外麻醉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手术顺利,回病房时穿刺点敷料干燥,左肾造瘘管引流通畅,引流液为淡红色,留置导尿管引流通畅,继续作补液、抗炎、止血治疗,嘱患者禁食水12小时,绝对卧床休息一周。
今日查房见: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留置导尿管已拔出,左肾造瘘管有黄色尿液流出,已进普食,无不适感,仍作抗炎,止血治疗。
白华:肾结石的治疗近年来发展很快。
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以其辨证施治方剂的临床使用,;19世纪中叶,德国首次成功地实施了肾切除术治疗肾结石,19世纪末,随着膀胱镜和X光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泌尿外科才开始驶入科学的轨道,尿路结石的手术从此能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实施,各种尿路取石术方法也随之应运而生并沿用至今。
20世纪末叶,尿石症的病因学研究和临床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体现在三个方面:A、体外冲击波碎石(SWL);B、体内碎石,是一种微创腔道外科技术,包括经皮肾镜碎石术和经输尿管镜碎石,C、代谢评估,是揭示和诊断尿石病因的一种生化方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尿结石通过代谢评估查明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的结石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结石病因进行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结石的复发。
今天我们进行的是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护理病例讨论,那么什么是经皮肾镜呢?下面请李晓丽介绍一下。
护师XXX:经皮肾镜碎碎石术(PCNL)是创造经皮肤到肾脏的路径,放入支撑管道,创造一个遂腔环境,放入肾镜,气压弹道针,通过高频振动将肾盂、肾盏的石头振碎,再用高速水流将碎石冲出体外。
是显微微创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最低限度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使病人在可视的情况下了解手术过程。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严重胸腹腔积液并肾动脉损伤一例报道邓艳红;陈伟明;刘先保
【期刊名称】《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52)2
【摘要】报道1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严重胸腹腔积液并肾动脉损伤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该患者术中气道压升高、持续性低血压,术中超声提示胸腹腔积液,术后胸腹部CT提示胸腹腔积液并肺水肿、肾动脉损伤。
予胸腹腔穿刺置管引流、靶动脉栓塞、血液滤过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术中生命体征的改变以及超声可视化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并发症的识别,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邓艳红;陈伟明;刘先保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对比
2.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对比
3.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
肾结石疗效比较4.GPS超声定位联合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微创经皮肾镜碎
石取石术治疗中等大小肾下盏结石疗效比较5.超选择肾动脉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经
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疗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皮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的技巧经验分享梁雯;刘晓晨;李锋【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24(19)5【摘要】目的总结经皮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的技巧,以提高活检取样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方法抽取74例需进行肾脏穿刺活检的患者,局部麻醉(局麻)后进行经皮超声引导下实时活检穿刺。
总结活检时穿刺的技巧,分析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理诊断结果。
结果 74例患者共获得103份组织条,穿刺成功率为98.6%(73/74)。
74例患者中5例出现肾周少量血肿,其中2例为24 h后复查超声出现肾周少量血肿, 3例为术后1周运动时出现腰部不适,复查显示肾周少量血肿;肾周血肿2周后自行吸收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出现。
74例肾组织穿刺病理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11例,膜性肾病19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4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7例,肾小球微小病变5例,间质性肾炎3例,狼疮性肾炎5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例,过敏性紫癜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9例,淀粉样变性肾病3例。
结论经皮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是一种成功率高且并发症较少的方法 ,而掌握精准医疗理论后超声科和肾内科医师与患者配合是穿刺成功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总页数】4页(P83-86)【作者】梁雯;刘晓晨;李锋【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超声科;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对肾脏行穿刺活检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组织穿刺活检术对肾脏疾病的应用探讨3.超声引导下十字定位斜行穿刺经皮肾脏病理活检方法的研究4.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活检后大出血的诊治体会5.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中的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结肠损伤的处理与预防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并发结肠损伤的处理与预防。
方法:收集云南省内4家医院2009-2015年收治的5例PCNL并发结肠损伤的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分析处理方式与预防,治疗后随访6个月。
结果:3例患者在术后5~7 d将肾造瘘管退入肠管腔内,继续留置7~10 d后完全拔出造瘘管;1例患者在肠腔内留置引流管,术后对症治疗,1个月后拔除肠腔内引流管;1例患者开腹探查后,清洗消除脓腔并引流,行结肠腹壁造瘘,3个月后行回纳术。
5例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均未发生肠梗阻、腹膜炎、腹膜后脓肿等并发症。
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导致并发结肠损伤要早发现、要处理,治疗方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选择,可采用保守治疗和开放治疗两种方式,通过积极的处理和预防,大部分患者能够痊愈。
标签:皮肾取石术;并发症;结肠损伤;处理与预防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目前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已成为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重要方式,具有取石率高,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
但在取石过程中,如果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结肠损伤等并发症,虽然发生概率非常低,但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死亡[2]。
目前,国内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结肠损伤的报道很少,本研究收集云南省内4家医院6年收治的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并发结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云南省内4家医院2009-2015年收治的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并发结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例,女2例,年龄32~26岁,平均45.2岁。
5例患者中,多发肾结石3例,鹿角状结石2例,在治疗方式上4例患者采用小通道(F16-18)治疗,1例患者采用标准通道治疗,其中左半结肠损伤2例,右半结肠损伤3例,均为腹膜后损伤。
1.2 处理方法5例患者在发现结肠损伤后均禁食、给予肠外营养、胃肠减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经皮肾镜取石术发展历史及若干相关问题探讨何翔【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年(卷),期】2012(024)006【总页数】3页(P601-603)【作者】何翔【作者单位】310014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9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腔内泌尿外科手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与输尿管镜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共同成为泌尿系结石主要的现代治疗方法。
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是该技术发展和完善的结果。
自1976年Fernstrom 和Johansson首次成功采用PCNL以来,其经历了传统PCNL、微通道PCNL及标准通道PCNL 3个发展阶段。
本文就PCNL的发展历史及相关若干问题作一概述。
1 PCNL的历史1.1 PCNL起源 1941年,Papel和Brow使用内镜通过经肾造瘘口取出手术后残留的结石。
1955年,Goodwin首先报道了对肾积水的患者成功施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CN)。
1973年之后,德、美、日等发达国家不断生产和改进各种硬性和可曲性肾镜,促进了这一技术发展。
1981年,Wickbam和Kollett将该技术命名为“PCNL”,经皮通道为F24。
1981年Alken及1983年Clayman分别成功地施行肾镜直视下超声碎石、液电碎石,使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适应证从<1.5 cm结石扩大到更大的结石,而且碎石效果越来越好,从而使经皮肾镜广泛应用于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
由于其微创的本质特点,逐渐受到全球泌尿外科医师和患者的欢迎。
1.2 PCNL在国内发展 1984年,我国从国外引进传统经皮肾镜取石的技术和设备,其首先在广州、北京等地开展并取得成功,然后逐渐推向全国。
但传统的PCNL并发症较多,另外,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和输尿管镜技术的普及,使经皮肾镜再次受到冲击,许多地区都中断开展 PCNL。
在以后十多年时间里,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坚持开展PC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