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利润表的分析方法

企业利润表的分析方法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从反映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反映企业经营资金动态表现的报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属于动态会计报表。
成都指南针会计专业的李老师告诉我们,分析利润表主要是对各项利润的增减变动、结构增减变动及影响利润的收入与成本进行分析。而由于分析目标不同,在实际分析时必然要适应不同目标的要求,采用多种多样的分析方法,包括评价的标准、方法和预测方法,常见的分析方法有以下三种。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以报表中的各项数据计算出的比率数据或百分比数据等实际数据,与计划(预算)、前期、其它企业同类数据进行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差异的一种方法。这种数量上的差距反映出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差距。这种方法的作用在于揭示客观存在的差距以及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帮助人们发现问题,挖掘潜力,改进工作。
这种方法由于是同一性质或类别的指标选定一个基准数,然后与实际完成数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其间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所以这种方法要求比较的数据指标要有可比性,如果被比较的指标含有不可比因素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然后再进行比较,否则会影响比较的结果,不能正确说明问题。
比较分析法作为比较的标准可以是计划指标、历史指标也可以是同行业的相应指标。
⑴ 与计划指标对比。
这种方法是将本期的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检查实际完成计划情况。应用这种方法进行对比时,除表明指标的绝对数差异外,往往还同时用百分比表明它们的相对数差异,从而增强分析的效果。
⑵ 与历史指标比。
这种方法是将本期的实际指标与上期或上年同期或某年同期(往往是历史最佳水平)的实际指标进行对比,从差异变化中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了解该企业有关财务指标的升降变化。
⑶ 与同行业的相应指标对比。
把企业的某项实际指标与同行业相应指标的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进行比较,通过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比,可以分析判断该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与先进水平对比,实际上是找出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吸收先进经验。在企业内部也可以进行类似的对比分析。以评价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营成果。
利润表比较分析法在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必须要从利润表中获取财务资料,而且,即使分析企业偿债能力,也应结合利润表,因为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同

其获利能力密切相关。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会计时期的相关数据,互为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比率,以分析财务报表上所列项目与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评价财务状况和从中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报表使用者的着眼点和用途不同,应用比率分析法计算的各种比率,名目繁多,归纳起来,可大体上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即流动性比率、经营比率、财务杠杆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因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一方面,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问题,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盈利能力是反映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则给予股东的回报越高,企业价值越大。在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要分析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用到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现金获利率等。
而利润表构成是指利润表中各项目要素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通过分析各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而识别影响利润形成的内在因素和盈利能力的大小。因此,利润表比率分析法的类型是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是指企业赚取的利润与有关顷目的比率。它是企业管理人员、投资者和外部债权人判断投资是否有利的指标,它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比率来考察:销售利润率是指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全部资产报酬率是税后利润和利息支出之和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资本金利润率是税后利润与资本净值的比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一定期间的利润与成本费用的对比关系。
3、趋势分析法
利润表趋势分析法,是将利润表内不同时期进行的项目进行对比,了解企业目前的利润情况,也可分析其发展趋势,若利润表中的主要项目出现了异动,突然大幅上下波动,各项目之间出现背离,或者出现恶化趋势,那么表明企业的某些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了线索。利润趋势分析,一方面可以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业绩与特征;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利润预测、决策及预算指明方向。
利润表趋势分析,既可以对利润表全部项目进行变动情况计算与分析,也可以对利润表中主要项目进行趋势计算与分析。分析期的确定应能体现趋势特点,因此,通常不少于5年。
对利润表趋势分析表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各项利润基本趋势评价;
(2)企业运营总统状况评价;

(3)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变动趋势评价;
(4) 净利润和利润分配变动趋势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