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及附注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07
利润表分析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利润表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利润表主表分析。
通过利润表主表的分析,主要对各项利润的增减变动、结构增减变动及影响利润的收入与成本进行分析。
1.利润额增减变动分析。
通过对利润表的水平分析,从利润的形成角度,反映利润额的变动情况,揭示企业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管理业绩及存在的问题。
2.利润结构变动情况分析。
利润结构变动分析,主要是在对利润表进行垂直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各项利润及成本费用与收入的关系,以反映企业的各环节的利润构成、利润及成本费用水平。
3.企业收入分析。
企业收入分析的内容包括: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分析;影响收入的价格因素与销售量因素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分析等。
4.成本费用分析。
成本费用分析包括产品销售成本分析和期间费用分析两部分。
产品销售成本分析包括销售总成本分析和单位销售成本分析;期间费用分析包括销售费用分析和管理费用分析。
(二)利润表附表分析
利润表附表分析主要是对利润分配表及分部报表进行分析。
1.利润分配表分析。
通过利润分配表分析,反映企业利润分配的数量与结构变动,揭示企业在利润分配政策、会计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规变动方面对利润分配的影响。
2.分部报表分析。
通过对分部报表的分析,反映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指明方向。
(三)利润表附注分析
利润表附注分析主要是根据利润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相关详细信息,分析说明企业利润表及附表中的重要项目的变动情况,深入揭示利润形成及分配变动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第二节利润表一、利润表的结构(★★)二、利润表的编制(★★)概述利润表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
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的金额和构成情况,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盈利增长趋势、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一、利润表的结构利润表的结构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
单步式利润表是将当期所有的收入列在一起,所有的费用列在一起,然后将两者相减得出当期净损益。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即通过对当期的收入、费用、支出项目按性质加以归类,按利润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性利润指标,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以便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企业经营成果的不同来源。
利润表一般由表头、表体两部分构成。
其中表体是利润表的主体部分,列示了形成经营成果的各个项目的计算过程。
利润表各项目均需填列“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两栏。
二、利润表的编制利润表的编制原理是“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平衡公式和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一)利润表项目的填列方法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减去资产处置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减去净敞口套期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第四步,以净利润(或净亏损)为基础,计算出每股收益;第五步,以净利润(或净亏损)和其他综合收益为基础,计算综合收益总额;提示:利润表各项目均需填列“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两栏。
其中,“上期金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该期利润表的“本期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
“本期金额”栏内各期数字,除“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外,应当按照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谈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及其分析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月开始在上市公司执行,其最大亮点是利润表的变化,利润表是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在评价公司经营业绩时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因此,有必要研究新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的变化,以掌握新利润表的变化和使用新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时应注意的事项,以更准确、全面的了解公司的经营业。
关键词:会计准则利润表评价分析一、利润表的含义和作用(一)利润表的含义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或损益表,利润表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益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公司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
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出公司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表明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公司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期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公司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及获利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一个重要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
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构成营业收入的各项要素。
营业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组成。
第二、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
营业利润从营业收入出发,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后得出。
第三、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
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营业外收支后得出。
第四、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
净利润(或净亏损)在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本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后得出。
第五、每股收益,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已公开交易的企业,以及正处于公开发行普通股或潜在普通股过程中的企业,还应当在利润表中列示每股收益信息,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两项指标。
(二)利润表的作用首先,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
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或者说它可以告诉大家,这段时间企业是赚钱还是赔钱了,如果赚钱赚在什么地方,如果赔钱又主要赔在什么地方等。
1.对利润表及利润质量的分析仔细考察一下报表年度之间的数据,我们就会发现该公司利润质量分析有关的几个主要方面:(1)企业的毛利率在提高。
企业上年的毛利率约为13%,本年的毛利率约为18%。
这种情况的出现,既有可能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单位生产成本,从而改善了盈利能力的结果,也有可能是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综合能力的结果。
仔细观察一下母公司附注中关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的资料,企业主要的产品空调好冰箱的营业收入均有大幅度提高,其分别为29.87%和38.64%,这两种产品占总营业额的90.56%,因此对业绩的增加做出了主要的贡献。
企业的营业收入中,内销占了总营业额的58.87%,本年度增长21.5%,而外销占总营业额的41.13%,较上一年增长35.12%。
其中冰箱业务,由于冰箱的原材料的上涨和人民币汇率的提升,导致出口的毛利率相比同一期有所下降,所以冰箱的销售增长主要来自于内销业务。
而空调的销售中,由于国内的相同厂家竞争激烈,而且生产规模的相对较小,所以其毛利率不高,其主要增长来自于积极拓展的外销市场。
我们发现,本年内,企业在冰箱、材料和劳务的营业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其中冰箱业务和劳务收入是企业本年业绩的主要增长点。
但劳务收入在本年度内突然出现且数额巨大,值得提高警惕。
(2)企业销售中主营业务收入优势突出,增长了5.67亿元,而其他业务收入为4.19亿元。
且市场销售规模继续扩大。
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撇开毛利率因素,与上一年相比,企业的冰箱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且境内业务是企业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3)观察企业的三项费用。
企业的销售费用增长,销售费用率为22%,比上一年略有上升。
财务费用减少,管理费用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财务费用中利息支出大幅减少,汇兑损失大幅增加,表明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不佳,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
(4)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表明企业资产质量不是很高,也表明企业的管理层对现有资产未来发挥正面作用的前景缺乏信心。
会计报表利润表的分析一)什么是利润表利润表也叫损益表,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
它解释公司在一个会计区间内(如季度,半年度,年度)收入和支出是多少,并按照不同的类型汇总的一个报告。
其核心就是净利润的产生过程。
由于上市公司是由全体股东所有,因此把净利润分配到每一股份上就得到每股收益(每股利润)。
市场之所以如此重视利润表,正是由于:股价=每股收益*市盈率,每股收益的走势左右着股价的走势。
二)利润表的基本内容1)营业总收入利润表的第一行通常是营业总收入,这个是公司的主要收入。
有的利润表中营业总收入中除营业收入外,还包含利息收入、收到保费、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这三项是企业涉及金融业务才需要单独列报。
所以很多公司的报表里没这三项。
营业收入是从事主营业务或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看企业的收入,必然要关注营业额的规模变化,但更重要的是观察企业销售的产品或劳务的结构变化。
这种变化应该与企业的战略有非常清晰的关系。
卖什么?卖给谁?卖多少?通过附注里的营业收入构成和销售区域可以看出一些倪端。
(限于篇幅关于收入和成本费用的详细分析将另作阐述)2)营业总成本这些项目都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支出的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
因此要从收入中扣除。
营业成本是指期内销售产品的制造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通过附注查看该公司计算营业成本所包含的内容,据此了解管理层是如何进行企业管理。
营业税金及附加指营业过程中无论是否盈利都需要缴纳的税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费、教育附加费等。
销售费用是为销售商品(或服务)产生的费用。
如广告费、促销费、销售人员的工资福利及提成等等。
管理费用是与企业管理环节有关的费用,包含管理者工资福利、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行政开支、董事会经费、中介机构费用等等;研发费用是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支出部分。
已资本化的不在其中,如复星医药,2018年研发共投出25亿,但资本化了10亿,所以这项只显示15亿。
利润表也称为收益表,或者损益表,是反映公司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主要核算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
利润表直观反映了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通过对利润表的对比分析,也可得出企业获利能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利润表的结构分析利润表主要由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组成,表头主要内容有:企业名称,所属报表期间及货币单位等。
利润表表体的结构有多步式和单步式。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使用的多步式结构。
先计算日常活动产生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而计算出营业利润,在此基础上结合非日常活动产生的营业外收支,进而计算出利润总额,再扣除企业所得税,最后得出企业当期的净利润。
具体计算公式构成了利润表的表体内容。
第一步,计算出企业的营业利润,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产生的毛利润。
具体公式为:营业利润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然后再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若为损失,则用“-”表示)+投资收益(若为损失,则用“-”表示)。
其中:①营业收入即基础会计中收入的概念,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但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占据利润表的首要位置;②营业成本主要是企业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直接成本、费用;③营业税金及附加:是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税金,包括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等。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并在其基础上加上非日常活动发生的净利得,进而得出企业的利润总额。
具体公式:利润总额等于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在其基础上减掉所得税费用,最终得出净利润。
具体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是计税依据×25%的企业所得税额。
第四步,计算每股收益。
其中每股收益是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反映企业每一股股票给股东带来的净利润。
2利润表分析2.1表内主要项目分析对比分析主营业务收入与库存商品,如果两者不相匹配,甚至出现年销售收入小于库存商品余额,就要分析是否存在认为调整因素,防止出现滞留销售收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