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第八章_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 格式:ppt
- 大小:251.00 KB
- 文档页数:52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
从先秦辞赋的抒情化转向了西汉以咏物为主的散体大赋,自东汉末年开始,以抒情咏物为主的小赋逐渐增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大赋,但咏物抒情小赋占了较大的比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
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大赋与骚体辞赋不同,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与合流的趋势。
赋体受诗的影响,语言趋向骈偶化。
骈偶作为一种增加语言对称美的修辞手法,被辞赋家们逐渐刻意追求和雕琢,于是骈文逐渐取代了辞赋,成为“一代之文学”。
骈文和散文是相对立而存在的。
散文是一种比语言精练而又不受形式约束的自由体文章。
由于文人大量地自觉运用骈偶这种修辞手法,因而南北朝的散文并不发达,只在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中有些优秀作品,成就较高的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北魏杨之<洛阳伽蓝记》。
一、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时赋的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
在内容方面是咏物赋增多,大多取材于“草区禽族”,而在此外的一些作品中抒情成分增多,在形式方面则表现为除个别大赋外,作品的篇幅普遍短小,行文也日趋活泼,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汉赋堆积名物辞藻的板重之习。
最能代表这一时期辞赋发展成就的,当推曹植、王粲、潘岳和左思等人。
曹植最著名、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洛神赋》。
赋序称“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可知此赋的写作是受到宋玉《神女赋》的启发。
它以浪漫手法,通过幻想境界,描写了一个神人相恋,而又无法结合,终于含恨分离的悲剧故事,充满着抒情气氛与神奇色彩。
作者将一位端庄秀丽的美女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传神。
特别是写她将至的神情,更画出了水上女神的特点,给人以若真若幻的感觉,“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这种描写,其成就远非宋玉《神女赋》可以比拟。
王粲在辞赋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诗歌。
曹丘在《典论·论文》中说:“王粲长于辞赋。
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2012年1月20日出处:赋帝司马呈祥潘氏审辑作者:高校讲座【教学设想】本章不作重点要求,只作介绍,几篇美文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第一节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一、建安文章:1、建安文风“以气质为体”,影响及建安文章注重“气质”。
曹丕提出“诗赋欲丽”,加速了东汉以来文章渐趋骈化的进程,推动骈文臻于成熟,建安文章“气”与“丽”的结合,为后世确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
2、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教令甚具异彩,饶有通脱之风。
其《让县自明本志令》自叙身世志愿,恳切率真。
3、曹丕、曹植的书札,能随境生趣,慷慨任气,文采焕然。
曹植的表文也是情文并茂。
二、抒情小赋的繁盛:1、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表现风格。
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发展的方向,魏晋之际的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
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
2、王粲的代表作《登楼赋》将荆州的离异之感于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融为一体,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论辩文的勃兴:魏晋是继春秋战国以后又一个思想高峰,各种思想交锋争辩,受谈辩风气的影响,论辩文出现高潮。
其中嵇康的辩论文最为杰出(前面已讲过)。
第二节南朝美文的衍化1、南朝文坛沿着魏晋以来文章追新逐丽的趋向继续发展,并带有阶段性的特点。
刘宋时代,抒情体物的华美文章繁盛起来,至齐梁时期,变本加厉,美文的影响力还波及北方。
2、元嘉三大家的美文创作。
3、陈寿的《三国志》,叙事议论,高简有法,质而不野。
范晔的《后汉书》合史职与文才于一体,尤其是纪传的论赞部分,对偶工稳,辞采润泽,声律协畅,显示出以骈文论史的高超水平。
史传文学的递嬗轨迹,反映了南朝美文的衍化。
4、刘勰的《文心雕龙》以“深得文理”著称,但也表现出卓尔不凡的骈文才力。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散文的代表作者和其代表作品
优质解答
曹植,《白马篇》《洛神赋》《登台赋》《节游赋》《籍田赋》《述行赋》《感节赋》《玄畅赋》《离思赋》《释思赋》《幽思赋》《静思赋》《归思赋》《美女篇》《孟冬篇》《精微篇》《圣皇篇》《灵芝篇》《大魏篇》(太多太多了)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闲情赋》《感士不遇赋》《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扇上画赞》《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范晔,《后汉书》
嵇康,《广陵散》(这个是曲子)《琴赋》《酒赋》《蚕赋》《怀香赋》《声无哀乐论》《养生论》《答难养生论》《释私论》《管蔡论》《明胆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答解宅无吉凶摄生论》《难自然好学论》
阮籍,《大先生传》《清思赋》《首阳山赋》《鸠赋》《狝猴赋》
向秀,《思旧赋》、《难养生论》.
刘伶,《酒德颂》
谢灵运,《山居赋》《归途赋》《伤己赋》《逸民赋》《昙隆法师徕》《与庐陵王义真笺》。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一、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个性化1文学的个性特征曹丕:“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
沈约:“以气质为体”;“以情纬文”。
抒情性与文采性。
2作品举例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曹丕《与吴质书》;曹植《与杨德祖书》;诸葛亮《出师表》;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李密《陈情表》。
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以及:向秀《思旧赋》,嵇康《声无哀乐论》、《养生论》,鲁褒《钱神论》等。
二、追新逐丽的南朝文坛:骈俪化“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刘勰语)1刘宋过渡期“元嘉三大家”:谢灵运《山居赋》;颜延之《陶征士诔》;鲍照《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
2齐梁泛滥期A 永明声律说:声调韵律B 文笔之辨:有韵美文(“沈诗任笔”)C 追求“新变”:不拘常体江淹《恨赋》、《别赋》;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宋元思书》;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三、北朝二书:《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1郦道元《水经注》《水经》是一部记述水道的古书,相传为汉代人作。
内容简略,文字枯燥。
郦道元以水道为纲,作了二十倍的补充发挥,实际上成了另一部地理著作。
其手法是:“因水以记地,即地以存古。
”全书约30万字,引用书籍达340多种。
此书的可贵之处在于:A 作者是北人,不以南北为鸿沟;B 作者未临南方,却广泛搜集有关南方地志,因而“集六朝地志之大成”;C 作者写的是地理著作,却亲切道来,写出了文学性很强的山水散文。
最好的段落是《三峡》。
2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是一部追述北魏鼎盛时期洛阳城里寺塔林立的盛况,当北魏消亡、洛阳丘墟后13年,作者旧地重游,感慨万端,决心用文字记录下当年的佛事本末,建筑之弘丽,人事之沧桑,尽在其中。
最有名的段落是《永宁寺》。
思考题:1魏晋文坛、南朝文坛、北朝文坛各有怎样的创作倾向?各举出两篇(部)代表作品。
2熟读本章列举到的作品。
钱神论(节录)[西晋] 鲁褒……大矣哉!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
第三编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第三编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及散文●提要文坛出现新格局,开拓出个性化与美文化多元发展前景;在各种文体中,辞赋创作的时代特征最为突出;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成为风气,文章的句式结构发生变化;骈文出现并走向成熟;赋体受诗的影响,也趋于注重声律;文坛整体上受骈化影响,但仍有别具风格的散体名篇大放异彩。
第一节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一、建安群才的共同特点:“气爽才丽”,“以情纬文,以文被质”气爽:“文以气为主”(曹丕《典论·论文》),“吐滂沛乎寸心”(陆机《文赋》),“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沈约《宋书·谢灵运传》)才丽:“俨乎若高山,勃乎若浮云,质素也如秋蓬,摛藻也如春葩”(曹植《前录自序》),“诗赋欲丽”(曹丕《典论·论文》)建安文章为后世确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
二、曹操教令的特色及贡献特色:甚具异彩,饶有通脱之气。
思想无所顾忌,行文风格也不拘常例。
贡献:以率真之气给公文注入个人色彩,对公文性质的诏诰进行了文学性的改造。
三、曹丕兄弟书札的文学魅力1.内容:抒发当下的悲欢契阔之情2.特色:随境生趣,摇曳多姿;抒情如诗,写景如画;慷慨任气,文采焕然。
四、其他建安作家的书表作品1。
著名人物:、陈琳《为袁绍檄豫州》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繁钦《与魏文帝笺》吴质《答东阿王书》任璩《与侍郎曹长思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2.发展趋势从总的趋势上看,建安之文亦有从辞清志显到藻饰渐繁的过程,这也预示了此后美文的发展。
五、辞赋发展的新局面1。
抒情小赋的繁盛重要意义:标声着辞赋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艺术特点:辞赋创作出现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诗赋交相影响深化;代表作品:王粲《登楼赋》2.体物写志小赋的涌现曹植《洛神赋》向秀《思旧赋》阮籍《猕猴赋》、《大人先生传》鲁褒《钱神论》刘伶《酒德颂》陶潜《归去来兮辞》3.大赋体式功能的拓展(1)在题材方面已不限于国家政事之一端,更多更重要的是个人生活中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