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师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2

心理咨询师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2

心理咨询师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2
心理咨询师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2

一、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

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谈话。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4、避免修饰性反问。5、避免责备性问题。6、避免解释性问题。

三、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

7.会谈法的有效性,会谈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四、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二、、怎样选择与该求助者进行的摄入性谈话的切入点?

l、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3、根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5、会谈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五、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一、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2、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

3、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

(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

二、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注意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同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三、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当求助者

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四、心理咨询师怎样就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1. 具体2. 可行3. 积极

4.双方可以接受5.属于心理学性质6.可以评估7. 多层次统一

咨询目标可以进行修改,但需双方重新商定。

五、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1.具体 2.可行 3.可以评估4.积极 5.双方可以接受6.属于心理学性质7.多层次统一

六、针对该求助者的咨询,应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主要内容。1、诊断阶段:(1)建立咨询关系(2)进行心理诊断(3)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2、咨询阶段: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3、巩固阶段:1)布置家庭作业2)商定下次咨询的主题和时间等3)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4)巩固咨询成果5)做好追踪研究

七、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方案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按照咨询目标、原理与方法、评估、双方的责权利、时间与次数的安排、费用的估计及其他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方案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八、咨询时与求助者商定的咨询方案主要包括什么内容?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

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九、请说出面质技术的定义和求助者的常见矛盾。

1、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2、常见矛盾有:(1)言行不一致

(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咨访意见不一致

十、请说出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1、要有事实依据。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一、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1.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地了解。2.激励该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3.促进该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4.促进该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5.给该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

十二、简述阻抗的表现形式。1、阻抗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其意义在于增强自我防御。

2、表现形式:(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赘言等。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题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等。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十三、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

空白,该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该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十、如进行远期疗效评估,请说出其步骤和主要内容。

1、社会接纳程度评估评估内容:求助者的社会适应程度

2自我接纳程度评估评估内容:(1)自述症状与问题的减轻或消除情况(2)性格方面的成熟情况3、随访调查评估内容:评价原来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帮助指导是否有效。

十四、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2、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

4、实施强化

十五、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原理。1、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2、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3、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是阳性强化法。

十六、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注意事项。1、靶目标越具体越好,应当可以客观测量与分析。2、注意靶行为的直接后果对不良行为的强化作用。

3、当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时及时给予强化。

4、内外强化物要同时使用,对求助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十七、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2)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3)只有改变了不

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4)其他方法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十八、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是什么?

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ill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

2、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十九、对本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心理咨询师应该选择哪些维度或指标?咨询结果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3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评估。4求助者咨询前后的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5咨询师的评定。

二十、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

(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

(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5)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二十一心理咨询师使用多种方法,其有效性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点。

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二十二、心理咨询的效果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

1、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情绪而缓解压力。

2、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探询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

5、通过学习与训练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行为模式。

6、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二十三、咨询对象一般应具有的特征有哪些?

1.智力正常2、年龄适宜3、内容合适4、人格正常5、动机正确6、信任度高7、行动自觉8、匹配性好

二十四、如果心理咨询师缺乏帮助这类求助者的经验,在转介时需注意什么?1、咨询师如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2、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3、向该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

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但不应透露隐私情况。

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6、不能在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一、简述系统脱敏疗法的过程。1、学习放松技巧2、构建焦虑等级3、实施系统脱敏基本原理: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二、使用系统脱敏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如果引发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是一种,可根据不同的情境建立不同的焦虑等

级表,然后对每个等级表实施系统脱敏

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情境的不同而不同

3、焦虑等级应合理,每个等级之间的跨度不能太大,可以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

4、当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时,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

三、简述满灌疗法的原理1、满灌疗法又称冲击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

2、满灌疗法的原理是:迅速地将求助者置身于最恐惧的对象或情境中,必然引起求助者最强烈的恐惧或焦虑反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咨询师不给予任何强化,任其自然,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直到消除,即所谓消退性抑制。

四、请简述冲击疗法的基本过程。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排除不适合的求助者;

2、签订治疗协议;

3、治疗准备工作;

4、实施冲击治疗。

五、若使用生物反馈法,说出其基本原理。1、使用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记录2、将这种记录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使求助者了解其生理状态3、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4、通过调节生理状态,达到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防治其他疾病的目的。分类:肌电生物反馈仪皮肤电反馈仪皮肤温度(皮温)生物反馈仪脑电生物反馈仪

五、若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其原理及特点是什么?1、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清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

2、其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政变。(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七、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其工作程序是什么?

1建立咨询关系2确定咨询目标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八、按照贝克的理论,求助者的歪曲认知包括什么?

1、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这其中所包含的假设是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

3、过度概括: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4、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5、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7、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九、请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各个阶段。

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

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

第四阶段: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第五阶段: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

迟疑。第六阶段: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第七阶段:求助者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

一、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

二、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1.出生情况及婚恋情况。2.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3.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4.对未来的希望。5.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6.生活状况。7.社会交往情况。8.娱乐活动。9.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10.家族史。11.疾病史。12.既往心理咨询史及心理测验情况。。13.家庭成员关系。14.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三、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整理。1.童年生活经历:(1)吃东西未洗手遭到母亲训斥;(2)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3)父母感情融洽;(4)父母管教严厉,做事追求完美。2.青少年期情况:(1)兴趣爱好较少,很少与同伴玩耍、作游戏;(2)大学时因同学患肝炎而担心被传染;(3)没有要好的朋友;(4)学习、就业很顺利。

四、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如下整理:1、精神状态:紧张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2、生理功能改变:即躯体异常感觉:心慌、脖子僵硬、疲劳、食欲和睡眠问题3、社会功能状况:妨碍求助者恋爱、工作受到影响、影响人际

交往

五、为确定资料的真实可靠性,需对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临床资料相互印证比较,请将本案例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1、求助者的主诉:近一年多焦虑、紧张,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伴失眠

2、家属报告:求助者家庭优越,从小教育严格,懂事听话。性格较内向、胆小怕事,追求完美。学习成绩优良。

3、摄入性谈话:(1)求助者一年前失恋,快毕业了,论文没有写完。骨折、耳聋、掉头发,什么都干不下去,失眠,一天睡两三个小时。(2)感到毕业渺茫,没心思找工作。(3)亲朋好友不能帮忙。最想解决的问题是治好病,如期毕业。

4、临床观察:求助者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思路清晰,有礼貌。

5、心理测验:SAS:70,重度焦虑EPQ的结果:典型内向、典型情绪不稳定SCL-90的结果:躯体化3.8、抑郁3.2、焦虑3.9、敌对2.5

6、其他。

六、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由于工作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后悔、自责、紧张、焦虑。3.不良情绪持续满1个月不能自行化解。4.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5.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七、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依据: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精神病。

2、症状表现:主要心理症状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心烦、后悔、委屈、气愤、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躯体症状是: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头昏脑胀。

3、症状由婚姻问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4、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但由于现实性冲突所引起。

5、病程:症状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

6、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

7、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一、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1.病程:1年以上,评为3分。2.精神痛苦程度: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帮助才能摆脱,评为2分。3.社会功能:学习效率显著下降,回避社交场合,评为2分。总分为7分,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改变超过3个月,神经症的诊断成立。

二、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生物因素:女性、38岁

2、社会因素:(1)离异,学历低,收入低;(2)家庭:母亲霸道、父亲去世早、婆媳关系差、小时候家贫借债。

3、心理因素:(1)性格内向、胆小敏感;(2)对现实问题的误解;(3)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小时候经常借钱,为此暗自哭泣

三、神经症的诊断依据举例:

(一)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强迫性神经症。

诊断依据: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精神病。2、症状表现:强迫思维、焦虑情绪、强迫行为、3、冲突已经变形4、病程: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三个月5、严重程度:社会功能已经受损、工作效率下降、内心痛苦无法摆脱6、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分,该求助者在内心痛苦、严重程度、病程上的得分大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

(二)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恐怖性神经症。

诊断依据: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故排除精神病。

存在与处境不相称的恐惧并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对所怕处境的回避,导致社会功能受损严重。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且无法自行摆脱。心理冲突是变形的。病程长、已超过三月

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内心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病程上的得分大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

四、对该求助者需做哪些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2.与抑郁症相鉴别;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4.与恐惧性神经症相鉴别;

五、应如何选择咨询方法?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十三、试分析求助者心理冲突的性质。1、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以婚姻问题为核心,与现实处境紧密相连,涉及生活中比较重要的生活事件,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2、属于常形心理冲突。

十八、对该求助者使用厌恶疗法

程序:1确定靶症状2选用厌恶刺激(1电刺激2药物刺激3想象刺激4其它刺激)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注意:1、必须在严格控制下使用,必须安全无害。

2、咨询师要与求助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3、靶症状的选择要单一而且具体。原理:经典条件反射。定义:通过附加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映。

二、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其程序是什么?初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程序:1、

由现实刺激引起;2、内心冲突属于道德性质,是否有求助愿望;3、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4、无明显器质性病变;5、排除精神病、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

三、对该求助者需做何鉴别诊断并说明理由。

1、与精神疾病相鉴别,排除精神病;

2、与一般心理问题鉴别,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3、与神经症鉴别,排除各类神经症;

4、与躯体疾病鉴别,排除躯体疾病

九、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

十、参与性技术包括1倾听2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3鼓励和重复技术4内容反应5情感反应6具体化7参与性概述8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十一、影响性技术包括1面质2解释3指导4情感表达5内容表达6自我开放7影响性概述8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1、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

1.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

2.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

名词解释1、鼓励和重复技术鼓励,即直接地重复求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2内容反应也称释义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

3情感反应释义着重于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

4、具体化具体性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

5、参与性概述概述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情感综合整理后,以提纲的方式再对求助者表达出来。

6、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非言语行为能提供许多言语不能直接提供的信息,甚至是求助者想要回避、隐藏、作假的内容,借助于求助者的非言语行为,咨询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心理活动,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求助者的支持和理解。

7、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8、解释解释,即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

9、指导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

10、内容表达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

11、情感表达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求助者明白,即为情感表达

12、自我开放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

13、影响性概述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为影响性概述。

14、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咨询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非言语行为,其或伴随言语内

容一起出现,对言语内容作补充、修正,或独立地出现,代表独立的意义,在咨询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八、若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不匹配,应怎样处理?注意些什么?心理咨询师可以进行转介,将不适合自已咨询的求助者转介给其他心理咨询师。注意事项:1、不能顺利转介时,要学会调适,使心理咨询师适应求助者。2、试着理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多听、少说。3、不断调整对问题的看法,尽量得保持客观、中立、理性态度。4、不以心理咨询师自己的好恶是非为判断标准,善于接纳,减少冲突。

九模仿法又称示范法,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程序:1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2设计示范行为3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

十、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C 情感成分A 行为倾向成分B

五、MMPI临床量表1.疑病(Hs):对健康过分关注,怀疑得病 2.抑郁(D):自卑自责无助孤独 3.癔病(Hy):依赖、天真、外露、幼稚、自我陶醉4.精神病态人格(Pd):我行我素病态人格反社会攻击型人格 5.男子气-女子气(Mf):同性恋 6.妄想狂量表(Pa):偏执多疑、孤独、7.精神衰弱(Pt):紧张焦虑、反复思考、强迫思维、恐怖内疚8.精神分裂症(Sc):思维混乱情感淡漠主客观分离行为怪异9.轻躁狂(Ma):情感高涨兴奋、冲动夸大活动多、情感多变0.社会内向(Si):内向、胆小、外向、爱交际、赋予表情

一、倍克—范拉森躁狂量表BRMS他评0—4分的5级评分法,0~5分明显躁狂症状6~10分肯定躁狂症状>22分严重躁狂症状<15分轻躁狂发作;20分左右中等程度躁狂发作;28分左右重度躁狂发作

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他评0—4分的5级评分法24项交谈和观

察总分>35分严重抑郁;>20分轻或中度抑郁;< 8分没有抑郁症状。

三、汉密尔顿焦虑量(HAMA) 他评0—4分的5级评分法,14条交谈和观察总分>29分严重焦虑>21分明显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 7分可能有焦虑< 7分——没有焦虑症状?总分高于14分,提示被评估者具有临床意义的焦虑症状。

四、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 他评20个项目1—7分的7级评分总分:反映精神病性障碍的严重性?病人入组标准分>35分

七、WAIS-RC韦氏成人智力的解释

言语VIQ> 操作PIQ

1言语技能发展较操作技能好2听觉加工模式发展较视觉加工模式好3可能在完成实际行动或任务上有困难4可能操作能力差5可能有运动性非言语技能缺陷

言语VIQ<操作PIQ

1操作技能发展较言语技能好2视觉加工模式发展较听觉加工模式好3可能有阅读障碍4可能有言语的缺陷5可能有听觉性概念形成技能缺陷八、SCL-90的解释一般认为减分率≧50%为显效,≧25%为有效?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

九、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0.1.2三级计分因素分析法十六种人格因素中,1~3分为低分,8~10分为高分。

十、艾森克人格问卷(EPQ)85题因素分析法16岁以上 E 内外向N 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说谎

十一、90项症状清单(SCL-90)

SCL-90的记分(总分和因子分):总分90 阳性项目数:单项分≧2的项目

数阴性项目数§单项分=1的项目数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43,或任一因子分>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

十二、抑郁自评量表(SDS)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十三、焦虑自评量表(SAS)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十四、生活事件量表(LES)95%正常一年的LES总分不超过20分,99%的不超过32分。负性生活事件的分值越高对心身健康的影响越大

十五、儿童行为量表(CBCL)4—16岁113条6个月0—2评分法分数越高,行为问题越大。分数越低,行为问题越小

案例问答题回答模板

与案例有关的问题 一、分析案例,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和求 治愿望,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典型症状,排除精神病。 2、症状由****(找案例中描述的具体刺激)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3、症状持续时间**左右(摘抄案例中的具体时间)。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其症状是由现实性冲突所引起的,并有求助愿望。 4、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均受到影响了,有泛化、回避出现。 心理症状: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心烦、后悔、委屈等(前面症状仅为举例,要 根据案例中的内容摘抄) 躯体症状: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头昏脑胀等(前面症状仅为举例,要根据案例 中的内容摘抄) 社会功能:不能上学/上班等(前面症状仅为举例,要根据案例中的内容摘抄) 5、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和求 治愿望,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典型症状,排除精神病。 2、症状由****(找案例中描述的具体刺激)引起,属于现实刺激引起的冲突造成的。 3、症状持续时间**左右(摘抄案例中的具体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存在内心痛 苦,有自知力,有求助愿望。 4、求助者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影响(一般只是效率下降,根据案例摘抄相关内容) 5、情绪反应不太强烈,理智可以控制 6、情绪反应内容尚未泛化。 7、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 二、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生物学原因:如果有就写,没有就写“未见明显生物学原因”。 2、社会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概括填写,一般社会性原因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和负性生活事件等 3、心理原因:根据时间情况概括填写,一般心理原因包括:错误认知、个性原因、情绪方面原因和行为模式原因等。 三、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如下的资料整理: 1.精神状态:(1)注意力不集中;(2)紧张不安,焦虑。 2.生理功能改变,即躯体异常感觉:头痛、疲劳、全身酸痛、睡眠障碍。 3.社会功能状况:工作效率下降。

2014年-2017年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题解

2014年5月考题 1、按照贝克的理论,说出该求助者的歪曲认知及其特点。 答: (1)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我觉得自己这辈子肯定是完了”;“我觉得自己很失败” (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想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认为失败和剥 夺的事件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对方嫌弃我只是大专学历”;“我觉得自己没有本 事”; (3)过度概括:有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识的事情或情境中。 (4)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景。 (5)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这说明我命运不好”;“但儿子不争气” (7)极端思维:用全无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2、请说出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答:1)以上述案例中所提供的资料为真实可靠,初步诊断:抑郁性神经症; 2)诊断依据: 1、求助者排除躯体病的影响;(躯体疾病) 2、求助者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精 神病性障碍) 3、求助者虽具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神疲乏、对前途悲观失望” 等症状,但其症状已经持续超过2年,可以排除心境障碍的抑郁发作。(鉴别诊断) 4、求助者目前的问题与现实无明显关系,不含道德色彩,属于变形冲突。 (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鉴别) 5、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定标准,以下是该求助者情况:(诊断病 症依据) 病程:超过2年,评3分; 精神痛苦程度:痛苦难以摆脱,评3分; 社会功能:工作受到影响,但可以工作,评2分; 总分8分,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故神经症诊断成立。 6、求助者以“情绪低落悲观,兴趣减退,精神疲惫、对前途悲观失望, 自我评价下降”等为主要症状,故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 3、请分析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从求助者生理、社会、心理原因来分 析发病诱因) 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简答题和案例分析的答案

满分:1 得分:1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30 分。) 1. 试述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1、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政府把握更多的信息、进行正确决策提供了条件。 2、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公众对政府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政府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面临考验。 3、面对信息的大量涌入,政府必须对各种信息做出回应,提高对信息的处理、管理和运用的能力,保证政府信息管理系统的质量。 4、信息确实是一种能力,政府必须有效、准确地运用这一种能力。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满分:10 得分:10 评价:不错 2. 简述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成员。 2、物质要素。 3、组织目标。 4、职能范围。 5、机构与职位设置。 6、权责体系。 7、规章制度。 8、技术和信息。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满分:10 得分:10 评价:不错 3. 简述设计公共组织时应遵循的“职、权、责一致”原则 公共组织是个权责体系。在公共管理活动中,职务、权利、责任三者互为条件,三者缺一不可而且必须是相称和平衡的。如果有责无权,则无法劲责。如果有权无责,则易滥用权利,不能尽其责。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满分:10 得分:10 评价:不错 四、论述题(共2 道试题,共30 分。) 1. 试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1、信息公开主体的工作不到位。2、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比较差。3、信息公开的方式上无法取信于民。对策:1、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强责任意识,转变观念。2、信息公开主体应明确职责,落实行动。3、信息公开主体应行为规范、依法行事。4、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强网站建设、提高效率。5、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公众参与。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满分:15 得分:15 评价:不错 2. 试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是:第一,确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第二,把组织看作整体,不仅开发“力的资源”,而且开始走向开发组织、整体的“心的资源”,注重整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神;第三,在管理原则上既强调个人又强调集体;第四,在管理方法上既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第五,在领导方式上既强调权威又强调民主;第六,在管理实践中既强调能力也重视资历。 上传附件文件操作

上海助理物业管理师操作案例问答题

上海助理物业管理师操作案例 1、案例背景 本市某新建住宅小区于2011年4月1日交房,至11月底多数业主已入住。前期物业管理由建设单位选聘甲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签了两年的合同。由于甲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人员不到位,因此管理水平与先前的承诺差距较大,业主们很有意见,要求召开业主大会。在街道办事处指导下,业主大会顺利举行。通过了《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管理规约》,选举产生了业主委员会。经表决同意解聘甲物业服务企业,新聘乙物业服务企业,并签了物业服务合同。但甲公司认为自己的合同尚未到期,业主大会的做法违约,拒绝乙公司进入小区。所以资料移交和物业承接查验等工作都无法进行。 操作内容 1.该小区能否成立业主大会?为什么?(3分)2.该小区业主大会是否违约?为什么?(2分)3.甲公司有哪些错误之处?(2分)4.甲乙两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怎样进行移交和检查验收?(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该小区能够成立业主大会。(1分)因为业主已经多数(即业主入住达到50%以上)入住,符合成立条件。(2分)(3分)

2.该小区业主大会的做法不违约。(1分)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期限可以约定,但是期限未满、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生效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1分)(2分) 3.甲公司有以下错误:(2分)1)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人员不到位,使管理水平与先前的承诺差距较大;(1分) 2)拒绝乙公司接管小区,致使资料移交和物业承接查验等工作都无法进行。(1分) 4.甲公司在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应当向业主委员会移交建设单位提供的竣工验收资料和公共设施维修养护等资料及物业管理用房。(1.5分) 乙公司承接该小区物业时,应当对房屋及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检查验收,并对业主委员会转交的相关资料进行核对接收。(1.5分)(3分) 2、案例背景 本市某新建住宅小区共有物业总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办公楼面积为5.5万平方米。开发商通过招投标程序,选聘甲物业服务企业承担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张先生是甲公司工程部副经理,现公司委派他参加新建物业的承接查验并担任小区经理,还要求他制定临时管理规约和房屋使用说明书,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 操作内容

案例分析问答题

第一部分(来自案例分析) 一、大地测量 1、阐述卫星定位技术在测绘领域应用的特点 观测简便、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全天候、无须通视 2、简述国家一(、二、三、四)等大地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案例P3-4) 3、GPS控制网成本费用计算案例(P5-P7) 4、简述B级、C级GPS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 GPS B级网观测要求:①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0°;②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颗;③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颗;④观测时段数≥3;⑤时段长度≥23 h;⑥采样间隔为30 s。 GPS C级网观测要求:①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5°;②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颗;③有效观测卫星总数≥6颗;④观测时段数≥2;⑤时段长度≥4 h;⑥采样间隔为10~30 s。 5、简述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案例P9) 6、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误差? 如何减弱其影响?(案例P11) 7、什么是大地高、正高、正常高? 大地高和正常高有什么关系?(案例P11) 8、计算题(案例P11) 依据图1-1,HA=142.156 m,h1=7.412 m,S1=2.5 km,h2=4.356 m,S2=3.0 km,h3=-11.762 m,S3=2.0 km。请计算B、C两点的高程最或是值。 9、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高程异常控制点布设原则。(案例P18) 10、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计算流程。(案例P18) 11、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原则和精度评定方法(案例P19) 12、关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经费计算(案例P17) 13、坐标转换实施步骤(案例P24) =================================================================== 阐述大地测量的内容和任务(综合P2) 阐述现代大地测量的特点(综合P2) 简述利用对向观测可以抵消大气折光影响的原理。 简述GPS网技术设计的过程(综合P17) 阐述GPS观测的野外作业的基本要求(综合P19)

案例问答题答案

案例问答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2岁,网店店主。 求助者自述:我是家中独子,因为家境好,从小就有优越感。我和前妻是读研究生时的同学,确定恋爱关系不到一个月便同居,然后奉子成婚。毕业后我先后换了几家工作单位,都觉得不太理想。虽然父母帮我买了房子,家里经济也不是问题,但妻子总是指责我不求上进,说对我失去信心,还提出再不找工作就跟我离婚。为了顺应她,我在家开了个网店,也改掉了一些她认为不好的毛病,今年年初还用开网店挣的钱给她买了辆车。没想到她还是不满意。网店生意不好做,她说是我不努力、不勤奋。家务都是我做,她却经常借口说工作应酬,很晚才回家。我为了维护这个家、为了儿子一直忍让,但我的全部付出仍没能挽留住她,最终在两个多月前离了婚。我想她那么绝情肯定有婚外情。我查了她的通信记录,发现确实有一个经常和她联系的电话。我质问她这是怎么回事,她辩解说那人只是业务上的朋友,跟我们离婚没有任何关系。我不相信,偷偷跟踪、调查过几回。您说一个女人如果外边没有第三者,这怎么可能那么坚决地抛弃丈夫和孩子!以她过去和我婚前就敢同居这件事情来看,她现在表面上只不过是在装样子,暗地里指不定有多少个情人呢!我现在一想起她就生气,我当初对她那么好,她却以各种方式伤害我。我因为这件事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网店生意做不了了,孩子也只能放在爷爷奶奶家。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25分)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相关,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该求助者情绪反应已经出现泛化,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中学案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案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例、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一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二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二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

“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 答案:案例中,我主要贯彻了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疏导、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①疏导原则要求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案例中,小杨一开始拒不承认错误,经过老师的耐心引导之后能够主动找王老师认错,实现了长足转变,体现了疏导原则的要求。 ②因材施教原则要求老师在德育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案例中,老师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鼓励他报名参加大家都未参加的长跑,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③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老师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发展。案例中,小杨在比赛时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同时自己取得长跑冠军也给班级争得了荣誉,体现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④长善救失原则要求老师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

心理咨询常见案例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一.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三.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 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四.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1.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五.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六.在咨询时,怎样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 2.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 3.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 4.建立与维护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任务。 5.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之一。 6.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 七.针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怎样把握共情技术? 咨询师正确理解、使用共情,需在咨询中理解和掌握的要点: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的理解。3.表达共情应因人而异。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7.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特征。8.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八.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通过与求助者共同协商,确立双方共同接受的有效的咨询目标并加以整合。其操作步骤如下: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接受、心

二级心理咨询师必考案例问答题

二级案例问答题 一、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三级P5-6)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三级P12-13)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三、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三级P13) 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 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 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四、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三级P13)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五、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三级P26-29)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

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 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五、心理咨询师如何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三级P28-29) 心理咨询师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要有自知之明有,不能包揽一切。 1、明确自己的胜任力。 2、理论上,健康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神经症性问题。 3、对精神病性问题,心理咨询师只能进行有条件的辅助工作。 4、慎重对待出现神经症性问题的求助者和能够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 5、综合分析和鉴别精神病性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 七、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三级P14) 1.选用MMPI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2.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3.选用SCL-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 4.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 5.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 6. 选用SRRS 测验,用来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 八、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三级P9、P15-16) 1.该求助者的出生情况及婚恋情况。 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该求助者的早年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 4.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5.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6.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7.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情况。 8.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9.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10.该求助者的家族史。

真题案例问答题参考答案(已修改)

真题案例问答题参考答案(已修改)

————————————————————————————————作者:————————————————————————————————日期:

2007年11月 一、分析案例,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30分)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10分) 诊断依据: 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2分),排除精神病(1分)。 2、症状表现: 主要心理症状(2分)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心烦、后悔、委屈、 气愤、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2分, 每项0.5分) 主要躯体症状(1分)是: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头昏脑胀。(1分) 3、症状由婚姻问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2分) 4、精神负担重(1分),存在内心痛苦(1分),但由于现实性冲突所引起(1分)。 5、病程(1分):症状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1分)。 6、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2分) 7、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2分)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20分)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5分)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3分) 3、避免多重问题。(3分) 4、避免修饰性反问。(3分) 5、避免责备性问题。(3分) 6、避免解释性问题。(3分)

三、心理咨询师怎样就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30分) 1、咨询目标由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4分) 2、具体(3分) 3、可行(3分) 4、积极(3分) 5、双方可以接受(3分) 6、属于心理学性质(4分) 7、可以评估(3分) 8、多层次统一(3分) 9、咨询目标可以进行修改,但需双方重新商定。(4分) 四、在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使用了阳性强化法帮助求助者改变行为,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原理及工作程序。(20分) (一)基本原理 1、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2分) 2、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2分) 3、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 法就是阳性强化法。(8分) (二)工作程序 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2分) 2、监控靶行为(2分)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2分) 4、实施强化(2分)

2020年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模拟题

2020年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模拟题 案例 形成真动知觉的条件:物体确实以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连续的移动,而 且该物体的移动速度可以被我们肉眼察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1岁,已婚,大学文化程度,某公司部门经理。 案例介绍:求助者因工作关系结识了另一家公司的一位经理,对方虽然有家庭,但猛 烈地追求她,多次发誓要离婚娶她。求助者不想介入婚外情,多次婉拒。但几年中,对方 痴心不改,也颇另求助者感动。去年发现自己的丈夫有婚外情,求助者主动提出离婚。离 婚后求助者找到那个追求自己的人,想共同组建家庭,但他总是说妻子不同意离婚,一年 多没有实质进展。为此两人产生矛盾,求助者非常生气,内心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说说你生气的原因么? 求助者:他以前总在追我,多次发誓要离婚娶我,说实在的,我确实有些感动,但我 不想卷入婚外情,所以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事情发生。去年我丈夫先出轨了,我就离了婚。离婚后我想和他组建家庭,可他总拿妻子不同意离婚应付我,都一年多了,也没有个结果,他过去追我时说的多好听啊,现在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啊!我越想越生气,什么人啊!为这些 事我们之间发生了矛盾,现在搞得关系很紧张。 心理咨询师:我听明白了,他过去多次发誓要娶你,可你真的离婚了,他却没能马上 娶你,这让你非常生气,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的。 实施冲击治疗:刺激强度超过以往,要达到极限,以情绪逆转为标志;逆转后再呈现5~10分钟,直至求助者对刺激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治疗中未出现逆转,原因有二: 一是刺激强度不够,二是不适合此法 案例介绍:求助者工作认真,几年来从未出过差错。一年前其同事在工作中出了差错,受到了处分,求助者因此受到触动,工作更加认真仔细。给病人服药、打针、输液都要 反复核对姓名、药名、剂量等。后来逐渐加重,一个病人就要反复检查十多遍,严重时多 达几十次,延长了工作时间,耽误了病人的治疗,为此受到病人的指责和护士长的批评。自己也知道检查这么多遍肯定不会出问题了,但就是不放心,还要检查,无法摆脱。求助 者为此非常痛恨自己,焦虑不安,烦躁,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严重影响了日常工 作和生活。内心十分痛苦,迫切要求治疗。

管理学案例分析和问答题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第7章案例分析Underwater Chaos 1. What?s your reaction to this story? What does it illustrate about decision making? With the vast sums of money invested into large projects like the Eurotunnel (approximately £9.5bn), it amazes observers that important information (i.e. the affect of the cold weather) would not be considered beforehand. However, this situation is fairly common in projects that use groundbreaking technologies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These types of projects occur under conditions of uncertainty and great risk. It is common for these projects to experience unexpected …hiccups.? The best case scenario in these types of projects is to plan as to avoid life threatening catastrophes and to have contingencies plans in case of emergencies. 2. How could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have helped in both the response to the crisis situation and in preventing it from happening? Better planning is always suggested after the fact.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ects of extreme weather could have been made part of the testing of the train and track equipment before it was put into use. While the situation was developing, emergency plans should have been in place to deal with a possible breakdown and bette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ade available. Eurostar should have been clued into possible problems when other forms of transportation broke down during the extreme weather.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Eurostar did take the necessary actions after the incident to correct communication problems and retrofit train equipment. 3. Could procedures, policies, and rules play any role in future crisis situations like this one? If so, how? If not, why not? Students may not be aware that most companies have plans for dealing with emergencies. Airlines are a good example of firms that practice risk management. These firms develop contingency plans for minor and worse case scenarios. Employees are trained in how to handle emergencies and backup/emergency equipment i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organization. However, unexpected emergencies are by their very nature difficult to plan for.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plan for every emergency. For example, after the first space shuttle disaster, NASA grounded the entire program and put together a small army of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to mitigate risk to the crew. Unfortunately, the shuttle program by nature is risky and again suffered the loss of another ship and crew. 4. What could other organizations learn from this incident? As the adage goes, …accidents happen.?Learning from mistakes and the actions that a company takes during an event like this is what?s important.Ask students if they have experienced a similar situation. Students may be able to relate to being stuck in a plane on a runway or in a hotel when services were down. How did the company respond? 第9章案例分析Faded Signal 1. What strategic mistakes did Nokia make in the U.S. market?

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选择题与案例

2008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真题(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 第一部分技能选择题 (1~100题,共100道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8岁,医院主治医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大学时与同学谈恋爱,打算毕业后结婚。但毕业后女友出国留学,结婚的事就耽搁了下来。四年来女友不断督促他出国,可他放不下自己在国内某闻名医院的工作和进展机会,反而力劝女友回国进展,遂与女友产生矛盾。为此专门苦恼,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求助者是第一次做心理咨询,他看到咨询室大约十五、六平方米,室内摆设只有两张沙发,中间有一茶几。上面有录音机、鲜花和纸巾盒。在沙发的对面墙上有“告不痛苦,迎来欢乐”、“幸福是自己制造的”、“摆脱苦恼,塑造欢乐”等横幅。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的一段咨询谈话: 因为你是第一次做咨询,因此我先给你介绍一下心理咨询是如何回事。心理咨询是我关心你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确实是我把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合在我的语言里来关心你,通过促进你的心理成长,你自己探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因此,必要时我也会给你开一些专门有效的药物。请注意,是我关心你而不是替你解决问题。在心理咨询中我作为心理咨询师将遵循价值中立的原则,我会绝对遵守,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你。我还将遵守保密原则,在咨询时你所谈到的任何内容不管是否涉及到你的个人隐私,我都绝对为你保密,请你放心。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需要时刻,你每次来咨询都需要预约,每次咨询的时刻能够灵活掌握。心理咨询按规定是要收费的,我们没有其它收费。 多选:1.该心理咨询室的设置呈现出的特点是(BC)。约12平米

A.简洁 B.面积过大 C.简 陋 D.面积过小 单选:2.该心理咨询室内的横幅最可能对求助者产生的作用是( B )。 A.阻碍观看力 B.分散注意力 C.干扰经历力 D.降低想象力 单选:3.对使用录音机录音的问题,正确的理解是( D )。A.任何情况都不能录音 B.都应该录音 C.不必征得求助者同意 D.一般不录音 多选:4.心理咨询师的谈话表明其(ABC )。 A.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 B.正确掌握相关原则 C.理解心理咨询的过程 D.正确掌握相关技术 多选:5.对价值中立原则的正确的理解是(CD )。A.价值中立是绝对的 B.可不能有例外情况 C.价值中立是相对的 D.可能有例个情况 多选:6.对保密原则正确的理解是(BC )。 A.维护咨询师的身心健康 B.涉及隐私问题应当保密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问题及答案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问题及答案

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问题及答案 题目一 1、案例简述:学生每天中午都吃学校的盒饭,一天,班主任发现垃圾桶附近饭盒扔得到处都是,就请在场的同学清理。可在场的同学却说:"这事一直是小东在做,我不管!"小东是刚从外校转来的,家境很贫寒,人也很老实。 问题:这时,班主任应该怎么做?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教育学生? 参考答案:老师与在场的同学一起清理干净。事后再找机会与学生谈心,或以班会或其他形式,让学生明白:A.要保护环境卫生。B.同学之间是平等的,工作应该是大家分着做。C.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爱。 2、评委提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如何对待不同境遇的学生? 学生之间是平等的,班里的卫生工作应该是大家分着做,这样可提高学生对班级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对于家境等各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更应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多加关心,给予温暖,消除自卑心理,避免同学歧视,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的和谐氛围。 题目二 1、案例简述:班上张强和汪波打了起来,被值日老师抓到班主任处。班主任问原因,张强和汪波异口同声的指责对方,强调自己的道理。 问题:(1)这时班主任应该怎么做?(2)你如何认识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参考答案:(1)先耐心听学生谈事情的经过,弄清楚事情真相,从中判断各自承担什么责任。再让学生谈打架的害处;之后让学生讨论他们各自应当承担什么责任。(2)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具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时才能实现。”当今学生自我主见比较强,很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有一部分学生会不听别人的劝告,包括家长的和老师的,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和做自己的事。因此,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非常重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悟出道理来,而不是老师苦口婆心的说道理。自我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自信疗法、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反省等。 2、评委提问:你在日常工作中是怎样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 盐山中学选手曹蕾选手回答:自信疗法、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反省等。

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师文章 初中生学校恐怖症倾向的案例报告 摘要:此文为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一个初中女学生小王,因上课回答问题时,被老师当众指责和同学哄笑,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致产生了对学校的恐怖。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小王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小王及其母亲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小王调整认知观念,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小王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学校的恐怖,咨询效果明显。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小王,女,15岁,初三学生,与父母同住。父母为国家干部,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 独生女,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8个月会说话,1岁会走路,3岁上幼儿园,当时能背唐诗100首,深得长辈老师喜欢。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好,没有被老师批评过。12岁来月经,周期不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6岁以前父母同外公外婆一起住,父亲工作忙,在一起的时间少,母亲工作三班倒,多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6岁以后跟父母同住,父母关系好,对小王要求高。从小活泼外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因“害怕上学三个月”而就诊。 个人陈述:诉在三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时发呆,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就根据当堂所讲内容猜测回答,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历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第二天上学时走到校门口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不敢进校门,遂到学校旁边的书店看书。老师发现她没有上

案例问答题答案

案例问答题答案 [案例1] 患者张某,男,32岁,高中文化,未婚。 经家属强迫才勉强就诊。自认为没病。父亲代述:患者13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感到害怕,自述夜里听见有人喊“打你!”,上课时东张西望,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课。走路时常在原路上往返数次,否则感到痛苦难忍;反复洗手,常把手洗得苍白也不愿意停止;站在阳台上有想往下跳的念头,看见菜刀就想拿来剁手的冲动。患者自述,时间长了上述想法也能自行控制。高中毕业后高考落榜,便与人合伙做小生意,但做生意时认为合伙人没水平,社会地位低,并常与其发生矛盾。后来又担任过市场征税员,也常与纳税人吵架。自认为自己经历非凡,黑白两道都见识过,看破红尘。逐渐不愿外出工作,近1年来闭门不出,“研究”哲学问题和太极图,花很多时间琢磨“为什么世界是无限的”,“阴阳八卦”等问题,自称要出版这方面的专著;对新闻联播中关于台湾问题很感兴趣,自称他是一个可以为国家出谋献策的天才。对父母说自己组建了第九个民主党派,准备为天下谋福利。拒绝去做那些低级的工作,起床、进餐、洗澡等日常生活需家人督促,生活自理能力逐渐减退,常发脾气,乱摔东西,用脚踹家里的家具。睡眠差。近两周来症状加重,对家人劝其出去散步的言语不予答理。近两周来,老照镜子,自称担心“剃胡子后的胡子渣会沾到嘴里去”。经常反复将袜子晾在衣架上又反复取下而不能自制。对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无计划和要求。 患者有同胞2人,排行第二,足月顺产,幼年发育正常,学习成绩中等,高考落板后做过小生意,炒过股票,但均无业绩可言。以往性格内向、胆小怕事,不合群,朋友极少,兴趣不广,无特殊爱好和特长。患者祖父可疑有精神异常。不愿与人交往,并凭空认为,儿子非自己亲生,怀疑妻子有外遇。 检查与咨询: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心肺腹部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衣履欠整齐,不系鞋带。意识清晰,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完整。在谈话时与医生没有目光接触,不主动与医生和他人交谈,未能引出幻听、幻视和感知觉综合障碍。记忆和智力检查未见异常。表情呆滞,偶而突然痴笑。对医生的简单问话不能集中注意力,常需重复几遍才能明白。问其为何不出门工作时,答:“我要干大事,我已经破译了太极图!”我在家做“庙算”。经医生澄清,原来所谓的“庙算”指的是炒股票。 1、请对该患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况进行整理。 2、该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3、你对本案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4、你认为需要选择何种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测量? 答: 1、精神状况: ①感知觉:未见感知觉障碍;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和智力未见异常。 ②情绪、情感:表情呆滞,偶而突然痴笑。常发脾气,乱摔东西,毁坏家具。 有情感淡漠和情感不协调。 ③意志行为:有不典型和片段性的强迫症状,行为强迫,反复洗手,常把手洗得苍白也不愿意停止,经常反复将袜子晾在衣架上又反复取下而不能自制。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