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历史背诵内容

八年级上册历史背诵内容

八年级上册历史背诵内容
八年级上册历史背诵内容

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背诵内容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林则徐(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的时间?地点?影响/意义?

时间:1839年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影响/意义:①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②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时间:1840——1842年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侵销商品,掠夺原料。

3、《南京条约》签订的双方?时间?内容?地位?危害?启示?

签订双方:中国和英国时间:1842年

内容:①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赔款: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关税协商: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地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危害(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海国图志》的作者?思想主张?

作者:魏源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得以实践)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起止时间?标志?侵略中国国家?

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起止时间:1856--1860年

标志: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攻广州侵略国家:英、法是主谋,俄美是帮凶

2、火烧圆明园时间?国家?发生于哪次战争?该事件评价?

时间:1860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3、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多国家是?割占面积?主要通过哪几个条约及条约割占领土范围与面积?俄国;150多万平方公里;1858年通过《瑷珲条约》割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见课本p11页表格)

4、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多的条约?割占多少?

《瑷珲条约》 60多万平方千米

5、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内容见课本8、10页)等;

6、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止时间?地点?领导人?建号?

1851--1864;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太平天国”

2、奠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基础的事件是?永安分封

3、太平天国定都的时间?地点?1853年,天京(南京)

4、《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的时间?目的?内容?意义?局限?

1853年;为了巩固政权;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意义: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迫切反映了农民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局限:脱离实际,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行不通。

5、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的时间?1856年上半年

6、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时间?标志?1856年秋;天京事件

7、太平天国失败的时间?标志?意义?

1864年;天京陷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势力

8、太平天国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启示?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被中外势力联合绞杀;启示:农民阶级不能救中国

9、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1860年8月,李秀成在青浦大败华尔的洋枪队,1862年,在浙江慈溪击毙华尔,1864年大败洋枪队头目戈登。

第4课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洋务运动的背景?根本目的?起止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张?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起止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奕 (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口号:自强求富;学习内容(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军事器物)

2、洋务派举办了哪些活动: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江南制造局,(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1865年,李鸿章上海创办)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2)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张之洞汉阳铁厂

李鸿章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轮船招商局(最大的民用企业,1872年,李鸿章上海创办)

(3) 积极筹建陆海军,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北洋舰队是主力)。

(4)派遣留学生(詹天佑、严复)到国外学习

3、评价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性质)

(2)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3)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4、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5、启示: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6、近代史与近代化:

"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指的是一段历史,一段时间,它的开端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然而"近代化"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过程,一种变化。其开端是洋务运动。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都是指的一段历史是有确切的开端和结尾的而近代化是指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过度的过程!

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1.中日甲午战争的起止时间?主要战役?

起止时间:1894--1895年;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和威海卫战役。

2.黄海海战的时间?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如何评价他?我们要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1894年;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爱国,民族英雄;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3.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4.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失败的原因?启示?

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失败的原因:封建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必须提高综合国力

5.《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主要内容?影响?

①时间:1895年;②中方代表:李鸿章;日方代表:伊藤博文

③条约内容:

④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6.《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危害?

危害:使帝国主义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7.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时间?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

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

1.公车上书的背景?领导人?内容?目的?影响?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

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内容: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目的:救亡图存;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严复的成就?主张?

成就:译述了《天演论》,把西方的生物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主张:不仅学器物,还学习制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其思想在戊戌变法中得以体现)

3、“百日维新”(103天)的时间?目的?开始的标志?代表人物?政治派别?主张?内容?结果?失败的根本原因?启示?性质?影响?

时间:1898年6--9月;目的:救亡图存;

开始的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日本的君主立宪制);

主要内容(了解):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军事上: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结果(戊戌政变):失败;

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小,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过于强大;

启示: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救中国。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4.戊戌变法失败后唯一保留的改革内容是?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我国第一所高等学府;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第一所西式学校

5.维新变法时创办的报刊有?《中外纪闻》(前期叫《万国公报》)、《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

2.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目的?时间?侵华罪行?

原因: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兴起,威胁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权益;

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时间:1900年---1901年;侵华罪行:占领天津、北京烧杀抢掠;

3.面对八国联军(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的侵略,义和团的反侵略事例有?

义和团在廊坊、杨村的阻击战;

4、义和团运动结果?失败的原因?

结果:失败;

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5、《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中国代表?主要内容?危害?

时间:1901年;李鸿章;

主要内容:①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条约)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③拆毁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危害: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辛丑条约》中哪项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5.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8课辛亥革命

1.同盟会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者?地位?被推举为总理。

同盟会的机关报是?纲领是?性质?

建立时间:1905;地点:日本东京;建立者:孙中山;

地位: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机关报:《民报》;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内容?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3.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性质?历史意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积极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消极意义: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都城?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

5.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孙中山被尊称什么?派别?思想主张?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国父);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美国民主共和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7.列举孙中山相关的革命事迹?他最大的功绩是?

革命事迹:成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最大功绩: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9课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

1.袁世凯专权的表现:控制内阁,刺杀宋教仁

2.二次革命的导火线---宋教仁被刺;结果----失败

3.为进一步专制独裁,袁世凯: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行《中华民国约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4.1915年,为了得到日本对复辟帝制的支持,袁世凯部分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5.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时间---1915年12月,自称中华帝国皇帝;

结果----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因病去世。

6.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为直、皖、奉三系。

7.军阀割据各派系的代表人物?主要势力范围?(见课本46页)影响----各派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争夺地盘和政权,进行连绵不断的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10课新文化运动

1、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3、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5.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

6、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像封建礼教发起猛烈的攻击,锋芒直指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孔家店”的口号。

7.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论》,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要把封建旧文学改造为适宜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学。

8、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十一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

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2.李大钊发表那些文章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地点、标志)

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没有陈独秀、李大钊)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意义: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第12课国民革命(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5-1927.4)

一、国共的首次合作

1、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孙中山决定“以俄国为师”开始同中国共产党人和苏联代表进行接触。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

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和国民革命开始。

二、黄埔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创建时间:1924.5;

2、地点:广州黄埔岛

3、领导机构: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4、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5、特点: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

7、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战争

开始时间:1926年7月(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从广州出师北伐);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

革命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中国(反帝反封建)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

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铁军

战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1927年4月18日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国民党在各地进行“清党”和“分共”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随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国家运动)

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八一南昌起义

时间:1927.8.1(八一建军节)

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二、井冈山会师

1、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领导者:毛泽东;结果:失败

2、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原因:地处湘赣边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曾有党组织和农民协会群众基础好;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意义: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的开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注:①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影响最深远的举措: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②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

4、补充(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井冈山会师后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红军长征

1、长征时间: 1934.10----1936.10

2、原因:左倾思想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指挥失误,使得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3、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1934年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到封锁线→突破湘江(红军人员损失过半)→强渡乌江→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到达陕北的吴起镇。

4、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

6、长征胜利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7、长征精神:大无谓的革命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精神,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14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九一八事变时间、地点、过程、意义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态度及后果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共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赵一曼)

4、华北事变时间、目的

日本占领东北后,1935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妄图使华北成为第二个东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5、一二九运动背景、时间、领导者、主力、影响

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这就是一二九运动,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6、西安事变原因、时间、地点、目的、人物及主张、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态度、派谁谈判、结果、意义

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日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目的),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发动了“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派出周恩来到西安调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时间、地点、过程、抗日部队及将领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所以日军悍然进攻卢沟桥,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二十九军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

2、国共第二次合作原因、哪一年哪个事件后;抗日期间共产党军队称呼;抗日胜利主要原因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日矛盾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战取胜的关键,即全民族抗战)

3、淞沪会战时间、地点、过程、评价、意义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这就是淞沪会战。这是抗日战争期间规模较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4、南京大屠杀时间、地点、方式、对象、持续时间、人数;启示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接着以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对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启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落后就要挨打;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抬头,遏制反华势力;

日本人:要承认历史,正视历史;历史不容否认和篡改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1、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胜利——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

2、台儿庄战役:抗日战争时期的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1938年,国民党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发起百团大战。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各界抗日代表:

侯德榜,化学家。发明“侯氏制碱法”。从此,中国的制碱化学工业跃居世界前列;

徐悲鸿,画家,他的画融合中西,有独到的成就。著作有《愚公移山》、《奔马图》等;

冼星海,音乐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特点:气势磅礴意义: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聂耳,音乐家,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召开背景、时间、地点、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什么报告、中此任务、内容、意义

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大会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大会主要内容:⑴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⑵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大会意义: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1)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2)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陈嘉庚:……,等等。

(3)国际社会的正义支持:白求恩:……,美国:……,苏联……。等等。

(4)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必然取得最终的胜利。

3、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十四年抗战(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4、台湾从日本手中收回时间、原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被日本割占50年后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5、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民族牺牲。

第18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⑴背景:①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②国际: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积极扶蒋反共。

⑵目的:①蒋介石:为准备内战进一步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②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⑶时间、共产党代表、地点: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达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⑷结果:国共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⑸影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

2、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第19课走向战略反攻

1、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重点进攻哪两个地区: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2、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时间、原因(见课本理解)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等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战略防御)

3、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意义: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4、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陈毅、粟裕等人率领华东

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通过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七十四师,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战略反攻开始时间、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翼鲁豫解放军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从而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战略进攻)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对解放区进行改革,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

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 第20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三大战役背景

1948年,解放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战略防御、反攻两个阶段的作战,共歼敌200多万。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2、

2、时间范围、哪三大战役: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

3、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指挥。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其中首先攻占、起到关门打狗作用的

地方是锦州。

淮海战役: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以徐州为中心。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

平津战役: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三大战役的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渡江战役时间、意义: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意义: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6、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淮海战役;理解原因

7、哪个城市和平解放------北平;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贡献人物------傅作义;

8、与河南有关事件: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开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反攻开始;淮海战役,战略决战

9、为什么北平的解放要采取和平的方式?(了解)

为使古都北平(北京)不被战火破坏,解放军在做好攻城准备的同时,与地下党配合对傅作义部展开政治攻势争取和平解决。1949年1 月21日,傅作义接受中共条件,愿意和平改编。31日傅部全部开出城外,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10、解放战争胜利原因: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第21课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清末状元张謇为“求国之强”弃官从商于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人们称它为”状元实业家”。

2、宋宗敬、荣德生,于1902年创办保兴面粉厂。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被称为“面粉大王”

3、20世纪30年代,宋氏兄弟在上海创建了申新纺织厂,“被称为棉纱大王’

4、1915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公司,生产出我国的第一批精盐,打破了英国和日本商人对中国精盐市场的垄断。

5、20世纪20年代初,范旭东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制碱公司。30年代创办我国第一座生产合成氨的联合企业—永利化学工业公司。侯德榜任公司总工程师。

第22社会习俗的演变

1、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剪辫令,

2、孙中山下令一律劝禁缠足,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3、西装旗袍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中山装谁设计的

民国初年孙中山改进西装样式设计中山装

4、改称呼:民国政府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变服饰:西服、中山装、旗袍

5、剪辫子、废缠足、变服饰、改称呼礼仪等现象出现于哪个事件之后、哪一年之后:

1912年后,辛亥革命后

第23课文化教育的进步

1、《申报》时间、地点、评价

1872年创刊于上海的《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近代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文报纸;中国近代历史上十分著名的报纸杂志还有《大公报》、《东方杂志》。

2、商务印书馆时间、地点、评价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宗旨是倡明教育、开启民智。

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时间、事件、评价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下令开设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4、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的学制。

5、科举制废除时间:190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教育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6、京张铁路设计者、通车时间

詹天佑,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主要成就:负责修建京张铁路等工程;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詹天佑任总工程师。

詹天佑克服种种困难,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

24、文学艺术的成就

1.我国的第一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鲁迅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发表。

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

2.矛盾、20世界30年代创作《子夜》深刻的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2、徐悲鸿代表作《奔马图》《九方皋》《愚公移山》,以画表明自己抗日的信念与勇气

3、齐白石在继承国画传统特色,力求推新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4、聂耳代表作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5、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哪些准备? 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主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 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国家,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2课抗美援朝 (1) 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干涉,越过了“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2) A (3) 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 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赢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土地改革 (1) 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

民真正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2) 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请在右侧的方框中画对勾。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 想一想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 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大大提高了。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水平低,门类不全,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 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的,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 你怎样看待第1个5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中国在第1个5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4) 列举至少三项,第1个5年计划期间的国家建设成就, 略 (5) 谈谈你对两会的认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培训资料

中国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整理:李保胜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位于纬度地区,小部分位于纬度带地区,没有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洲东部,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位置影响 类型特点优越性不足之处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①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降水丰沛,有利 于农业生产; ②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 国的交往; 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 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 ①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 震带交汇处,地质灾害严重,多 火山地震; ②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靠近台 风源地,受台风影响大; 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 50o,大部分在温 带,小部分在热 带,没有寒带 ①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 ②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 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 件; 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 低;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平方千米,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千米,相邻国家有个。 3、大陆海岸线长千米,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和,它们都是洋的边缘部分。和是我国的内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口诀) 东朝北蒙俄罗斯,西北哈吉塔斯坦;西面阿富汗巴基斯坦,南有印、尼不丹缅老越;隔海相望共六个、印尼马文菲日韩;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千米;南北距离约千米。 【领土四至】 最北端:(53 oN)最南瑞:(4oN)。 最东端:(135oE)最西端:(73oE) 5、图1.4:我国领土南北部气候差异的原因: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图1.5我国领土东西端时间差异的原因:我国东西经度跨度大。 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外交往与合作 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 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 往来。 发展海洋事业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各种海洋资源。 其它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北国冰雪、南国热带风光。 【行政区划】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自治区、直辖市); (自治州、自治县、市); (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 (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 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湘鄂赣、晋陕甘;闽粤桂、琼 台黔;港澳渝、川藏滇; 【4个直辖市】(口诀):重上北天; 【5个自治区】(口诀):新疆西藏 和广西、内蒙宁夏自治区; 有两个简称的省市: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黄河依次流经 长江依次流经。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名校名师整理)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名校名师整理)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1. 明朝(1368-1644) 2. 清朝(1616-1636-1912): 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 明清典型民族政策:明: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 2. 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 明至清前期,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农业 ① 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如“多熟制”种植制度,农业 的形成,大量新品种的培育等 ②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如甘薯、玉米); 手工业 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棉纺织业(松江)、制瓷业(景德镇)特别发达;(了解即可)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③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商业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③海外贸易活跃(表现:商品大量出口;白银大量流入) 设置台湾府( 意义: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 (女真) 17世纪初 1636 1644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明朝中期,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清朝,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5.2.2 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1. 晚明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科技的发展; 3. 科技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4. 整体表现: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 皇权膨胀 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帝王与大臣之间完全是主奴、主仆关系: 1.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诵内容汇总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汇总 9、三峡 郦道元 [南北朝]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一)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朝代】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唐诗五首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阶级 4.《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性质):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5.印度种姓制度 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列举四大文明古国中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的成就 (1)古埃及的太阳历; (2)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3)古印度人发明的通用计数法 (4)古埃及的几何学、解剖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 (5)古印度的佛教 (6)古代中国的文字 8.古代印度的佛教 1)佛教产生的时间:前6世纪 2)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佛陀,佛,释迦牟尼) 3)佛教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传播: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盛一时,向外传播。 5)北传经中亚到中国内地,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传佛教(印度——中亚——东亚) 南传到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南传佛教(印度——东南亚) 6)宗教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①宗教倡导的宽容、慈善、诚信、尊重生命等观念对于社会道德改善和提高,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②宗教的负面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过度的信仰可能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的产生,有害于社会等。 7)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西周 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 2.分封制和宗法制 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规范贵族的身份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 (道光帝在位)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4、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二)林则徐禁烟 1、背景: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 (1)人物:1838 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 (3)林则徐禁烟措施:①派人暗访密查②缉拿烟贩③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④虎门销烟 (4)虎门销烟: (1)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2)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时间:1840.6~1842.8 2、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3、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4、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 英军封锁珠江口→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 英军占香港、进攻虎门炮台、占四方炮台(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松、镇江到南京下关江面(陈化成吴淞之战牺牲)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29日 2、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美国、法国除了享受英国在华取得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第1套真题)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 . 帝国的繁盛 B . 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C . 近代的曙光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2. 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 . 废分封立郡县 B .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 . 郑和下西洋 D . 戚继光抗倭 3.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4. 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 . 司母戊鼎 B . 金瓶(金奔巴瓶) C . 锦衣卫印 D . 开元通宝钱 5.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下列对我国古代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 ③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④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进攻而修建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 某地考古发现的古墓随葬品中,有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是()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7. 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A . 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高 B . 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C . 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 D . 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 8.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 社会秩序动荡 B . 边疆防御巩固 C . 专制皇权强化 D . 地方权力膨胀 9. 十五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他相信天主教旨意 B . 他相信地圆学说 C .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 . 他拥有航海地图 10.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画中的主人公正对你微笑,人物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下列选项与这幅名画匹配的是() A . 《神曲》——但丁 B . 《大卫》——米开朗基罗 C . 《蒙娜丽莎》——达·芬奇 D .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八年级上册背诵内容

八年级上册背诵内容黄鹤楼【作者】崔颢【朝代】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朝代】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朝代】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春望【作者】杜甫【朝代】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酒【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作者】李白【朝代】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雁门太守行【作者】李贺【朝代】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作者】杜牧【朝代】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作者】李清照【朝代】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相见欢【作者】李煜【朝代】五代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作者】朱敦儒【朝代】宋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浣溪沙【作者】晏殊【朝代】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李清照【朝代】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龟虽寿【作者】曹操【朝代】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赠从弟(其二)【作者】刘桢【朝代】魏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泰山梁甫行【作者】曹植【朝代】魏晋 八方各异气。 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移居二首【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全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1. 1368年( )率领起义军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 1627年,高迎祥、张献忠、( )等人先后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 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3. 从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克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南至南海诸岛; ▲清朝前期的疆域图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4. 明朝的统治:明前期;①政治上,废除( )、创设内阁、设( )机构和迁都北京;②经 济上,奖励农耕,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外交上,明成祖派( )下西洋;④影响:强化皇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开辟了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表明了明朝对国外的强大影响。 明中后期;改革赋税制度;影响: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 )经济的高度繁荣。 5. 明清时期的不同名族政策 明朝:主要以防为主,采取比较被动的( )政策; 清朝:比较积极主动,采取( )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6.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16世纪中期,( )、俞大猷抗击倭寇; ▲1662年( )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清朝:▲17世纪中期(康熙年间)抗击沙俄侵略,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天山以北的( )叛乱; ▲乾隆年间清朝平定天山以南的( )叛乱,后来,清政府设置( ),管理整个新疆地区的事物。 ▲册封( )、( )(金瓶掣签制度),设置( ); ▲明清时期,( )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名族地区的联系。 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多名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6. 农耕文明的繁盛 农业的繁盛 1.多熟制的种植制度逐渐成熟; 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3.( )、( )等高产作物引进。 手工业的发展 1.手工业繁荣; 2.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3.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产生( )的萌芽。 商业的繁荣 1.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 2.商帮的形成,( )、( ) 海外贸易的发达 1.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2.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7.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时间:明朝中后期;地点: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 行业:纺织业部门;典型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特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具有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进步思潮 代表人物:黄宗羲主张:批判专制皇权,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读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师指出:吸食鸦片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危害家庭、社会。鸦片的毒性很大,吸上了就不容易戒除,长期吸食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对社会而言,很多吸毒者走上了偷抢等犯罪道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对国家而言,严重危害清朝统治: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更加腐败;由于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使人民负担加重。而人民负担加重,又使阶级矛盾尖锐,所以人民强烈要求禁烟。 (2)针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 措施: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如果没有鸦片问题,鸦片战争也会发生,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中国的禁烟运动只不过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 (2)战争的结局如何? 中国战败,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签订于何时?有何特点?主要内容是什么?附件有哪些内容? 时间:1842年8月;特点: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虎门条约》: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 一、单项选择 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 A.营口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 ①辽沈战役② 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___之后 ()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淮海战役 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实行的战役 B.是以俆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10.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参与指挥的战役是 () ①平型关大捷②百团大战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二、简答题 11.结合课本《辽沈战役示意图》,分析辽沈战役关键是什么战役?这个战役胜利后达到了什么战略意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对全国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12.淮海战役由哪两支野战军参战?主要领导人有谁?这个战役围绕哪一中心城市展开?根据战役过程你能概括一下主要采用什么战术?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全国战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3.平津战役制定“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是在什么基础上制定的?该原则是如何实现的?傅作义的贡献是什么?平津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何在? 答案:1.A 2.B 3.C 4.A 5.D 6.B 7.B 8.C 9.A 10.D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必背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老山界》陆定一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 缚者曷为者也(倒装句)?”对曰:“ 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背影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人琴俱亡《世说新语· 伤逝》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望岳 (唐)王勃(唐)杜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18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复习提纲

2018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1.鸦片的走私: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 岛;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4.《南京条约》 (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南京条约》可归纳为“五亿(议)港元” (1)“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亿(议)”指英国商人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港”指割香港岛给英国; (4)“元”指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 6.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 1856年,英国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英法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是帮

凶。 2.列强罪行:(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 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签订条约 (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4.战争影响: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两万,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不久,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分封重要将领。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正式建 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至1856年,北伐西征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但由于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后期斗争:清军一度威胁天京,被陈玉成和李秀成击退,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清军 全力反扑,于1861年攻陷安庆,天京城形势危急,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1864年7月,天 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起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1.代表:在中央以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

完整word版部编人教版七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部编人教版七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一)、课内古诗词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唐)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唐)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谭嗣同 (清)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三)、课内古文背诵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统编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A.美国、日本B.英国、法国C.俄国、美国D.英国、俄国2.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下列属于其侵略行径的是A.火烧圆明园B.屠杀义和团团民C.攻陷威海卫D.攻陷吴淞炮台3.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下列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按发生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定都天京→永安建制 B.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C.永安建制→金田起义→天京事变→天京陷落 D.金田起义→定都天京→永安建制→天京陷落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A.禁烟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5.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基本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侵略者是在那次战争中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右图《时局图》深刻形象的反映了中国面临被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 该图描绘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的情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号召变法图强的是 A.洪秀全B.李鸿章C.梁启超D.奕? 8.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之洞、张謇创办的近代民族工业分别是 A.汉阳铁厂安庆内军械所B.汉阳铁厂大生纱厂 C.江南制造总局大生纱厂D.轮船招商局大生纱厂 9.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B.君主立宪C.民主共和D.民主与科学10.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打到列强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11.当今许多节日都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下列与“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是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1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下列关于红军“远征”描述正确的是

2020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八年级下册答案

2020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八年级下册答案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1.意大利小作坊工厂 2。A 3.B 4.填表: 生产 方式规模大小产量高低是否分工合作业主是否参加劳动是否雇佣工人 小作坊小低否是否 手工工场大高是否是 5.手工工场生产效率更高,手工工场中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新生产关系。 6.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下令取消关卡,接纳有技术的外国工匠,在政府中重用商人,让他们直接参与财政政策的制订等。 7.贸易 8.D 9.②③①④ 10.连线: 工匠手工场主资产阶级 贵族商人 农民雇佣工人无产阶级 11.连线: 贵族有钱没地位开始经营工商业

商人没钱有特权地位步步提升 农民没钱没地位勉强维持生活 雇佣工人 12.(1)哥伦布赞美金子,莎士比亚批判金子,一褒一贬。() 金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金子不但能提升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而且金子是动力,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发展生产力。比如开辟新航路、促动对外贸易等。另一方面,很多人把追求金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使那个社会出现了很多丑恶的拜金现象。()略。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1.14 意大利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宗教愚昧 2.德国 3.马丁路德新教德国罗马教会 4.理性启蒙运动 5.B 6.B 7.A 8.A 9.文艺复兴前,人们畏惧大自然,在自然现象面前,人类难以有 什么作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自然是理解也发 生了变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认为只要理解自然,掌握自然 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10.(1)面对事实,追求真理,永远向前,持续进取。(2)发 展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指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宇宙是无 限的。 11.C 12。D 13。C 14. 领域人物国别贡献 文学 艺术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要求背诵的课文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语文要求背诵的课文 八年级上 1.《桃花源记》 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3.《核舟记》(2-4段) 4.《大道之行也》 5.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6.《三峡》 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8.湖心亭看雪 9.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 岳阳楼》(其一) 10.课外诗十首 八年级上 1.《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陶渊明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

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短文两篇 《陋室铭》唐刘禹锡《全唐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周元公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核舟记》(2-4段)清魏学洢《虞初新志》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