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旅游支持政策
- 格式:xlsx
- 大小:40.71 KB
- 文档页数:5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南省委•【公布日期】2004.06.24•【字号】湘发[2004]12号•【施行日期】2004.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湘发[2004]12号2004年6月24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湘西地区开发的战略部署,促进湘西地区加快发展,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作如下决定。
一、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战略意义1.现实基础。
湘西地区开发范围,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和邵阳市西部的洞口、绥宁、城步、武冈、新宁、隆回6县市以及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
湘西地区是我省岩溶山地分布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贫困人口集中区。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省积极扶持下,湘西地区人民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人民生活总体上解决了温饱,并向小康迈进。
但长期以来受历史、自然、经济、人文等综合因素影响,湘西地区与全省其他地区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主要发展指标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关键症结在产业基础较差、造血功能薄弱,主要表现在发展速度慢、经济总量小,集中反映在地方财政困难、农民收入低,尚有60万贫困人口,215万低收入人口。
加快湘西地区开发,显得尤为紧迫。
2.战略意义。
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是抢抓国家西部开发战略机遇,推进湘西地区加快发展,促进我省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产业富民、实业兴县,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是落实以人为本,加快扶贫步伐,增进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这既是湘西地区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的战略任务。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把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湘西地区开发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6.28•【字号】湘政发[2006]19号•【施行日期】2006.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湘西地区开发的意见(湘政发〔2006〕19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战略的机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湘发〔2004〕12号,以下简称《决定》)的总体部署和新形势要求,现就进一步推进湘西地区开发提出如下意见: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湘西地区开发1、促进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在继续突出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抓住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战略机遇。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加快结构调整,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用好用活国家扶持政策,努力争取国家在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3、实现湘西地区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认真贯彻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湘发〔2006〕1号),切实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协调湘西地区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全面进步,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二、科学推进产业项目建设4、进一步重视产业项目科学布局。
坚持规划引导、因地制宜、优化结构、规模效益的原则,搞好产业和项目布局。
大力培育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经济效益好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块状经济,积极引导县域经济发展向园区集中。
形成布局合理的区域经济结构。
湖南湘西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发布时间:2021-12-17T07:55:25.699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18期作者:刘晓寒[导读]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外行走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
刘晓寒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外行走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十三五期间,湖南省提出建设大湘西生态文化精品旅游经济带战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确立“把湘西州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彰显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湘西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对湘西乡村旅游市场进行统计分析及预测。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一、湖南湘西州基本情况1、概况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驻吉首市,是湖南的14个地级行政区之一。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介于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之间。
东西宽约17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
全州国土面积15462平米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56平米公里。
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
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
湘西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辖区内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州内人文古迹众多,老司城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
湘西也是武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2019年凤凰县,凤凰古城5A创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
凤凰磁悬浮、南华里文旅综合体、老城区临街房屋风貌整治、继续实施交通突围工程、拉毫整体改造升级、以竹山乡居建设和老洞露营基地的“九营十八寨”乡村旅游开发及8座旅游厕所建设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成和运营。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正文:----------------------------------------------------------------------------------------------------------------------------------------------------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州政发〔2016〕26号各县市人民政府、湘西经济开发区,州直各部门:为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维护州政府文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根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国发〔2015〕68号)、《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省政府令第222号)、《湖南省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42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湘政发〔2016〕18号)和《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州政办函〔2016〕43号)等文件精神,州人民政府在2014年废止194件规范性制度性事务性文件的基础上,再次对2003年以来以州政府和州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布的37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
经清理,州人民政府决定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一致、已被新规定新政策涵盖或替代、调整对象已消失、工作任务已完成、适用期已过或有效期已满不需继续沿用等146件规范性文件宣布失效。
对有效期已满,需继续沿用的《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贯彻实施<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工作的通知》等3件规范性文件予以重新公布(有效期自本决定公布之日起重新计算);对需修改内容后继续沿用的《湘西自治州招标投标信息发布办法》等3件规范性文件,由文件起草部门抓紧修改,报州人民政府审定后公布。
有效期未满宣布失效的规范性文件,自本决定公布之日起一律停止执行。
有效期已满的规范性文件和宣布失效的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乡村旅游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2.26•【字号】州政办发[2012]2号•【施行日期】2012.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司正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乡村旅游管理规定》的通知(州政办发〔2012〕2号)各县市人民政府、湘西经开区管委会,州政府各局委、各直属机构:《湘西自治州乡村旅游管理规定》已经州人民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六日湘西自治州乡村旅游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乡村旅游管理,规范乡村旅游服务,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湘西自治州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与农事和农家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特色旅游资源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闲、游憩、观光、体验及餐饮、住宿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景点是指能够提供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空间地域,具备相应旅游服务功能、组织机构和旅游服务设施的旅游点。
第三条对乡村旅游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制度。
州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州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管理。
县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村旅游的详细规划和日常行业管理。
其它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管理工作。
州、县市分别设立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进行分级评定和复核。
第四条在本州行政区域内从事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经营、乡村旅游管理和乡村旅游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第五条开发乡村旅游,应当依照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尊重当地群众意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
湘西州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作者:彭惠林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02期2001年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视察湘西州时就指出:发展旅游业是湘西州今后最大的出路。
湘西州旅游资源丰富,却同时又是国务院确定的18个贫困县之一,绝大多数景点依靠政府投资。
资金的制约使得大多数景点处于“一流的旅游资源,二流的旅游设备,三流的旅游服务”的状况,很不利于湘西州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大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重视优态点的率先开发和整合,实现湘西州旅游一体化战略,优化旅游环境,打破传统观念、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提高旅游管理水平等等。
一、湘西州旅游资源概况湘西州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现辖1市7县,面积15486平方公里。
州内聚居着土家、苗、汉、白、回、瑶、壮族等4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5%。
其中,土家族108万人,占人口的41%,苗族87万人,占总人口的33%。
湘西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森林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2处、历史文化名城1个。
极具区域特色的旅游资源,经过包装后都是引以为傲的旅游品牌,能够与国内外任何一个旅游胜地媲美。
二、湘西州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利条件与限制因素(一)有利条件从外部条件看:从国际看,越来越多的入境旅游者纷纷涌入这一神奇美丽的湘西州,从2000年来湘西州入境旅游增长高达129.8%,尤其以韩国旅游者最多。
从国内看,国内旅游市场日趋成熟,出境旅游比重不大,步入小康的家庭或个人基本上选择所在位置的500千亩范围内的旅游景区,市场前景广大。
另外,湘西州作为湖南省唯一入选西部大开发的范围的地区,应借助这一国家政策促进该地区旅游资源优化配置。
2001年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视察湘西州时就指出:发展旅游业是湘西州今后最大的出路。
从自身条件看:湘西州旅游资源具有种类齐全、内涵丰富、资源等级高、民俗性、神秘性等特点,且旅游区位条件优越。
中共湘西自治州委、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6.14•【字号】州发[2008]21号•【施行日期】2008.06.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湘西自治州委、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州发[2008]21号)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是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富民强州的重要举措。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托生态和文化资源,科学建立旅游产业构架,突出整合、创牌、增值,努力把我州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强州,力争到2012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以上。
一、提升“神秘湘西”旅游品牌。
挖掘神秘内涵,突出神秘主题,依托多样性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展示湘西神奇的原生态和民族文化。
积极创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把湘西建成多样性旅游资源重要地区。
认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深入挖掘和保护非物质原生态文化,弘扬民间技艺、民族语言、习俗、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等民族民间文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土家族、苗族民族传统节日。
着力打造精品旅游产品,围绕“神秘湘西”旅游品牌,重点打造凤凰古城、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乾州古城、芙蓉镇、里耶秦城等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猛洞河漂流、红石林地质奇观、坐龙峡生态探险、小溪生态休闲、不二门温泉疗养等生态休闲旅游产品,德夯苗寨、边城茶峒、洗车河等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塔卧、茨岩塘等红色旅游产品。
二、建设吉首旅游集散中心。
充分利用州府吉首与鄂渝黔相邻的区位优势和纳入全国公路交通枢纽城市规划的机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骨干交通网络建设、重点精品景观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美化城市生态,改善人居环境,把吉首建设成为面向本省、辐射周边省市、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湘西地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06•【字号】湘发改西开〔2021〕611号•【施行日期】2021.08.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湘西地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湘发改西开〔2021〕611号各有关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相关单位:现将《湘西地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8月6日湘西地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湘西地区是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区域,是推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区域,也是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板块。
“十四五”时期,必须加快湘西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和湖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的湘西地区,是指纳入湘西地区开发战略支持范围的地区,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娄底市及永州市江华、江永两县,共44个县(市、区)。
一、发展基础(一)发展成效“十三五”时期,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把产业发展作为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抓手和实现全面脱贫的重要支撑,深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湘西地区产业总量快速壮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十四五”时期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
2020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84.41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6.4%,比2015年增加1987亿元、提高0.31个百分点;湘西地区GDP年均增长 7.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0.1个百分点。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湘西自治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意见正文:----------------------------------------------------------------------------------------------------------------------------------------------------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湘西自治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意见州政发〔2017〕12号各县市人民政府、湘西经开区管委会,州直各单位:为全面贯彻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鼓励州内外投资者来我州投资置业,进一步推进精准招商,促进我州脱贫攻坚、后发赶超,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意见。
1、坚持“非禁即入、非限即许”的原则,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外,均向投资者全面开放。
2、招商项目建设用地可采取出让、租赁、入股等方式供给,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依法批准,可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
3、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的,可依法采取转包、租赁、临时占用方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按园区规划流转土地从事农业开发,集中连片种植达500亩以上的,其土地流转费按每年每亩100元给予补贴,连续补贴3年。
4、对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投资强度在200万元/亩以上和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1亿元、投资强度在150万元/亩以上的鼓励类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对应的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执行。
县市人民政府可分别按土地出让金(扣除征地成本、前期开发费用和须计提的各项资金)的90%、50%比例支持企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5、对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且用地集约的特色产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土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但不得低于成本价。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2024年大抓落实工作激励措施二十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5.29•【字号】湘政办发〔2024〕16号•【施行日期】2024.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2024年大抓落实工作激励措施二十条的通知湘政办发〔2024〕16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抓落实”的明确要求,进一步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十个统筹”,实施“八大行动”,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形成大抓落实浓厚氛围,推动全年重点任务更快更好落实,根据《政府督查工作条例》,省人民政府决定,组织实施2024年大抓落实工作激励措施二十条。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的县市区,予以资金奖励。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二、对实施产业培塑行动,加快建设“4×4”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推进以“十大产业项目”为标志的产业投资、培育主导产业成效明显的市州、县市区,在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予以资金奖励。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三、对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稳定工业投资推进制造业重点项目建设等成效明显的市州、县市区,在相关专项资金、试点安排中予以奖励支持。
(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四、对推动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业共融”,加快实施“智赋万企”行动等成效明显的市州、县市区,在相关专项资金、试点安排中予以奖励支持。
(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五、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抓好粮食生产、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成效明显的市州、县市区,在相关专项资金、项目安排中予以奖励支持。
湘西州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自然风貌的地方。
然而,长期以来,湘西州的乡村发展一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推动湘西州乡村振兴,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产业振兴。
1. 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农民种植当地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 发展乡村旅游业,充分利用湘西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吸引游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
1.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乡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三、生态环境保护。
1.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保障农业生产。
2. 推动农村生态修复,加大对湘西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生态修复工作,保护好乡村自然环境。
四、人才培养。
1.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开展农村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养和创业能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2. 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制定政策吸引湘西州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
五、政策支持。
1. 制定乡村振兴政策,制定符合湘西州乡村实际的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 加大对乡村振兴资金支持,增加对乡村振兴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我们有信心推动湘西州乡村振兴,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让湘西州的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湘西州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湘西十八洞村文化旅游扶贫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湘西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文化传统悠久。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十八洞村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贫困困境。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文化旅游成为了扶贫的重要途径。
湘西十八洞村拥有独特的土家族文化和风土人情,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现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落后、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挖掘和保护、特色旅游产品缺乏等。
本文旨在探讨湘西十八洞村文化旅游扶贫的现状及对策,希望通过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措施,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1.2 问题现状湘西十八洞村是一个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的少数民族村落,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而闻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十八洞村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未能得到显著提升。
问题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滞后。
由于地理环境偏僻、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因素,导致十八洞村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村民收入水平较低。
二是文化传承不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渗透,十八洞村的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的环境和条件,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感逐渐淡薄。
三是旅游开发不足。
尽管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开发和推广,十八洞村的旅游产业发展迟缓,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十八洞村的扶贫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挖掘潜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现状】。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湘西十八洞村文化旅游扶贫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本地文化特色的挖掘和保护,以及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在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和脱贫致富。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全面展示和总结,对未来湘西十八洞村文化旅游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促进全国贫困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做出贡献。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8.31•【字号】湘政办发〔2023〕35号•【施行日期】2023.08.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湘政办发〔2023〕35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湖南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8月31日湖南省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系列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稳定大宗消费(一)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
严格执行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跨省通办和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兑现对二手车经销企业的奖补政策,推动二手车交易市场规范化经营,开展二手车诚信评价和示范经营创建活动。
加大汽车促销力度,开展“惠购湘车”活动,在活动举办期间对个人消费者在湖南报废或转出符合相关标准的家用乘用车,并在省内购买乘用车新车的,予以电子消费券补贴。
增加城市停车位供给,推进车位资源共享利用。
(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按职责分工落实,下同)(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落实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开展新能源汽车促销活动。
扩大党政机关及其他公共机构新能源汽车配比,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40%。
鼓励旅游客运车、网络预约车、邮政快递车使用新能源汽车,鼓励租赁车辆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采购绿色交通出行服务。
完善城市公共充电服务网络,优化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布局,逐步实现农村地区充电设施有效覆盖,基本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服务网络。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攻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中南地区,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这里风景秀丽、人文历史丰富,因而成为了旅游者们的心头之选。
如果你打算前往湘西,这份旅游攻略将会为你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建议。
一、了解湘西湘西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这里境内有湘江等众多湖泊和江河,并且拥有梦幻般的山水风景。
此外,土家族和苗族是湘西的主要民族,他们有着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
二、最佳旅游季节湖南湘西地区的气候温和多雨,四季分明,其中最适合旅游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
春季时,大自然苏醒,山脉青翠欲滴,野花绽放,气温适宜,非常适合徒步旅行和赏花。
秋季则是丰收的季节,这时候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还可以参与庆祝丰收的民俗活动。
三、景点推荐1. 凤凰古城:凤凰古城是湘西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它位于湘江中游的之上,坐落在山水之间。
这个古城保存着众多古建筑,如宫殿、庙宇和住宅等,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2. 张家界:张家界是湖南湘西的旅游热点之一,以其独特的地貌和壮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
这里有奇峰异石、峡谷飞瀑等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点,也是许多电影的取景地。
3. 吉首花垣:吉首花垣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也是一个充满历史氛围的地方。
这里有古老的建筑群、独特的山水场景以及传统的民俗文化。
四、美食推荐湘西的美食以本地特色为主,多样且口味独特。
其中,酸辣土家鱼是当地的招牌菜之一。
这道美食选用当地的新鲜鱼类烹制,配以酸辣的调料,味道鲜美,辣而不燥。
除了酸辣土家鱼,湘西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值得一试。
比如,侗族的酸汤鱼、蹄筋耳尖、砂锅鸡等,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充满了特色和新鲜感。
五、文化体验湘西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土家族和苗族的独特文化。
参与土家族的温泉活动、观看苗族的舞蹈表演、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都是了解这片土地的不错方式。
六、交通方式湘西的交通相对较为便利,游客可以选择乘坐飞机、火车或长途汽车前往主要城市,然后再转乘当地的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发展规划1前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九五"期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初具产业规模。
科学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是关系到湘西州旅游业在新世纪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件重大事情。
编制湘西州旅游业发展规划,应站在新世纪的高度,体现新世纪、新体制、新形势特征;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指导作用,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本规划着重解决全洲旅游整体形象确定、旅游产业定位、旅游产品开发、产业结构战略性等调整问题,找准全洲旅游业发展突破口,实施旅游产业带动战略,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 旅游业发展趋势2.1 国际旅游业近半个世纪,国际旅游业发展速度很快,入境人数和旅游创汇一直呈上升趋势。
1960年6929.60万人次,创汇68.67亿美元;2001年全球旅游人数高达7亿人次,创汇4620.00亿美元,入境人数和创汇增长速度很快,旅游总产业已占全球经济12%以上,已成为超过石油、汽车业的第一大产业。
在已形成的五大国际旅游市场中,亚洲是新兴、朝气蓬勃的国际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亚洲国际旅游市场开始升温,90年代后期,亚太地区国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界旅游中心将向亚太地区转移。
2.2 中国旅游业中国旅游业近20年来发展速度很快,2000年增长速度为15.1%,增速为世界第一,在国际旅游市场所占份额达3.8%,位居第五。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入境国。
2.2.1入境旅游2000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83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增长速度为世界第一,居世界第七。
2002年,我过入境旅游人数达97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9%。
其中,外国人1343.95万人次,比山年增长19.71%;香港同胞6187.94万人次,增长5.65%;澳门同胞1892.88万人次,增长19.98%;台湾同胞366.06万人次,增长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