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西旅游发展战略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一、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大湘西地处中国湖南省西南部,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处。
这里群山叠翠,溪水潺潺,民风淳朴,文化传承深厚,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旅游胜地。
大湘西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等,制约了该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1. 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大湘西地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交通不便一直是困扰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部分景区的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导致游客出行不便。
一些乡村地区的住宿设施和餐饮服务也相对简陋,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2. 旅游产品单一大湘西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以风景名胜和民俗文化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这就导致了游客在景区内停留的时间不长,整体旅游体验感较差。
一些景区的开发程度不高,导致游客对其缺乏兴趣,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
3. 缺乏专业化管理人才由于大湘西地处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乡村旅游景区和企业缺乏专业化管理人才。
这就造成了一些景区的管理混乱、服务质量不高,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大湘西乡村旅游的发展。
为了促进大湘西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湘西地区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交通建设。
应该加快道路的改造和扩建,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方便游客出行。
应该加强对旅游景区住宿和餐饮设施的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大湘西地区可以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打造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可以考虑开发农家乐、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可以加大对传统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丰富乡村旅游产品。
为了提升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引进专业化管理团队的方式,加强景区的规范化管理。
可以通过与专业旅游企业合作,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并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4. 加强宣传和推广宣传和推广是乡村旅游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一、引言湘西土地幽静,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大湘西乡村旅游也逐渐被游客所熟知。
与城市旅游相比,大湘西乡村旅游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推动大湘西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1.地理位置优越大湘西地处湘鄂湘苏物流大通道、中南铁路和襄益高速公路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自然风光优美大湘西山峦叠嶂,溪水潺潺,森林茂密,瀑布飞流,岩壁峭立,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这里的自然风光有利于乡村旅游资源的丰富开发。
3.文化底蕴深厚大湘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村村寨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吊水楼、楠竹山寨、苗岭土楼、湖南土楼等保留了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宝贵资源。
4.乡村旅游主题逐渐丰富近年来,大湘西乡村旅游的主题逐渐丰富,不仅有民俗文化体验,还有农家乐、采摘、温泉度假等多种形式,这些丰富的旅游主题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5.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虽然大湘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还有所不足,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亟待改善。
6.生态环境亟待保护虽然大湘西的自然风光独特且美丽,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开发、游客过多等原因,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亟需加强生态保护。
1. 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大湘西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首先是要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大湘西乡村旅游要发展,必须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加强交通建设,完善公路、航空、铁路等交通网络,提高交通便利度;加大对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服务质量。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大湘西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严格限制开发度,加大绿化力度,降低污染程度,提升环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湖南大湘西区域发展规划与旅游研究进展近年来,湖南省大力推进大湘西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区域规划与旅游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大湘西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研究,以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域概述大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于中国东南地区的上游地区,是湘西、贵州、重庆、西南和中部地区之间的交汇处。
除此之外,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尤以张家界为著名代表。
二、区域发展规划为了加快大湘西地区的发展,湖南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规划,包括战略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实施计划和评估报告。
其中,2016年出台的《湖南省大湘西峡谷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了该地区的三个开发方向:旅游业、工业经济和特色产业。
同时,该规划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投资优惠、信贷支持、资金扶持等,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和投资者进一步开展业务。
三、旅游研究旅游业作为大湘西地区的优势产业,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区域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旅游研究得到了展开,并逐渐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其中,以张家界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研究已经在国内外旅游业界具有广泛的人气和声誉。
此外,大湘西地区的民俗文化、自然风光也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开发,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未来展望未来,大湘西地区的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在政府规划和旅游研究的指导下,大湘西地区的旅游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政府和企业还将加强对大湘西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投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
希望大湘西地区能够继续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逐渐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热点地区。
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1、旅游资源大湘西地区境内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点等旅游资源。
其中,天然湖泊、峡谷、山峰、瀑布、古村落、古城池等景点极具观赏性和旅游价值。
此外,当地的文化和民俗独具魅力,如土家族祭祀活动、土家妇女的婚礼习俗、用剁馅器制作酱菜、杀糖糕等,这些文化和民俗使得游客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到大湘西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2、发展现状大湘西乡村旅游经历了快速发展的期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大湘西地区传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相关旅游服务也相对滞后。
同时,由于缺少宣传和推广,游客对大湘西乡村旅游的认知度不高,影响了该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要先保障旅游基础设施,如酒店、游客中心、餐饮场所、公路建设等。
通过逐步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实现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服务体验。
2、推行乡村旅游扶贫大湘西地区是一个相对欠发达的地区,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因此,大湘西乡村旅游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计划。
通过助力当地的特色农业和手工业开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地区居民的收入,推进地区整体发展。
3、加强旅游推广宣传和推广乡村旅游将对于吸引更多的游客至关重要。
通过多种途径,如网站、杂志等媒体广告、渠道推广等手段进行宣传,提高游客对大湘西乡村旅游的认知度和吸引力。
4、丰富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不仅需要实际的景点和服务项目,还需要开发创新新颖的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推出一些具有本地特点和文化的产品,如文化体验、美食之旅、夜游等,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
5、培养人才人才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证。
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提高部门管理和经营水平,做好客户服务,能够更好地促进大湘西乡村旅游的发展。
总述,大湘西乡村旅游的发展是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机遇,要抓住机遇,开创新局面,面对困难要坚定信心,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乡村旅游扶贫、加强旅游推广、丰富旅游产品、培养人才等方面着手,使大湘西乡村旅游在发展中不断壮大。
湘西文旅产业发展趋势湘西地处中国湖南省西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山区旅游胜地。
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湘西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开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和探险。
本文将从湘西旅游的特色和优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湘西旅游的特色和优势湘西地区地处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
这里的山水奇特秀美,有着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点。
湘西的风光以其独特的群山、悬崖、溪流和森林等自然景观为主,其中以张家界的凤凰山和天门山、凤凰古城、吉首大峡谷等著名景点最具代表性。
另外,湘西地区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这里有土家族、苗族、瑶族等多个民族,他们的独特风情和民俗文化也为湘西旅游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由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湘西地区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2019年,该地区接待游客总数达到19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8亿元人民币。
其中,湖南凤凰古城、张家界等知名景点成为国内热门旅游项目之一。
此外,湘西的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体验、特色餐饮等也逐渐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第二部分:湘西旅游产业现状湘西地区的旅游产业现状可以概括为发展潜力大、基础薄弱。
虽然湘西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但与国内其他热门旅游目的地相比,它的知名度和知晓度仍有一定差距。
另外,湘西地区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方面仍然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湘西的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景区、酒店和餐饮等方面。
景区开发与经营是湘西旅游产业的重点,特别是张家界、凤凰古城等著名景点成为湘西旅游的核心。
湘西地区的旅游酒店和餐饮业也在快速发展,不仅有星级酒店和高档度假村,还有传统客栈和特色农家乐等。
第三部分:湘西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未来几年,湘西地区的旅游业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湘西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些趋势:1. 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湘西地区需要改善交通、通信、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效率。
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大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处湘、黔、川三省交界处,是一个以苗、土、侗、水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主的地区。
大湘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乡村旅游,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旅游业态之一,不仅可以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因此乡村旅游也成为大湘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1、资源优势明显大湘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梯田、溪流、古村落、民俗文化等,这些资源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梯田景观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观赏,还成为了乡村旅游的重要特色景观之一。
大湘西的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和了解。
2、基础设施滞后尽管大湘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仍然存在许多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道路交通不便、住宿设施简陋、餐饮服务不规范等问题,都成为了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障碍。
由于受地理环境限制,大湘西的旅游资源分布相对分散,游客到达各个景点的交通不便,大大影响了乡村旅游的体验质量。
3、产业发展不均衡大湘西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景区和古村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而一些偏远的乡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滞后和宣传不足,游客流量较少,旅游收益也相对较低,甚至出现了利益分配不公的情况。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了推动大湘西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修建更加便捷的交通路线、提升住宿和餐饮设施的水平,是当前大湘西乡村旅游亟需解决的问题。
政府还可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乡村旅游领域,共同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
2、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大湘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各自独特的民俗文化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举办一些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引导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加深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体验,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关注热点聚焦难点推动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湘西文化旅游战略思考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
旅游产品的竞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竞争是价格竞争;第二层次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包括服务质量、景观美育度等;处于最高层次的竞争是文化竞争。
文化是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大潮中,我州民族文化资源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民族文化旅游点和旅游线。
但仍然面临诸如整合力度不够、品牌效应不强、宣传力度不够、开发与保护部协调、基础设施不够健全等问题。
能否突破这一系列问题,关系到我州文化旅游产业和经济能否健康稳定的发展,我们须把文化旅游产业攻坚克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好抓实。
一、聚焦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推动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湘西已经开发了诸如“凤凰古城”、“德夯苗寨”、“里耶古镇”、“南方长城”、“花垣茶洞边城”、“古丈坐龙溪大峡谷”、“猛洞河漂流”、“王村古镇”等一系列品牌旅游区,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各个旅游单元之间缺少理念联系,缺乏逻辑呼应,每一个旅游单元都是孤立的,没有整合起来形成“湘西”品牌的合力。
当前,须以“神秘湘西”这个主题总揽旅游产业发展始终,实行一体化规划,多实体经营,全方位拓展,捆绑打造“神秘湘西”这个旅游目的地,以形成“湘西”品牌自己的核心价值和神秘特色。
一是要纵向整合。
合并开发同类景点资源,合理组成相似线路,以“同”求规模,以“似”扩影响,避免游客分流。
如以凤凰古城、芙蓉镇、乾州古城为重点的古城古镇旅游产品有机串连起来,成为全面反映湘西古城专题文化旅游产品;以猛洞河漂流、坐龙峡为重点的生态旅游产品;以德夯苗寨、边城茶峒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全面反应湘西的民俗风情;以南方长城、里耶秦简为重点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全面反应湘西的历史文化;以凤凰山江和勾良苗寨、古丈夯吾苗寨、龙山“惹巴拉”为重点的乡村游产品;以塔卧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产品。
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近年来,大湘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成为当地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本文将对大湘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策略进行探讨。
1.旅游资源丰富大湘西地区地域辽阔,山水秀美,是文化多元化、生态资源丰富的地方。
它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锻造了一系列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景点,如凤凰古城、武陵源、张家界等,其中包含着许多独特的文化与民俗,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2.旅游活动多样大湘西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如赏花、摘果、滑雪、漂流、徒步、登山等。
同时,该地区还拥有各种特色文化活动,如中秋、春节、元宵等各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当地的文化特色。
3.旅游服务规范大湘西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服务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当地的旅游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经过培训,服务态度得到了明显改善。
旅游线路规划也越来越合理,充分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1.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实现全面升级旅游服务质量是提高大湘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旅游服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培养,完善旅游接待和导游服务体系,提高游客体验度和满意度,增强游客的回头率和推荐率。
2.推进旅游产业与当地文化深度融合大湘西地区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要通过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加强旅游形象塑造与营销策略,推动当地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借助旅游产业来推广当地文化。
3.完善旅游产业链大湘西地区旅游产业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要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强化旅游产业链的优化,拓展旅游产业的发展领域,打造全程服务的综合性旅游产业链。
4.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和环保工作旅游活动是由人们的出行、住宿、探险等环节组成的,环保和旅游安全显然是保障游客身心健康的两个重要环节。
大湘西乡村旅游必须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和环保工作,确保游客在安全、舒适、环保的环境下度过愉快的旅游体验。
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湘西地处湖南西部,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湘西乡村旅游业逐渐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目前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宣传推广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
对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建议,对于促进大湘西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大湘西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这一地区乡村旅游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的研究,深入分析该地区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以促进大湘西乡村旅游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通过对大湘西乡村旅游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了解该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掌握其发展趋势和特点,为制定相关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分析大湘西乡村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景区开发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宣传推广不足等方面的不足,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参考。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建议,包括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以推动大湘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乡村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3 研究意义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经济发展。
大湘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腾飞。
2. 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
大湘西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乡村旅游是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研究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当地独特的文化遗产。
3. 提升乡村形象和环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形象和环境将成为游客选择目的地的重要因素。
通过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可以提出有效的措施,改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形象,吸引更多游客。
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大湘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情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大湘西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乡村旅游作为大湘西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契机。
本文将对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
一、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大湘西地区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浓厚,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了这里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目前,大湘西乡村旅游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景点分布广泛:大湘西地区有许多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包括凤凰古城、吉首大围山、芙蓉镇古村、远足石林等众多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2.乡村旅游产品丰富:大湘西乡村旅游产品形式多样,有民宿、农家乐、特色餐饮等,结合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3.旅游服务水平待提高:虽然大湘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在旅游服务水平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
1.加强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大湘西乡村旅游产品以本地的独特文化和风景为主要卖点,要加强乡村旅游产品的打造,提升其品质和特色。
可以通过举办民族节庆、开展乡村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推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2.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大湘西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业内的宣传推广力度相对较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可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各种渠道广泛传播大湘西乡村旅游的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是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需要加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
4.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在大湘西乡村旅游发展中需要加强政策支持,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加强乡村旅游的管理和规范化建设,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风貌。
湖南大湘西区域发展规划与旅游研究进展【摘要】湖南大湘西地区是中国内陆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的概况、旅游资源、发展规划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区域发展规划与旅游研究的最新进展。
研究发现,大湘西面临着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需要在保护环境和促进旅游业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未来,应该加强区域规划与管理,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建议政府和企业加大投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大湘西地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湖南大湘西区域、发展规划、旅游资源、研究进展、未来展望、发展挑战、发展机遇、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湖南大湘西地区位于湖南省西部,是湖南省最具特色的地域之一。
这一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而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湖南大湘西地区正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争相前往的热门目的地。
尽管湖南大湘西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规划和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并持续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本文将重点探讨湖南大湘西地区的区域概况、旅游资源分析、发展规划、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展望,旨在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结合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将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推动湖南大湘西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湖南大湘西地区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历史而备受游客青睐。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湘西地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对于该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及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湖南大湘西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和进展,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该地区的潜力和资源优势,为地方政府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可以为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提供策略性建议,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附件5:《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专项规划》需提供的相关资料一、湖南省1、新湖南省旅游总体规划;2、湖南省乡村旅游规划;3、湖南省红色旅游规划;4、湖南省旅游“十二五”规划;5、长株潭3+5城市群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6、大湘南旅游相关规划;7、环洞庭湖旅游相关规划;8、最新湖南省交通规划;9、湖南省十二五规划;10、湖南省文化产业规划;11、最新湖南省铁路规划;12、最新湖南省高速公路规划;13、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文件资料;14、长沙、以及张家界、常德、怀化、邵阳、湘西等五地节庆活动资料;15、2000──2010年湖南省国内旅游统计详细数据、国际旅游统计详细数据;16、有关大湘西经济协作区旅游发展的保障机制、运作机制、政策措施资料;17、大湘南旅游发展的相关资料;18、大桂林旅游圈旅游发展的保障机制、运作机制、政策措施资料;19、张家界旅游圈旅游发展的保障机制、运作机制、政策措施资料;20、崀山旅游圈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资料;21、泛珠三角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资料;22、湖南旅游网络信息资料;23、湖南旅游图件资料;包括考察地图、大比例尺电子版地形图、政区图24、湖南旅游宣传资料;25、湖南旅游影像资料;26、湖南旅游内刊资料;27、《湖南省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实施方案》;28、《2010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年度考核工作方案》;29、各地上报的湖南省“十二五”规划重大旅游项目表;30、湖南省建设和改造通往景区的道路基本情况一览表31、湖南主要景区、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店统计数据;32、湖南省旅游投资资料;33、湖南省旅游人才培训资料;34、其他资料常德市1、常德市旅游总体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红色旅游规划2、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3、常德市“十二五”规划4、常德市旅游“十二五”规划5、常德市文化产业规划6、常德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7、常德市《桃花源风景名胜区旅游策划及概念规划方案》;8、常德市柳叶湖总体规划9、常德市壶瓶山旅游总体规划10、常德市壶瓶山自然保护区规划;11、主要旅游县市桃源县、津市市旅游总体规划12、常德市2000──2010年旅游经济、旅游产业数据资料、景区门票收入、旅行社、酒店、旅游车队资料13、旅游经济协作区文件资料14、常德旅游图件资料、宣传资料、影像资料、包括考察地图、大比例尺电子版地形图、政区图15、其他资料张家界市1、张家界市旅游总体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红色旅游规划2、张家界市城市总体规划3、张家界市“十二五”规划4、张家界市旅游“十二五”规划5、张家界市文化产业规划6、张家界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7、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规划》;《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等主要景区规划资料8、张家界市主要景区武陵源、天子山景区、宝峰湖、袁家界、茅岩河、猛洞河、江垭温泉、万福温泉、土家风情园总体规划资料;9、张家界市主要旅游县市慈利、桑植、武陵区旅游总体规划资料;10、张家界自然保护区规划11、张家界2000——2010年旅游经济数据资料、景区、旅行社、酒店、旅游车队资料张家界旅游图件资料、宣传资料、影像资料、包括考察地图、大比例尺电子版地形图、政区图湘西自治州1、湘西州旅游总体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红色旅游规划2、湘西州城市总体规划3、湘西州十二五规划4、湘西州旅游十二五规划5、湘西州文化产业规划6、湘西州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7、湘西州《凤凰古城总体规划》;8、湘西州里耶古城总体规划9、湘西州芙蓉镇景区、坐龙峡景区、小溪、栖凤湖旅游总体规划10、湘西州民俗文化村规划11、湘西州2000——2010年旅游经济数据资料、景区、旅行社、酒店、旅游车队资料12、湘西旅游图件资料、宣传资料、影像资料怀化市1、怀化市旅游总体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红色旅游规划2、怀化市城市总体规划3、怀化市十二五规划4、怀化市旅游十二五规划5、怀化市文化产业规划6、怀化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7、怀化市主要古城古镇古村落规划:洪江商城总体规划、高椅古城规划8、怀化市、新晃古夜郎国规划、侗族文化村规划、麻阳温泉规划9、怀化市县级单位沅陵、通道、芷江、洪江市、洪江区、新晃县、中方县、麻阳旅游总体规划10、怀化市主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规划11、怀化2000——2010年旅游经济数据资料、景区、旅行社、酒店、旅游车队资料12、怀化旅游图件资料、宣传资料、影像资料邵阳市1、邵阳市旅游总体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红色旅游规划2、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3、邵阳市十二五规划4、邵阳市旅游十二五规划5、邵阳市文化产业规划6、邵阳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7、邵阳市《崀山申遗规划方案》;8、邵阳市崀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9、邵阳市隆回旅游总体规划、城步旅游总体规划、新宁旅游总体规划10、邵阳市城步南山牧场规划11、邵阳2000——2010年旅游经济数据资料、景区、旅行社、酒店、旅游车队资料12、邵阳旅游图件资料、宣传资料、影像资料。
打造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升大湘西旅游国际竞争力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旅游局《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大湘西位于湖南省西部,是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主体区域和中部地区唯一享受西部大开发配套政策的地区,也是湖南省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赋存最高的区域,湖南建设“旅游强省”的三大支撑板块之一,旅游业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引下,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一带一圈”(“一带”是指湘江旅游经济带,“一圈”是指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新构想,希望充分发挥好大湘西的生态、文化和资源优势,通过打造“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提升大湘西地区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带动湖南西部区域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时,把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成为湖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试点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示范区,保护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的最佳实践区。
一、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背景1、优越的资源禀赋是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良好基础这是一方有着奇山秀水的旅游胜地,这是一块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神秘土地,这里是湖南省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沅水、澧水两大水系的汇聚之地。
大湘西,一个美不胜收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曾经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如今借着国家武陵山片区整体开发和湖南省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迎来了新一轮旅游开发热潮,展示了无穷的魅力和诱人的前景,吸引着广大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打开一张湖南地图,大湘西地区(包括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邵阳市、常德市五个市州以及永州市江华、江永两县)国土面积占湖南省的45.5%,达9.64万平方公里;人口占全省的1/3强,达2219.85万人。
大湘西地区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可以说没有大湘西的后发赶超就难以实现湖南的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
湘西旅游行业收入、发展问题及策略一、概况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驻吉首市,是湖南的14个地级行政区之一。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介于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之间,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
湘西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辖区内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州内人文古迹众多,老司城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
湘西也是武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2019年凤凰县,凤凰古城5A创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
凤凰磁悬浮、南华里文旅综合体、老城区临街房屋风貌整治、继续实施交通突围工程、拉毫整体改造升级、以竹山乡居建设和老洞露营基地的“九营十八寨”乡村旅游开发及8座旅游厕所建设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成和运营。
2019年,湘西自治州实现生产总值705.71亿元,同比增长16.6%。
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4%、28.1%、58.5%。
二、旅游现状全州共有旅游等级景区(点)35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点)12个。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5723.3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26亿元。
湘西自治州旅游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凤凰县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2010.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1亿元,分别增长11.71%和17.5%;门票收入达0.94亿元。
花垣县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23.15万人次,同比增长0.2%;实现旅游收入27.02亿元,同比增长117.3%。
保靖县国茶村被评为州乡村旅游示范村,首八峒村旅游厕所评为全州最美旅游厕所;保靖县全年接待游客280万次,旅游收入18亿元。
2019年花垣县“湘村客栈”项目成功申报特色民宿1家,家庭旅馆26家,共获得175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成功签订《蚩尤故里苗族文化城项目》、《徒河公社田园综合体项目》2个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21.6亿元。
构建大湘西旅游圈发展洪江旅游产业大湘西(主要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等四市州)作为我省西部沟通川、鄂、黔、桂、渝等省市的一个重要门户,在我省的经济发展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发展大湘西文化旅游的战略构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经济发展迅速。
洪江古商城作为怀化旅游的核心,更应以融入大湘西旅游圈为整体思路,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做大做强洪江旅游。
一、洪江旅游资源丰富洪江历史悠久,素有“七省通衢”、“小重庆”、“小南京”、“湘西明珠”之美称,是湘西南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的中心。
洪江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类型齐全。
洪江古商城文化底蕴深厚,“七冲八巷九条街”拥山负水,状似迷宫,形似网织,规模宏大,建筑奇特,全国罕见,天下仅有,“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闻名遐迩;被称为湖南第三的佛教圣地嵩云山,群峰叠翠,古木参天,“嵩云十景”仙灵神奇,“肉身成佛”震古烁今,是为“湘西第一名山”;商城竹海生态休闲旅游区山水秀丽,风光旖旎,“中国第二大竹海”连绵不绝,碧波荡漾,造就了大西南最大的“洗肺工厂”。
三大旅游板块构成了洪江“一体两翼”的旅游产品格局,形成一幅“山为骨架,水为血脉,青山碧水,人文璀璨,天人合一”的精美图画。
二、洪江旅游发展现状近几年来,以洪江古商城保护与开发为核心的洪江区旅游经济发展在省、市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洪江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以景区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大力开展宣传促销、招商引资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9年,我区共接待省内外游客50万人次,同比增长40%,其中古商城购票人数达11.2万人,同比增长41%,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9600万元,同比增长48%。
1、确立思路,强化领导。
在工业强区的基础上,洪江区工委、管委明确了“旅游活区”的战略思想,提出了“工业、旅游、城建”三大工作重点和“一手抓现实,一手抓未来”的工作新思路,全力把旅游产业作为洪江未来的支柱产业来抓,全力将洪江建设成生态宜居城市和湖南省新兴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
大湘西旅游发展规划
摘要:大湘西地区山同脉,水同源,民俗相近,民族文化特色突出,互补性强。
但地域偏僻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财源聚集,其关键在于致力发展旅游产业。
湖南西部落后地区应该大力推进大湘西旅游一体化,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这是湖南旅游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对建设旅游大省具有战略意义。
关键词:旅游产业品牌;一体化发展战略;大湘西地区;区域经济
一、引言:大湘西,即"湘西地区”,是对包括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以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在内的整个湖南西北地区的统称。
系武陵、雪峰两大山脉和云贵高原环绕的广大地区,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汇聚之地。
这里多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发展滞后。
是湖南省主要的欠发达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同时也是承接东西部、联接长江和华南经济区的枢纽区,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2004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湘西地区开发,作出了《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编制引发了《湘西地区开发总体规划》。
开发范围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及邵阳、永州的部分县市,共32个县(市、区),面积7.0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3%。
人口1345万人,约占全省的20%。
二、大湘西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当前,湘西旅游业走“文化旅游”,与张家界的“山水旅游”形成互补关系,发展迅速。
已成为支柱产业,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下面我就来分析这些问题。
1、是旅游供需矛盾。
即旅游市场多样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与大湘西旅游市场供给单一化的矛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旅游需求已逐步由单一的“观光游”向“体验游、休闲游、度假游、探险游、商务游”等形式转变,而大湘西地区的旅游供给还停留在“观光游”,品质不高,属“低端旅游”。
2、是企业发展矛盾。
即社会化、规模化、集聚化大旅游与大湘西企业的“小、散、弱”的矛盾。
大湘西旅游市场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大型的旅游企业集团,旅
行社多属于接地社,等客上门,缺乏走出去的市场竞争力;从宾馆服务业来看,星级旅游宾馆较少且级别低、服务水平和质量低。
3、是区域协调矛盾。
第一是湘西州旅游资源优势区与资源非优势区协调发展的矛盾;第二是与张家界、怀化旅游区的矛盾;第三是与长株潭旅游区的矛盾。
因为这些地区,既是我们发展旅游的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
我们大湘西地区应该紧抓“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大市场机会,成为它的“后花园”。
4、民族文化与旅游产品的转换难。
近年来我们的“文化旅游”虽然发展迅速,但还没找到大湘西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产品转化的最佳模式。
5、旅游商品开发难题。
有特色没品牌、有产品没产业、有发展没规划。
6、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协调难。
旅游景区多采用“一次性买断经营权若干年”的体制,多影响村民的利益,容易造成村民闹事,处理不当,会妨碍旅游发展。
7、旅游创新型人才缺乏。
学校培养的人才供不应求。
主要缺乏能独胆一面的中层旅游管理人员和旅游创意能力强的人才。
三、大湘西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
为提高大湘西地区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实现旅游富民,旅游强州、市。
构建大湘西“125146”的旅游空间布局,即“一个龙头、两个中心、五个支撑城市、一条廊道、四条精品带、六大功能区”。
着力建设张家界旅游龙头、凤凰和崀山两大旅游中心,依托张家界、常德、吉首、怀化、邵阳五大区域中心城市,构建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黄金走廊,形成大湘西世界遗产旅游带、沅水山水民俗景观带、沪昆高速民俗生态旅游带、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带四条精品旅游带,打造大桃花源山水田园休闲度假、张家界奇山异水遗产、湘西文化生态风情、怀化古城古镇古村、大崀山原生态文化、中华瑶乡民俗文化等六大旅游功能区。
大力构建大湘西旅游产业品牌。
调整大湘西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旅游产业创新,实现由“低端旅游”向“高端旅游”发展。
现提出五条发展思路:
一是创意发展思路。
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创意是人类利用才华、知识、智慧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国内目前有很多区域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取得很大的成功,如丽江大型歌舞“丽水金沙”、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剧《刘
三姐》等等。
用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可以解决民族文化和旅游产品转换的难题:创意挖掘旅游资源、创意创造旅游产品、创意拓展旅游消费。
二是融合发展思路。
孤立片面发展大湘西的旅游业是不行的,要强化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打造大湘西旅游的“复合产业体系”。
包括三个方面的融合:第一是促进优势资源的融合,大湘西各地区的优势资源互补,促进各地协调发展;第二是强化地区产业关联融合;第三是协调产业功能融合,即大湘西地区在建设其它产业和项目,特别是进行城镇建设和大型项目建设之时,要尽量考虑旅游元素,注意培养新的旅游增长点。
三是链条网络发展思路。
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拓展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垂直相关链条”和拓展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之间的“横向相关链条”;构建价值链联系的区域旅游网络,如常德-张家界-凤凰旅游路线,用打造都市-山水-民族文化旅游,龙山与里耶之间,用打造秦文化旅游。
用大湘西地区的民族文化来精细化链条和网络上的每一个环节或节点,把它们做精,质量高。
四是协调发展思路。
包括:建立“竞争合作”的旅游空间协调机制,以解决大湘西地区与周边旅游空间的合作关系;建立基于“制度和谐”的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用来解决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企业、社区居民或村民的矛盾,“制度和谐”的关键是当前要改革过去的“一次买断经营权若干年”的融资体质,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合适于大湘西各地区客观实际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投资制度,采用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多种形式,来协调各方利益。
最终实现大湘西地区旅游业与自然生态协调,与区域经济协调,与民族传统文化协调与各方利益者协调的理想局面。
五是集群发展思路。
既然大湘西地区的旅游企业和旅游资源存在“小、散、乱”的局面,那么旅游发展就应该集群发展。
首先,以板块集聚和条带集聚来整合旅游资源;其次,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大湘西地区的旅游企业兼并重组,集聚旅游资源,形成集群竞争优势。
结论:
大湘西是湖南的后花园,湖南要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过渡。
通过创新发展思路,并具体落实,我们相信,大湘西旅游业会得到更大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带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脱贫致富。
相信大湘西旅游圈一定会成为国内甚至国际闻名的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李清泉.区域经济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肖胜和.论我国贫困发展旅游业的基础[J].云南大学学报.1997
[3]毛新.湖南西部民俗旅游经济战略思考.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6年08期。
[4]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管系国贸1203班
石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