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金属与酸反应规律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酸、碱、盐化学反应规律小结一、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1、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既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还要考虑酸和盐的特点。
金属与酸反应:活泼金属+酸—→盐+氢气(H以前)(一般是稀HCl和稀H2SO4)金属与盐反应:金属+盐—→新盐+新金属(2Cu+2H2SO体〔34、3点的5、+2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首先要考虑反应物的溶解性,这是前提条件。
当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才能考虑生成物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产生,如果有则复分解反应能进行,反之则不能进行。
2、酸的溶解性规律:初中接触的酸一般都可溶,其中H2SO4、H3PO4是不挥发性酸。
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是挥发性酸。
但要注意H2CO3的挥发性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H2CO3==H2O+CO2↑。
碱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钡、铵[KOH、NaOH、Ba(OH)2、NH3·H2O]的碱可溶,Ca(OH)2微溶,其余的碱不溶。
注意:①氨水有挥发性,和H2CO3一样,也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NH3·H2O==NH3↑+H2O②AgOH 为白色沉淀,但非常不稳定,在溶液中生成的同时马上分解产生褐色的氧化银沉淀:2AgOH==Ag 2O ↓+H 2O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得快;盐酸盐(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钡、银、钙(银、钙微溶);碳酸盐溶解钾、钠、铵(的碳酸盐),微溶碳酸镁,其它一般往下沉。
注意:Fe 2(CO 3)3、Al 2(CO 3)3遇水分解。
如:Fe 2(CO 3)3+3H 2O=2Fe (OH )3↓+3CO 2↑ 3、酸和碱的反应: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一般都能发生反应,即酸碱不受限制。
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规律一、引言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一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内容。
通过观察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可以深入了解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为进一步学习金属与酸的化学性质奠定基础。
本文将系统介绍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规律,以便读者对此类反应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规律1. 钠与稀盐酸的反应规律钠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和氯化钠,并伴有剧烈的放热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Cl → 2NaCl + H2↑。
2. 镁与稀盐酸的反应规律镁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和氯化镁。
镁与盐酸的反应速度较快,但放热不如钠。
化学方程式为:Mg + 2HCl → MgCl2 + H2↑。
3. 铝与稀盐酸的反应规律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但铝表面的氧化膜会限制其与酸反应速度。
在稀盐酸中,铝表面的氧化膜会溶解,继而与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和氯化铝。
化学方程式为:2Al + 6HCl → 2AlCl3 + 3H2↑。
4. 锌与稀盐酸的反应规律锌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与稀盐酸会产生氢气和氯化锌。
锌与盐酸的反应速率较快,但放热不及钠。
化学方程式为:Zn + 2HCl → ZnCl2 +H2↑。
5. 铁与稀盐酸的反应规律铁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与稀盐酸会产生氢气和氯化铁。
铁与盐酸的反应速率较慢,但放热较大。
化学方程式为:Fe + 2HCl → FeCl2 +H2↑。
三、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规律1. 钠与稀硫酸的反应规律钠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硫化氢气和亚硫酸钠,并伴有放热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2Na + H2SO4 → Na2SO3 + H2S↑。
2. 镁与稀硫酸的反应规律镁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硫化氢气、硫酸镁和水。
镁与硫酸反应速率较慢,但放热较大。
化学方程式为:Mg + H2SO4 → MgSO4 + H2S↑。
3. 铝与稀硫酸的反应规律铝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硫化氢气、亚硫酸铝和水。
金属与酸反应的常用规律1.金属与酸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 质的量。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活泼金属(以下简称活泼金属),能与非氧化性酸发 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1mola 价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2a molH 2。
4.等物质的量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金属元素的价态越高,生成H 2的量越多;且生成H 2的量之比(物质的量之比、质量之比、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之比。
如等物质的量的锂、钠、钾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比为1∶1∶1;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比为1∶2∶3。
5.等质量的活泼金属与足 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 2 的量(如物质的量、质量、同条件下的体积) 之比等于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 (金属失去l mol 电子时所需的质量,叫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 的倒数之比。
如等质量的锂、钠、钾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比为71∶231∶391;等质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比为231∶121∶91;等质量的常见金属中产生氢气最多的为铝。
6.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若产生等量的H 2,所需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的倒数之比;所需金属的质量之比等于金属的摩尔 电子质量之比。
7.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差相等时,反应后两溶液的增量相等。
8.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硫 酸、稀硝酸、浓硝酸)反应时都不产生氢气。
大多数金属在加热的条件下均能跟浓硫酸反应,除个别金属(如Au 、Pt)外几乎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就能跟硝酸反应。
9.铁、铝、铬、镍等金属与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能够产生钝化现象。
10.变价金属(如Fe)与非氧性酸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的盐; 变价金属(如Fe)与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高价金属的盐(金属过量时,生成低价金属的盐)。
11.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时,参加反应的酸全部起氧化作 用;金属与氧化性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酸部分起氧化作用,部分起酸的作用。
金属与酸反应的有关规律一、规律的引出(P13 8题)结论:1、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多少与酸的种类无关。
2、生成氢气的多少与金属的活泼性无关。
金属越活泼则曲线的坡度越陡。
3、当酸足量的时候生成氢气质量等于:m(H2) = (n ×a )÷Ar(其中n 表示金属在化合物中化合价a 表示金属质量 Ar 表示金属相对原子质量) ①当金属化合价和质量相同时候,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H 2则越多②当金属化合价和质量相同时候,若生成等质量的H 2,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消耗的金属则越少。
4、足量金属与同浓度同体积酸反应的时候生成氢气质量相等。
(口诀:足量金属等量酸,产生氢气一样多;等量金属足量酸,产生氢气铝最多) 技巧的运用1、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 、Y 、Z 三种较活泼金属分别加入足量且浓度相同的盐酸中,生成H 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假如X 、Y 、Z 都是+2价金属,则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为 。
2. 等质量的Mg 、Al 、Fe 、Zn 、Sn (119)五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Sn 、Mg 、Al 、Fe 、ZnB. Al 、Mg 、Sn 、Fe 、ZnC. Al 、Mg 、Fe 、Zn 、SnD. Zn 、Fe 、Al 、Mg 、Sn3、在天平两盘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同种盐酸(足量),调节天平至平衡。
分别向两边烧杯中各加入5 g 锌和5 g 铁,铁和锌反应完全后,天平的指针( )。
A .偏向加锌的一边B .偏向加铁的一边C .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D .不能确定偏向哪一边4、 等质量的两种金属M 和N 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和氢气。
生成的氢气质量m (纵坐标)与反应时间t (横坐标)的关系如图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多选) A. 相对原子质量:M 大于NB. 相对原子质量:N 大于MC. 金属M 比N 活泼D. 金属N 比M 活泼5. 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一定质量的酸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若只有一种反应完,那反应的金属应该是( )A. 铁B. 铝C. 镁D. 锌6、在天平左右盘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烧杯,平衡后,向两边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锌和镁,反应完毕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 )。
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常见规律及例题金属与酸的反应:位于氢前面的金属可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等质量的同一金属与足量的不同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例:等质量的锌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是( )。
A.相等B.与稀盐酸反应的多C.与稀硫酸反应的多D.不能确定【答案】A。
解析:反应实质是锌和氢离子反应,足量的酸提供足量的氢离子,1个锌原子置换1个H2分子,故有多少锌就置换多少氢气,因锌的质量相等,故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也相等。
(3)相同价态、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同一酸完全反应,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多,在“生成氢气质量-反应时间”图像中对应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的直线越高;金属活动性越强,在“生成氢气质量-反应时间”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越大(直线越陡)。
例:相同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N>MB.生成H2的质量相等C.消耗盐酸的质量相等D.相对原子质量:N>M【答案】D。
解析:A.根据图像可看出,相同时间内,M产生的氢气多,金属活动性是M>N,错误;B.根据图像可看出,M生成H2的质量多,错误;C.M生成H2的质量多消耗的盐酸质量就多,错误;D.相同质量的M、N(价态相同)生成H2的质量越多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故N>M,正确。
(4)价态不同、等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同一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
例:等质量的镁、铝、铁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消耗金属的质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金属活动性知识总结【基础】必须掌握好,能根据规律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一、金属跟酸反应放出氢气的反应规律:(1)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
(2)酸一般指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浓流酸,硝酸。
否则得不到氢气。
(3)Fe跟酸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
二、金属跟盐溶液反应规律:(1)反应物中单质金属要排在盐中金属元素前面。
(2)反应物中盐必须是可溶性的,即是盐溶液,否则反应不能进行;(3)Fe跟盐溶液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
(4)K、Ca、Na等活动性极强的金属由于常温下就能与盐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碱,故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不要设计这三种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可以练习一下课本下册13页练习1-5【应用】一、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相关规律(一般常用四种金属:Mg Al Fe Zn)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找出反应中金属与氢气的质量比:Zn + 2HCl === ZnCl2 + H2↑Fe + 2HCl === FeCl2 + H2↑65 2 56 2Mg+ 2HCl === MgCl2 + H2↑2Al + 6HCl== 2AlCl3 + 3H2↑24 2 54 618 2分析四个反应可以看出:如果都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需要四种金属质量份数是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Al相当于相对原子质量是18的正二价金属),就是说,如果产生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金属质量从少到多顺序是:Al Mg Fe Zn 。
反过来:如果参加反应的四种金属质量相等,则生成氢气质量从多到少顺序是:Al Mg Fe Zn①相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H2的质量是:Al>Mg>Fe>Zn。
(等量金属足量酸,金属完全反应)(正二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越多,Al可以看作是相对原子质量为18的正二价金属,注意:Al是正三价金属,只是在这个计算中可以看作正二价而已)②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同种酸(同样的酸)与足量的四种金属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一样多。
金属硫化物溶于酸的规律
金属硫化物溶于酸的规律如下:
反应规律为: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酸=盐+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从酸溶液中把氢置换出来。
这里的酸主要是指盐酸和稀硫酸。
浓硫酸和硝酸因有强氧化性,跟金属反应时不会生成氢气,而是生成盐、水和其它气体。
金属硫化物的水溶性:硫化钠、硫化钾等易溶于水,其它硫化物全不溶于水;硫化物的酸溶性:有硫化钠、硫化钾、硫化锌、硫化镁、硫化亚铁、硫化锰等易溶于稀酸,其它硫化铅、硫化镉、硫化锑、硫化亚锡、硫化银、硫化铜、硫化汞都不溶于稀酸。
即碱金属硫化物易溶,碱土金属的硫化物;硫化钙、硫锴锶、硫化钡等微溶于水。
金属与酸反应的常用规律.金属与酸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 质的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活泼金属(以下简称活泼金属),能与非氧化性酸发 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价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2a 。
.等物质的量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金属元素的价态越高,生成的量越多;且生成的量之比(物质的量之比、质量之比、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之比。
如等物质的量的锂、钠、钾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比为∶∶;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比为∶∶。
.等质量的活泼金属与足 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 的量(如物质的量、质量、同条件下的体积) 之比等于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 (金属失去 电子时所需的质量,叫金属的摩尔电子质量) 的倒数之比。
如等质量的锂、钠、钾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质量比为71∶231∶391;等质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比为231∶121∶91;等质量的常见金属中产生氢气最多的为铝。
.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若产生等量的,所需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的倒数之比;所需金属的质量之比等于金属的摩尔 电子质量之比。
.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差相等时,反应后两溶液的增量相等。
.金属与氧化性酸(如浓硫 酸、稀硝酸、浓硝酸)反应时都不产生氢气。
大多数金属在加热的条件下均能跟浓硫酸反应,除个别金属(如、)外几乎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就能跟硝酸反应。
.铁、铝、铬、镍等金属与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能够产生钝化现象。
.变价金属(如)与非氧性酸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的盐; 变价金属(如)与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高价金属的盐(金属过量时,生成低价金属的盐)。
.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时,参加反应的酸全部起氧化作 用;金属与氧化性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酸部分起氧化作用,部分起酸的作用。
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总结一、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1、K、Ca、Na等活泼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2。
2、金属活动顺序H前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2。
3、金属活动顺序H后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能与强氧化性酸发生反应,但不产生H2,而是H2O ,如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能与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
4、很不活泼金属Pt、Au等不溶于氧化性酸,但能溶于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为1︰3的比例混合而成)。
5、常温下,Al、Fe遇浓硫酸和浓硝酸会发生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这是金属与强氧化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
6、铁与硝酸反应较为复杂,具体情况如下:铁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铁不足:Fe + 4HNO3(稀) Fe(NO3)3 + NO↑ + 2H2O铁过量:3Fe + 8HNO3(稀) 3Fe(NO3)2 + 2NO↑ + 4H2O铁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2:常温下:发生钝化加热时:剧烈反应,一般生成铁盐。
二、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计算规律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确定金属与氢气或者酸与氢气之间的对应关系式,在根据试题所给的限定条件作出相应的解答。
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时,应注重下面四个方面的规律:1、金属与酸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2、1mol a价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a/2 molH23、Na Mg Al与酸反应规律酸足量(金属完全反应)时a. 等物质的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时,产生H2的体积比等于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之比。
即产生的气体Na :Mg:Al=1:2:3可简单记忆为: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数对应H原子个数,如:Na ~ H ~1/2H2 Zn ~ 2H ~ H2 Al ~ 3H ~ 3/2H2b、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时,产生H2的体积比等于金属的化合价之比。
即产生的气体Na :Mg:Al=1/23:2/24:3/27相对原子质量c、不同化合价的金属与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2:1, 1:1, 2:3d 、Na Mg Al与足量的酸反应,要使产生氢气的量相同,消耗金属的质量最大的是钠,镁次之,铝最少。
精心整理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应用小结:1.当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时,产生氢气的多少氢气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质量1.比值越大,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多;反之就越少2.产生的氢气越多,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练习:1.等质量的Na、Mg、Al、Fe、Zn五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A. Al、Na、Mg、Fe、ZnB. Al、Mg、Na、Fe、ZnC. Na、Mg、Al、Fe、ZnD. Zn、Fe、Al、Mg、Na2.分别用Al、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得相同质量的氢气,则消耗Al、Fe:56:112、Al、Cu等杂质金属中的两种,取5.6g样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2g氢气,则此铁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金属组是()A. Cu和MgB. Zn和AlC. Mg和AlD. Zn和Cu解析:假设5.6g为纯铁,利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可知其恰好产生0.2g氢气。
说明铁样品的两种杂质中,一种比等质量的铁产生的氢气多,另一种比等质量的铁产生的氢气少或根本不产生氢气。
这样就转化为比较铁与等质量的其他金属和足量的酸反应放出氢气质量多少的问题。
再利用“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可很快选出答案为C 、D 。
4.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 、b 、c 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图5.等质量的两种金属M 和N 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和氢气。
生成的氢气质量m (纵坐标)与反应时间t (横坐标)的关系如图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1A. 相对原子质量:M 大于NB. 相对原子质量:N 大于MC. 金属M 比N 活泼D. 金属N 比M 活泼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M 产生的氢气质量比N 多,而且反应速率快,完全反应N 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1克,则此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为 ( ) A.Mg —Al B. Fe —ZnC.Mg —FeD. Al —Fe7.向等质量的Mg 、Al 、Zn 、Fe(假设均为1克)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过量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分析评价】D 既体现了产生氢气的质量Al>Mg>Fe>Zn ,又体现了产生氢气的速率 Mg>Al>Zn>Fe8.等质量且过量的Mg 、Al 、Zn 、Fe 和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是( )探索规律 提高能力––––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应用近年中考化学命题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精心整理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大总结一、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1、K、Ca、Na等活泼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2。
2、金属活动顺序H前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H2。
3、金属活动顺序H后的金属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但能与强氧化性456加热时:剧烈反应,一般生成铁盐。
二、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计算规律解答此类试题时,关键是确定金属与氢气或者酸与氢气之间的对应关系式,在根据试题所给的限定条件作出相应的解答。
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时,应注重下面四个方面的规律:1、金属与酸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2、1mola价的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非氧化性酸反应,可生成a/2molH23、NaMgAl与酸反应规律酸足量(金属完全反应)时1,1:1:3a.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酸与足量金属反应时,产生H2的体积比等于酸的元数之比,与酸的强弱无关。
b.相同质量的不同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时,产生H2的体积比等于酸的元数之比。
相对分子质量c.过量的金属与等物质的量酸反应时,钠产生氢气的量较多(过量的钠还可以与水反应)美铝产生氢气的量相等且取决于酸中H+的物质的量例题1.金属钠1.15g跟水反应,得到100mL溶液,试计算:32氢气,生成氢气共0.15mol,镁、铝与盐酸反应时镁和铝均过量,由盐酸计算出生成氢气均为0.05mol。
点评:钠与盐酸反应时,过量的钠继续与水反应例题3a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7B.7:1C.7:8D.8:7?例题4把足量的铁粉投入到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于金属粉末的质量相等,则原溶液中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2:7B3:8C1:2D1:4123)剩余3借助H+仍然能与金属反应。
酸盐的NO-34.当化学反应进行时,反应物不断被消耗。
随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改变,①有的会造成产物的不同。
3 金属与酸反应的计算规律和方法1.金属与酸反应的定量规律(只考虑生成氢气的情况)(1)金属与酸反应,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
(2)1 mol a 价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可生成a 2 mol 氢气。
(3)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差相等时,则反应后两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
(4)相同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合价之比。
(5)特别注意,在钠等极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时,金属过量时还会跟水反应产生氢气。
2.铝分别与酸、碱反应产生氢气量的比较(1)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消耗盐酸和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2)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1。
(3)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3。
3.摩尔电子质量和平均摩尔电子质量(1)摩尔电子质量:某物质在反应中转移1 mol 电子时该物质的质量,如Mg 的摩尔电子质量为242 g·mol -1=12 g·mol -1,Al 的摩尔电子质量为273 g·mol -1=9 g·mol -1。
(2)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在反应中转移1 mol 电子时混合物的质量,如2 g 金属混合物生成2.24 L H 2(标准状况),则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 2 g 0.1×2 mol =10 g·mol-1。
【典例5】 (1)取w g 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
(2)取0.1 mol 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
(3)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氢气,所需钠、镁、铝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质量之比是________。
有关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题型及速解规律的推导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前面的设三种金属的质量均为m,放出H2分别金属称为活泼金属,它们都能与稀盐酸和为X、X1、X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分稀硫酸等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别求放出H2的质量气。
近年来在很多试卷上都出现了多种活Zn+H2SO4 = ZnSO4 + H2↑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试题,同学们 65 2碰到这类题目往往束手无策,无从下笔。
m X为了给初学化学的同学们排除这一疑难,解得X = 2m / 65 = m / 32.5 (克)现作一分析归纳,供同学们运用时参考。
Mg+H2SO4 = MgSO4 + H2↑一、等质量的几种活泼金属(K、Ca、 24 2Na除外,以下同)与少量的酸反应,判断 m X1 放出H2的量 X1= 2 m / 24 = m / 12 (克) [例1]质量一定的稀硫酸分别与过量的2Al+ 3H2SO4 = Al2(SO4)3 + 3H2↑Al、Zn、Mg、Fe等金属反应,放出的H2( 54 6) m X2(A) Al > Mg >Fe> Zn X2 = 6 m / 54 = m / 9 (克)(B) Zn >Fe> Mg > Al 比较X、X1、X2之值便知:m / 9> m / 12(C) Mg > Al >Fe> Zn > m / 32.5(D) Zn =Fe= Mg = Al 气体在同温同压下质量比等于其体积比解析:活泼金属于酸反应放出H2,是放出氢气的体积是Al > Mg > Zn 故选(B)酸分子中的氢原子被金属置换的缘故,换言得速解规律二:等质量的多种活泼金属与非之,H2来源于酸中的氢,若金属是足量的,氧化性酸反应,若酸过量,则金属的原子量酸中的氢可以全部被置换出来,即过量的金与化合价的比值小的放出氢气多,反之少。
属与酸反应放出的H2的量以酸的量来确定,三、等质量的几种活泼金属与足量的酸故此题答案为(D)。
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应用近年中考化学命题逐渐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有些能力要求较高的计算题,同学们常感到棘手,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注意能力的培养。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研究解题技巧、分析和总结解题的思路,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即探索总结出规律,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下面将一些典型试题例析如下:一. 规律的引出1、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分别与足量的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比值(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反应中金属的化合价之比)成反比。
比值越大,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少;反之就越多。
2、金属分别跟足量的酸发生反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时,所消耗金属的质量与比值(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反应中金属的化合价之比)成正比。
比值越大,消耗金属的质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3、等质量的同一种金属与足量的不同种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4、等质量的同一种酸与足量的不同种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二. 技巧的运用例1. 把等质量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A. 铁B. 铝C. 镁D. 锌例2. 等质量的Mg、Al、Fe、Zn四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例3. 分别用Al、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得相同质量的氢气,则消耗Al、Fe的质量比为()A. 9:28B. 27:56C. 9:56D. 27:112例4. 某铁的样品中可能含有Zn、Mg、Al、Cu等杂质金属中的两种,取5.6g样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2g氢气,则此铁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杂质金属组是()A. Cu和MgB. Zn和AlC. Mg和AlD. Zn和Cu例5. 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托盘中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向烧杯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镁和铜铝合金,两烧杯中物质完全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合金中铝与铜的质量比是()A. 3:1B. 2:1C. 3:4D. 2:3例6. 等质量的两种金属M和N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和氢气。
规律:
1.镁、铝、锌、铁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Mg > Al > Zn > Fe
分析: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由金属的活动性决定
2.等质量的镁、铝、锌、铁和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Al > Mg > Fe >Zn
分析:酸足量的时候,金属反应完,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金属决定。
①等量不等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金属价态越高,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多!
②等量等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多。
3.将一定量的镁、铝、锌、铁和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完全反应后,生成等质量的氢气,则需要镁、铝、锌、铁的质量Al < Mg < Fe < Zn
①不等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等质量氢气,价态越高,需要金属的质量越少!
②等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等质量氢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需要金属的质量越多。
4.四份相同的(质量、浓度都一样)稀盐酸或稀硫酸和足量镁、铝、锌、铁反应产生
氢气的质量相等
分析:金属足量,说明酸反应完,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又因为酸的质量、浓度都相等,所以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图像:
①斜率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则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②产生氢气不相等,说明金属反应完,酸剩余;
③线越高,表示生成氢气越多,化合价越高;如果化合价相同生成氢气越多,则相对原子质量越小。
①斜率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则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②产生氢气相等,说明酸反应完,金属剩余;
③金属剩余分两种情况:
a.金属都剩余;
b.化合价不同时,化合价高金属的剩余,
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金属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