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红细胞贫血
- 格式:ppt
- 大小:9.99 MB
- 文档页数:42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一、概述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增大、嗜碱性颗粒增多和贫血等症状。
诊断该病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贫血进行鉴别,包括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方法。
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常常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与其他类型的贫血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区别。
三、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通常显示红细胞增大,嗜碱性颗粒增
多,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等特点。
2.骨髓穿刺检查:骨髓中出现巨幼细胞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重要特征
之一。
3.其他辅助检查:包括铁代谢指标、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等检查。
四、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1.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缺铁性贫血患者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大,但
缺铁性贫血常常伴有铁代谢异常等特点。
2.与巨幼细胞贫血的鉴别: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在病理生
理上有所区别,需通过详细的实验室检查才能准确鉴别。
五、治疗方案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输血、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等。
结语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症状,准确的鉴别诊断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通常由于缺乏足够的维生素B12或叶酸而引起。
该疾病会导致红细胞异常增大和形态异常,进而影响氧气的运输和供应。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患者常常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黄疸、脾大等表现。
这些临床表现是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重要线索之一。
二、血液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通常较低,常常低于正常范围。
2. 红细胞大小和形态,患者的红细胞通常呈现出异常增大和形态异常,出现巨幼红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3. 骨髓穿刺涂片,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可以显示出巨幼红细胞增多和形态异常,有助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三、血清检查。
1.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患者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可以帮助判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
2. 抗胃壁抗体检测,对于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胃炎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抗胃壁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
四、其他检查。
在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后,还可以进行脾脏B超检查、胃镜检查等,以帮助明确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综上所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和血清检查。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准确地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本文所述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巨幼细胞贫血诊断标准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是一种造血系统疾病,其特征是红细胞体积增大和贫血,通常由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引起。
尽管巨幼细胞贫血可见于其他病因,但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仍是最常见的原因。
以下是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一、临床表现1.贫血症状: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常出现乏力、疲劳、心悸、气促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头晕、晕厥甚至心绞痛等。
2.消化系统表现:巨幼细胞贫血可导致口腔溃疡、舌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
3.神经系统表现: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可能出现感觉异常、步态不稳、记忆力下降、神经根症状等。
二、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红细胞体积较大,红细胞总数减少,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降低。
2.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可低至正常值以下。
3.血片鉴定: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血片中,可观察到巨大和未成熟的红细胞。
三、特殊检查1.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测定血清中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水平,如果两者都降低,则支持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
2.骨髓检查:骨髓活检是确诊巨幼细胞贫血的关键,可以观察到巨幼样红细胞增多和不成熟的细胞元素。
根据以上的诊断标准,可以初步诊断巨幼细胞贫血。
但为了明确病因,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通常是巨幼细胞贫血的主要病因。
维生素B12缺乏通常由胃肠道吸收障碍、维生素B12不足的饮食、自身免疫性胃黏膜炎等原因引起。
叶酸缺乏常见于长期不良饮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妊娠等。
巨幼细胞贫血的治疗主要是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对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B12或注射维生素B12治疗。
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可以通过口服叶酸补充治疗。
总之,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特征是红细胞体积增大(巨红细胞)和形态异常(幼红细胞增多)。
该疾病通常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也可能与骨髓疾病、某些遗传性疾病或药物使用有关。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下面将详细介绍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口腔溃疡、腹泻或便秘。
神经系统症状也较为常见,包括感觉异常、手脚麻木等。
此外,患者可能还伴有消瘦、食欲减退等全身性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降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增高,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增大。
2.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3. 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常出现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4. 胃镜检查,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胃黏膜萎缩,需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三、诊断标准。
1.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可能性。
2. 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确认骨髓中巨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3. 进行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排除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4. 如有必要,进行胃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胃黏膜萎缩。
综上所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后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对于疑似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巨幼红细胞贫血报告巨幼红细胞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主要由于骨髓产生的红细胞不成熟或异常,导致红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不完整。
本文将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几个方面介绍巨幼红细胞贫血。
病因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不良、骨髓疾病和药物等。
其中,遗传因素是最常见的原因。
许多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都与巨幼红细胞贫血有关。
此外,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营养物质也可能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
临床表现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贫血症状和相关的体征。
贫血症状常包括乏力、疲劳、心悸、气促等。
相关的体征可能包括皮肤苍白、黄疸、口腔溃疡等。
此外,由于巨幼红细胞贫血可能导致脾脏异常增大,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或脾功能亢进的症状。
诊断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血液检查、骨髓活检和病史资料。
血液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通过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等指标来确定是否存在巨幼红细胞贫血。
骨髓活检可以进一步确认病因,判断骨髓中红细胞的发育情况。
此外,医生还会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包括家族病史、用药情况等,以辅助诊断。
治疗针对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治疗原发病和缓解贫血症状。
对于遗传性疾病导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以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
对于营养不良导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及时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是关键。
同时,医生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取输血、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治疗。
预防与注意事项巨幼红细胞贫血的预防主要包括避免遗传疾病的传递和合理膳食。
对于已经患有遗传性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贫血症状。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合理膳食、避免劳累和感染等。
巨幼红细胞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
了解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s)是由于细胞分裂缺乏和转录过程受阻而导致的贫血病症,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影响着全球广大人群。
它通常是由维生素B12缺乏或锌缺乏引起的。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偏瘦、疲劳、恶心、呕吐、脱水、晕厥、发烧等症状。
为了确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必须先进行准确的诊断。
诊断包括血液检查、血液成分检测、营养分析、肝脏功能检查、尿液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对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成分进行检查,以及检查患者的营养情况和肝脏功能。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红细胞计数偏低、血红蛋白水平偏低和红细胞压积偏高。
红细胞压积可用于检测红细胞形态的异常。
此外,血液成分检测可以检测维生素B12或锌水平的异常。
营养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营养情况,特别是检测一些消化液蛋白的摄入情况及其吸收情况。
肝脏功能检查可以帮助诊断贫血,可用于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
此外,尿液检查可以检测尿酸及其元素成分,可以用于诊断急性贫血。
总之,对于确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仔细检查患者的血液检查、血液成分检测、营养分析、肝脏功能检查及尿液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识别出其他形式的贫血症状,从而有效地诊断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如果确诊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通常包括补充维生素B12及其他营养物质,控制锌摄入,服用一些调节性药物,不同程度上需要血液透析等治疗。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病症的预防主要是改善生活习惯,坚持每日运动,合理膳食,以及定期检查血液成分,检测维生素B12及其他营养物质含量,如此便可以预防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
因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根据血常规检查、血液成分检测、营养分析、肝脏功能检查、尿液检查及发病原因等,全面诊断,及时确定治疗方案,加强对患者的预防管理,以减少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病症的可能性。
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体积异常增大,导致贫血和其他相关症状。
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异常,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大而且呈不规则形状。
本文将从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体内出现了异常的血红蛋白合成,导致红细胞发育不完整而引起的。
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基因变异,遗传方式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据统计,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病率非常低,约为1/10,000。
这一疾病主要分为两种亚型:一种是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更加脆弱,易受到损伤;另一种是巨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体积更大。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主要症状是贫血。
患者常常感到疲倦、乏力,容易出现气短和心悸等现象。
由于红细胞数量减少,身体的供氧能力下降,造成了这些症状的出现。
此外,患者也可能出现皮肤苍白、口唇苍白等贫血的外在表现。
巨幼细胞性贫血还会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等症状。
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血液检查来确定。
首先需要进行完整的血细胞计数,以确定红细胞数量和体积是否异常。
其次,还需要进行血液像检查,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是否异常。
如果怀疑是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疾病的具体类型。
针对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根治这一疾病,因此主要通过支持性治疗来改善症状。
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是输血,通过输注正常的红细胞来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
然而,由于输血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需要注意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此外,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可能还需要接受维生素和其他药物的补充。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遵循一些生活和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铁质的食物。
其次,要合理安排休息和锻炼,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此外,定期复查血常规指标,以及密切关注疾病的进展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体积异常增大,导致贫血和其他相关症状。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于抗原反应或结构性变化引起的常见病因贫血,诊断标准要求血细胞总数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血红蛋白含量(MCH)低于正常水平,其中,巨幼红细胞贫血还要求有巨幼红细胞比值略偏高或者正常的特征。
此外,医生在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还需要检查患者血液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淋巴细胞比例,以评估贫血的原因及其严重程度。
另外,血液的糖、乳酸脱氢酶、尿酸等指标也需要检测,以诊断某些特殊贫血病因,如间接链霉素抗性贫血,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贫血等。
另外,对于患者病情恶化或出现额外症状,医生还需要时刻监控新辅助检测指标,如血游离,抗球蛋白抗髓细胞抗体,血小板减少原,补体缺乏,及抵抗性原试验等,全面判断患者病情。
此外,为了准确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医生还根据患者临床图象、家族史及影像学等,加以判断,以做出最终结论。
总之,临床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要求检测MCV、MCH、RDW以及其他血液指标,以及综合评估其它相关因素,包括家族史、影像学、抵抗性原试验,等等,以判断患者是否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实际的检测和诊断过程要求医生有较高的临床技能,细致仔细地去判断和观察病变部位及其特征性改变,以便准确地作出正确诊断。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标准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是一种由于维生
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的贫血症。
它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和骨髓穿刺检查。
本文将详细介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
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
贫血症状包括乏力、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而神经系统
症状则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精神异常等。
这些表现有助于医
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二、血液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是诊断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重要手段。
患者的血液
检查结果通常显示红细胞增大、形态不规则,贫血程度较重,血红
蛋白水平降低,网织红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降低等特点。
此外,
骨髓细胞学检查也可以发现巨幼红细胞增多,多核巨核细胞增多等
特点。
三、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穿刺检查是确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关键步骤。
通过骨髓
穿刺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骨髓内巨幼红细胞增多、多核巨核细胞
增多等特点,从而确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总结。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和骨
髓穿刺检查。
通过全面综合这三方面的检查结果,可以准确地诊断
患者是否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当重视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血液学检查和
骨髓穿刺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
什么是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红细胞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表现为骨髓中出现大量早幼红细胞和大幼粒细胞,而缺乏成熟红细胞的情况。
这种贫血通常由于染色体畸变或遗传疾病引起,患者的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从而导致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立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以帮助减轻疾病症状,促进红细胞生成。
2. 输血治疗
对于重症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输注新鲜的红细胞悬液,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状。
3. 骨髓移植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骨髓移植手术。
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有效替代患者异常的造血功能,帮助其恢复正常的红细胞生成能力。
预防措施
除了治疗手段之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帮助减少疾病的发作频率:
•避免感染源:尽量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身体清洁卫生,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导致贫血的机会。
•合理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红细胞生成能力。
•定期体检: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及时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
结语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严重的造血系统疾病,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康复的可能性。
希望本文能对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
巨幼红细胞贫血名词解释
一、疾病定义
巨幼红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是一种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减慢,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的一类贫血。
二、病因
巨幼红细胞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维生素B12或叶酸的缺乏。
这些营养物质的缺乏可能由于营养不良、胃肠道疾病、妊娠期等引起。
此外,某些药物、慢性酒精中毒、炎症性肠病等也可能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三、症状
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症状通常包括:疲倦、无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不振等。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如手足麻木、无力或蚁行感,以及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四、诊断
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液检查。
外周血象显示为大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大于10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或轻度增高。
骨髓象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巨幼红细胞比例增多。
同时,可以通过测定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来进行诊断。
五、治疗
巨幼红细胞贫血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
对于
维生素B12缺乏者,可肌内注射维生素B12,对叶酸缺乏者,可口服叶酸治疗。
同时,治疗原发性疾病,如改善饮食,停用影响维生素吸收的药物等,也是预防和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的重要措施。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1ob1asticanemia)系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2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所致的贫血。
其特点是外周血的红细胞体积增大,骨髓中出现形态及功能异常的巨型变细胞,还常累及粒细胞系和巨细胞系,临床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贫血、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症状。
【诊断提示】1病史有缺乏维生素B1及叶酸的病史。
如偏食、多素食,肉蛋和绿叶菜等摄入不足;脂肪泻或慢性腹泻、胃癌、胃肠道手术、阔节裂头虫等致吸收障碍;慢性肝病,蛋白质缺乏、合成或利用障碍;妊娠、溶血、婴儿等需要量增加。
2.症状与体征除一般贫血症状外,舌炎(舌痛、色红、舌乳头萎缩)。
可有黄疸及皮肤色素沉着。
维生素B12缺乏时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3.实验室检查(1)血象:大细胞性贫血,多数红细胞呈大卵圆形,中心淡染区消失。
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更突出,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增多。
(2)骨髓涂片检查:红细胞增生呈典型巨幼细胞生成,巨幼红细胞>10%。
粒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亦有巨型改变,骨髓铁染色带增多。
(3)血清叶酸V6.81mmo1∕1(3ng∕m1),红细胞叶酸V227nmo1∕1(100ng∕m1),血清维生素B12<74~103pmo1∕1(100~140pg∕m1)o4.其他(1)如无条件进行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可行诊断性治疗达到诊断目的。
方法是服用生理剂量的叶酸(0.2mg∕d)或肌注维生素Bi?(1ug/d)IOd,用药后患者的症状、血象、骨髓象会改善。
(2)排除某些药物的影响、恶性贫血、白血病、铁粒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治疗措施】1一般处理治疗基础疾病,祛除病因,纠正偏食。
5.药物治疗(1)叶酸缺乏者可给予叶酸5〜IOmg,3次∕d,口服,一般于服药1〜2个月时血象和骨髓象恢复正常。
胃肠道不能吸收者可肌注四氢叶酸钙5〜IOnIg每日1次,用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