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3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点在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时代特点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指在中国古代时期产生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曲、文言小说、辞章等文学形式。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
在这个时期,天子委任贵族文人担任官职,这些贵族文人被要求以文章来表达对政治、礼仪和历史的理解。
这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进入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充满了各种战争和战略的思考。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学家开始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哲理思想的方式创作诗歌。
贾谊的《过秦论》是战国时期最有名的文章之一,该文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统一中国后,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此时期间,古文运动兴起,文人们开始追求简约明晰的文风。
这种文体的代表作品是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以其严谨的史事记载和优美的文学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诗歌的创作和发展达到了顶峰。
前汉时期出现了“乐府诗”和“辞章”等重要的文学形式,这些文学形式的诞生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武帝时期,文人们开始以自己的创作内容代替贵族诗歌,这标志着文学的大众化。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唐朝的文人多才多艺,涌现出了众多的才子佳人和作品。
唐代的诗歌风靡一时,成为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杜甫、李白、王维等文人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
二、时代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点是多样而又充满变化的。
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特点。
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竞发。
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两千多年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
汨罗江畔响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呼号,响起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可以分为古代文学时代和近现代文学时代两个阶段。
古代文学时代大致涵盖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从先秦时期(公元前11世纪)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14-20世纪)。
近现代文学时代则是指自20世纪初至今的文学发展阶段。
以下是具体的时代特点。
古代文学时代的特点:1.价值观和礼制:古代中国文学的基本价值观是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秩序、道德伦理和礼制,这种价值观贯穿于古代文学的各个时期。
2.文人思想和政治:中国古代文学主要由士人创作,文人们常常身世较高,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
他们在作品中常寄托个人的政治抱负和社会愿望。
3.宫廷文学:古代中国文学大多数是在皇室和官员之间流传的。
宫廷文学在诗歌、散文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4.经典与古籍的传承: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唐宋的诗词、元明的戏剧等经典和古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古代文学的发展。
近现代文学时代的特点:1.思潮变迁: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等事件的发生使得中国社会逐渐接触西方文明,文学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启蒙思想、社会主义主义思想等。
2.观念的解放:近现代文学开始关注个人解放、自由、人权等更多的社会问题,作品呈现出更多的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
3.文学形式的创新:近现代文学涌现了一大批现代派作家,他们破除传统文学的束缚,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使得文学表达更加多元化。
4.热衷实证主义和实践主义:近现代文学中展示了很多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自然现象的解释,并将文学与现实相结合,呼吁和变革。
总体上,古代文学时代注重社会秩序和礼制、强调政治和宫廷文学,而近现代文学时代注重思潮变迁、个人解放和艺术形式的创新。
这两个时代都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涉县二中杨玉川一、教材分析1.教学地位《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专题二第三课的内容。
本单元阐述了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三课内容是文化的不同分支,各有各的发展历程,这也是本专题的特殊性。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内容对于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化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文学表现形式的基本常识,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能力目标: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色难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学情分析优势:1、学生已经学习了政治和经济史,在此基础之上学习文学史比较容易从历史背景中分析和理解。
2、与语文学科联系紧密,可开展学科互动,促进文史融会贯通,良性发展。
3、表格法、比较法的运用已经较为熟悉。
缺陷:1、学生已有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
2、活跃、合作学习气氛浓厚的另一面是浮燥。
三、教法分析由于本课的特点,我将其定位为以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能力并重。
在体现我校“二三五”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对古典文学进行近距离大量接触,使其从心灵深处感受,了解古典文学之美,并且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层层递进的剖析古典文学的思想根源和灵感之源。
四、学法预设课前分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整理不同时期的中国古典文学常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收集成果。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情景问题切入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竞发。
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两千多年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
汨罗江畔响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呼号,响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就让我们走近屈原,走进我国古代瑰丽的文学宝库,来感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学习目标引领本课第一目“诗的经典”主要讲述了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地位。
本课第二目“楚辞的魅力”主要讲述了《楚辞》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地位。
本课第三目“汉赋的风采”主要讲述了汉朝主要的赋体作品及特点。
本课第四目“李杜诗篇万口传”主要讲述了唐诗的繁荣景象。
本课第五目“宋代词苑”主要讲述了词的兴起、发展历程及各时期的主要代表。
本课第六目“元曲与市民社会”主要讲述了元曲的发展历程及其市民化的倾向。
本课第七目“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主要讲述了明清时期小说写作的突出成就。
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诗经②西周③春秋④风⑤雅⑥颂⑦现实主义⑧儒家经典⑨4⑩南方楚国○11浪漫主义○12奔放○13奇特○14华美○15楚国地方特色○16神化色彩○17屈原○18《离骚》○19骚体诗○20汉武帝○21子虚赋○22上林赋○23杨雄○24班固○25张衡○26李白○27诗仙○28狂放炽烈○29盛唐气象○30浪漫主义○31甫○32时代歌手○33由盛转衰○34凝重○35沉郁○36三吏○37三别○38长短句○39宋代○40柳永○41感受○42市井风光○43清浅语言○44都市繁华○45悲欢离合○46苏轼○47社会人生○48清新俊逸○49刚健豪放○50慷慨悲壮○51低迷感伤 ○52李清照○53张元干○54张孝祥○55辛弃疾○56元杂剧○57元散曲○58金元○59北方民间○60元明○61小令○62套数○63戏曲○64关汉卿○65感天动地窦娥冤○66城市经济○67市民阶层○68城市○69瓦肆○70勾栏○71明清○72章回○73三国演义○74水浒传○75手工业、商业○76市民阶层○77个性解放○78积极进取○79东周列国志○80封神演义○81游记○82社会风俗○83人情世界○84三言○85二拍○86儒林外史○87红楼梦○88聊斋志异○89近代政治生活○90改良主义○9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92《老残游记》重难疑点探究1.全面认识“词”这一文学体裁第一,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可以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但也并非随意,其格式也有讲究,有很多词牌是讲究格式的,如《水调歌头》《永遇乐》《卜算子》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古代文学时期的时代特点是多样丰富。
古代文学的精华主要表现在诗歌、散文和戏剧上。
在先秦时代,尚古求新的思潮促使了儒家学说的产生,由此诞生出了许多伟大的文化经典,例如《诗经》、《易经》和《尚书》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字音、韵律和章法等技巧,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人情和礼仪等方面的思考。
诗人们通过丰富多样的写作方式展示了人生百态和社会风貌。
汉朝时期,文学以散文为主导,主题内容更加广泛。
散文受到谷梁、淮南等学派的影响,作品内容包括政治、军事、历史、哲学、诗词等多个领域。
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们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以文化活动为主,文人们开始将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倡“志怀相通”的文学风格。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包括骈文、辞章、乐府等。
随着唐朝的兴盛,唐诗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唐诗融入了先秦古风和汉代辞章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受到佛教诗歌的影响。
唐诗的特点是以格律为主,通过音韵的结合表达感情,准确把握诗句和平仄的关系,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诗歌表达方式。
唐代还有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杜牧的《秋夕》等,这些作品具有深沉的思想、细腻的感情和精湛的艺术。
宋代时期的文学流派更加多样化,世俗化的兴起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关注人情世故和生活细节。
宋代诗歌的代表人物是苏轼,他的诗歌和散文充满了情感,富有人情味。
宋代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戏剧作品,如《琵琶记》和《西华山》等。
这些戏剧作品不仅具有戏曲特色,同时也融入了诗歌和散文的元素,丰富了古代文学的种类和风格。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就是多样丰富。
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展示了不同的风格和主题,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
假如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最好查阅()o【答案】A【分析提示】依据教材所学学问可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的内容丰富,颂扬劳动人民的抗拒精神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结合本题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应当查阅《诗经》。
2.《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夫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o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记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酷爱【答案】C【分析提示】诗歌中描写农夫生活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
3.《诗经》和楚辞同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开山鼻祖,两者的不同之处包括()o①《诗经》为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②《诗经》诗体相对固定,楚辞的句式较为敏捷③楚辞的节奏和韵律更适于表现丰富困难的思想感情④《诗经》中的《风》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楚辞主要反映宫廷的富贵生活A.①②③B.①②④C.O®④D.®®③④【答案】A【分析提示】可用解除法解题。
④明显错误,因为楚辞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主要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不是主要反映宫廷的富贵生活。
故解除含④的选项,正确选项为A项。
4.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B.突出的特点是专重铺陈描述C.汲取了先秦《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D.主要是描述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答案】D【分析提示】汉赋以气概恢弘为主要特点,而且重在描绘上层阶级的生活,整体呈现大汉王朝的恢弘气概故选D项。
5.“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溢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古风流韵·弦歌寻美——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感受古典文学的文字美,意境美,中国文学既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又是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既是真实的社会写照,又是空灵的意识境界;文学根植于时代,根植于生活,根植于历史,文学的发展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透过文学看历史,透过历史理解文学。
学习者分析本课属于文学史范畴的内容,高中学生已接触了一些古典文学名篇,对文学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缺乏整体的感知,对文学作品背后反映的时代特色缺乏理解,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能概括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理解文学是一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风尚。
通过对文学时代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文学史料价值的分析,学会以史学的眼光来看待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为基础。
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文化的真意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读作品、感受文化带来的震撼和魅力。
通过作品的具体解读和感受来体会其精神内涵;从具体的时代出发分析文化现象或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社会的影响;从今天现实的角度反思、拓展文化新内涵。
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赏析文学作品。
读、品、思、悟,是本课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经典作品的学习,领略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风采,增强对文学的审美情趣;感受中国古典文学鲜明的时代性,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以情感体验为基础和灵魂,使每个学生通过具体的作品、情境来体会文化的真意。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难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主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教师讲述法,师生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与时代特色。
师生欣赏古典文学的经典作品,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不仅有对自然的观照,看到池塘生春草,细雨鱼儿出,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古道西风瘦马,杏花春雨江南;更有对人生处境的深刻体会,知道上善若水,否极泰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今天,让我们诵国风、吟楚风、赏汉赋、琵琶传韵唐诗宋词,来一次弦歌寻美的历程。
(总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一、《诗经》楚辞各领“风”“骚”(过渡)首先让我们撑一支长篙,沿着时光之河向回航行,驻足于先秦时期,那里有我们为之仰望的“风”“骚”……1.《诗经》东晋名相谢安曾问谢家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的选择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如果你来回答,你的回答将是……(意图:唤起学生对《诗经》的记忆。
)《诗经》名篇欣赏并回答问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秦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小雅)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变服尔耕,十千维耦。
——《噫嘻》(周颂)1、根据上述三首诗,指出《诗经》的组成。
《风》、《雅》、《颂》三部分。
教师介绍:《风》: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
《雅》: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主要是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2、根据上述三首诗,指出《诗经》句式、语言、创作风格方面的艺术特点。
《诗经》的艺术特点: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极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3、《诗经》的地位: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读诗觅史:中国文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学图卷,是真实的社会写照,以下诗句引自《诗经》,谈谈其中折射的历史现象。
ø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私田的出现。
ø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分封制下土地所有制和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ø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宗子维城”。
——反映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2.楚辞……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1)从《离骚》内容看屈原的政治抱负:追求“美政”:即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
(2)从《离骚》看楚辞特点:(从句式语言、风格等)创作手法:浪漫主义,感情奔放,想像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具浓郁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句式:较灵活,句末常带“兮”字,在节奏和韵律上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离骚》的地位呈现名人眼中的《离骚》李白说:“屈平词赋悬日月”鲁迅说:《离骚》“逸响伟乎,卓绝一世”林庚说:“先秦时代在文化上……统一为屈原这样一个典型的民族诗人,集中为《离骚》这样一个典型的诗歌。
”你认为呢?地位:创楚辞体裁,开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源头。
总结:《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成为中国读点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3、汉赋(说明:汉赋与《诗经》、《楚辞》有前后的继承性,鉴于本课内容较多,用力均匀容易面面俱到,这一部分略讲)展示材料:“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介绍:赋是从《诗经》、《楚辞》发展而来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文体,气势恢弘、词藻华美,铺写宫廷建筑、宫殿苑囿、田猎巡狩,粉饰太平,点缀贵族生活,反映两汉时期国家统一,高度繁荣的时代特色。
二、唐诗宋词异彩流光(过渡)中华文明长河,于千转百回间,出现了唐诗宋词这两颗明珠,异彩流光,穿越时空,照亮了中国文学长廊,丰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1.唐诗引导学生回忆李白、杜甫的诗句。
思考:两者的诗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李杜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李诗:浪漫主义: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
◆杜诗:现实主义::深沉忧郁、忧国忧民、语言深厚。
风格不同的原因:①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
李白生活在唐朝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科举制度的实行使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充满了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而杜甫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安史之乱打破了诗人杜甫的生活和美好向往,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之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②李白、杜甫有着同样不得志的境遇,但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而杜甫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则显得比较深沉和忧郁。
③李白和杜甫对事物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
李白充满了奇特夸张的意象,进发出旺盛的激情和个性精神;而杜甫却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社会的本质,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诗文背后蕴藏的深深的人道主义精神。
接着问:“流传千古的唐诗,出自伟大的唐代诗人,而孕育这些诗人的,正是那个伟大的时代。
”唐诗兴盛于怎样伟大的时代?(探讨唐诗繁荣背后的时代原因)唐诗繁荣的原因:(1)政经基础: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
(2)文化政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动。
(3)交流加强: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
(4)其他原因:大量诗人勇于创新。
2.宋词【感受宋词】你能举出知道宋朝的一些著名词人吗?他们各有怎样的传世之作?文学艺术作品不仅是个人内心世界的展示,也是展现时代文化特征的窗户。
选取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词各一首,思考:作品中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点或作者情怀?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望海潮》柳永太平气象下繁华多彩的都市风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李清照国破家亡的愁苦悲凉、低迷感伤的情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辛弃疾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理解宋词】宋词繁荣的原因:1、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队伍壮大,描述市井生活的需要;2、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
三、元曲之佳,通俗自然(过渡):如果说,唐诗为大唐盛世而歌,是高蹈而进取的艺术;宋词为隆宋国衰而吟,是绮丽与凄美的绝唱,那么,元曲则是为大元帝国写真,是愤怒与忧怨的文化读本。
广义的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欣赏以下两段作品,试着判断它们各属哪一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窦娥冤》散曲:属于诗歌,音节和用韵较自由,句子长短不齐,语言灵活通俗,是诗体的一次解放。
杂剧:属于戏剧,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三、明清小说铸就辉煌(过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大浪淘沙始见金。
明清时期日常生活和普通市民都纳入到小说的视野,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思考:1、你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部?为什么?2、你知道对应的小说吗?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水浒传》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儒林外史》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红楼梦》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西游记》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三国演义》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聊斋志异》3、上述作品有什么共同之处?贴近生活描摹世情想一想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宗教化b.逐渐贵族c.逐渐平民化d.逐渐神秘化总结:古典文学的发展脉络: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