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 格式:pptx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8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标要求]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诗的经典与楚辞的魅力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01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多首,又称“诗三百”。
分《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句式以□02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3)影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产生公元前4世纪在□03楚国产生的新的□04诗歌体裁。
(2)特点①□05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
②具有浓郁的□06楚国地方特色和□07神话色彩。
③□08句式较灵活,在□09节奏和□10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代表 ①人物:屈原。
②作品:《□11离骚》《九歌》《天问》等。
(4)影响楚辞体又被称为“□12骚体”,文学史上常以“□13风(指《诗经》)”“□14骚”并称,二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思维点拨1.《诗经》和楚辞的题材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
《诗经》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
句式上《诗经》是四言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诗经》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代现实主义的诗歌提供了范例。
(2)《诗经》中的民歌作品成就巨大,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力地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重视劳动人民的创作,向民间文学作品学习。
二、汉赋和唐诗1.汉赋的风采01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1)含义: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2)特点:西汉的赋,篇幅较长,□02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东汉的赋,以短篇小赋为主,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3)名家名作03贾谊《吊屈原赋》《鸟赋》①西汉:□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等。
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竞发。
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两千多年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
汨罗江畔响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呼号,响起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诗的经典——《诗经》1.主要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是其精粹。
2.艺术风格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
3.地位及影响(1)《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2)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1.创立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的楚国产生,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2.风格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属于浪漫主义手法;句式较为录活,有时使用楚国方言,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代表人物及作品屈原,代表作是《离骚》,还有《九歌》《天问》《九章》等。
三、汉赋的风采1.特点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代表人物及著作(1)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2)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其特点是篇幅较长,气势恢弘,辞藻华丽。
(3)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
(4)东汉后期:大赋渐少,小赋兴起,作品特点是篇幅较短,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四、“李杜诗篇万口传”人物时代特征风格特点李白盛唐(1)雄奇豪放,瑰玮绚烂(2)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1)凝重与浓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2)格律严整,艺术风格沉郁顿挫(3)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三吏”“三别”是其代表作1.词的产生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产生于唐代。
早期词人有白居易、韦庄、李煜等。
2.特点能够合乐歌唱,有一定的词牌名,句子长短不一。
历史ⅲ人民版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练习【教学目标】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诗的经典——〔〕◆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①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为表达感情、加强协作而喊的一些号子成为原始歌谣。
②从原始歌谣中发展出独立、成熟的诗歌,《诗经》的出现是其成熟的主要标志。
1、内容〔1〕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2〕分为〔〕、〔〕、〔〕三部分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精华〔3〕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诗经》主要表现方法:赋、比、兴2、特点①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②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③创作风格:现实主义3、地位〔1〕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奠定了中国〔〕的优良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1、概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又称“骚体”。
〕2、特点:①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末常带“兮”字②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代表人物:〔〕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三】汉赋的风采1、产生: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
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
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气势恢弘、词藻华美;讲究排比(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散文韵文并用。
3、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①全盛阶段: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②西汉后期:杨雄《甘泉赋》③东汉:张衡《二京赋》〔即《西京赋》《东京赋》〕班固《二都赋》〔即《西都赋》《东都赋》〕【四】唐诗:李杜诗篇万口传1、唐诗繁荣的原因〔1〕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物质基础〔2〕文化政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3〕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动〔4〕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1、产生: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2、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1)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北宋:柳永《雨霖铃》;两宋之际:〔〕《声声慢》(2)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北宋:〔〕(东坡)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南宋:辛弃疾南宋的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风格,作品以豪放为主,表现渴望收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
假如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最好查阅()o【答案】A【分析提示】依据教材所学学问可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的内容丰富,颂扬劳动人民的抗拒精神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结合本题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应当查阅《诗经》。
2.《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夫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o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记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酷爱【答案】C【分析提示】诗歌中描写农夫生活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
3.《诗经》和楚辞同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开山鼻祖,两者的不同之处包括()o①《诗经》为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②《诗经》诗体相对固定,楚辞的句式较为敏捷③楚辞的节奏和韵律更适于表现丰富困难的思想感情④《诗经》中的《风》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楚辞主要反映宫廷的富贵生活A.①②③B.①②④C.O®④D.®®③④【答案】A【分析提示】可用解除法解题。
④明显错误,因为楚辞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主要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不是主要反映宫廷的富贵生活。
故解除含④的选项,正确选项为A项。
4.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B.突出的特点是专重铺陈描述C.汲取了先秦《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D.主要是描述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答案】D【分析提示】汉赋以气概恢弘为主要特点,而且重在描绘上层阶级的生活,整体呈现大汉王朝的恢弘气概故选D项。
5.“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溢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高中历史专题检测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基础巩固1.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
”这可以看出(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答案 B解析题干材料展现的是《诗经》“不为尊”、“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故选B项。
A项错在“民主平等”,C项错在“浪漫主义”,D项错在“大一统”,皆排除。
2.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体现了李白诗歌的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 A解析所选诗句是大家熟知的历史材料。
本诗用夸张手法再现瀑布的雄伟、壮观,充分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故选A。
3.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答案 C解析“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朝晏殊词《蝶恋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自唐朝李白《蜀道难》,“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楚辞。
4.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
下列诗词与下图所示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答案 B解析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义乌中学陈磊一、教材分析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选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
本课内容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以及这些文学体裁所表达的不同时代的文学特色。
本课与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第二课?中国的古代艺术?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在必修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 ,高中学生对古典文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 ,由于这些知识主要来源于语文课 ,所以学生们了解的主要是文学作品的内容 ,对于文学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还是不太了解。
因而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学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 ,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素养】通过对李白杜甫二人文学风格差异的时代背景和李清照早年和晚年词作内容差异产生的时代背景的分析 ,注意把文学作品放入特定的时代背景去考察。
【时空观念素养】结合杜甫行踪图 ,分析杜甫诗歌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了解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
【史料实证素养】事先让学生搜集古典文学中表达与家和国有关的情感的作品 ,养成史料搜集的能力。
【历史解释素养】利用相关材料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开展趋势背后所呈现的时代背景。
【家国情怀素养】以唐诗宋词为例 ,体会中国古典文学中浓浓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突破: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自主完本钱课知识点的整理难点:中国古典文学由高雅走向通俗的趋势及原因突破: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材料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和读书指导法六、教学用具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1 / 32 / 3诗经念家之情楚辞中国古典文学唐诗的时代特色表达家国情怀思乡之情宋词居安思危元曲明清小说爱国之情扶危抒难缅怀故国九、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整节课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贯穿全课 ,既切合本课特点 ,又契合新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材整理1诗的经典——《诗经》1.地位: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1)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
(2)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特点(1)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
(2)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4.影响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教材整理2楚辞的魅力1.楚辞的魅力(1)楚辞: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
(2)特点错误!(3)意义: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2.伟大的诗人屈原(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
(2)代表作品:政治抒情长诗《离骚》,组诗《九歌》。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38“学习思考”:屈原所说的众芳,有什么象征意义?【提示】屈原所说的香草和众芳,有高尚品德的君子,有益社会的贤才。
教材整理3汉赋的风采1.特点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西汉时期的赋(1)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2)汉武帝时期:赋的创作走向全盛,名家名作迭出。
①艺术特征: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
②主要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
(3)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
3.东汉时期的赋(1)主要作家:班固、张衡。
(2)风格变化:东汉后期,意境清新的小赋兴起。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38“学习思考”:赋是一种时间延续相当久远的文体。
你读过哪一时期哪位作家的赋?【提示】赋是吸收骚体诗和诸子散文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如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
教材整理4“李杜诗篇万口传”1.地位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2.代表(1)李白①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人称他为“诗仙”。
②诗风狂放炽烈,具有雄奇豪放、瑰玮绚灿的色彩。
③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