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肠梗阻
- 格式:ppt
- 大小:3.98 MB
- 文档页数:34
癌症病人遭遇肠梗阻,可选9大治疗方案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简称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胃肠道肿瘤和盆腔肿瘤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适症状多,梗阻部位多发,手术切除可能性小,预后差,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治疗非常困难。
晚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并发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一43%,最常见并发肠梗阻的原发肿瘤为卵巢癌(5.5%--51%),结直肠癌(10%--28%)和胃癌(30%--40%)。
与大肠梗阻(33%--37%)相比,小肠梗阻(50%--61%)更为常见,超过20%的患者大肠和小肠同时受累。
一、恶性肠梗阻的分类恶性肠梗阻的病理类型包括机械性肠梗阻和功能性肠梗阻两大类。
机械性肠梗阻是MBO中最常见的一类病理类型,是由于肿瘤侵犯肠道或腹腔肠系膜等引起肠腔狭窄所致。
功能性肠梗阻,又称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肿瘤浸润肠系膜、肠道肌肉、腹腔及肠道神经丛,导致肠运动障碍,以及由副癌综合征性神经病变(尤多见于肺癌患者)、慢性假性肠梗阻、副癌性假性肠梗阻和化疗药物神经毒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
二、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大多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常为不全性肠梗阻。
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排气消失等。
初始症状通常为间歇出现可自发缓解的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症状发作时通常仍有排便或排气。
症状随病情进展而逐渐恶化为持续性梗阻。
后期,病人体温升高,腹胀更加明显,肠管扩张后肠壁增厚,渗出增加,如病情继续进展,病人腹痛可转为持续性腹痛阵发加重的肠缺血绞窄表现,甚至出现肠穿孔、感染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症状与肠梗阻部位及程度相关。
肿瘤所致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梗阻程度、病变类型、肿瘤临床分期及总体预后、之前和未来可能进行的抗肿瘤治疗及患者的健康和体力状况等。
医生须根据患者的预后、肿瘤的生物学以及最重要的方面)生活质量,权衡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推荐个体化姑息性治疗。
恶性肠梗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摘要恶性肠梗阻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终末期事件,20%的肿瘤最终发展为恶性肠梗阻。
然而,恶性肠梗阻患者预后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恶性肠梗阻的诊疗路径、治疗策略、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治疗能否获益等均是需要探索性的课题。
中国抗癌协会组织多位在恶性肠梗阻诊疗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就恶性肠梗阻的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治疗原则和方法、疗效评价进行讨论,重新定义恶性肠梗阻,总结恶性肠梗阻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提出恶性肠梗阻"多学科会诊、分级诊疗、整合治疗和精准强化"治疗策略,明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效果评价方法和指标,并对恶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
《恶性肠梗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对提高恶性肠梗阻规范化治疗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恶性肠梗阻(MBO)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终末期事件。
2007年,MBO国际会议和临床方案委员会明确MBo诊断标准:临床确诊为肠梗阻;屈氏韧带以下梗阻;腹膜转移;不可治愈。
2018年,中国抗癌协会成立恶性肠梗阻学组,将"不可治愈"修订为"难以治愈”,意在强调MBO并非不治之症。
1恶性肠梗阻流行病学MBO在晚期肿瘤中的发生率为5% ~ 43%,以卵巢癌发生风险最高(5% ~51 %)、胃肠肿瘤(10% ~ 28%)次之;MBO原发癌中,结直肠癌(25% ~ 40%)、卵巢癌(16% ~ 29%)和胃癌(6% ~ 19%)为前三大癌肿。
2恶性肠梗阻病理、生理MBO可以是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小肠梗阻占61 %、大肠梗阻占33%、小肠和大肠双梗阻占20%,一段肠梗阻占20%、多段肠梗阻占80%,梗阻部位以回盲部、乙状结肠、结肠脾曲和小肠粘连于盆腔最常见。
肠梗阻、营养不良和肿瘤进展三个恶性循环是MBO进展主要病理特征。
3症状和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容易对MBO作出诊断。
摘要:肠梗阻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恶性肿瘤,其症状多样,治疗手段丰富。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梗阻癌的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以期为患者提供参考。
一、肠梗阻癌的症状1. 腹痛:腹痛是肠梗阻癌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钝痛,可伴有腰痛、肩背痛等。
2. 腹胀:由于肠道肿瘤阻塞,导致肠道内容物不能正常排出,引起腹胀、便秘。
3. 恶心、呕吐:肿瘤阻塞肠道,使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排出,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4. 便秘:由于肿瘤阻塞肠道,导致大便干结、排出困难。
5. 腹泻: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可能是肿瘤分泌毒素或肠道功能紊乱所致。
6. 贫血:肿瘤可侵犯肠道血管,导致便血、贫血等症状。
7. 乏力、消瘦:晚期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消瘦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恶病质。
8. 腹部包块:肿瘤增大时,可在腹部触及包块。
9. 腹水: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腹水,表现为腹部膨胀、呼吸困难等。
二、肠梗阻癌的诊断方法1. 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2. 影像学检查:腹部CT、MRI、超声等,可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
3. 内镜检查:通过肠镜、胃镜等,可直接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等。
4. 病理组织学检查:通过活检、手术切除等,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
三、肠梗阻癌的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癌的主要手段,包括:(1)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包括肠段切除、淋巴结清扫等。
(2)姑息性手术:针对无法切除的肿瘤,进行部分肠段切除或造瘘术,缓解症状。
2. 化疗:化疗是治疗肠梗阻癌的重要手段,可抑制肿瘤生长、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
化疗方案可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调整。
3. 放疗:放疗适用于晚期肠梗阻癌患者,可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
4. 生物治疗:生物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因子等。
5.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可辅助西医治疗,改善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直肠癌晚期肠梗阻意识不清严重吗,治疗方法直肠癌晚期肠梗阻意识不清严重吗?直肠癌是一种发生在直肠内的恶性肿瘤,晚期直肠癌患者往往会出现肠梗阻的情况。
肠梗阻是因为肿瘤导致直肠内腔阻塞而引起的肠腔梗阻,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直肠癌晚期肠梗阻常常伴随着患者出现的消化道症状,例如腹部胀痛、恶心、呕吐、便秘等,如果病情严重的话,也许会出现意识不清的情况。
但是,意识不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轻重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此症状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治疗方法直肠癌晚期肠梗阻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可能采用的治疗方法:1. 应用药物: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方式给予高渗药物,可以缓解患者身体的水肿和减轻腹胀疼痛。
2. 放置胃肠管:通过鼻饲或经皮肌肉注射方式来放置胃肠管,可以治疗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并缓解肠梗阻引起的腹胀腹痛等症状。
3. 手术治疗:如果肠梗阻症状严重,需要紧急手术来缓解肠梗阻的症状。
手术方式包括结肠造瘘、放置支架等。
4. 化疗:对于晚期直肠癌患者,化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通过化疗来缓解直肠癌的症状。
5. 支持治疗:对于不能耐受较强治疗方法的患者,可以采取支持治疗的方式,例如疼痛控制、营养支持等措施。
注意事项1. 加强饮食管理:直肠癌晚期患者在肠梗阻状态下,消化功能较为严重受损,饮食要注意清淡、易消化、易吸收,不要吃生冷刺激性食品。
2. 防止筋萎缩和体位不正:因为床坐时间过长,患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体位不正等情况,建议及时床位翻身、按摩,防止长时间维持同一体位引起萎缩。
3. 定期入院检查:建议直肠癌晚期患者定期进行入院检查,并定期评估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注意个人卫生:直肠癌晚期患者的免疫力较差,易感染,要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清洗身体,保持干燥。
5. 积极治疗:对于肠梗阻的直肠癌晚期患者来说,早期积极治疗,缓解症状,会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肠梗阻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引言: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指的是由于肠道内畸形、功能性异常或机械性阻塞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
本文将探讨肠梗阻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一、肠梗阻的病因1. 机械性因素机械性因素是导致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其中包括结肠癌、小肠粘连、回盲部扭转以及外伤等。
结肠癌是成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当癌组织堵塞了肠壁,就会引起机械性阻塞。
另外,手术后粘连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手术过程中引起炎症反应,导致不同脏器发生黏连,从而造成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机械性阻塞。
2. 功能性因素功能性因素在儿童和年轻人中较为常见。
其中最典型代表就是漏斗状十二指肠、晶体状胃和幽门梗阻。
这些疾病都属于先天性异常,造成了肠道模式的改变,从而引起了功能性阻塞。
3. 其他因素肿瘤、结核感染、克罗恩病以及放射治疗后并发的纤维化等,也可能导致肠道梗阻。
这些情况通常伴随着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和局部水肿,最终导致机械性或功能性阻塞。
二、肠梗阻的临床表现1. 腹部疼痛腹部剧烈持续或间断性的疼痛是肠梗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由于肠道受到不同程度的堵塞,肠壁扩张和牵拉可能引起腹胀和绞痛。
随着梗阻进展,腹部疼痛往往会加重,并出现急性腹部压力感。
2. 恶心呕吐当胃内容物无法通过被堵塞的肠段时,恶心和呕吐就可能出现。
呕吐物的特点取决于堵塞的位置和时间长短。
初期,呕吐物可能是胃液、胆汁或食物残渣;当梗阻延伸到结肠时,则往往以粪便样呕吐为主。
3. 肠道气体与粪便排出减少由于肠梗阻导致肠道内容物受阻,腹部呈现持续性膨胀状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另外,因为肠内容物积聚在被阻塞的部位而无法正常排泄,大便变得干燥、有排便困难甚至无法排出。
4. 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肠梗阻时,由于积累的液体无法被消化系统有效吸收,会导致丧失大量生理性水分和电解质。
这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不适。
5. 其他症状除了以上主要表现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心率加快等非特异性症状。
恶性肿瘤相关肠梗阻的诊治肠梗阻是常见的也是最严重的消化道急症之一。
恶性肿瘤导致的肠梗阻在癌症病人里发病率约5%-43%,临床征象复杂多变。
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引起的肠梗阻也叫恶性肠梗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盆腔和消化道恶性肿瘤,与肠梗阻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发病患者多数为晚期,梗阻部位常常为多发,病情危重,预后差,治疗非常困难。
现以一个临床病例来强化恶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
病例介绍:主诉:患者于2019年3月于泰安市某医院行胃息肉切除术时查体发现肝内、腹腔内多发占位,胃镜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息肉行氩气刀治疗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腹部彩超示肝内多发实性及囊实性占位,胆囊呈炎性表现,右肾结石,脾大,腹腔内多发实性占位。
胸腹部CT示胸部未见明显异常,肝脏及中下腹多发占位,考虑肠道恶性肿瘤并肝内转移。
告知无法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口服中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之后就诊于新泰市某医院肿瘤科,复查腹部CT后仍告知无法诊疗,于2019-6-28自服依马替尼靶向药物治疗。
2019年10月患者出现全身乏力,时有嗳气、腹胀,伴少量黑便。
于2019-10-10入住我院,腹部强化CT示1、考虑来源于小肠恶性间质瘤并肝脏及盆腔转移;2、胆囊炎;3、副脾;4、腹腔内多发增大淋巴结;5、盆腔少量积液。
给予CT引导下行肝穿刺及盆腔淋巴结穿刺取病理。
病理结果示:(盆腔、肝脏)考虑胃肠道间质瘤,中度风险,免疫组化:Hepatocyte(-),CK(-),Ki(+,<5%),Syn(-),CgA(-),CD117(+)。
给予纠正贫血后。
分别于2019-10-18、2019-11-26给予两次肝脏转移瘤及胃肠道间质瘤栓塞术及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
具体用药为:表柔比星80mg+奥沙利铂100mg+氟尿嘧啶0.5g。
手术顺利,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激素治疗、输血及营养支持治疗,治疗后肿瘤减小。
于2019-11-30患者出现持续腹痛、呕吐,进食后呕吐明显,无排气排便,乏力明显,行腹部平片示肠梗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