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BT(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备课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62
心理健康个案辅导:应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缓解考前焦虑摘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简称SFBT)是一种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
阐述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中的核心理念寻找例外和奇迹技术在一例考前焦虑辅导个案中的具体运用,从寻找例外的角度出发,挖掘学生成功有效应对考前焦虑的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找到内在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拾信心,最后辅导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考试焦虑是指个体在考试之前或考试的前几天,出现没有明显诱因所引起的心慌、焦虑、心神不宁、坐立不安,或者烦躁、易怒等症状。
也会出现睡眠不好、睡眠差、担心考试的精神状态,或者担心考试以后的成绩。
心理学研究发现,心理紧张水平与活动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紧张水平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成绩。
01个案概况(一)一般资料小芳(化名),女,17 岁,高二学生,父母离异后又重组家庭,她与妈妈生活在一起。
穿着干净整洁,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思维敏捷,语速较快,个性比较急躁,自我认知程度较高。
学习认真努力,成绩一般,处于班级中游。
从小家里人对她给予较高期望,来到新的家庭之后,她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成绩也不错。
中考失利,她来到了不太理想的学校,希望在高中努力学习考入理想的大学。
(二)主诉及表现高二第一学期的中段考马上就要到了,感觉很紧张,很焦虑,特别怕考不好,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最近一周感觉心慌,每晚都会比较晚才能睡着。
由于受不了自己这种情况,从网上买了助眠的药物,但服用后觉得没啥效果,前来求助心理教师,希望能够缓解焦虑情绪。
同时深知高三的脚步越来越近,考试的次数会更加频繁,重要考试也会越来越多,自己不希望像中考一样,因为过分紧张与焦虑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考不上理想的大学。
02分析评估综合分析所获得的资料,判断来访学生的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引发,持续时间只有一周多,虽然影响了睡眠,但没有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也没有泛化。
对于目前的处境和状况具有良好的自知力,人格稳定,因此整个心理状态属于正常范围,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课程笔记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SFBT)是一种心理治疗派别的转移,以“正向为焦点的思考”、“例外带来解决之道”、“改变永远在发生”等治疗信念,以及目标架构、例外架构、假设解决架构和丰富的问句技术,使SFBT成为后现代独特且盛行的心理治疗学派。
第一节:概述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阶段:一、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包括:目标架构、例外架构、假设解决架构。
二、休息阶段。
三、正向回馈的阶段,包括:赞美、信息提供、家庭作业。
开场1、开场时对会谈程序的介绍。
目标架构1、开场后如何正向引导。
2、考量拉访者的类型。
3、设定良好的目标例外架构1、使用时机。
2、使用时的基本句型及注意事项假设解决架构1、使用时机。
2、技术(奇迹、水晶球、拟人、假设解决问题)及注意事项赞美1、可赞美的方面。
家庭作业1、如何根据来访者的类型布置不同的作业。
再次咨询1、开场。
2、如何根据来访者的表现进行回应。
通用技术1、一般化精神。
2、振奋性引导。
3、评量技术。
第二节开场与目标架构开场时对会谈程序的介绍目标架构——正向引导问法:你来这里的目的是?是什么事情促使你来这里呢?你想要获得什么?你觉得我可以帮你什么忙?你今天来是想改变什么?目标架构——考量来访者的类型一、游客型二、抱怨型三、消费型如何应对游客型来访者:应该站在他的一边,从他感兴趣的话题谈起。
咨询师可以:1、辨认出游客型来访者2、尽可能的尊重、亲和及同来访者3、永远站在来访者一边4、就来访者的语题开始引导5、给予许多的赞美与鼓励6、肯定来访者的到来7、会谈后不留作业如何应对抱怨型来访者:抱怨型来访者一心认为只有别人改变,问题才能解决。
作为咨询师: 1、了解来访者会抱怨,说明他对问题的解决抱有期待。
2、肯定抱怨的细微观察。
3、提供观察型或思考型的作业,引导来访者从负面的抱怨转向懂得欣赏生活中正向、值得肯定的部分。
目标架构——设定良好的目标:1、用“正向”的语言叙述2、以过程的方式进行描述。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方法(SFBT)•代表人物Steve de Shazer, Insoo Kim Berg,及同事3創始人Insoo K. Berg & Steve De shazer一、SFBT的哲学起源(一)后现代建构主义1、世界是主观建构的。
每个人对这个世界都有一套以个人与文化为基础的“知识”。
强调主观现实而非现实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重视来访者的日常语言和含义。
促使来访者改变对问题的看法,并赋予来访者力量来重新诉说有正向意义的故事。
3、治疗师不再是有权力的专家或指导者,而是和来访者共同合作建构目标和解决之道。
(二)Milton Erickson催眠咨询理念与技术(三)MRI短期咨询观点(四)Bateson的系统观念(五)家庭治疗(六)佛教思想(人生无常)以解决之道为焦点:已存在的解决之道——如例外、应对、优点、优势、资源等以问题为焦点:問題成因分析及形成新策略焦点解决短期治療7二、问题导向治疗与SFBT 的比较问题导向SFBT看待来访者的角度•视来访者是“生病”的•来访者是学习者,咨询师是专家•问题解决方法来自来访者之外•视来访者是“被困住”的•来访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是教师,咨询师是催化员•问题解决方法来自来访者自身,治疗师的精力非诊断、了解历史或探索问题的性质上治疗焦点与目标•治疗过程无时间限制•治疗焦点放在来访者过去的历史及弱点、限制与不足之处•咨询师要寻找原因与持久的特质•治疗目标是咨询师设定,且为教育导向或自我觉察导向的目标•治疗有结构、有时间限制•治疗焦点放在来访者的效能、力量、曾尝试过的经验,以及未来、可改变和可解决之处•要寻找例外与可能的解决方法•治疗目标由治疗师和来访者共同参与设定,且是可描述、可评量、可执行的行为导向目标以「问题」为焦点的晤谈重点以「解决之道」为焦点的晤谈重点●抱怨●过去●何者有问题●对问题的假设●缺点●僵局●何处被控制●咨询师知道最多●复杂化●顿悟●预测●目标●未来●何者有效用●正向特质与优势●资源●进展●何处有影响力●双方的合作●简单化●行动●第一小步9SFBT的基本假设与原则•每位来访者都独一无二的,且有与生俱来的力量与资源,治疗重视开发与运用来访者的资源和力量•强调正向积极面及可能性,注重现在与未来,以及积极和希望感•去病理化,寻找问题的例外,强调复原力,聚焦未来比探索过去更可提升能量•咨询师不能改变来访者,只有来访者能改变来访者,治疗目标是由来访者自己决定;来访者是带着解答而来的,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知道答案了•没有一件事都是负面的,问题不存在的例外时刻即是建构解决之道的基石•改变一直持续且一直发生,小改变会带来大改变•未来可以被创造和协商•人们都希望留下正向美好的足迹,并对世界具有正面的贡献一般化•所处的困境及其反应(特别是情绪反应),是一般人都会发生的,是常态性的一种展现,或者是一种发展阶段中常见的暂时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