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 格式:ppt
- 大小:11.39 MB
- 文档页数:64
第39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考纲解读]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2.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掌握我国几个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考点一资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
(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判断]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 能耗变化图表。
(2013·上海卷改编)判断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基本特征叙述(1)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 )(2)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 )(3)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 )(4)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 )(5)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 )答案:(1)×(2)√(3)×(4)√(5)√解析:本题组以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一段时间内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和能源利用的变化原因。
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低,但是因为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所以石油、天然气的消耗总量仍然在上升;石油消费的比重降低幅度比天然气小,石油消耗的总量大于天然气,所以石油消费量增幅高于天然气;根据图表内容显示,该地煤炭的消耗比重超过80%,而且比例不断增多,说明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未发生变化,而且增强。
甲图是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乙图是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政府协调东、西部发展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西部输出了资源,但是得到了资金,有利于经济的再发展B.东部输出了资金,但是得到了资源,有利于解决资源短缺问题C.通过东、西部资源与资金的相互流动,加强了东、西部的协调发展D.通过西气东输国家加大了东、西部的税收,有利于投资其他行业2.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耗能量就越大B.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耗能量就越小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有很大影响D.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东部有经济、技术的优势;西部有资源优势,相互协调发展。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意义1. 实施资源调配的主要原因资源地区分布 ,且与 分布不一致。
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分析。
如下表: 意义调入区调出区资源缓解 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 带动资源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生态 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 环境保护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
如下表。
2. 图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3.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我国自然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实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最好的解决措施之一,其具体原因如下所示:命题点资源合理利用及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图示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 与2003年相比,2013年( )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 供水总量增大C.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2) 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A. 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 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考点二主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资源跨区域调配主要工程(1) A、B、C表示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其中表示南水北调的是(填字母)。
(2) 能改善我国东部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有、(填名称)。
(3) A工程对调出区的经济影响是将,促进经济发展。
1. 西气东输线路对调入地区的意义对调出地区的意义一线:轮南—上海二线:霍尔果斯—广州三线:霍尔果斯—韶关①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②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③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③缓解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2. 西电东送线路(主力电源) 对输入地的影响对输出地的影响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环渤海地区 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南线:乌江、澜沧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3. 南水北调调水路线 中线 东线水源区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江阴段供水区 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 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可调水量与水质 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 现有可用设施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命题点1 能源跨区域调配1.特高压输电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之一,其特点是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占用土地少。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二、考纲细化高考预测【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2015•上海卷)(一)“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A、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B、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C、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D、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3、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
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是()A、大洋洲、西欧B、东欧、东南亚C、中亚、西亚D、东亚、南亚【答案】1、A 2、D 3、C考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文化差异与环境差异。
(2014·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答案】1、D 2、A考点:该题考查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