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科室建设
- 格式:ppt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19
RESEARCH WORK引言复合手术室又称杂交手术室,是一个配备了先进医疗成像设备,可以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常规血管外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等手术[1-3]的洁净手术室,包括DSA、CT扫描仪或MRI扫描仪的单一复合、多复合类型等[4]。
在复合手术室中可采用介入技术联合外科技术手段治疗复杂的疾病,以达到减少创伤、缩短或避免体外循环、提高整体疗效的目的。
由于患者无须在影像检查室和手术室之间多次转移,从而避免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缺氧、感染和生命体征不稳定等风险,具有创伤、痛苦最小化,疗效最大化的特点,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代表了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5]。
数字化手术室整合计算机、网络、通讯、自动控制、图像信号处理、多媒体及综合布线等技术与手术过程有关的各个系统,集中控制手术室内的主要设备,实时记录设备的运行数据和手术过程,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时传输所需的各种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并能实时获得患者的医疗信息,使手术室不再成为“信息孤岛”,为手术医生和其他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操作环境[6],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准确率。
近十年来,国内数字化复合手术室建设发展迅速,国内麻醉软件厂商、灯床塔厂商如Storz、MAQUET等纷纷投入到数字化手术室的建设中,国际国内大型设备制造商如GE、西门子、飞利浦等也纷纷加强了复合手术室的研发并投入到市场[7-8]。
但国内数字化复合手术室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较为完善的行业标准,医院在其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建筑结构、医疗设备安装调试、数字化系统建设、净化空调、放射防护工程、电气设备及管线、质量检测等多学科相关问题。
本文介绍了我院数字化CT复合手术室(图1)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可以为其他医院数字化复合手术室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数字化复合手术室的基础建设工程1.1 数字化复合手术室建筑结构的特殊要求数字化复合手术室内集成了术中CT、无影灯、吊塔、手术床、数字化系统、手术导航系统、麻醉机、高频电刀等设备,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一般要求100 m2以上,我院两间复合手术室总面积为140 m2。
医院各科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院各科室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满足患者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下就各科室的建设情况进行汇报:首先,我们来看看内科方面的建设情况。
内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我们加强了内科医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引进了一批国内外先进的诊疗设备,提高了内科的诊疗水平。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内科护理团队的建设,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次,外科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们加强了外科手术团队的建设,引进了一批国际先进的手术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外科护理团队的培训,提高了护理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护理服务。
再者,妇产科方面的建设也不容忽视。
我们加强了妇产科医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了妇产科的诊疗水平。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妇产科护理团队的建设,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护理服务。
另外,儿科方面的建设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我们加强了儿科医生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引进了一批国内外先进的儿科诊疗设备,提高了儿科的诊疗水平。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儿科护理团队的建设,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加温馨、专业的护理服务。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医院设施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工作,确保了医院各科室的正常运转。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医院各科室之间的协作与合作,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医院各科室的建设情况良好,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与合作!。
中心科室管理建设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院中心科室的管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中心科室作为医院的核心部门,承担着重要的临床服务和医疗教学任务,对其管理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管理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中心科室管理建设要求科学规范。
科学规范的管理是中心科室发展的基础。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分工和工作程序,确保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医疗技术和临床诊疗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中心科室管理建设要求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心科室更是如此。
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医疗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同时,要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第三,中心科室管理建设要求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医疗数据的安全。
中心科室管理建设还要求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发展。
中心科室是一个集体,需要医务人员之间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
要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临床科研和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临床实践的创新。
中心科室管理建设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发展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只有科学规范、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团队合作和创新发展等方面都做到位,才能实现中心科室的良性发展和持续提升。
希望各医院能够重视中心科室管理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中心科室的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浅谈医院门诊文化建设医院门诊文化建设,是指医院门诊部门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医院整体文化理念,针对患者、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倡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团队文化,通过各种方式营造和推广一系列良好的医院门诊文化。
医院门诊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提升门诊服务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护人员精神面貌,增强团队凝聚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院整体形象等。
本文将从医院门诊文化的内涵、建设原则以及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医院门诊文化的内涵医院门诊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患者文化、医护文化和管理文化。
患者文化是指医院门诊部门在服务过程中对患者的态度、言行举止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医护文化是指医院门诊部门在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医德医风、医疗服务技能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塑造和培养。
管理文化是指医院门诊部门在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技能、团队领导力等方面的要求。
1、以患者为中心。
患者是医院门诊的服务对象,患者文化应以患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为中心,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努力提升医院门诊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2、注重医护人员的素质培养。
医护文化建设应重视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和工作氛围。
3、强调管理者的示范引领。
管理者应成为医院门诊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管理技能,以身作则,带领团队共同努力。
4、倡导团队合作和共享文化。
医院门诊文化建设应鼓励和倡导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打破各科室的壁垒,加强交流和合作,形成共同发展的文化氛围。
5、不断创新和改进。
医院门诊文化建设应不断创新和改进,根据患者需求和医疗态势做出相应调整,提高医院门诊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1、制定明确的文化宣传方案。
通过医院内部刊物、电子屏幕、宣传栏、患者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医护人员和管理者宣传和普及医院门诊的文化理念和要求。
2、加强培训和学习。
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活动,包括举办文化建设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开展文化建设知识竞赛等,提升医护人员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
科室发展建议引言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科室的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就科室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促进科室的发展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一、加强团队建设1.1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科室成员之间应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例会、交流分享和信息共享等方式,以促进团队协作和信息流通。
1.2 培养专业技能:科室成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培训课程等方式,保持对最新医疗技术和研究成果的了解,提高诊疗水平。
1.3 建立激励机制:科室可以设立奖励制度,鼓励科室成员积极参预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2.1 完善预约挂号系统:科室可以引入现代化的预约挂号系统,方便患者进行预约和挂号,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升就诊效率。
2.2 引入电子病历系统:科室可以采用电子病历系统,实现病历信息的电子化管理,方便医生查阅病历和开展医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3 加强医患沟通:科室应加强医患沟通,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咨询台,为患者提供咨询和解答,增加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三、推广科普宣教3.1 开展健康讲座:科室可以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向患者和公众普及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和健康养生方法,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3.2 发布科普文章:科室可以在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科普文章,向公众传递医学知识,提高公众对医疗服务的认知和信任度。
3.3 参预社区活动:科室可以积极参预社区活动,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和咨询,增加科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加强科研与创新4.1 积极参预科研项目:科室成员应积极参预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室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4.2 建立科研团队:科室可以组建专门的科研团队,负责科研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加强科研合作和交流,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
4.3 鼓励创新实践:科室可以设立创新基金,鼓励科室成员进行创新实践,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摘要]学科建设是学科平稳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面对当前的种种机遇,精神医学学科如何抓住机遇平稳发展甚至占领医学发展前沿已成为精神医学学科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
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学科建设机制和“十三五”学科建设中期考核结果的分析,浅谈精神医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展望精神医学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的发展瓶颈和挑战。
[关键词]医院;学科建设;精神科[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232-02浅谈精神医学学科建设机制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安定医院为例金文青,任艳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8)一直以来,受各种因素限制,精神病学科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科及基础学科等相比较,存在“发展慢、底子薄”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日益重视,人们对精神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精神医学学科的发展分支也逐渐细化。
面对上述机遇,精神医学应如何稳步发展并占领学术发展前沿以成为学科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与挑战。
学科建设是学科发展的根源,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根本[1],更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为例,浅谈学科建设机制的实践和对未来发展的探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是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多年来坚持以精神卫生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医院优势资源为基础,培育学科生长点,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促进形成医院鲜明的临床特色。
2016年,我院在“十二五”学科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政策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等,重新整合院内各学科和各研究方向的资源,将“十二五”学科建设中的重点学科、培育学科重新整合成为我院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将老年精神病学加入优势学科中,成立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临床心理学等优势学科6个,将成瘾精神病学重新归入重点学科队伍中,成立急诊精神病学、精神病护理学、社会精神病学等重点学科6个,技术服务平台由原来的6个重组细化,成立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精神药理实验室、电生理实验室、神经调控实验室等技术服务平台7个,并制定了一系列“十三五”学科建设机制。
浅谈医院门诊文化建设医院门诊文化建设,是医院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的重要举措。
优秀的门诊文化,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医院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更可以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医院内部工作氛围的良好发展,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门诊文化的意义医院门诊文化建设,旨在通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态度等措施,打造良好的医疗服务文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就医环境,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和满意程度。
门诊文化建设也可以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院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医务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
二、门诊文化建设的内容及措施1. 客户导向。
门诊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视为客户,尊重每一位患者的需求和权益,从而建立患者满意度第一的服务理念。
2. 服务流程优化。
通过改进门诊服务流程,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提高就医效率,降低患者的就医压力,达到提升患者体验的目的。
3. 人性化服务。
提倡医务人员以亲切、友好的态度对待患者,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和照顾,增强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 心灵沟通。
倡导医务人员与患者间的心灵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患者排解焦虑和恐惧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5. 文明待人。
鼓励医务人员以文明礼貌的态度待人,提倡患者之间相互尊重和理解,构建文明和谐的就医环境。
6. 专业化自律。
鼓励医务人员提升专业素质,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做到严谨、细致、耐心,提高医院门诊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
7. 制度规范。
建立健全门诊服务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医院门诊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
三、门诊文化建设的难点和挑战门诊文化建设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导致了医院门诊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使得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问题。
科室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需求的增加,科室建设工作变得愈发
重要。
科室建设工作不仅关乎医院的整体形象,更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就诊体验和医疗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科室在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在科室建设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首先,我们对科室的硬件设施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和提升,更新了部分医疗设备,提高了医疗诊疗水平。
其次,我们加强了科室内部的管理和协作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科室与其他科室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医疗联动机制,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然而,科室建设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科室的硬件设施还有待
进一步提升,有些医疗设备已经老化,需要及时更新和维护。
其次,科室内部的管理和协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加强团队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同时,科室与其他科室的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医疗联动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科室建设工作是一个持续改进和提升的过程。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硬
件设施的提升和更新,加强内部管理和协作机制的完善,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与交流,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信在全体科室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科室的建设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浅谈医院门诊文化建设医院门诊文化建设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门诊文化建设是通过制定规范、完善制度、培养良好的医疗服务意识、加强患者服务等措施,建立起一个科学、规范、高效的医院工作环境。
医院门诊文化建设不仅是医院工作高效运转的重要环节,更是提升医院形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经之路,医院门诊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医疗服务理念医院门诊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塑造医疗服务理念,着力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理念和医患和谐的社会氛围。
医院门诊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医院管理制度、完善患者投诉、意见反馈机制、提升医护人员服务意识和技能,推动医患关系实质性转变。
医院门诊对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服务方面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要求医护人员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患者需求,以负责任的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除此之外,医院门诊需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及时收集并分析数据,将数据纳入落实绩效管理体系之中,从而实现医院门诊管理的有效化和科学化。
二、专业水平提升医院门诊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提供一个严谨的医疗工作环境,加强临床医疗技能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处理能力和服务态度。
对于医护人员的招聘、派遣、培训、晋升等方面的管理要求,门诊文化建设需要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严格执行,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技术,提高医疗诊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同时,建立起医疗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体系,持续引导医护人员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医院门诊的整体服务水平。
三、信息化建设医院门诊文化建设中,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
医院门诊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以信息化为驱动,使医疗服务工作流程全面智能化、规范化、网络化,实现医护工作痕迹化、响应速度迅速化、信息流程快速化。
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医患信息共享,全面掌握患者就诊情况,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方便患者了解就诊信息,保护患者隐私。
浅谈学科建设与专科建设的区别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与“专科建设”是医院在激烈的医疗竞争中生存之本。
本文从学科建设与专科建设区别的角度探讨一下如何更好地发展我院学科与专科建设。
一、学科建设与专科建设的区别与联系1、目标与建设侧重点不同学科建设侧重于科学研究以出高层次、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在一定科学和知识领域形成有特色和优势的学术力为目标。
而专科建设侧重于临床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中心出发点和归宿是医疗服务。
2、内涵要素不同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方向的确定研究基地的建设学术队伍建设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数量、水平、学术梯队的结构等、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完善学科组织建制等。
而专科建设的重点是医疗质量建设、医疗队伍建设、就诊环境的建设。
3、建设成果的评价标准不同学科建设的成果标志是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如国际级、省部级成果的科研课题情况进入SCI、EI、ISP三大论文检索系统、国家权威刊物核心刊物的数量高层次的成果奖等,其建设的好坏首先获得的是同行的认可。
专科建设更着重于服务质量,以医疗服务是否能满足社会需求及患者满意度来判断建设的成效。
学科建设与专科建设也是密不可分的。
专科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基地。
学科建设是专科建设的基石,为专科建设指明方向。
医院发展中二者应密切结合。
二、我国皮肤科学界特点及发展发向纵观我国皮肤科学界,以大学附属医院为代表的上海华山、医科院皮研所、北大一院、安徽医科大学附院、中国医科大学附院、南京医科大学附院等,他们以注重学科建设为特点,重视科研教学、学术创新和学术地位,并拥有许多国内著名专家,是我国皮肤科学界的领头羊,俗称“大龙”;另外,还有一批以突出特色专科发展、注重服务和内部管理,吸引较多患者就诊的医院和科室如天津长征、杭州三院、武汉一院、沈阳七院、山东皮性医院及我院等,俗称“小龙”。
“小龙”虽然拥有较多门诊量,由于先天不足,缺乏系统的学科建设导致其学术地位不高而限制了进一步发展。
浅谈医院党支部建在科室对科室建设的作用作者:余军辉洪春英陈海琴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年第02期[摘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已经进入到关键时期,作为医院连接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基层党支部,如何在科室建设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已成为医院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
因此,只有抓好党支部建在科室工作,发挥党支部在科室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推进医院科室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医院;党支部;科室建设医院基层科室是承载教医研学中心任务的基本单元,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执政方针和医院全面建设的组织基础,其基本任务决定了医院基层党支部在科室建设中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我国当前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1]。
只有做到党支部建在科室工作实效化,才能用我们党在思想上的强大凝聚力,影响和带领全体医务工作者,为促进医院发展而不懈努力。
1、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支部队伍建设,建设好更加坚强有力的党组织。
关键在选好领导班子,特别是班子“龙头”。
党支部建在科室支委会组成人数(一般为3-5 人)及支部书记人选,一般应为科室行政副职、护士长和后备干部,或者是群众基础好、协调能力强、素质优良的员工。
党支部建立后,医院及科室加大支部委员培训力度,真正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科室成员选择到党务干部队伍中来,继续推进科室支部建设工作,使其在配合科主任抓好医疗质量和人员管理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要进一步完善以量化指标和模糊测评相结合的党内评优体系,真正把党建工作的落脚点放到推动医院的发展上,探索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的成长机制,把党组织建成真正的党员之家。
2、以“质量先锋创建”为抓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2.1 ;开展“质量先锋”创建活动,探索在支部建立党员医生质量档案。
浅谈医院建筑中的二级流程及功能设计摘要:医疗建筑二级流程定义、叙述重点科室功能及用房,重点解决手术中心与相关科室关系,急诊急救与相关科室关系,阐述医疗空间的组成及功能分区、流线的组成,重点介绍医技科室流线及功能用房的组成,医疗动线的关联性。
关键词:医疗二级流程、医疗功能医院规划设计初级阶段重在解决急门诊、医技、住院三大功能的流程问题,同时解决医院各功能出入口对市政道路的关系,整体建筑规划对城市空间的关系。
更是解决患者的就医流程问题。
综上是医疗建筑一级流程的基本概念。
一、医疗建筑二级流程各科室医疗之间工作程序,科室之间的流线关系。
医疗建筑总体布局有多种方式,分散式、半集中式、放射式、串联式等组合方式;空间组织形式以“王”字形为主,并演变出“工”字形,“田”字形,鱼骨形等多种形式空间布局,这些形式均引入了医疗街的概念,将中轴主线引入医疗街,将各医疗功能模块设置在街两侧用医疗街串联,是其交通流线便捷,达到通视通达的效果。
急诊功能:抢救大厅、清创室、急诊影像、检查、急诊诊区、急诊药房、急诊挂号收费、急诊输液、留观室、急诊病房、EICU。
门诊功能:急诊、急救、内科、外科、儿科二保、产科、妇科、妇保、口腔、眼科、耳鼻喉科、康复科、特需门诊、专家门诊、感染科,发热门诊。
、医技功能:手术中心、门诊手术中心、日间手术、中心供应、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内镜、影像科、放射科、介入科、超声检查、功能检查、静配中心、放疗科、核医学。
住院部各科室病房:住出院结算中心、服务中心病案中心,护理单元及科室重症监护室。
二、重点科室功能1、急诊功能用房,急救区设抢救区、复苏区、创伤中心、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危重孕妇抢救中心;治疗用房:清创室、洗胃室、换药室、石膏室;医技用房:影像检查室、功能检查室、DSA机房、急诊检验;留观区:输液区、配液室、治疗室、处置室、EICU、急诊留观病房;服务大厅:分诊区、预检区、挂号、收费、急诊药房;医辅区:医生办公室、护士长办公室、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值班室、休息室、开水间、用餐区、污洗室、卫生间;院前急救:120调度室、值班室、休息室、库房、设备库房、救护车停放区。
浅谈医院科室的团队建设医院科室团队建设,是医院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医院医疗水平、服务质量是否能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
解放军203医院放射诊断与治疗中心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了一系列开展科室团队建设的经验,即医院科室团队建设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同时也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还必须要有制度的保证和辩证的思维。
标签:医院科室;团队建设;军队医院;政治自觉团队(Team)也称作集体,不仅是一群人的简单组合,而是有共同的目标,有合作有分工,有组织有计划的共同体。
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
可见团队中不可缺少的是组织和规则。
所谓团队建设就是为增强团队获得绩效的能力而采取的团队优化行为。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了团队,自有团队以来就存在着团队建设活动。
任何一个团队如果想要取得成绩,团队建设就是必不可少的。
医院科室团队建设,是医院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医院医疗水平、服务质量是否能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
团队建设既是提高战斗力的行动,也是提高生产力的行动。
解放军医院承担着巩固和提高军队战斗力,为军队服务,为驻地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
解放军医院科室团队建设也就是基层队伍建设,是军队医院整体战斗力提升的关键和保障。
由綦项、姚卓、张宁、林佩馨、佟琳、田明等同志组成的解放军203医院放射诊断与治疗中心,经过几年的努力,团队建设卓有成效。
解放军203医院放射诊断与治疗中心的团队建设为出色完成自身医疗业务工作,服务军队,服务驻地群众,服务患者,提供了保障。
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团队建设的实践经验。
一、医院科室团队建设的政治自觉医院科室团队建设说到底是为医院整体建设服务,是医院整体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国社会主义医院的宗旨是一切为人民服务,为患者服务,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