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8
卫生经济研究对象:卫生资源的研究、卫生服务产出的评价、健康保障制度、卫生经济关系与卫生经济活动。
卫生经济任务:研究经济活动的规律,改革不适应卫生经济发展的经济关系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健康状况;社会人口文化因素;一般经济因素;时间价值;卫生服务供给者;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元性;卫生需求的多层次性;卫生需求的刚性。
影响卫生服务需求弹性的因素(1)替代品的可获得性:获得替代性服务越容易,弹性越大;某服务可替代的服务多,该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2)费用在消费者总预算支出中的比例:占比例大,弹性大。
(3)需求的紧迫性、必需性:紧迫、必需的弹性小。
(4)时间长短、疾病的迁延性:持续时间短的弹性小(如急性心梗),反之则较大(慢性病)。
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垄断性、不确定性、公益性、外部性、即时性、主导性、技术性。
影响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时间因素、供给量调整的难易程度、替代性。
市场失灵表现及原因:(1)信息不对称影响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高。
----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作用的失灵。
(2)效益的外在性影响市场调节对资源配置最优的效力。
(3)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
垄断的存在会大大降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4)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
市场运行机制不能解决贫富悬殊,不能兼顾公平和效率(5)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6)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市场机制及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的作用一、市场机制在卫生服务领域的作用:1、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供求价格机制----服务生产市场的供求平衡、服务要素市场的供求平衡。
)2、在卫生机构内部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竞争机制----竞争出效率、竞争出质量。
)3、在卫生服务筹资中的作用。
二、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的作用:提高效率:政府针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市场失灵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卫生服务市场,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卫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选择题:卫生总费用特点:信息性、社会性、动态性、基础性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人口因素、物价上涨、技术密集程度、疾病模式的转变、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卫生筹资职能:资金筹集、集中统筹、购买服务卫生筹集影响因素:公平价值观、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失灵与政府管制政策、社会文化卫生筹集渠道:政府卫生筹集、社区卫生筹集、患者直接支付、社会健康保险、私人健康保险医疗保障制度特征:社会性、均等性、福利性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概念:产出、效果、效益、效用的概念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方法: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效用疾病负担常用指标:传统指标、潜在寿命损失年、质量调整生命年、失能调整生命年经济负担分类: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无形经济负担测定疾病经济负担的相关指标:死亡指标、疾病(发病)指标、残伤(失能)指标、时间指标卫生服务需求条件:有获得卫生服务的愿望和要求;具备支付卫生服务的能力卫生服务供给条件: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卫生服务供给弹性影响因素:时间、供给量调整的难易程度、卫生服务项目的替代性、需求弹性卫生服务价格构成:卫生服务市场构成:卫生服务筹资市场、卫生服务要素市场、狭义卫生服务市场名词解释:卫生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经济领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新兴学科。
卫生服务需要:从消费者健康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者使自身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的卫生服务量。
卫生服务需求: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
个人需求: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购买的卫生服务以及其数量。
市场需求: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卫生服务供给: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方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数量。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卫生服务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卫生服务价格:由卫生服务机构或医务人员向卫生服务消费者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时所收取的服务费用卫生服务市场: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卫生服务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相互交换的关系总和卫生筹资:卫生筹资是为了购买卫生服务而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
卫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卫生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得理论与方法研究医疗卫生领域中投入与产出得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得学科,研究资源如何向卫生行业分配以及卫生行业内得资源配置。
二.卫生经济学得特征:1)•不确定性存在及其程度:需求、供给2)•保险得显著作用:改变价格杠杄3)•信息问题4)•非营利机构得巨大作用5)•对竞争得限制6)•公平不需要得作用7)•政府补劣不公共提供三.卫生经济学得研究内容:a、卫生服务市场;b、卫生服务体系;c、卫生筹资;d、卫生利用与费用控制;e、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评价;f、医疗保障制度;g、卫生机构得经济管理;h。
卫生经济学评价;i、卫生经济研究与卫生改革。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稀缺:一种商品或服务无论何时都有非零得机会成本,称之为稀缺。
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得资源去获得某项收益(货币得与非货币得),所放弃得以同样得资源从事其她而获得得相应得收益。
1.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系列不同得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得数量。
2.卫生服务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系列不同得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卫生服务得数量。
3.卫生服务需要:指从消费者得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得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得卫生服务量。
4.需要与需求得区别及联系:⑴、过度需求:及没有需要得需求,如保健品、整形美容、抗生素等。
⑵、有需要得需求: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医生从专业得角度也认为有必要提供得卫生服务量。
⑶、潜在需求:个体没有认识到就不会去利用得服务或认识到得需要,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转化为需求。
(计划经济缺陷:消费不足,激励不够)5.卫生服务需求与卫生服务需要得政策意义:⑴.根据需要为基础得分配倾向于以公平为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对市场分配结果地肯定。
⑵.根据需求为基础得分配倾向于市场得手段配置,提高了资源得利用率,但导致卫生服务公平性得降低。
6.卫生服务需求得特点:⑴.消费信息缺乏。
卫生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卫生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它应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卫生服务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
2.全球(民)健康覆盖:每个人都可获得质量良好的卫生服务,而不会面临因付费带来的经济困难风险。
3.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即卫生保健总支出,是以货币形式作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4.卫生服务需求:人们根据医疗服务收费水平和自身经济负担能力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医疗服务数量。
5.外部性: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6.规模收益: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的影响。
7.诱导需求:医生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又是病人的顾问(代理人),当医生滥用这种双重角色的作用,创造出病人有充分信息时不会发生的需求,这称为医生的诱导需求,或称为供给者诱导的需求8.公共产品: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由政府财政掌握提供的社会产品和服务。
9.疾病经济负担:疾病经济负担是由于发病、伤残以及过早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消耗的总和,即从经济学研究的视角,研究者关注疾病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损失和给人群带来的经济消耗。
10.灾难性卫生支出:对家庭生活构成灾难性影响的卫生支出。
二、简答题1.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应当生产多少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生产多少非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⑵在卫生资源确定的条件下,研究各类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的数量⑶研究如何生产和提供上述医疗卫生服务产品和服务⑷研究谁应当接受这些产品和服务2.卫生服务需求价格弹性影响因素(1)卫生服务替代品的可获得性⑵卫生服务需求的紧迫性和强度(3)卫生服务费用水平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大小⑷与第三方支付能力有关(5)卫生服务或者医用产品存续时间的长短3.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服务价格、卫生服务成本、卫生服务需求水平、卫生资源、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医疗保障制度、政府宏观卫生政策导向。
卫生经济学知识点卫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卫生保健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以满足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并实现最佳的健康结果。
以下是一些关于卫生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卫生经济学主要研究卫生保健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这包括卫生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卫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卫生服务的成本与效益、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运行、医疗保险制度、卫生政策的经济分析等方面。
在研究卫生服务的需求时,需要考虑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因素,如人口特征、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服务价格等。
而卫生服务的供给则受到医疗技术水平、医务人员数量和质量、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布局等因素的制约。
二、卫生资源的配置有效的卫生资源配置是实现卫生保健系统目标的关键。
卫生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分配这些资源,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卫生保健需求,是卫生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常见的卫生资源配置方法包括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
计划配置通常由政府根据卫生规划和政策来进行资源分配,以实现公平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市场配置则依靠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和竞争来引导资源的流动。
然而,单纯的计划配置或市场配置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中往往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以达到更优的资源配置效果。
三、卫生服务的成本与效益卫生服务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与提供卫生服务直接相关的费用,如医疗设备的购置、药品的采购、医务人员的薪酬等。
间接成本则是指由于疾病或卫生服务导致的生产力损失、患者及家属的时间和交通费用等。
效益则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通常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衡量,比较卫生服务的成本和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社会效益则更加广泛,包括提高健康水平、增加劳动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
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考虑时间价值、不确定性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一章 绪论1 、卫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它应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卫生服务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
(名词解释)2、卫生经济学四个基本问题(简答)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应该生产什么样的医学和非医学服务和产品?配置效率从卫生经济角度看应该生产什么样特定的医疗服务和产品?配置效率什么样特定的卫生服务资源应该用于生产最终的医疗服务和产品?生产效率谁应该得到医疗服务和产品?分配问题(公平和效率)3、1963年,Arrow 的“不确定性与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真正建立的标志。
(选择)4、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研究:描述。
运用经验观察及描述方法,说明和分析过去、目前和将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规律;规范经济学研究:解释。
研究各种规范、标准并做出分析、解释和判断。
(看病贵、看病难)第二章 卫生服务需求1、 卫生服务需求——由健康需求派生定义:指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卫生服务数量。
或一定时期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
(名词解释)2、 指标(选择):两周就诊率——调查人群中调查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住院率——调查人群中调查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潜在需求:未就诊率——两周内有病患者未就诊人次数/患病人次数(%);未住院率——一年内经医生诊断应住院未住院人次数/应住院人次数(%)3、 需要是需求的基础需求和需要是政策和计划的出发点(多选题)P174、 卫生服务需求特点?P21卫生服务需求的盲目性;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四个阶段:自我判断→求医→医务人员诊断→服务利用);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卫生服务需求的外部性;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5、 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其它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预期、政策的变化。
6、 A (意义见课本)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1、卫生服务需求得特点及政策意义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政策意义:医师告知义务、价格公示、DRGS2)卫生服务需求得被动性政策意义:采取行政、经济手段规范医生得行为,如推行临床路径,医药分开等。
3)卫生服务利用得效益外在性政策意义:政府应鼓励消费正外部性得卫生服务,如确保传染病患者得到必要得卫生服务;限制负外部性得卫生服务消费量。
4)卫生服务需求得不确定性政策意义:需要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消除不确定性带来得经济风险。
5)卫生费用支付得多源性政策意义:采取措施引导与规范消费者得卫生服务利用行为,如医保报销政策设立三个目录、起付线、自付比例、封顶线等。
6)卫生服务需求得刚性政策性意义:政府需要对卫生服务价格进行必要得干预。
7)卫生服务需求得多层次性政策性意义:指导卫生服务筹资政策2、卫生服务需求得影响因素:大多数卫生服务得需求就是缺乏弹性得,其弹性系数一般在0、2~0、7之间。
不同卫生服务弹性不同,主要影响因素如下:卫生服务替代品获得难易程度(外科、内科)卫生服务得费用水平在消费者收入或总预算支出中所占比例(挂号费、CT费)卫生服务需求得紧迫性、必要性(必需品。
奢侈品)卫生服务持续得时间长短与病程迁延性(急性病还就是慢性病)3、健康效用得测量方法:让患者在获得特定机构得医疗保健后得预期效用函数为:U=U(H,Y—P)U指患者在特定医疗机构获得治疗后得效用。
H指患者在得到治疗后得预期健康状况。
Y—P在这里就是指消费,即用患者得收入减去所支付得医疗费用假定某人J+1个可行得备择医疗机构(当J=0时就是自我保健)最大预期效用函数为:U*=max (U0, U1,…,U J)U* 指最大效用患者选择机构i ,当且仅当U i >U j j≠i就就是要估计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需求得决定因素(即分析影响就诊单位选择概率得因素)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1、供给(supply):就是在一定时间,一定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得产品或服务得数量。
卫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卫生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定义: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政府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一是生产什么;二是如何生产;三是为谁生产。
●卫生经济学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卫生部门和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学。
用经济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来解决卫生事业中的问题,希望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
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即卫生生产力和卫生生产关系。
●卫生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上述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地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卫生服务市场;生服务提供体系;卫生资源的筹资、分配与使用;卫生经济学评价;医疗保障制度;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药品经济学3.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分为两大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描述性)研究:用经验观察及描述性方法,说明和分析过去,目前和将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规律。
规范经济学(解释性)研究:研究各种规范,标准并作出分析,解释和判断。
4.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健康的价值:健康是基本人权;健康是国家的财富;健康是一种投资(Mushkin,1962)(健康人力资本理论:智力、体能;在整体方面:健康是劳动力与资本,是社会经济体系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个体方面:健康是人力资本,是能提高消费者满足程度的耐久性资本品;农业社会时代-工业社会时代-商业社会时代-信息网络时代-健康革命时代)●资源的有限与选择●卫生费用的快速增长●卫生服务与国民经济的关系5.资源的有限与选择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如何分配卫生服务6.国外卫生经济学的发展卫生经济研究的萌芽: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威廉•配第(17世纪中叶)和爱德文•查特维克(19世纪前半叶)被称为卫生经济研(3)的先驱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60年代(英国)70年代以后卫生经济学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卫生经济已成为热门专业。
《卫生经济学》重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2.研究对象: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3.研究内容:揭示上述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达到最优的筹集、开发、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应用:1.研究卫生资源的开发2.研究卫生资源的筹集和合理分配3.研究卫生资源的最有使用4.卫生服务产出的评价5.研究健康保障制度6.研究卫生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5.我国卫生事业性质:福利性;生产性;经济性;公益性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1.卫生服务需求(demand of health services)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2.卫生服务要求(health services need)是指从消费者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的情况下,由医学专业人员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分析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卫生服务的数量。
3.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6.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层次性7.卫生服务的刚性需求4.需求的影响因素:(1)健康状况(2)社会人口文化因素(3)一般经济因素(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1.卫生服务供给(supply of health care)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
2.特点:1.垄断性2.不确定性3.公益性4.外部性5.即时性6.主导性7.技术性3.供给的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卫生资源第四章卫生服务市场1.卫生服务市场(market of health services)是指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有卫生服务的生产者提供给卫生服务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2.卫生服务产品分类:(1)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有一定外部效应(2)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3)个人物品:①.必须消费品:价格弹性比较小,成本-效益好②.特需消费品:需求价格弹性大,成本-效益差3.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性:1.卫生服务是以服务形态存在的劳动产品,其生产和消费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同一性2.卫生服务的产品中有大量产品为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3.卫生服务的最终产品是人们健康水平的改善4.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1.医疗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2.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3.在卫生服务市场中存在垄断和诱导需求4.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小5.医疗服务价格不是经充分竞争形成的6.医疗服务市场的主体特征(三方存在)7.提供者不追求利润最大化5.卫生服务市场的失灵原因:(1)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2)效益的外在性影响市场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力(3)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4)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5)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6)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6.政府的功能: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确保稳定7.政府失灵的原因(1)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受限(2)政府决策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3)官僚主义(4)政府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不足8.市场作用:1.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2.提高卫生机构的生产效率3.提高卫生筹资的效率9.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在卫生领域的结合:(1)政府主导并引入市场机制(2)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结合(3)在满足居民不同卫生服务需求方面的结合(4)在其他领域中的结合第五章卫生筹资1.卫生筹资(health financing)是指为提供卫生服务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
第一章卫生经济学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为什么经济学会出现?稀缺、社会拥有资源有限资源稀缺欲望无限稀缺性与经济学:1.稀缺性产生了选择 2.人的无限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3.稀缺与短缺第一节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卫生服务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的问题。
(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卫生服务的性质: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两类:实证经济分析(是如何解决)、规范经济分析(“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内容:1.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 2.卫生保健制度 3.市场理论 4.健康效益的衡量5.基本理论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第一节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需求:经济学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
需求形成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卫生服务的需求:当消费者存在健康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如果消费者同时具有支付能力,就构成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的收入水平(预算约束)、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好。
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它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卫生服务需要:指从消费者的健康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卫生服务量。
需要: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政策意义:降低不合理利用、提高满足程度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第二节卫生服务需求分析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1.一般的经济学因素消费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都会有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存在着偏爱心理,称为消费偏好。
消费者对卫生服务存在着质量偏好2.健康状况:人口、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消费者住房布局、结构、规模等条件3.供给状况4.医疗保健制度道德损害:起付线过低,可导致人们过多地利用医疗服务,即所谓的“道德损害”。
5.时间机会成本:是决策者在资源既定条件下,为获得某种收入所弃其他机会的最高收入。
6.供给者的双重身份医生诱导需求理论是1976年加拿大卫生经济学家蒙伊文思提出。
需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这就...。
例外:1.为了炫耀的 2.受对于价格预期的影响 3.质量与价格关系的认识需求的变动含义:一是需求量的变动二是需求水平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卫生服务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点移动)需求水平的变动:在卫生服务本身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其它因素的变动(如收入的改变)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水平的变动,在图形上,这种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曲线发生位置移动)需求的变动一定影响需求量的变动,但需求量的变动不一定影响需求的变动。
第三节卫生服务需求弹性弹性:是指反应性。
弹性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两种。
点弹性:Ed=Q2-Q1/ Q1 /P2-P1/P1 通常取绝对值弧弹性:Ed=Q2-Q1/ (Q2+Q1)/2/P2-P1/ (P2+P1)/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弹性的五个种类:1.完全弹性:价格的微小变动引起需求量的无限变化弹性系数无穷2.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率大于价格变动率弹性系数>13.单位弹性:需求量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弹性系数14.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率小于价格变动率弹性系数<15.完全无弹性: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动无影响弹性系数0弹性在生活中的两个应用:富有弹性(大于):奢侈品例:薄利多销(药品)缺乏弹性(小于):大米、必需品例:谷贱伤民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1.商品或服务的可替代程度 2.对商品或服务的需要强度3.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在收入中占的比重4.商品的使用时间第四节卫生服务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衡量人们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心理满足程度。
效用(U Utility)使幸福感上升的有效方法是:欲望不变而提高效用满足程度高,效用大满足程度低,效用小基数效用分析法:总效用(TU):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商品或服务的总满足程度之和称为总效用。
边际效用:指卫生服务消费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减少)量。
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效应的特点:1.效用的主观性 2.效用不含伦理学判断 3.效用计量可大、可小也可负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原因:生理、心理原因物品用途的多样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物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增加的满足感程度,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1.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者欲望的强弱成同向变化2.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量成反向变化3.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特定时间有关4.边际效用为正值MU=0,TU大MU>0,TU增多MU<0,TU下降序数效用分析法(无差异分析)无差异曲线: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点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3.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水平的效用,代表消费者不同的满足程度4.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几种特殊情况:1.一般是凹向原点 2.若为替代品: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3.若为互补品:为直角折线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差别:无差异曲线:他愿意买什么预算线:消费者能够买什么消费者均衡点:只有E0点是最理想的,可以再预算约束下达到效用最大化。
我们称这点为...。
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供给:提供者愿意,能够提供,供给的目的:产量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
供给: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有供给愿望和有供给能力,缺一不可。
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1.即时性2.不确定性:a.服务对象存在着个体差异b.疾病的表现各有不同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5.无误性与高质量性6.供给者的主导性7.效益外在性:a.正外部性(传染病预防) b.负外部性(抗生素滥用)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产品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抗争性(某人用了其他人不能用),二是具有排他性(付钱能用,不付钱不能用)。
准公共物品:只具备其中一个即可纯公共物品:必须具备非排他性、非抗争性第二节卫生服务供给分析一.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 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成本增高供给下降,反之相反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卫生资源6.卫生服务技术水平7.医疗保障制度二.供给曲线Qs=F(x) x表示影响卫生服务供给量的因素Q表示卫生服务的供给量横轴Qs表示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数量纵轴P表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供给与价格成正比,需求与价格成反比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变动所引起该商品或服务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量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移动。
供给的变动:指在某商品或服务价格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其他因素(如生产成本、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预期价格等)变化所引起的该商品或服务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整个供给曲线位置的变化。
供给定理: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市场中决定价格的是:供给需求只是影响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1.厂商的目标 2.生产成本的变化 3.产品的价格 4.税收和补体5.其他相关物品的价格6.价格预期7.市场上供给者数目例外:1.无法多生产的商品或孤品 2.劳动第三节卫生服务的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指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用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来衡量。
公式=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1.时间 2.产品调整的难易程度 3.需求弹性第四节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理论一.生产理论生产要素:一般被划为劳动(L)、资源(N)、资本(K)、供给者才能(E)生产函数:Q=f(L,K,N,E)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αKβ(Q代表产量,L、K代表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A、α、β为三个参数)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是假设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考察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得变动对产出量的影响,可用于反映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曲线特点:1.交点:AP=MP MP>AP,AP,增加MP<AP ,AP减少MP<0,TP下降MP>0,TP增加2.当MP=0时,总产量TP达到最大3.当TP下降时,AP继续下降,而MP为负值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超过一定限度以后,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是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生产的三个阶段:总生产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长期:生产者可以改变所有生产函数短期:生产要素是否全改变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等产量线:公式:Q=f(L,k)=Q0 其中Q0为常数,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特点:1.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会相交3.凸向原点等成本线:斜率为-w/r 分成三个部分二.成本理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VC:随着产量而发生变动的成本FC:不管产量如何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总固定成本SFC 图像为:平行于横轴的一条水平线总变动成本SVC 图像为:先递减增加,后递增增加的一条曲线总成本TC=SFC+SVC 图像为:始终比SVC高出SFC...平均固定成本AFC= FC/Q 图像为: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线,为横轴的渐近线平均变动成本AVC=VC/Q 图像为:先下降后上升,U型平均成本SAC=STC/Q=AFC+AVC 图像为:始终比AVC高于AFC的一条U型曲线边际成本MC=△TC/△Q 图像为:先下降后上升,先后通过AVC、SAC最低点STC=FC+VC 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图像为U型短期边际成本:SMC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1.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SMC<SAC,SAC下降SMC>SAC,SAC增加SMC=SAC,SAC最低2.SMC与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N点:收支相抵点M点:停止营业点M点之上,产品价格能弥补AVC,损伤的是全部或部分AFCM点之下,无法弥补AVC,停止生产M点:厂商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可变成本,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应该停止生产。